- 积分
- 21856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8-12-22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五二集) 2011/6/13 日本冈山净宗学会 档名:02-039-045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七十二面,「愿力宏深第二十九」,念老为我们简介,「本品显彼土所有菩萨均愿力宏深,决定一生补佛」。这个提示非常好,告诉我们修学大乘的人,一定要有坚定的誓愿,知道自己方向跟目标,永远不会偏差。坚定意志,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决定成就,这个成就就是一生补处。一生补处是等觉菩萨,在菩萨位次这是最高的,也就是居住在实报庄严土,他是最高峰。再向上提升,就是究竟圆满的妙觉果佛,是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圆满的菩提果报。这是大乘行人,所以他样样都放得下。
在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个位次,前面十个位次是十信。十信在哪里?十信在十法界,十信菩萨没有离开十法界。所以通常讲法身菩萨就不提十信,从十住初住算起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个位次,加上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他们住报土,十信菩萨住方便有余土,六道凡夫住在凡圣同居土,就是六道轮回。我们学佛之后,才真正把这桩事情认识清楚,搞明白了。轮回必须要远离,方便土等于说是中途休息站,虽然还不错,那也不是久居之处,佛告诉我们,一定要回归到实报土。实报土也叫做一真法界,这是对十法界来说的。十法界是剎那变化,经教常讲无常,十法界没有一法是常住不变,找不到。虚空?虚空也在变化,不过虚空变化我们不容易觉察,为什么?它是真正的相续相,前一个虚空跟后一个虚空有差别。不像有形相的,有形相的色相,无论是精神,无论是物质,我们讲色相,色里头有精神,相就是物质,它有变化,它的变化决定没有一个相是相同的,也决定没有一个念是相同的,所以称之为无常。实报庄严土它没有变化,所以它那个相续相真正叫相续。十法界里面是相似的相续,因为不可能有两个相是相同的。这个我们从波动现象里面能体会到,不可能两个波动是完全相同,都是相似相续。
事实真相了解之后我们就不再迷惑,一定要回归到本位,本位是你本来是佛,要回归本位。这个方向目标要是定住,真朝这个目标方向去走,这就叫发菩提心,真正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清净平等觉,菩提心才真正肯定承认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是自己,跟自己决定无二无别。所以自性里面的慈悲心就生出来了。慈是与乐,悲是拔苦。简单的说,对一切众生没有条件的帮助他离苦得乐,帮助他离苦叫悲心,帮助他得乐叫慈心,合起来叫慈悲。慈悲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有的,觉悟了,慈悲自然从自性流露出来,那是真慈悲;我们现在没觉悟,慈悲是假的。所以佛在经上把慈悲讲成四种,叫四缘慈悲,四种不同的慈悲。慈悲就是拔苦与乐的心,帮助他离苦,帮助他得乐。
佛告诉我们,世间第一种人叫爱缘慈悲,我爱他、喜欢他,他有苦我帮助他离苦,帮助他得乐。这是人世间的,心量很小,普通一般凡夫都是这种心。第二种心叫大心凡夫,凡夫里面比较觉悟的,他不但爱自己一家人,他能爱一切众生,就是《弟子规》里面讲的,「凡是人,皆须爱」。这种慈悲心量大,叫众生缘慈悲,对一切众生都能生起慈悲心,可以说这是世间的圣贤。六道里头有,像孔子、孟子他们所表现的,乃至于尧舜禹汤,中国古代这些大圣大贤,所谓是博爱,仁慈博爱。第三种是菩萨,大乘教里面的菩萨叫法缘慈悲,他明白了,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这叫法。就是事实真相了解、明白了,我们对一切众生范围就大,不但对人,对动物、对花草树木、对山河大地,真的是一片慈悲,这是菩萨,法身菩萨,他是法缘慈悲。到成佛了,佛称为无缘慈悲,没有条件,他确实是一体。这个层次,如果我们用广义的说法,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可以包括在这个里面,他们是无缘慈悲。为什么?他无明破了,六根在六尘境界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当然是无缘。那法缘慈悲呢?十信位的菩萨是法缘慈悲,初住以上是无缘慈悲,也能这样说法;如果狭义、严格的来讲,那只有妙觉是无缘慈悲,法身菩萨都是法缘慈悲,这是两种说法不同。
总而言之,慈悲太重要了。古德早就说得很清楚,什么是佛法?「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就是佛法。佛法是慈悲为本,没有慈悲就不是佛法,因为佛是觉悟,觉悟的人哪有没有爱心的道理!迷了才没有爱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