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演程居士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蚖蛇及蝮蝎:蚖蛇,是一种毒蛇,这种毒蛇多数是黑色的。蝮,在中国人叫它“檐蛇”,就是在房檐上爬的。这种蛇在泰国最多,一到晚间,它就出来叫,也不怕人,四条腿在房上面跑来跑去的。我以前不讲过有个老妇人一天要吃十几餐饭,肚里头有三个小孩子?其中就有两个这种东西,这就叫蝮蛇,这也是有很大的毒。蝎,是蝎子;蝎子咬人,人中它的毒也会死的。这些个都是有一种毒气,气毒烟火然:这个毒都非常厉害。如果被这种的蛇咬了,不赶快地想法子救,就都会死的。
可是,虽然有这么大的毒,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你能念观世音菩萨,它听见你念观音菩萨的声音,就都藏起来,跑回它所住的地方,就不作怪了。
**L12 加颂雷雨难

云雷鼓掣电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 应时得消散
云雷鼓掣电:空中有云、有雷,连闪电。降雹澍大雨:天上降大雹子,下大的雨。有时下的雹子有拳头这么大,有的像鸡蛋那么大,更有的一个雹子能有十几磅那么重的;甚至于这个雹子打到牛身上,把牛都可以打死了。若打到人身上,那更容易打死。
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你若能念观世音菩萨,不用念好久,这个雷、电、雹子、雨呀,都会停的,就消散了、没有了。
**K2 颂三毒二求

众生被困厄 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
众生被困厄:众生,即是众缘和合而生。又者,这个众生,有千百万种类都不同,所以叫众生。又者,这个众生,就是生得太多了,所以叫众生。你看中国的“众”字,这上面是个“四”字,底下是三个“人”字;三个人聚会到一起,这叫众生。
在众生里最麻烦的是什么呢?就是人。又要穿衣服,又要吃饭,又要做工,很多数不尽的麻烦事情。可是最有智慧的也就是人,其余的畜生虽然没有这么多麻烦,可是它也最愚痴,智慧不够,所以要被人来役使、支配。中国有一句话,说是“人为万物之灵”,人在万物里边是最聪明的;可是最聪明的,有时候也做最愚痴的事情。怎么说呢?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己跟自己打架,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天下没有什么事情,这个愚痴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来做。所以“被困厄”,也就都自己找的麻烦。
无量苦逼身: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就有无量诸苦。无量,就是没有数那么多;是什么没有数那么多?苦!这苦逼身。好像人,没有饭吃是苦,没有衣服穿是苦,没有房子住又是苦,种种数不尽那么多的苦。终日为了衣、食、住、行,这么多的条件;因为这么多的条件,所以一天到晚就忙忙碌碌,都要去做工找饭吃,甚至于去打劫、抢人家的。为什么要抢人家的东西呢?就是想要维持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要这样?也就因为被这“苦”来压迫的。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观世音菩萨就有这种微妙不可思议的智慧力量,能救护这个世间所有的一切苦。所以我们人无论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不要忧愁,你念观音菩萨,一切问题慢慢都会解决。观音菩萨的智慧,是微妙不可思议的,你只要有诚心,他就会来帮助你。
**I2 颂后答(分二)
J1 正颂普门示现 J2 加颂显机显应 J1(分三)
K1 明身业普应 K2 明意业普应 K3 明口业普应
今K1

具足神通力 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 无刹不现身
具足神通力:具足,也就是满足,也就是充足。充足什么呢?神通力。神通的力量有六种。
(一)天眼通:天眼可以看见三十三天的天人的动作,都可以一目了然。
(二)天耳通:天上和人间所有十方世界这一切的音声,都可以听得见。
(三)他心通:就是旁人心里想什么,都可以知道。
(四)宿命通:就是前生的因果,他也知道。
(五)神足通:又叫神境通,就是有一切飞行变化的能力。
(六)漏尽通:这是最不容易得的。一切的鬼神,都有前面所说的五种神通,唯独没有漏尽通。
观世音菩萨都具足这六种神通,不单有天眼通,而且有天耳通;不单有天耳通,而且有他心通;不单有他心通,而且还又有宿命通;不单有宿命通,而且又有神境通;不单有神境通,又有漏尽通。这六通都具足圆满了,一点也不缺了,所以叫“具足神通力”。修道的人,如果得到他心通的话,你那心里所想的事,所要说的话,他就知道了。宿命通,就是每一个人前生是做什么的,或者是牛、马,他一看就知道了;或者前生是人,一看也知道了。
广修智方便:由这“广”字,你就知道,观世音菩萨不是单单修一个法门,种种的法门他都修。好像我们现在不是单单听经,也学佛法,又要学中文,又要学〈楞严咒〉,又要学〈大悲咒〉,又要拜〈大悲忏〉;这一拜〈大悲忏〉,又不明白了,又要学。“智”就是智慧,就是你要多学,什么都要学。我们现在为什么又学〈楞严咒〉、〈大悲咒〉,又学《楞严经》,又学《法华经》?这也叫“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十方所有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土,观世音菩萨他不到的。观世音菩萨什么地方都去,所以观世音菩萨对我们一切众生都有缘。只要谁能念观音菩萨,他就保护谁;若不念观世音菩萨呢?那当然他就不理你了。为什么?你和他都没有关系嘛!你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都不念,所以他就不管你了。你要想和观世音菩萨做朋友的话,你就多念一点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号。你一念他这个名字,观世音菩萨说:“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好,我这个新朋友若有什么事情,我去帮他忙!”如果你不念呢?他说:“他都不愿和我做朋友,我不管他这个闲事!”
有一个人想要知道这“天眼通”是怎么样得的?有很多的方法。你或者专心念〈楞严咒〉,也会得天眼通;或者习学〈大悲咒〉和大悲咒四十二手眼,也会得天眼通;或者不睡觉,那么学习佛法,也会得天眼通。不过不睡觉这方法是很危险的,我不希望人依照这个方法学。为什么?你们记得在我讲《楞严经》,有一位阿那律尊者,他专好睡觉,以后被佛骂了,他就七天不睡觉,然后把眼睛就瞎了。佛骂他什么呢?
咄咄胡为寐,螺蛳蛤蚌类;
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寐,就是睡觉;咄咄,就是佛骂人的这一种语气。说是:“嘿嘿!你为什么要睡觉?你就像螺蛳蚌蛤似的,在海里头一睡就可以睡一千年,你连佛的名字都听不见。”因为佛这样一骂他,他发奋了,以后总也不睡觉;经过七天,眼睛就瞎了。佛就很可怜他,教他“金刚照明三昧”,结果他得到天眼通,他就是天眼第一。
“阿那律”是梵语,翻译为无贫。他这名字是怎么来源的呢?在无量劫以前,就不知多少生、计算不清楚那么多的生之前,当时他是一个初发菩提心的人,虽然还没有做佛教徒,可是对布施的道理是明白。他只是一个种田的农人,很穷很穷的,既要劳动生产,又没有钱。在山上,就有一个修道的比丘,他已经证得辟支佛果;这个穷人并不知道他是辟支佛,只知道他是一个老比丘。这老比丘每次下山化斋饭,七天化一次缘,一天只化七家门口。这七家若全都给了,他就可以够吃七天;如果有一家没有给,他就有一天不吃东西;如果一家也化不着,他就回去七天没饭吃,等七天之后,再下来化斋饭。那么他已经七天没有吃饭了,这一天他到山下去化斋饭,又没有化着斋饭;他回去又要等七天,再下来化缘。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穷人从家里带的中饭,预备给自己在田里工作之后吃的,可是一看这穷和尚到山下去化缘,也没有化到东西就回来,他就生出一种布施心,想:“我今天不吃饭了,把我的饭给这个穷和尚吃了!”所以他把他这个饭就供养给老比丘吃了,他也不知道这位老比丘是证辟支佛果的。
老比丘是证辟支佛果的人,是有他心通,一观察因缘:“哦,他为什么给我这样不好吃的饭呢?”这稗子米饭,是最不值钱的这种米,是最穷的人吃的。这辟支佛一看:“啊!他没有钱,天天吃这种最便宜的饭。今天他知道我没有化着饭,就布施给我,这功德真不可思议。”对他就特别欢喜,就很赞叹他说:“如是!如是!你这个供养心是最真了!”于是这个辟支佛就回到山上去了。
这个种田的人继续耕田,就看见一只兔子,忽然间就跳到他身上,不下来了。他慌了就跑回到家里,想法子要把这兔子从身上拿下来,发现原来是只金兔子。他把这兔子剁下来一条腿,拿去换钱;回来一看,这金兔子的腿又生出来了,所以他由这样子就发财了,从此以后生生世世都有钱用。为什么?就因为他供养辟支佛,是以真心来供养证果的圣人,所以得到这种的果报,生生世世都叫“无贫”,都不穷了,这是这种因缘。
在《四十二章经》上说:供养一百个恶人,不如供养一个善人;供养一千个善人,不如供养一个受持五戒的居士;供养一万个受持五戒的居士,不如供养一个受十戒的沙弥;供养十万个沙弥,不如供养一个比丘;供养一百万个比丘,不如供养一个证初果的须陀洹;供养一千万证初果的须陀洹,不如供养一个证二果的斯陀含;供养一千万证二果的斯陀含,不如供养一个证三果的阿那含;供养百千万万数不过来,那么多证三果的阿那含,不如供养一个证四果的阿罗汉。可是你再供养没有数这么多阿罗汉,也不如供养一个辟支佛。供养一百亿辟支佛,不如供养一位三世诸佛;供养千亿三世诸佛,也不如供养无修无证者。什么叫无修无证?就是佛,也就是不如供养一位佛。那么你供养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还是不如供养一个无心、无住、无修、无证的学佛人,没有心的!
