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00|回复: 0

[其它] 生命的组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9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生命的组织

  世间事物,由无而有谓之生,能令生起的事物不断生长,得以延续的有机体谓之命。所以,生命不仅限于动物,一切植物皆能生长,皆有限期的延续,所以,一切植物皆有生命。人之老死,与值物的枯死,同样是有生必有死。今天,我们讨论的,不是值物的生命,也不涉及其他动物的生命,只限于人类的生命。

  人类生命的组织,不外物质与精神两大元素。人的生命,是否健康正常,要视乎组织生命的两大元素能否获得平衡发展。如果偏于物质,或偏于精神,人的生命,必然毛病百出,甚至走向死亡边缘。

  佛经将构造人体的物质部份,名为色蕴。精神部份,名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合言之名为五蕴。

  五蕴中的色蕴,是指人体中的物质元素。例如:人体中的骨骼,是地的元素,属于坚性;人体中的水份,是水的元素,属于湿性;人的体温,是火的元素,属于暖性;人体可以俯仰屈伸,行动进止,是风的元素,属于动性。地水火风四种元素,能构造万物,因名四大,有形色可见,故名色蕴。

  五蕴中的受,指人体五官对外界环境的感受,领纳于心,引生情绪反应谓之受。因外境有顺逆,人的感受便有苦乐之分,苦则憎,憎则嗔,嗔则烦恼无尽。乐则爱,爱则贪,贪则欲望无穷。人生于世,生存于顺逆二境不断交替中,憎爱贪嗔的心理亦恶性循环不已。因而产生种种颠倒妄想谓之痴。人的生命,既充满贪嗔痴,也就带来罪恶与苦恼的命运

  五蕴中的想,指人类意识的想像力,人因外境牵心,故心取境,构成概念,安立名言,分别是非好丑,而产生喜怒哀乐种种意念,谓之想。

  五蕴中的行,其定义是迁流造作。人对外界之顺逆二境,引生内心的反应,经过思考、判断,而策动于语言行为,心理学称为人的意志,佛学名为思心所。人类精神界,除前之感受及想像外,一切有关心理活动,皆属于行蕴。

  五蕴中的识,定义是对境明了识别,心理学名为认识,但认识只限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外界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生起见、闻、嗅、味、觉、知等识别作用。佛学认为,人除眼等生理器官,对色等物质产生认识,感受、取舍,以及意志活动等作用外,还有微细的精神活动,及精神的主体。前者是唯识宗所立的第七末那识,后者是唯识宗所说的第八阿赖耶识。

  末那译名意。因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引生自我的观念与执著,产生我见,我慢、我爱、我痴等心理状态,恒审思量,因名意识。以七识执我,引起眼等六识的心理活动,对色等六尘,产生感受、领纳、占有等反应。又名意根,是我法二执的根本。

  阿赖耶识译名含藏,可分为能藏,所藏及执藏。因此识是人类生命的主体,亦是宇宙万法的生因,以其能接收眼等六识所传递的经验——业种子,妥为储藏,为储藏业种子的仓库,因名所藏;以其能保持业力种子,令其不失不坏,作为开展未来一切现象的主因,因名能藏;以其是我执的发源地,第七识依之坚执自我,而产生我见,我爱、我慢、我痴等心理病态,因名执藏。

  由精神与物质等五蕴所组成的人类生命,是不断成长,不停的衰老,而终至于死,所以说:有生必有死,但死并不等如生命的完结。而是此一生结束时,又开展另一新的生命。所谓:‘此死彼生,彼死此生’,彼此间似乎互不相关,实际上彼此是继往开来的过程,人的生命物质部份虽然死亡,但精神部份却永恒不死,特别是作为精神主体的八识心王,含藏著人过去所造的业因,引生现世的结果,再由现世行为形成不可磨灭的业种子,储藏放入识田中,作为引生未来生命的主因,遂成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生命的流传,生生不已。

  楞严经说:‘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此从不休息,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又因八识田中所含藏的业力种子有善恶好丑的关系,而有六道苦乐天渊的结果。虽然,一般人仅凭眼见耳闻的官感知识,无法理解此作为人类精神主体、万物生因的八识心王,所含藏善恶业种的微妙关系,而不肯信受三世生命延续之说,但三世生命的延续,及六道因果轮回之理,并不因一般人的不信受而不存在。正如牛顿未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地心吸引力已经存在一样,可惜人没有先知先觉的智慧。虽然先知先觉的佛陀,把生命的原理、识心的秘奥给人类说明,但人仍然没有智慧接受。即使中外古今的典籍,很多记载著有关生死轮回的道理,及生前死后的事实证明,但人限于智慧,仍然不肯相信,宁可流浪在失望、痛苦、空虚的人生旅途中,无依无归。宇宙秘奥固无法揭开,人生意义与理想,也无法实现,多么可惜。

  事实上,唯有佛教所说生命三世流转,及六道因果轮回之理,才符合现实,人类才有希望,有进步,有前途。因为依据生命三世因果轮回之理,人的际遇随时可以改变,而改变的主权,又操纵在人类自己。虽然,人今生的遭遇多半由过去业因所招感,但现在可从因缘方面寻求补救。一方面停止坏的助缘,冻结恶的种子,使恶果不生;一方面努力开发精神领域,散播良善的种子。由于理解业因所感不可避免,则当逆境之来,唯有逆来顺受,不怨天,不尤人,才不会愤世嫉俗,做出越轨行为,自害害人。即使顺境当前,亦知世事无常,好景不永,不生贪恋以误前程。如是不为物喜,不为己悲,不贪不嗔,超然物外,自然可以跳出物欲陷阱,粉碎烦恼枷锁。由于积极开发精神领域,散播良善种子,就可以取消妄想错觉,驾驭意识野马,纳入真理正轨;以真理作为日常生活的指南,也以真理作为人生旅途的依归,使人性恢复清净光明,使人的生命更健康,更充实。

  所以,佛教的生命观,是积极的,向上的,不但可以驱除人心的颓丧,还可以扭转人恶劣的命运。如果人能学佛,彻底取消八识田中不良的种子,洗刷人性污染的部份,发挥人性光明至善的一面,保证可以改善充满苦恼与缺憾的人生。成为究竟圆满的正觉生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12: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