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75|回复: 4

德藏菩萨授记妙法莲华经序品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8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H4 授记同

时有菩萨名曰德藏,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告诸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日月灯明佛宣布入涅槃的消息,时有菩萨,名曰德藏:当时有一位菩萨,名叫德藏;他的德行非常圆满。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日月灯明佛在大众里边,就给德藏菩萨授记。怎么叫授记?没有到来生,在今生预先给你来生授一个记莂的名号,说:“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什么什么名字。”这叫授记,又叫悬记,又叫预记。悬,就是在空中悬着,还没有到落地时候,所以叫悬记;预先告诉你,所以又叫预记。
告诸比丘:日月灯明佛就告诉这一切的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这一位德藏菩萨,等我入涅槃之后,他应该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佛号为净身如来;“多陀阿伽度”就是如来,梵语叫达他歌达;“阿罗诃”就是应供,也就是阿罗汉;“三藐三佛陀”就是正遍知。本来佛有十个名号,这只举出三个来代表。
**H5 灭后通经同 分三
I1 正明入灭 I2 明灭后通经利益 I3 结会古今
今I1

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槃。
佛给德藏菩萨授记之后,在这天半夜,正当子时的时候,佛就圆寂了。
**I2 明灭后通经利益

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然灯。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着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佛灭度后:在佛灭度了之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妙光菩萨就受持、读诵、宣说《妙法莲华经》,经过八十小劫那么长的时间,为人演说:他给人讲解《妙法莲华经》。
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日月灯明佛有八个儿子──有意、善意、无量意、宝意、增意、除疑意、响意、法意,这八王子都拜妙光菩萨做师父。
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光菩萨就教化八王子,使令对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都生出一种坚固不退转的心;只向前进而不向后退,只有精进而没有休息。八个王子都拜妙光菩萨做师父,妙光菩萨尽上师父的责任,一天到晚教这八个王子不要躲懒偷安,不要去睡觉,不要去偷吃东西!就这样来督责八个王子。你看!做王子的出家,都要勤俭修行;释迦牟尼佛出家修行,他并不懒惰,天天在雪山那儿打坐。所以出家人受十方供养,就应该要修道;如果不修道,这是很危险的!不要认为出家太容易了!
是诸王子:日月灯明佛这八位王子,出家之后,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他们修行,修福、修慧都圆满了之后,也都成佛道了!怎么叫修福、修慧?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就是修福;诵持百千万亿佛所说经典,就是修慧。他们受持读诵、供养恭敬,所以修得福足、慧足,然后就得成佛了!
妙光菩萨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做这八王子的师父,教化八王子都成佛了。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然灯:这八王子最后成佛的这尊佛,就叫然灯佛。然灯佛是给释迦牟尼佛授记的,又是释迦牟尼佛的师父,而文殊菩萨却是然灯佛的师父。若论起来辈数,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师祖;现在文殊菩萨在娑婆世界,又作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本来是作师爷爷的,现在又作徒弟了。这又是什么道理?因为在佛法里,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也就好像作戏扮角色似的,世界无论任何的事情,都像作戏;作戏给人来看,看完了,就各归本位。
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在妙光菩萨的八百弟子里,有一位专门欢喜求名求利,所以他的名字就叫“求名”。你说怎样?他一天到晚也不修行,呵呵笑,欢喜到外边去跑;跑外边找谁去呢?到那有钱的家里去、到做官的家里去、到富贵的家庭里去,到那些地方攀缘,也不修行、也不念经;他念经,但心不在焉,念了也记不住。为什么?他就有攀缘心;攀缘心重,你念经记不住的。你现在知道应该拿弥勒菩萨作一个借镜,为什么他读不会经典?就因为他有攀缘心、好求名。为什么念经记不住?也因为有攀缘心,有求名的心、求利的心,“名、利”这两个字还没放下;你若放下“名、利”这两个字,读什么书,一读就会了,不用怎么样注意。为什么?你没有其他的心了!没有贪心、没有瞋心、没有痴心,你不去攀缘,那你的聪明智慧就会生出了!
贪着利养:你看这弥勒菩萨,当初也有这个毛病,他贪去攀缘,着住到利养;利,就是钱,这个“利”字就是贪。好像现在的和尚,人家供养钱,封的红包钱多一点,他打开一看,就欢喜了!这叫贪着利养;封的少了,打开一看:“哎!这么少!”这也是贪着利养的一种表现。你要是为道,他供养多少都没有关系,多也就是少、少也就是多;多、少平等平等!所以在佛法里,只要你有诚心,供养少也就是多,多少都有功德;你若没有诚心,供养多也是少。只要用你一种真心来行这供养!
弥勒菩萨就是当时八百弟子中这个求名的,现在还没说明他就是弥勒菩萨,后边才说到,不过我预先告诉你们。
虽复读诵:读,就是对着本子来念经;诵,不要本子来诵经。读诵,好像我们现在这三个出家人,和几位在家人念〈楞严咒〉;一早五点钟起来,就坐禅;坐到七点钟,就念〈楞严咒〉、念《金刚经》、又念《心经》。最好再念念〈大悲咒〉,〈大悲咒〉念二十一遍,求感应;你求什么,就有什么。你会念〈大悲咒〉的,这个讲堂里都变成有一股异香扑鼻,有这种境界;你就念经念成了,也会有一股异香扑鼻。
怎么会有异香呢?你若真诚在念经,就有天女散花,那时候就有一股异香扑鼻;但是也都要有一种诚心,也好像方才我讲供养三宝一样。你要是有诚心,你念一句经,就惊天动地,天地鬼神都知道了;你没有诚心,你念一部经,尽打妄想──打什么妄想呢?我今天念这部经,就会有人送供养给我了!这样一打妄想,就没有人供养了!因为你心里已经要供养;要供养,有也就变成没有了!“有心是妄想,无心是感应”,你一打这个念头,这就叫妄想;你不求供养,而来了供养,那是感应。
众经:不是一部经,不是单单念《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他念很多的经。而不通利:通利,就是记住,记得清清楚楚的,这通利了!你记不住,记了前边、忘了后边,记了后边、忘了前边,记了前后、忘了中间,都念不成;若听人家念,自己跟着人家念,那个功德是人家的,不是你自己的。明白了吗?所以要自己能念、能通利。通,就是明白,利,就是顺利;这么样子从头一念,一开始念到最终,统统都记得,这叫通利。弥勒菩萨他不通利,记不住,多所忘失:经念是念,念念前边,忘了后边。故号求名:所以他的名字,叫求名。这个名字,我相信不是他自己取的,是旁人送给他这个名,“你求名、求利,就叫你求名菩萨啦!”
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这个人虽然叫求名,可是他也种种种的善根,修种种的行门,修福、修慧;因有种种善根的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他也供养无量百千万亿那么多的诸佛、恭敬无量百千万亿的诸佛,又尊重赞叹无量百千万亿的诸佛。

发表于 2018-3-18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善哉 。
发表于 2018-3-22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11-30 15: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3-14 17:1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7 1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