今天所说的阿那律尊者,他就因为供养一位辟支佛,就生生世世都不穷了,非常的有钱,不是做国王的太子,再不就是做全世界富翁的儿子。所以我们若想生生世世都不穷的话,就要供养三宝,这将来就有机会富贵。可是你在富贵的时候,又有问题了,所谓“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这阿那律为什么就这么富有了?就因为他贫穷而舍得布施,他自己吃的中饭没有吃,拿去供养三宝了,以这一念的真心,所以得到富有了。这贫穷布施难,你看,他布施了,他自己就没有吃的了。
富贵呢?就学道难。你想,富贵的时候,你要那些有钱的人到这儿学佛法,他才不肯的呢!所以“二十难”里有这两种难,对于这个,我们人都要注意的。
种种诸恶趣 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渐悉令灭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诸恶趣,就是一切不善的地方。种种,就是表示多,不是单单一种恶趣,是有很多种。总起来有四恶趣,就是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在前边曾经讲过了,他就是斗争坚固,欢喜斗争;凡是斗争这一类的,都是属于阿修罗。
什么叫“地狱”?地狱怎么样造成的呢?地狱由我们每一个人的业障所现的──你造什么恶业,就有什么地狱。地狱有很多种,在《地藏经》上讲,大地狱有十八,其次有五百个小地狱,又有千百无量无边等地狱。这个地狱很多的。
地狱是不是好像我们人间的监狱,预先造成一些个坚固的房子,等有犯罪的人,就圈到监狱里呢?不是的,地狱是由我们每一个人所造的恶业而现出来的。你造杀人的恶业,就有杀人的地狱现出来;造放火的恶业,就有放火的地狱现出来;造什么业,就有什么地狱,所以这没有一定的。等你这个业了了,那个地狱也就空了、没有了;你业不了,这个地狱始终是存在的。
在我东北榆树县,有一位猪手刘先生──一位姓刘的人,但是他有猪蹄子。这猪手刘先生,他可以记得自己前三生的事情。
在最初,他对父亲、母亲是很好的,以后那一生,他就投生到一个很有钱的家里。他父亲大约四十多岁才生他这个儿子,等到他大约十三岁时就结婚了,娶一个比他年长一两岁的太太。他父亲虽然已经有五十多岁,但是淫欲心还不断,又讨个小老婆;这个小老婆,和儿媳妇年纪大约是差不多大的。猪手刘先生有了太太不到一两年,就生了个儿子;等他这儿子到十三岁的时候,他又给他这儿子也结婚了,儿子的太太大约比他儿子大几岁的样子。
在这个期间,这个猪手刘先生──那时候他不姓刘,他的父亲就死了,妈妈也死了,就剩他父亲这个小老婆。他看他父亲的小老婆生得很美丽,于是把他父亲的这个小老婆也就占有了,作为他自己的太太。这个时候,他儿子也死了,他一看这儿子的太太相貌生得也很美丽,于是又把儿子的媳妇,也作为自己的太太。拿他小的母亲作为他的老婆,儿子的媳妇也作为他的老婆,这样子“上烝其母,下淫其媳”。那时候他多大年纪呢?大约就在二十七、八岁左右。等他到四十几岁了,他这时候才觉悟,心想:“唉,我这一生所造的罪业可造得多了!把自己的后母也作为自己的太太,把自己的媳妇也作为自己的太太,这罪业可造得不小。”于是他就学着信佛,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念了十几年,等他到五十多岁的时候也死了。到阎罗王那地方──阎罗王就是在地狱里头管着这一切鬼的,是最恶不过的,没有人情可讲的,是黑脸的。到那儿,就审问他:“你为什么尽造一些个恶业?现在应该把你放到油锅地狱里来炸!”于是叫来两个鬼,就要把他放到油锅去炸。这时旁边有个判官说:“不可以的。”阎罗王问:“为什么不可以?”判官说:“他因为念过《金刚经》,在他肚子里头还有《金刚经》存在,现在应该叫他先投生去,把这《金刚经》没有了,才可以再用油锅炸。”
于是就叫他又投生去做人,生到一个很穷的家庭里去,他父母亲就卖点心。这小孩子,从小就欢喜吃东西,把肚子吃得很大很大的,等到五岁时,得这个肚子大的病,就死了。他爸爸和妈妈一看,说:“哦!他肚子这么大,里头不知有什么?把他开开看一看。”就把肚子给镗开了,在肚子里头拿出一块像金刚石那么硬的东西。
这旁边的鬼就说:“现在可以用油锅炸他了!”把他带到阎罗王那儿,说:“现在可以先叫他投生做猪去。”他又投生做猪,被人家喂得很肥,然后被宰了,死了。回来阎罗王要把他用油锅来炸,他说:“你不必炸我了!给我还投生到世间去做人去,你给我留一只猪手作证明,让我劝令世间人不要造罪业!”阎罗王说:“这样子也好!”于是让他来投做人,姓刘。一般人因为他有个猪蹄子,都叫他做“猪手刘先生”。我见过这个人,并且和他谈过很多的话,所以我才知道他记得自己这个事情很清楚。这就是由恶趣造成的因缘。人造这个地狱,这地狱是很危险的。
还有在哈尔滨那里,也有个法师,他有一次生病了,就觉得自己死了。一死了,灵魂就往路上走,走到离寺院不远的一个地方,就去投生;投生做什么呢?做猪去。他一看自己是猪身,于是不吃奶,就饿死了;饿死后,他这个灵魂就又回来到这位法师身上。这法师活过来之后,说:“我头先投生做猪去了。”旁边的人就问:“你到什么地方投生做猪?”他说:“我现在觉得这个病好了,我带你到某某地方去看看。那里生了七只猪仔子,我是其中之一;我因为故意不吃奶,就饿死了!”那么有其他的法师就陪他一起去,到那儿一看,果然有一个家庭生了七头小猪仔子,其中就有一只死了。这是这位法师自己亲身的经历,这位法师我也见过他。
由此可见,能够生为人是不容易,我们这个人身是很难得的。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个佛法也不容易闻的。你算一算,在美国这么多千千万万的人,有多少人能天天晚间来听经?这多难!很少很少的。那么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你想遇着一个真正明白佛法的善知识、一个好的师父,也不容易的。要是遇着有些做师父的,他自己也不懂道理,就给你乱讲,所以也堕到恶趣。
“鬼”就是饿鬼,也是由他的业力所感,才有这一种饿鬼的果报。这饿鬼,他肚大如鼓,咽喉细如针锋。我们所吃的东西,一到饿鬼的口里,就变成火。为什么会变成火?就因为他业障太重了。谈到这个问题,天上的人看见水,就是玻 璃;我们人看见水,就是水;鱼看见水,就是它的宫殿房舍;鬼若看见水,又变成火了!各有不同的这种境界,这都是恶业所感,所以所见的也各不同。
畜生,方才我讲的法师,投生做猪。还有鸡、牛、马……,这都是人去做的。哪一类的人,生时不孝顺父母、不恭敬师长,将来与畜生都会有连带的关系。还有欢喜吃肉的人,与畜生也都拉拢上关系了,将来都很危险的。这是“种种诸恶趣”,这里头也就包括着地狱、鬼、畜生,还有阿修罗,这叫四恶趣。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人生有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就是苦中之苦,既没有钱,又没有饭吃,又没有房子住,想找工作也找不着,你说这是不是苦?真是苦中之苦!这叫贫穷的困苦。这苦中之苦是不容易受的。
那么有钱的人没有苦了?有钱的人苦更大!怎么说富贵又有富贵的苦呢?有钱了,一天到晚要算:我这个钱放到银行里去,我那一笔钱拿出来做生意,我那一笔钱去做什么……。一天到晚来算钱,算得把头发也白了,牙也掉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聋了,这时候还没有算完。没算完你说怎么样啊?问题就来了。因为太有钱了,一天到晚都在算钱,算来算去,算得慢藏诲盗,就被土匪知道了。晚间把门给撬开来,把夹万(广东话,“保险柜”的意思)也给打开了,所有的积蓄就都给抢去,一扫而光!这叫坏苦。这坏苦比那贫穷困苦更厉害,因为贫穷的人,他一天到晚受苦都受惯了,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富贵忽然坏了,这种苦来了,就受不了了,这时候最苦了。尤其年老了,钱也没有了,一切一切都不如意,这叫坏苦。
这么说,那也不穷也不富的人,就没有苦了吧?这个人也有苦的。什么苦呢?就有行苦──他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念念不停。虽然没有贫穷的苦苦,又没有富贵的坏苦,但是有行苦。这是三苦。
又有“八苦”,这三苦已经不少了,再加上八苦,更多了。其实八苦还不多,这个“苦”不止八苦,简直是千苦万苦,万万千千数不过来那么多的苦。最苦的是什么呢?做人就是最苦了,做畜生都比做人快乐得多。做佛就没有苦了。那个畜生,它也不忧吃的,也不忧穿的,也不忧住的,它有天然的生活条件,没有忧愁,你说是不是?唯独就是做人,这苦处太多了!做什么才不苦呢?
现在我们不说千苦万苦那么多的苦,不讲有八万四千种苦,现在就单单讲这“八苦”。八苦是什么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这八种。这八种苦,你说是什么最苦的?就是生苦;若没有生,这些苦都没有了。生怎么样苦法?我知道你是不记得了,我知道你是忘了生苦了,所以现在我告诉你。
怎么生的呢?这个生,因为父精母血结成到一起,又有中阴身来投胎而有的。在母亲肚里的时候,第一个礼拜和第二、第三、第四个礼拜都不觉得怎么样,等到第七个礼拜以后,就有了知觉。这时候,若母亲吃凉的东西,你就好像住在冰山里头一个样,觉得很不舒服;若母亲吃热的东西,那时又好像在火汤里似的,烫得不得了。这是在母亲腹里,就有这个冷热的苦。
还有,母亲若是弯着腰时,胎儿就好像一下子被泰山压顶,压得那么不舒服;如果这个母亲扠着腰时,也觉得非常不舒服。等到生的时候,那是最苦了。在出生的时候,好像两个山夹到一起,这叫夹山地狱,受这种的苦。所以每个小孩子一出世就喊起来了,他喊什么?“苦呀!苦呀!苦呀!”他就喊苦了。他那个“哭”,其实就是从“苦”那儿来的。生的时候,就好像生龟脱壳──像活龟脱壳那么痛苦。可是一长大就忘了这种生的苦,接着就长大,不知不觉也就老了。
老的时候,苦也很厉害的。怎么?老得耳朵也聋了,人家骂你也不知道;眼睛也花了,看什么也看不清楚了。这是耳朵、眼睛首先不帮你的忙。舌头虽然不掉,可是牙掉了。舌头为什么不掉呢?它因为软,所以不掉。
我以前遇到八、九十岁的老人,我都问他说:“你牙怎么掉啦?你遇着过掉舌头的人没有?”他说:“没有啊!你遇着过吗?”“我更没有遇着过!你这么大年纪尚且都没有遇着掉舌头的人,我年纪比你轻又怎么会遇着这么奇怪的事情?你知道为什么没有人掉舌头,都有人掉牙?”他问:“这什么道理呢?”我说:“因为牙太硬了,所以它就掉了;舌头为什么不掉?它软,所以才不掉。你这么大年纪啦,以后也不要硬了!你若硬,也好像那个牙会掉的,要学着软一点!”
这牙掉有什么苦呢?当然吃东西就不香了,吃什么也没有滋味了。你看人家吃得那么样有味道,到自己的口里,嚼也嚼不动,咬也咬不动,整个吞到肚里又不消化,你说这苦不苦?那时候,面也生了很多皱纹,头发也都白了,所谓“鸡皮鹤发”,那个面皮就好像鸡皮疙瘩似的非常粗。这个“鹤发”,是白头发。这个讲法,在美国就不适宜;怎么不适宜?因为西方人,小孩子一出生头发就有白的,那不是老得白的,而是很年轻时也有白头发,不过这又当别论。
那么老的白发是由黑头发变成白,黑头发可以变白的,可是白头发就不能变黑了;不过有的时候,也可以的。我告诉你们,我这个头发在香港时,完全都白了。为什么?因为我造庙,修了三个寺庙,修得费心费神,把头发也都白了。以后自己一看:“不得了了!我再不用这么多心了。”于是把什么都放下,以后它又黑了。所以什么事都是没有一定的。现在你们看我这个头,只有很少的白头发,不是太多。
这个老苦也是不容易受的,你若不相信,可以试一试。等你老的时候,就知道其中味道了。你不妨活个七、八十岁,或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多岁,那时候你吃东西不香了,你就知道:“以前有个法师讲老苦是很苦的,我不相信,现在我才知道是真实不虚的。”可是那时候你想要修道也晚了,来不及了。
最平等的就是“病苦”。无论谁都会有病,没有大病就有小病。有病,头痛就头不舒服,脚痛就脚不舒服,身上痛就身不舒服了。病有很多种,好像有胃病,吃东西就不香了;若有肺病,就总咳嗽。总而言之,心、肝、脾、肺、肾,你有了病,这也是一苦的。
最苦的还有什么呢?死苦。死,是最苦的。那么说:“死苦,我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我想先知道!”那你就先试一试,先死一次看看。可是没有人保险你再活的,所以这一试,也不可以试的。那么死是容易,死后到什么地方去?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死后,是堕地狱?还是做畜生?是去做人?这个没有人能保险的。
总之,这生、老、病、死都是苦的。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出家?也就因为觉得这生、老、病、死苦,是一件不容易受的事情。他在十九岁的时候,有一天出去游玩,先到东门,看见一个妇人在那儿生小孩子,就问随从的人:“这是一个什么事情?”随从说:“这是生小孩子!”太子看见不但小孩子哭,妇人也痛苦得不得了;他不高兴了,就回到宫里去。
第二天又到南门,看见一个老年人,头发也白了,眼睛也花了,腰也弯了,腿也迈不动步了,老得不得了。他就问随从:“这是个什么人?怎么这样子呢?”随从说:“这个人因为年纪太大,所以老得这个样子!”太子也不看别的地方了,就回到皇宫。
第三天又到西门,看见一个有病的人,于是他又不高兴就回去了。第四天到北门去游玩,就看见一个死人,他又问随从:“这是怎么一回事?”随从说:“这个人死了!”他就非常忧郁。在这四门,看见“生、老、病、死”四种苦,他又想要回皇宫去。正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个沙门,就是出家人。
太子又问随从:“这个人是做什么的?”
随从就问这沙门:“你是做什么的?”
沙门说:“我是个出家人,是修佛道的,要远离生、老、病、死苦。”
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还没有成佛呢!一听他说修道要远离生、老、病、死苦,于是又问这位沙门:“我也可以照你这样来修道吗?”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沙门说:“谁都可以的。谁修道,都可以远离生、老、病、死苦。”
于是太子回到宫里之后,晚间就和他的随从车匿(就是优波离尊者)一起逃出皇宫,就出家去了。释迦牟尼佛就因为觉得这个人生充满生老病死苦,没有什么意思,生不知从何处而来?死不知到什么地方去?所以就发心出家,要修道了这个生死。他到了雪山,在那儿坐了六年,就因为想避免这生、老、病、死苦。
我们人,谁都有“生”,任何人也都不能逃避这个“死”。人人将来都会死的,可是有的就是善终,有的就是不善终,种种的死法不同。有的病死,有的饿死,有的累死的──做工做得太多了,总也不得休息。
或者和人打架打死了,或者去作战阵亡了。有的又被车撞死,有的又被山滚下来的石头砸死,有的又是误服毒药毒死了。误服,就是自己也不知道是毒药,错吃了毒药就死了。有的是故意吃毒药去死的,有的自杀而死,有的是不想死就死了,有的想死的又不死。你看就这一个“死”,就有种种的分别──死法不同,将来受的果报也不同。
怎么不同法呢?譬如这横死的人,就是或者被车撞死,或被水淹死,或被火烧死,或在无意之中发生一个意外死了。属于这一些横死的鬼魂,阎罗王不管,鬼也不管。那么说这是很自由啦?虽然说自由,可是却是个自由鬼,并不是自由人。人自由,有的时候也不守规矩,何况鬼呢!鬼自由了,也会不守规矩的。这横死的人,他又会抓替死鬼。譬如在马路上被车撞死的,这个地方在三年之内,会再撞死人。为什么?因为那个横死鬼总在那儿等着,他一定要再抓住旁人撞死,他才可以托生去;如果他不抓一个替死鬼的话,他永远在那儿也不能投生。
若是自杀吃毒药而毒死的人,到地狱后,所受那种的刑罚也很痛苦的。什么刑罚呢?要喝那种用火烧化了的铁汁,往他肚里灌,把内里这个肚肠都烫坏了,烫坏就死了。但是在地狱有一种巧风,这种风一吹,他又活了;活了,再喝这种铁汁,然后又被烫死,死了被巧风一吹又活了。在地狱里头,一天到晚都是受这种的刑罚,很难受的。
说起来,这死太多了,这个受的苦,说也说不完的。可是你若能念观世音菩萨,以渐悉令灭:就会一点一点地把生、老、病、死这种种的苦,就都没有了。生老病死,这是四苦,再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怎么叫“爱别离苦”?爱,是人人都知道的,有的爱财,有的就爱色,有的就爱名。爱财的人,和“利”离开了,这也是爱别离苦。譬如这一个人有很多钱,做很大的生意,都是赚钱;可是现在他生意失败了,把所有的钱都赔没有了,这个钱和他离别了。他不想离开财,不想没有钱,可是钱没有了,这是爱别离苦。
爱色,“色”就是男女的问题。男人爱女人的色,女人爱男人的色,互相爱;可是因为在前生种的因果不好,所以这个爱不能久远,在某一种情形之下,从中间就要分离了。在离开的时候,若没有真正地爱,离开也不要紧;若执着这种的爱情,那么离开了,这是非常痛苦的。这是爱色的爱别离苦。
还有爱名的爱别离苦,这个名怎么会又有别离呢?有人这么说:“名誉者,人之第二生命也。”认为这个好的名誉,就是人的第二条生命。可是这第二条生命,有的时候名誉就扫地了,就是没有名誉了,把名誉毁坏了。因为本来他不想失去名誉,可是没有法子,一时做错事,把名誉给没有了,这也是和“名”有一种爱别离苦。
这“爱别离苦”的例子非常之多。譬如夫妇没有分离,这就没有爱别离苦吧?可是生了个小孩子,这小孩长得又美貌、又聪明,真是视如宝珠。可是这个宝珠──这小孩子,忽然间死了!这时候,痛哭流涕的,这真难过。这也是爱别离苦。或者有人对待父母很孝养、很爱敬,本来不想父母离开自己,可是父母死了,这也叫爱别离苦。或者环境也好,父母妻儿一切一切都好,可是也是忽然间就没有了,这也是爱别离苦。乃至于兄弟朋友之间,都有这种情形,本来不想和他离开,却要离开了,这都叫爱别离苦。
有的人执着这种的爱情,没有苦他自己找着来苦。好像男女结婚了,这个男人,一天到晚忧愁得不得了,怕他的太太会另外去找其他的男人,这不是没有苦找着来苦吗?也有的女人结婚之后,大概她的丈夫生得很英俊,一天到晚什么也不想,就怕她这个英俊的丈夫再有其他的女朋友,担心得不得了,愁闷得不得了!你说这是不是愚痴?
还有,有的对人不生一种爱心,可是却爱狗,看狗等于他的生命一样;有的爱猫,看猫好像他生命一样。乃至于对一切的畜生或一切的物质,都生出一种爱心。这种爱心一生出来怎么样呢?也就很巧妙的,爱这只狗,这只狗也就死了;爱这只猫,这只猫也就丢了。这时候,好像把“生命”都丢了,为这猫狗左哭一场,右哭一场,这也是一种爱别离苦。
总而言之,你对任何的事物看不破、放不下,及至有某种特殊的情形要分离的时候,令你得不到所愿意得的,就觉得非常之苦,这都叫爱别离苦。既然知道爱别离苦,就不要再执着这个爱。不要把爱只放到一个人身上,应该放到整个众生的身上,行菩萨道来救度一切众生。为众人作着想,不为自己作着想,那你就不会有爱别离苦了。
有的人说,这个爱有这么样多苦,我就不爱了,这回我就憎!憎,就是不爱,就是有一种怨恨心,有一种仇视的心,对任何的事物也都不爱了。这又弄错了。说爱是有苦,不爱呢?也一样有苦,这有怨憎会苦,怨是怨恨,憎是憎恶。我在这个场合里,对这个场合的人都很讨厌、很憎,对任何人也没有缘,觉得人人都不好,所以谁我也不爱;也不爱人,也不爱狗,也不爱猫,什么都讨厌,见到什么就发脾气。
在这个地方,认为这个地方不好,于是就搬到另外一个地方,殊不知,到另外一个地方,又遇着的人和物,比原先的环境更不好、更坏。你越不愿意见的事情,它就让你见着;你越讨厌的事情,这个事情就来!
很奇怪、很奇怪的。你怕见猫,一天到晚都有猫跑来你这儿,打它也不走;你讨厌狗,这狗它偏偏地要亲近你;你讨厌女人,这女人一天到晚来找你、来追求你。你很讨厌,再搬家到别的地方,又有这么一班人,又有这么个环境,比原先的更厉害!你说这苦不苦?
这苦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第一,是从你自性上招来的,因为你自性没有定,见着什么,都觉得不好。你觉得好是有苦,觉得不好也是有苦。那么也不要觉得好,也不要觉得不好,这是合乎中道,中道就没有苦了。你在这个地方住,和左右邻居都不和气,搬到另外一个地方,还是不和气,这不是人家对你不和气,是你对人不和气;因为你觉得与任何人都没有缘,所以别人对你也没有缘。所以爱也是苦,不爱又是苦,就要合乎这中道。总而言之,什么事情都不要太过,太过了就是不及。
这怨憎会苦就是这样,你越不愿意的事情,就越碰到这件事情,很奇怪的。你不愿意喝酒,这喝酒的人一天到晚都在你旁边;不愿意抽烟,抽烟的人跑到你旁边;不愿意赌钱,这赌钱的人天天来找你。很奇怪的!为什么呢?就因为你有这个怨憎,所以就会遇着;你越憎这样,就越遇着这个样子的事情。怨憎会苦和爱别离苦,都是因为自己不明白真正的中道,偏到一边,所以就有了苦了;若能保持中道,那就不会苦了。
相信没有人会讨厌钱的,可是这个“钱”,你越不憎,越爱它,它越不来。这也是一个奇怪的事情,这就是求不得苦。
方才说爱也是苦,憎也是苦。那么在这个爱里就有所求,有所求往往就都不会得到。有的人一生来,就想求着发财,可是兢兢业业、辛辛苦苦,由有生以来就想要发财,等到死的时候也没有发财,还是做一个穷鬼,这是求不得苦。
有的人觉得做官很不错,于是想法子去求做官,可是求了一生,结果呢?官也没有做到,这也是求不得苦。有的人一生就求名,但一生也没有求到,这也是求不得苦。有的没有子女的,就想生个聪明的儿子、美貌的女儿,但求来求去也没有,这也是求不得苦。
在一生之中,不是求这样,就是求那样,但是哪一样也没有求到,求东不得东,求西不得西。有些读书的人,就想得到一个博士学位,可是因为在往昔没有栽培读书的善根,读得眼睛也老得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读了一辈子书,博士学位也没有得到。好像中国有个梁灏,读到八十二岁才中状元,可是得到状元没有好久就死了。你说,得到也没有享受,这也是求不得苦。总而言之,你所贪求的东西,得不到手里,这都是苦,这叫求不得苦。
又有五阴炽盛苦。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在《心经》上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若能把它都看空了,也就没有苦。这五种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是非常炽然而盛,非常强烈的,是最苦的,可是人人对这五阴都离不了。前面所说的那七种苦就够苦的了,这个色、受、想、行、识是在自性里边所具的,时刻都和你在一起,想离也离不开,这叫五阴炽盛苦。

 楼主| 发表于 2018-2-23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K2 明意业普应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真观清净观:真观,就是真空观。什么叫真空?就是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这就是真空观。虽然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但也没有离开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所谓“无相”,并不是要离开这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才能没有相,就在这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上,而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叫“在相离相”,也就是以前我所讲的:“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眼观形色,明明有形有色,为什么内里没有呢?就因为没有执着。真空观也就好像大圆镜智似的,大圆镜虽然有物则现,有相则应,有什么境界就现什么境界,可是它不留痕迹。所以观音菩萨这个真空观,也就是这样子的。
清净观,清净是对着染污而言。什么是染污?有所执着就是染污,有所爱着也是染污,有所贪着也是染污。这个清净观里,是没有一切的贪、瞋、痴;若有贪、瞋、痴,就是不清净。譬如拿布施来讲,一般人所做的布施,他就要想一想:“这个人和我有点关系,他和我是亲戚、是朋友,或者是邻居,我要布施给他,帮他的忙。”和你接近、有关系的人,都先布施完了,然后才布施给远方的人,这叫“由亲及疏,由近及远”。有一种分别心,有一种着相的心,这也就叫不清净观。观世音菩萨这种的法布施,他是不分人我,不分亲疏,不分远近,他只来做这种的布施,只为布施而布施。
布施,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财,又有内财和外财。内财,相信很少人知道;外财,一般人都知道的。外财,是身外边的;内财,是身内边的。菩萨在行菩萨道时,要行法施,这个“法施”是向外边施。财施,施国、城、妻、子──把我的国家布施给人;这一个城池完全是我的财产,我布施给人;把自己的太太布施给人,你看这个舍,真施真舍!把自己的子女布施给人,这也是真舍!乃至于一切一切的田产、房子、产业,都布施给慈善机构,或布施给有道德的人,这叫外财的布施。
内财施,是把自己的身、心、性命、头、目、脑、髓,以及四肢百骸统统都布施出来。什么叫“身”?就这整个的身体。如果能以这身体来救世上一切众生的话,我就把这身体布施出来,贡献给世界上,乃至于把我这个心也布施给人,生命也布施给人。如果有人需要我这个头,我就把头斩下来布施给人。好像舍利弗尊者行菩萨道时,有人说要用一个眼睛,舍利弗就把眼睛挖下来布施给他,殊不知那个人说:“你弄错了!我要的不是这只眼睛,要换另一个眼睛。”于是舍利弗就退菩提心了,心想:“这菩萨道真难行!”那个内财,他布施了一半,另一半就舍不得了。
脑,就是自己的脑子;髓,就是骨髓。谁要这些个东西呢?这些东西就是作为医药的用品,将来可以救度世人,所以行菩萨道的人,都要做布施。身、心、性命、头、目、脑、髓,这叫内财,属于你自己内边的;你自己的财产,你自己的智慧,你自己的精神,这也都叫内财。
又有“法施”,就是说法教化众生,这种布施是最大的布施,所谓“诸布施中,法布施最”,法布施是最要紧的。
我们现在这个佛教讲堂,虽然讲堂不大,但是法力可不小。在美国这儿,把全美国佛教团体算上统计起来,只有佛教讲堂天天这么忙忙碌碌来为法忘躯,为了佛法,把身心性命都忘了,把自己的身体也都不顾了。我们每一天,每一个人白天都要做工,就我这个法师也一样做工的,什么工都做,好像油油漆、做刀木(木工),所有的工作我都做。这几天做工做得我身上骨头都痛了,所以昨天晚间我也懒惰了,没有来;可是我这个做法师的,懒惰一点不要紧,因为我学习这么多年了。你们做学生的就不能懒惰!无论哪一个人讲经,都应该来听。第一的,来听法就是护持这个道场。我们大家来到这儿,人多一点,这股气也很盛的;如果人人都不来听讲,没有人来听法,那也就不盛了。所以你想拥护这个佛教讲堂,就是来听讲,不必拿出很多钱,这已经是拥护道场的好护法。
你们的名字,有护教使、布教士、宣教师。宣教师,就要讲演佛法的;布教士,就要各处去做广大的宣布;护教使,就是应该拥护道场,令道场一天比一天发展,一天比一天发扬光大。护持道场,就是护持佛教,也就是护持佛、法、僧三宝,这是你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你们西方人对于佛法,过去可以说都是小孩子的见解,根本就不懂佛法;好像有些在美国自称长老、法师、教士者,你问一问他们,佛教是什么?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现在你们这一些学了三个月的《楞严经》,可以说是对佛教的认识已懂得都算不少了。
现在所讲这个法布施,就是把你们所知道的佛法,要介绍给一切的众生,要向每一个人去宣传。为宣传佛法,可以把饭忘了吃也不觉得饿,不睡觉也不觉得困了,我知道我过去为宣传佛法就有这样的情形。某一个人想要学佛法,我就不吃饭、不睡觉,我也给他讲;把他讲得明白了,这是把我的责任尽了。我希望你们各位也照我这个样子,作为我的化身去弘扬佛法,做法的布施。这法的布施,比你舍多少钱出来更有价值。
你们现在积极学习佛法,有好几个人都要出家,这真是很稀有的事情,这在美国可以说是打破记录。这么多人要出家,要做和尚、做比丘尼,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你们现在把基础立下来,对美国的佛教前途,每个人都要负起责任,不要推诿,佛教是大家的事情,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要这样想:“我有这一口气,这佛教就是我的责任!”旁人说他也要负一点责任,也可以。可不是说只有我负责任,你就不可以负责任的!所以说佛教的责任是人人有份的,不要推诿。你们现在都应该站起来,以弘扬佛法为自己的责任,这是做法施的基本条件。
另外还有无畏施。这无畏,好像观音菩萨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都是无畏施之一。这无畏施,就是在人惊慌恐怖、将要没有命的时候,你能以现无畏身,行无畏行。什么叫现无畏身呢?譬如有个人在火难中,将将就要被烧死了,因为被这个烟熏得已经不知道东西南北了,已经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可以走出这个火堆。你能在这时候,奋不顾身,踊身到火里边去把这个人救出来,这可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这就叫舍生命而救护众生,也就是无畏施。或者有人掉到海里,眼看要淹死,你看见了,也不计较自己的生命,而毅然跳到海里去把这个人拖上来,这也是无畏施。
这水、火,乃至于刀、兵、炮火之中,有人或者枪伤、炮伤了,在两军阵前生命千钧一发的时候,危在眉睫,你也能以奋不顾身,不管自己的生命有无,到那最危险的地方把这人救出来,这都叫无畏施。
还有,若人遇着官非,或者其他什么种种危险,也是生命朝不保夕的时候,或者奄奄一息了,你能以种种的善巧方便把这人救了,危而不危──虽危险而到那不危险的程度上,这都叫无畏施。
总而言之,就是人在有恐惧时,你能够用你的慈悲心、勇敢心、大无畏精神,什么也不怕的这种精神,去救护一切众生,这都叫无畏施。还有,在众生有种种的困苦,危难的时候,你都能以帮助他,令他没有恐怖了,这都叫无畏施。
好像持地菩萨,在过去他就修无畏的布施;他并不是直接修无畏布施,而是间接地修无畏布施。怎么间接地修?他知道一切的人过河时,必须要有桥,如果没有桥也过不了河,若过河的话,就有生命的危险,这也是一个畏惧。于是他就尽自己的力量,仿效古来的人;古人都是一个老方法,用一点板子或木头搪一个桥,令人过江河的时候,没有生命的危险。可是虽然这样子,如果涨大水了,也一样有生命的危险。
好像虚云老和尚从九华山下山时,他记得那地方本来有座桥,于是走在有桥那个地方就想过河,殊不知踏到那个桥,因为大水早把那座桥冲坏了,他“噗通!”就掉到河里去。在河里经过一天一宿之后,才被打渔翁把他捞上来。这渔翁当时一想:“哈!捞到这么大的一条大鱼,一定卖得很多钱!”往上拉起这个渔网的时候费了很大力,可是把这鱼网再拿到江岸上一看,里边还是一个和尚。打出来一个和尚,这奇怪了,怎么有一个鱼和尚呢?把这个鱼和尚拿出来,到那个地方看一看;一看,不是个鱼和尚,是个真和尚,还穿着衣服呢!可是已不会喘气了。附近就有个小庙,这打鱼的渔翁就到小庙里向出家人说:“和尚!和尚!我今天打鱼打上一个和尚来,你看看!”寺里这和尚想:“这奇怪了,怎么打鱼还会打上一个和尚来?”到那儿一看,原来这是德清老和尚。于是才帮他把肚里的水往外空,都呕出来。把水空出来,这位老人家才又活过来,这真是得到第二条的生命。
虚老被水淹不死之后,跑到高旻寺去打禅七,就生了重病。怎么样啊?这些和尚也不原谅他,还叫他做代理方丈。虚老想:“我自己都病得这样子,怎么代理方丈呢?”于是不答应,结果被月朗方丈打香板,一天到晚都给他气受。你看虚老可说是中国第一大善知识,在高旻寺那儿所受的苦不知多少!处处受一般人的白眼,一般人都看不起他。
你看,持地菩萨他专门修桥补路,好像虚老往云南去的时候,在路上曾遇着一个修路的和尚,一天到晚拿锄去修路,也不讲话,这也是持地菩萨的化身。持地菩萨专门平道路,路上有瓦块、玻璃,他都捡到一边去,防着人踢到脚,把脚踢坏了;总而言之,把道路修得好好的。他这么一天到晚做苦工,那么谁给他工钱?没有人给他工钱。你说这是不是愚痴?没有人给工钱,他去白做工!可是就因为他白做工,所以才修成持地菩萨,证得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这种三不退境界。持地菩萨他就是修无畏施。无畏施讲起来很宽很广的,总而言之,人在恐惧的时候,你都应该作布施。




 楼主| 发表于 2018-2-23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一个最接近无畏施的例子,好像有人好几天没有饭吃,堪堪就要饿死了,也没有钱买东西吃,想要去偷吧?又犯法。正在进退维谷的时候,你看见他,看他面黄饥瘦,两脚无力,迈不动步,这时候你问他:“你怎么啦?是不是有病了?”他一定告诉你:“我四、五天没吃饭了!”你说:“那好了,到我家里吃去。”没有衣服穿的人,他很怕冻的,你给他衣服穿;没有房子住的人,你给他房子住,这也叫无畏施。可是,一天、两天可以,但不可以永久的,中国有句话说是:“能供一饥,不能供百饱。”我供你一顿饭吃可以,如果你要天天吃,那我不能供给你。因为人在这世界上,人人都应该去做工,不应该生出一种依赖心。你希望有人行菩萨道,也不用做工,到吃饭的时候,就到一个信佛人的家里去,诉苦说:“我今天没有吃饭,你给我一点无畏施吧!令我没有吃饭的恐惧,不受饥饿的痛苦。”这是不对的。
人在偶尔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是可以;但如果你有这一口气在,都应该自强不息,去为世人谋福利,不要消耗这世界的物质。也就是说,人人都应该帮助这个世界,不应该依赖这个世界。帮助这个世界,就是要对人家有好处,不是要人家对我有好处;就是要我利益他人,不是要他人利益我。你若要他人利益我,那就是生出一种依赖心,没有自强的心。人人都应该有一种自强不息的心,不依赖人,这是我的宗旨。
清净观,就是清净的观力,也就是在这一切布施方面,不着住于布施相上;这就是清净观,没有染污法。观音菩萨布施不取于相,一切都离相,所以就清净。如果着相了,就是不清净;离开这个相,就是清净。
广大智慧观:广,是宽广;大,就是再没有比他更大了。这种的广大是什么呢?智慧。观世音菩萨有广大的智慧观,普度一切众生,普遍地教化一切众生。
悲观及慈观:观世音菩萨又有悲观。有人误解经义的,就说:“哦,观音菩萨也常常地哭、不欢喜,这有悲观嘛!”这是错的。这里的“悲”并不是指悲伤,而是怜悯的意思;对一切的众生,都生出一种真正怜悯的心。什么怜悯的心呢?他常常这样想:“这个人真非常苦啊,真是可怜。我用种种方法教化他,他还不明白,还是颠颠倒倒的,真是可怜得很!”他这样怜悯众生,这就叫悲观。因为他怜悯这个众生,所以他就要度这个众生。好像你看那个小孩子,很活泼天真的样子,人人见着都很欢喜他。为什么欢喜他呢?因为这小孩子得人怜爱。这一种怜悯,就叫做悲观。并不是观音菩萨一天到晚,总不欢喜,甚至于总哭泣悲哀。不是的,你若想学观音菩萨,就不要一天到晚尽哭──这个事情愁闷也哭起来了,那事情也不欢喜。而要广生欢喜,不生愁。他这种悲观,并不是哭泣的悲观,所以不要误会了。
怎么叫慈观?慈能予乐。怎么叫悲观?悲能拔苦。悲观,就是把众生的苦给拔出去;拔出去就没有了,没有苦了。你能把众生的苦给想法子都解除了,这就是悲观。慈观,就是给众生乐;你能给众生的乐,这就是慈观。予乐,并不是予暂时的乐,是予永久的乐、永远的乐;是真正的乐,不是一种世间上的乐。什么乐?给一切的法,使令众生真正明白了解佛法,而不再做颠倒痛苦的事情。
什么是颠倒的事情?我真正地告诉你们,我老老实实地告诉你们。我知道还有不相信的,可是不相信,我也要告诉你!什么叫颠倒?譬如饮酒饮得醉醺醺的,就认为自己好像成了神似的,神乎其神了,一走路,那么哩啦歪斜的,东撞一下、西撞一下,他认为这样是最好的。其实自己的知觉都麻木了,甚至什么都不知道,东西南北分别不出来了,你说这是不是颠倒?一个好好聪明人,要用这种的东西,被这种的东西支配得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了,杀人、放火,什么都可以做的!
我讲这个,就因为今天早晨我在巴士站,遇着一个醉鬼,他就向我要钱。我一闻他这很大一股酒气,就赶快往一边走;他就后尾跟着,一定要同我要钱。要钱干什么?还要喝酒去。看样子还没有喝够酒!你看颠倒不颠倒?
我又想起来一件事情,也是在巴士站那儿,一个黑人走过来,他什么话也没有讲,向我跪下,恭恭敬敬跪那儿就叩头;叩完头站起身,也没有讲话,一直把头低着,也不敢望我,就走了。他不是向我来叩头要钱,那么多人,他单单给我叩头,叩个头就走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也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是鬼或是神?真奇怪了。我看他也不是喝醉酒,不知道是一种什么灵感叫他给我叩头?我想鬼见着我,多数给我叩头的;还有神,见着我也叩头的。他这个人,不知道为什么向我叩头?我想或者也是有个鬼在他身上,所以认识我。这是我认为很奇怪的。
喝酒是颠倒,抽烟是不是颠倒?那更颠倒。为什么?本来你这肚子里乾干净净的。说:“法师!你讲这个,我不相信。我肚子里不干净的。”肚子里不干净,有什么呢?有大、小便利。不错,这个不干净,还不要紧的;你唯独用烟一熏它,那里边就有烟油脂。这烟油脂,那最不干净了,好像烟筒里边有那种黑黑的东西,那就因为被烟熏过去的。你把烟吸到肚子里,又吐出来,肚里头也就有这种黑的东西;你自己因为看不见它,所以你不觉得。你若看得见,你抽一口烟,就像镜子上蒙上一层灰似的;本来肚里头乾干净净的,可是你把它放上一些灰尘,这是不是颠倒呢?
还有吸鸦片烟的人,吸上的时候,觉得很精神──喔,精神抖擞,自己不知道有多大的力量!甚至于这么一步,都可以迈到天上去,就觉得腾空驾云那样子。等过了时候,周身就不舒服,整个身体都不知道放到什么地方好;一狠心说:“哦!赶快下地狱去,地狱里或者没有这么难过!”犯了烟瘾的时候,甚至于地狱都要去钻,就那么难过。所以你说是不是颠倒呢?这也是颠倒。
还有很多很多的,那颠倒的问题多了。所以我希望抽烟的人赶快把烟断了它;喝酒的人赶快把酒也断了它;懒惰的人要学勤力一点、勤俭一点,不要那么懒惰了。那么勤俭的人,可不要学懒惰,要多做一点善事。这个“善”,你若不做,它总也没有;你若做,它才有。这个“德”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就是从“善”那个地方来的。你尽做善事,自然就有德了,自然就不颠倒了;你不做善事,却拿正经的钱去看戏,或买一些不重要的东西,这都叫颠倒。你把有用的钱,用到有用的地方,这是不颠倒;你把有用的钱,用在无用的地方,这就是颠倒。所以颠倒是很多种的。
观音菩萨能指明你这种颠倒的行为,叫你不要颠倒,令你得到真正的快乐、永久的快乐,这就叫做“慈”;悲能拔苦,不是拔你暂时的苦,而是拔你生生世世、无量劫以来的苦。但是你要生出信心,你有信心,观音菩萨才有慈悲心;你若是没有信心,观音菩萨这个悲观和慈观,和你这儿就好像冰火似的不相合。观音菩萨以很大很大的慈悲心对你,你这儿冷冰冰的,不能合得来的;冷冰冰就是没有信心。你若有信心,就和观音菩萨的悲观、慈观都相合了,你把这苦离开,就是乐了。
什么是真苦?我告诉你们,人有烦恼是真正苦;若没有烦恼了,就是快乐。所以观音菩萨能把你的烦恼解除了,令你得到真正的快乐,这就叫“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常愿,就是常常地发这个愿;常瞻仰,我愿意常常地瞻仰观世音菩萨这种慈悲的德相。瞻仰,就常常这么看着,越看越生恭敬心,越看越欢喜,对观音菩萨是五体投地,一心恭敬。拜〈大悲忏〉,就是恭敬观世音菩萨的一种表现。你要是不拜忏,说:“美国人不愿意叩头。”你连个头都不叩,你叫一个什么信佛的?你信佛是信的什么佛?说:“我信佛,是信我自己的佛!”你自己?你要是信你自己的佛,你就不会有你自己。因为你没找着你自己的佛,所以外边的佛,你也不认识了;若信自己的佛,不会不叩头的。叩头,就是表示一种最恭敬诚恳的意思,这叫五体投地,也是一种礼貌。你连一个礼貌都没有,怎么谈得到是一个信佛的人?
好像以前有个医生,各处去给人讲佛法,有一些人很相信他,拿他当佛那么看,但是他叫人不要拜佛。一般人在那儿拜佛,他就在那儿站着,好像木头桩子似的;你说人家拜佛,他在那地方若不拜,是不是像根木头似的?但是他自己不觉得,为什么?因为我相没空呢!不拜佛的人,第一个就是我慢,觉得“我”很大,比佛都大,那我何必拜佛呢?因为他有贡高我慢,所以见到佛像都不肯礼拜,这又怎么能可以学佛呢?不要说学佛、信佛,根本对佛教可以说连听见还没听见呢!但是他到处去给人讲佛法,这真是害死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2-25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闇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这四句偈颂真是妙不可言。什么妙不可言呢?这四句偈能治眼睛的病。人的眼睛如果有毛病,可以常常念这四句偈颂,眼睛的病就会好了。可是眼睛的病虽然好了,你还要自己生出智慧,才能彻底治好。如果没有生出智慧,纵使暂时好了,将来还会发作。在观音异记上,有记载能医眼睛的病。那么究竟他怎会医治眼睛的病?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乃是观世音菩萨的威神力加被。总而言之,你要是相信经文,而应用于任何事,都非常灵验,有效用。你要是不相信,它就没有功效了。所以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佛的大囧琺好像大海无量无边,不知多深多大?你要是有信心,佛便能把你接引过来。
  ‘无垢清净光’:什么叫无垢呢?垢是尘垢,亦是不清净的东西。你没有这些不清净的尘垢,自然放出清净光明。这清净的光明是针对尘垢说的。没有尘垢,就是有清净光明。有了尘垢,就没有清净光。所以无尘垢便放出清净光。怎么叫没有尘垢呢?即是妄想没有了。你的妄想没有了,就没有尘垢。你要是打一个妄想,就有一层尘垢。打两个妄想,就有两层尘垢。打三个妄想,就有三层尘垢。妄想打的越多,尘垢就积得越厚。参禅的人讲‘明心见性’,明心也就是没有尘垢,见性也就是见到清净的光明。你没有尘垢,才能见到清净的光明。要是有尘垢,就不能见到清净的光明。所以明心见性,就是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本心性,就是楞严经所说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常住真心,就是明心;性净明体,就是清净明体,也就是如来藏性。明心见性,也就是明白自己本有的如来藏性,这就叫无垢。
  ‘慧日破诸闇’:慧日,是智慧像太阳一样,把一切黑暗都照破了。什么是黑闇?黑闇很多,现在所说的黑暗譬如:你没有信心就是黑暗;你没有智慧就是黑暗;你没有愿心也是黑暗;没有实行心,亦是黑暗;又者,你不守戒律就是黑暗;你不修定力,就是黑暗;你不修慧力,亦是黑暗;你不按照戒定慧的路去修行,这都是走黑暗的路。你照著戒定慧去修行,这就是光明。所以‘慧日破诸闇’,智慧的太阳把一切黑暗都照破了。你想要听佛法,这就是光明。你心里说:‘我听了好几天,也没有什么大意思。这法师坐在法座上,讲来讲去都是讲这个,我听了好多次,都是叫人除去贪嗔痴,修戒定慧。我听都听厌了。’你听厌了,这就是黑暗现前。你听得不厌,说:‘这法师讲得越听越有意思,越听越有味,甚至于我听法师的声音和一切笑貌,听完经之后,这法师还在我耳边讲经说法。我一天到晚都听到法师的声音,总在我耳边说法。’这就是光明。不愿意听就是黑暗。
  讲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件事:在香港,有一位女居士来见我。见我之后,你说怎么样?她行住坐卧都看得见我总在那儿讲经说法。可是这位女居士怎么样?她说:‘这位度轮法师是个魔呀!我怎么常常见到他呢?’她常见到法师说法,却说是魔。她要是见到魔,她又认为是佛了。所以这个人常见到我,却说见到魔了。又是骂,又想要打,没有几个月,这位女居士便生癌症死了。本来想救她,但她却说我是魔,故我也爱莫能助。今天我想起这一件事,你说她见到法师,就说是魔;如果见到魔,她又如何?所以世间有很多人都是认假不认真。真的,他认为是假的。假的时候,他又说是真的。往往都是当面错过,交臂失之。
  观世音菩萨的智慧,犹如太阳一样,把一切黑闇都照破了。照破什么黑闇呢?观世音菩萨修真空观,照破见思的黑闇,证到般若德。什么是见惑?即是对境起贪爱。什么是思惑?即是迷理起分别。观世音菩萨修清净观,破除尘沙的黑暗,证得解脱德。观世音菩萨修智慧观,破除无明的黑暗,证得法身德。这叫三德俱藏——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观音菩萨修三观(真空观、清净观、智慧观)而证得三德,断除见思、尘沙、无明的黑暗,所以说慧日破诸闇。这个慧就是观,观一切慧。
  ‘能伏灾风火’:观世音菩萨能伏三灾。灾是三灾。三灾是火水风。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刮三禅天。初禅天为什么会被大火所烧呢?因为初禅天的天人,他们有烦恼火的缘故,所以他们自性中的火,就引起世间的火。这时,天空出现七个太阳,将大地一切的动植物皆烧焦,然后将海烧干涸,将山烧融化,什么都不存在了。
  这样的大火灾,经过七次之后,就发生一次大水灾。这水灾能淹到二禅天。为什么呢?因为二禅天的天人,他们的烦恼水太旺盛的缘故,因之,引起世间的大水灾。波浪滔天,淹没一切,没有陆地存在,一切动物和植物,统统不存在。
  经过七次大水灾(七次火灾发生一次水灾)之后,就发一次大风灾。这风灾比前边所说火水二灾还要厉害,不但将世间山河大地刮得粉碎,而且又能刮到三禅天,令三禅天也不存在。有首偈颂是这样地说:‘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天上有风灾,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
  何谓五衰?第一衰是花冠萎谢。天人戴的帽子是花所庄严的。这个花不是人种的花,是自然而生的庄严花冠。等到五衰现相时,花就残旧凋谢。在没有衰相现出,花总是新鲜。等到花一残旧,就知道天人将寿终了。
  第二衰是衣裳垢腻。天人的衣服不像人间的衣服,一个礼拜要洗一次,或两个礼拜洗一次。如果不洗就不干净。天人所穿的衣服,不必用水洗。它总是没有尘埃。等到五衰现前,衣服便著一层尘埃,那你就知道这个天人将寿终。就好像我们人要死,气尚未断时,身上有的地方就会生虫。平时它不会生虫子,等到气要断时,身上很多地方都有虫子。天上人衣著尘埃,也是业报感召。我们这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尘埃?楞严经已讲过,因为我们人心里有太多妄想,所以世界的尘埃也变多了。我们的妄想就和尘埃一样,没有分别。所以一切尘垢都是由我们的妄想心造成的。天人的五衰现前,衣服也就有尘埃了。
  第三衰是两腋出汗。天上人不像我们人的身上常常出汗,他们永久都没有汗出。可是五衰现相时,两腋就汗出。
  第四衰是身体臭秽。天上人一天到晚身体都放出一股香气。他们不是喷上香水,或抹上香粉,乃是自然而然就有一股香气放出。五衰现前,身上就没有香气,而放臭味。
  第五衰是不乐本座。天人真是自在,一天到晚都在那儿打坐参禅,什么事情也没有。第四衰现前,他就坐不住了。坐一下又站起来,站起来又坐下,这样坐坐站站,一念失去知觉便堕落,天人便寿终了。
  这是六欲天有这五衰现相,可是初禅天有火灾,二禅天有水灾,三禅天有风灾,因为三禅天的天人,有烦恼风,所以和世间的一股风接触,而引起风灾。所以说‘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天上有风灾,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纵使你生到非非想处天,享受八万大劫那么长的天福,可是天福尽时,还是堕落到人间来,或者堕落到地狱、饿鬼道、畜生道去。这是不一定,所以很危险。不如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然后再倒驾慈航,好像观世音菩萨似的,来教化众生,这样子比较稳当。
  ‘普明照世间’:观世音的智慧光明,普遍照耀到凡圣同居的世界。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土地,就叫凡圣同居土,又叫凡圣同居世间,即是凡夫和圣人共同居住的地方。观音菩萨所修的大智大慧,又普遍照到方便有余的世界,就是二乘所住的境界。方便就是善巧方便。有余,是指那世界的烦恼还没有断尽,还有余剩。观世音菩萨具足大智大慧,又普照实报庄严的世界,即是菩萨所住的世界。佛所住的世界,即叫常寂光世界,又叫常寂光净土。观音菩萨的大智大慧,皆普照于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故说‘普明照世间’。

 楼主| 发表于 2018-2-26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K3 明口业普应

悲体戒雷震 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 灭除烦恼焰
悲体戒雷震:这四句偈颂是赞叹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观世音菩萨以慈悲为他的法体。他这慈悲的法体,是从什么生出来的?从持戒生出来的。最初观世音菩萨修道,就是专修戒律,而生出来这广大慈悲、无缘大慈这种法体。这种法体就好像雷一样的,言其观世音菩萨这个法体,发聋震聩──聋的人也听得见了,愚痴的人也听见了,就好像空中打雷似的,一切众生都被他好像雷那么大的声音所惊醒了,所以叫“悲体戒雷震”。这赞叹观世音菩萨的身业是不可思议。
慈意妙大云:观世音菩萨以慈眼视众生,在后边经文上说:“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观世音菩萨所修的福德,好像大海那么样无量无边。他慈悲的意念,平等给予众生的乐,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就好像在虚空中的大云彩一样。
澍甘露法雨:澍,是下雨的意思,下甘露法雨。什么叫甘露?甘是甜,露是露水。甘露,就是甜的露水,这是天上一种长生不老药的名字。天人的寿命那样长,就吃这个药吃的。说:“天人也吃药?难怪现在人想要开悟,也要吃药!”可是天上这种药是一种自然的,是天上本有的,不是煅炼出来的;吃这种的不老药,就不老了。观世音菩萨的妙大云,下这种甘露的法雨,下这种长生不老的药,令一切人都离开这生、老、病、死苦。
灭除烦恼焰:观世音菩萨把世界上人这种烦恼焰灭除了。焰是火焰,言其烦恼就像火焰似的。我们世界人,每一个人都有烦恼。为什么不成佛?因为有烦恼;为什么没开悟?因为有烦恼;为什么得不到解脱、得不到真正的自由?也因为有烦恼。
烦恼,也就是执着;执着,就是烦恼的一个别名。你有所执着,就得不到解脱,就会有很多的烦恼。执着又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就是从自私生出来的。为什么你要执着?就因为有自私自利的心。你若没有自私自利的心,大公无私了,你又有什么可以执着的?你若没有自私的心,就没有执着。你没有执着,也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也就是解脱了。你得到解脱,也就是开悟,也就是成佛了。所以烦恼是最坏的一个东西,但是人人都舍不了这个坏东西,总要和烦恼行住坐卧不离开。
有人说:“我常常快乐,这就是没有烦恼了?”你若得到真快乐了,当然没有烦恼;若没有得到真快乐,用你那勉强造作心来做成一种的快乐,这不是真正快乐,因为烦恼还在你里边覆藏着。有一天它还会爆发出来,就好像用一块大石头把草压上,草虽然暂时不长,可是将来你把这石头一搬开,草长得更茂盛、更旺。所以你若有真快乐,就没有烦恼;没有真快乐,烦恼还是在那地方存在的。
在“四弘誓愿”中,第一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到这个世间上来?就因为众生无边誓愿度。
第二愿是“烦恼无尽誓愿断”,观音菩萨有没有烦恼呢?他烦恼断了,可是他以众生的烦恼作为烦恼。他看众生的烦恼没有断,就用尽种种的方法教化众生,令众生把烦恼断了。这烦恼是没有穷尽的,好像水波浪似的,前念灭了,后念又生;后念灭了,后后念又生,相续不断,烦恼也是这样子。烦恼虽然无尽,他誓愿断。
第三愿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佛法的门径是无量无边,他誓愿学。有的人或者读过一部经,或读过两部经,就自满了,说他懂佛法了。他所懂的佛法,其实连大海里一滴水都还没有呢!但是他就满足了,好像一只蚂蚁到海里去饮水,饮得肚子饱胀,就说:“喔,我把大海都饮乾了!”嗐,它把大海都饮乾了?殊不知,它只把它肚子喝饱了,大海里边的水,它连一滴都没有饮呢!
第四愿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没有再比佛道高上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愿成佛,不应该把自己看得太小,要把自己看得本来是佛。可是,本来是佛,并不是说现在我就是佛。我们本来在最初都是具足佛性,和佛是无二无别;因为不晓得修行,所以就没有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那么大的本领。
观世音菩萨本照着四弘誓愿来教化众生,所以澍甘露的法雨,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清凉。得到清凉,就是没有烦恼了,这叫“灭除烦恼焰”。
**J2 加颂显机显应

诤讼经官处 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 众怨悉退散
诤讼经官处:诤,是斗争。在末法时代,是斗争坚固的时候。佛住世的时候,是正法时代;在正法时代,是禅定坚固,人人都欢喜参禅习定。正法时代有多少时间呢?一千年。由佛出世,到佛灭度以后一千年的时期,这都叫正法时代。
过了正法时代,就是像法时代,这时期就不是禅定坚固了,而是寺庙坚固。那时候人都欢喜造庙、造佛像,以造寺庙、造佛像是最为踊跃。所以在世界上,很多的国家都有寺庙。
像法时代又经过一千年之后,就到末法时代了。末,就是末稍,法到末稍、最后的时候。末法时代有多少年呢?一万年。这时期不是禅定坚固,也不是寺庙坚固了,而是斗争坚固,就现在讲的这个“争讼”。国与国斗争,家与家斗争,人与人斗争,畜生与畜生斗争,鬼和鬼斗争,到处都是斗争。为什么斗争呢?因为是末法时代,人就明白斗争。
可是在末法时代里边,也有正法时代;在像法时代里边,也有正法时代。这怎么样讲呢?在末法时候,也不能说没有参禅打坐的;好像我们现在还能讲经说法,有人还能忙里偷闲,或者早晨,或者晚间,或者中午,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个时间来修行用功、打坐、参禅习定,甚至于不睡觉、不吃饭来听经,这也就是正法时代,这叫末法时代里头的正法时代。不过在末法时代里边,这是一少部份,很少很少的。
我们现在如果提倡来造庙、建道场,这也是像法时代的工作。所以在这末法时代,也有像法时代,也有正法时代。在像法时代,也有末法时代,也有正法时代;譬如在像法时期里,寺庙坚固,人人都欢喜建造寺院,可是还有不造庙的,还有不信佛法的,那也就等于末法一样。在像法时代为什么要造庙?因为人想聚会到一起来用功修行,这也就是正法时代。在正法时代,也有像法时代和末法时代。在正法时代的人,修禅习定,这固然是正法时代,但是也有造庙的,那就等于像法时代。在正法时代,也不是人人都学佛法,有的人学佛法学了一点点,然后就不学了,根本连研究佛法也不研究了,这也就是在正法时代的末法时期。这正法、像法、末法,在每一时期里都具足这三种。
现在的时候,就是斗争坚固的末法时代。我们现在就在这末法时代里来住持佛法,令佛法常住于世,我们就是行持正法的事业。我们每一天都诵持〈楞严咒〉,这是对于整个世界都有帮助的。如果在这世界上,连一个诵〈楞严咒〉的人也没有了,那么这个世界就将近毁灭了。那时候妖魔鬼怪,一切的魑魅魍魉就都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了。现在为什么他们不敢出现?就因为这世界上还有人诵持〈楞严咒〉、修〈大悲咒〉的四十二手眼──修这种千手千眼的法。
讼,就是辞讼,就是到法院去打官司,去讲道理。打官司就要聘用律师,很多律师可以把有道理的讲得没有道理,没有道理的讲成有道理,这就叫颠倒是非,把是非颠倒过来。在前几个月,报纸上说有一个女人把她丈夫谋杀了,可是她非常有钱,就和律师讲明条件,说如果律师能洗脱她的罪名,把她这个官司给打赢了,她就给他多少多少钱。这个律师明明知道她是谋杀她丈夫的人,可是到法庭上就强辞夺理,替她辩论得不需要偿命。你说,只要有钱,杀了人,也没有罪,这岂不是世界上太没有真理了?诤讼就是这样子。本来到法院去是讲道理的,可是到那儿,黑心律师这一辩,有道理变成没有道理了,没有道理的变成又有道理了。你说这个世界是不是一个黑暗世界?
“经官处”,经官就是到法院去讲道理,看看谁的理由充足,谁就没有罪。可是在这个时候,你就理由充足,没有钱也有罪;你就理由不充足,没有道理,可是你有钱也就没有罪了。你说这个世界,现在还是被金钱来支配,把人的良心就都泯没了,没有良心了。
怖畏军阵中:怖是恐怖,畏是畏惧。恐怖和畏惧在什么地方?在两军阵前。可是在这些个地方,虽然恐惧,念彼观音力:只要你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众怨悉退散:这一些个怨,都会退散的;退散,就都消灭了、没有了。什么怨呢?就是打官司和在军阵里边这一些个战争。打官司和在军队里头,这都什么关系呢?都是因为生生世世结的怨太多了,所以才相聚会到一起;聚会到一起,都是要了怨的,要互相扺偿这果报的。可是你能念观音菩萨,这些果报就都减轻了,重的就变成轻的,轻的就变成没有了。怎么没有的?因为你念观音菩萨。如果你不念观音菩萨,这些问题就严重了;你念观音菩萨,就减轻了。所以观世音菩萨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可明白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上海有一位居士名叫费帆景,他平时专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在中日战争的时候,上海常常被日本飞机轰炸,费居士觉得这个地方是危险的,一定会有战火,于是就搬到另一个地方。他方才搬走,原先那地方果然就被日本的飞机给炸毁了。他搬到第二个地方,过了四五天之后,想一想又觉得不太安全,又搬家,搬到租界地──中国上海有各国的租界地,那就是西方人在中国租的地方,日本不敢去炸这租界地。又过一个时期,他又恐怕这地方也不安全了,又想要走。但是租界地外边都有藩篱,有电网围绕,他也没有法子离开。正在进退两难,不能决定的时候,就看见一个小孩子对他说,快一点走!后边有日本军来了!他一看,那个电网上就有两尺见方这么大一个窟窿,仅仅只能钻出去一个人。这个小孩子直说:“快走!”他就从这儿钻出去。
他家里,费帆景有母亲、太太、小孩子,也都从这个地方钻出去,就跑了。租界地有西方的军队在那地方看守着,也就觉得很奇怪,不知道他们怎么出来的?等他再一找这小孩子,也不见了;再看那电网,根本也没有二尺丁方的窟窿,他们就觉得好奇怪。由这一走,就走到苏州去,把军队作战这种灾难也就躲过去了。
由这一件事情证明,观世音菩萨这种境界是高深莫测的,人是不容易知道。在这种情形之下,观音菩萨都会保护念他名号的人,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生出一种真信心,真信切愿地念观音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18-2-27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众怨,不是一种怨,方才说国与国斗争、家与家斗争、人与人斗争、鬼与鬼斗争、畜生与畜生斗争。这个世界是叫众业所感,大家的业力所感召,而造成有现在这个局面。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你不要以为这个国家都是人。有的是老鼠和老鼠成群结队托生去做人,这也是一个国家。这蛤蟆和蛤蟆多了,它们都托生到一起去做人,也做一个国家。在今年春天,Susan 拿了一份报纸,你们或者都记得,在泰国有好几万只蛤蟆就自杀。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蛤蟆自杀?也就是因为那国家的蛤蟆太多了,所以它们自杀好托生去做人。每一个国家的人,都是同一个种类;这个种类在前生多数是一种的畜生,所以今生一起做这国家的人民。
我在今年春天讲经的时候,曾讲这个道理,就有人问:“美国人多数是什么托生的?是什么种类成的一个国家?”那时候我回答说:“不只是人、畜生,什么都有!因为美国有各国的移民,都移到这儿来了,人也有,畜生也有,是人畜聚会到一起的大杂烩。”这是真的,不是讲空话的。
你睁开眼睛看一看,你若开佛眼、智慧眼、天眼了,就知道这个世界的人,不一定都是人,什么都有。怎么能看得出来的?你要是有佛眼的人,开智慧眼,想知道人前生是什么?再前生他做什么的?再再前生他做什么的?你看他后边那个影子,前生那个影子还会跟着他的。如果前生是人,那个影子的形像就是人;如果是畜生,就是畜生的影子;如果是妖怪,就有妖怪的影子。只要你开佛眼、智慧眼、天眼,都可以认识了,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若没有佛眼、智慧眼、天眼通的人,那你就分别不出来。你见着人,不要以为个个都是人。
怎么能知道这些个问题呢?你要是得到天眼通,这些个问题都很容易知道的。你不必着急,就是老老实实去用功,你想知道什么事情都可以的。还有现在有某一个国家,我不是骂人,很多都是老鼠变的。不过,虽然有很多老鼠,其中也有很多人,也有很多鬼和畜生。总而言之,马、牛、羊、鸡、犬、豕,每一个国家里都有这些个东西,人也多数由这些个畜生来做人。
这个道理说起来很微妙,一般人因为没有证实这件事,所以有很多人不相信的;不过你若想要证实这件事,就要认真脚踏实地去用功,得到神通了,你就知道:“喔,以前有一位法师讲这个道理,真实不虚的!怎么这么妙的事情,他都可以讲出来。”你那时候就知道了。

G3 双颂二劝(分二)
H1 颂劝持名 H2 颂劝供养
今H1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妙音观世音:前边的偈颂“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是讲“观”字,现在是讲“音”字。这个“音”是妙音观世音。观世音这个“音”是微妙的音声,这个微妙的音声也就是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观世音菩萨的声音,不但微妙,而且还是清净,犹如海寂静的海潮声。海到什么时候来潮,这有一定的时间;观世音菩萨这个清净的音声,也好像这海潮音一样。
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观世音菩萨的音声,超过世间所有一切的音声;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常常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
念念勿生疑:我们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千万不要生疑心,不要这样想:“念有什么用呢?念观世音菩萨岂不是没有什么意思?”天天念观世音菩萨,你就生出疑心来。最要紧的,就一念之中,也不应该生怀疑心,要生信心。
观世音净圣:观世音菩萨这位清净的圣者,于苦恼死厄:在你最痛苦、最烦恼的时候,或者面临危险将要死的时候。厄,就是厄难。能为作依怙:这时候,观世音菩萨能给你作依怙,就是作为你的保护者。依是依靠,怙是保护。你可以把你身心性命都交给观世音菩萨,他一定会帮你忙的,一定会保护着你的。

H2 颂劝供养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
具一切功德:观世音菩萨具足一切功德,所有这种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他都具足不缺。
慈眼视众生:观世音菩萨总好像一个大慈悲父,以这种慈悲的眼来观看一切众生。众生无论有过错、没有过错,有罪业、没有罪业,他都一样地爱护,一样地慈悲来救度。
福聚海无量:因为观世音菩萨以这种平等大慈来普度众生,所修的福报就像海那么样大,无量无边,不知道有多少。
是故应顶礼:因为观世音菩萨的福德功德完全都具足,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顶礼观世音菩萨。
现在把偈颂都已经讲完。我们有机会能听到全部《法华经》的人,这都不是普通的人,所以这个机会是难遭难遇的。现在不要说在美国,就是在中国也没有机会能听到这整部的《法华经》。在香港、台湾,或者有这个机会,但是也是很困难的。现在我们在美国,生活这样安定,能以听一听这部《法华经》,这无形中,你来在这儿听经,这就是帮助这个世界;我们这儿一讲经,整个世界到处都会受讲经法会的这种吉祥瑞气。凡是有讲经的法会,天龙八部都来拥护这道场的,我们来听经也是拥护道场。所以我们能有这种的机会,都是有大善根的人;如果没有善根的,想来也来不到。想要听经,不是这个魔障生了,就是那个魔障有了;总而言之,令你没有法子来听经。我们现在能以听经闻法,这一种的功德,是再也没有那么大的;来听经,每一个人都会有功德的。

E2 闻品获益(分二)
F1 持地叹证 F2 经家述益
今F1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尔时:是当尔之时,就是释迦牟尼佛说完这个偈颂的时候。持地菩萨即从座起:这位持地菩萨,就是在《楞严经》所说的持地菩萨。这位菩萨在无量劫以前,是一位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的人;虽然没有学过佛法,但是他的行为和佛法很接近。他力量不但大,而且还无穷无尽,一般人拿不动的东西他可以拿,一般人挑不动的东西他可以挑,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可以做。他做什么呢?就是平治道路;凡是道路不好走的地方,他都用器具把道路平填得容易行走了。有时他又修桥,等到有车过桥,走不上去,他就帮着推车过桥;有的人挑东西辛苦了,他就帮那人挑东西,但他可不求代价,不求工钱。
持地菩萨一向都行这种苦行很久很久,有一次就遇着毗舍浮佛问他:
“为什么你要平治道路呢?”
“我平治道路,是预备来往行人容易通行。”
“你平治道路是舍本求末,这是在末稍上用功夫,只是在皮毛上用功夫!”毗舍浮佛就对他说。
“怎么样子才不是在皮毛上用功夫,而是在内里用功夫呢?”
“你想要平治道路,你应该先平心地。为什么道路不平呢?为什么这世界有高山、有平地、有大海?就因为人的心没有平。人的心里有高山、有平地、有大海、有山川,有这种种不平的思想,所以地才不平。你应该先平你的心地,你心地若平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不平的地方了!”毗舍浮佛说。
持地菩萨听毗舍浮佛教化之后,就修心地法门,平自己心里的这一块地。由这个他修成了,证菩萨的果位,于是他的名字就叫做“持地菩萨”。
菩萨,就是觉有情,觉悟的一个有情众生,也是众生中一个觉悟者。这位持地菩萨即从他自己所坐的座位上起身,前白佛言:向前对佛就说了。
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世尊!假设有世间的众生,听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种自在之业,能以普门去示现他这种的三十二应身、十四无畏、十九说法,这种神通力的人。当知是人功德不少:应该知道这个人功德不少。这个人,就是听见〈普门品〉这个人;他能听见这〈普门品〉,这个功德是不可限量的。不少,就是多了;多到多少呢?就是没有数量、无量无边。

F2 经家述益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说是普门品时:在释迦牟尼佛宣说《法华经》,讲到〈普门品〉的时候,众中八万四千众生:在这法会中,有八万四千众生。
这八万四千众生,也就是我们人的八万四千烦恼;我们每一个烦恼,就是一个众生。再者,在我们每一个人身里面,都有八万四千个微生物;微生物,就是一种菌,在我们每一个人身里边,都有一些个虫子。我们人是个大虫子,在身里边就有一些个小虫子,在血里、肉里、五脏里,虫子不知有多少。我们人怎么样生存呢?也就是因为有这些个虫子。我们这大虫子养了一些个小虫子,小虫子也就是帮助大虫子。你以为人是什么?你看这个气血里边,都有一些微生物;一个微生物就是一个众生,那么有多少微生物呢?这数不尽那么多。总起来讲,就有八万四千;其实不只八万四千,或者十六万八千也不一定的。这是我们每一个人,自性里边具足八万四千众生;若往外边讲,这个世界的众生,岂止八万四千?
在这个法会中,这八万四千众生──也就是每一个人心里边的这个“念”。八万四千种的念头,念念生灭,念念不停。念生,就是一个众生生了;念灭,就是一个众生死了。那么生生灭灭,这八万四千众生都不离开自性,所以这叫八万四千众生。八万四千众生做什么呢?
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发,就是同时发这个心了。发什么心呢?无等等,没有可以等于的这种心;没有可以等的,也就是没有可以比。什么心呢?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楼主| 发表于 2018-2-27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阿耨”译为无上,“三藐”译为正等,“三菩提”译为正觉,合起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没有等的,什么呢?正等,正等于佛;正觉,也就是佛的觉悟。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正等于正觉,也没有比它再上的这种果位了。也就是这八万四千众生,都发成佛的心;发成佛的心,然后才能得到佛的果位。听见〈普门品〉这八万四千众生,都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在当时法会之中,可以说是非常殊胜的,一定是会得到成佛的果位。
现在我们讲〈普门品〉,在佛教讲堂有二十多个人来听经;这二十多个人,每一个人都有八万四千众生,你算算我们这儿有多少万?但是这多少万是不是都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呢?我相信虽然没有完全发这种心,大多数也发心想要将来成佛的。在这法华会上,听见《妙法莲华经》的人,将来都是成佛有份的。我们现在能听见这〈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都是在过去多生多劫里边,种这无量无边的善根,所以现在才有这种的因缘,大家聚会到一起来研究佛法,这是一种妙不可思议的境界。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最高的一个果位;什么果位呢?佛的果位、佛的觉位,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正觉,是说人开了悟,得到正觉,但是可没有得到正等。这是什么人呢?这是二乘的罗汉。什么人得到正等?菩萨。菩萨既然得到正觉,又得到正等──正等于佛,所以称为等觉。罗汉可以成正觉,不可以成正等;菩萨可以成正等,但是不可以成无上。因为菩萨是“有上士”,在他上边还有比他高的。佛是“无上士”,没有再比他高的了。
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得到“三觉圆,万德备”,所以得到没有再比他高上的这种正等正觉。只有佛才可以称这个名号,其余的菩萨和罗汉都不能称的,这果位是最高的一种果位。这个最高的果位怎么样成就的?是不是从最高的地方成就的呢?不是的,是从最低那个地方成的。你修道的时候,切记不要有一种自满的心、贡高我慢的心,因为就是要从那个最低下的地方,才能成这个最高的果位。
中国的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上善,就是最上的善,它好像水似的。上善才能若水呢!善于利益一切万物而不争。物,就是飞、潜、动、植──飞,在空中飞的东西;潜,在水里藏着的东西;动,就是一切动物;植,就是一切的植物、一切的树木。所有胎、卵、湿、化,飞、潜、动、植,都是需要水来培养灌溉。水本身并没有存一种心,说你们这些万物,都是需要由我来利益你们,由我来生长你们,由我来帮助你们。所以才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什么?他不居功,不向人争执。有的人就会说,这件好事是我做的,这功德是我成就的,那间庙是我修的,那座桥是我造的。这就是有了争了。水没有,没有这种心!水既不自私,又不自利,所以老子才把水比喻为上善,应该学水的样子──不居功,也不争名,也不夺利。
“处众人之所恶”,水居处的地方,都在下边,不在上边。有人就说,“水怎么不在上边呢?下雨时,水都是从上边下来的嘛!”不错,你讲得真有道理,下雨的水是从上边下来的,可是水怎么又到上边去?因为水是从底下流到上边的,不是原来就在上边。水从上边还要往下到地面去,又流到海里、河里、江里去,还是往下流,不过暂时在上边而已。下边,谁也不愿意住的地方,水就住。修道人为什么不住漂亮的房子,一天到晚住在山洞里边似的?这也就是学水的样子,住到那低下的地方。因为这水处众人之所恶,所以就合乎道。
你想成无上正等正觉,也是这样子,也是要从最低下的地方向上走;不是从上边掉下来的,也不是一生起就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你想要得到成佛吗?先要把这个众生做好了;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往善的方面去做,不要向恶的方面去做,所谓“择善而从,不善而改”,善的道路,就要去做;不善的道路,就要改了它。要改过自新,要“是道则进,非道则退”;合乎道就向前去做,不合乎道就向后退,这样才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
这〈普门品〉,大略的意思已经讲完了。〈普门品〉的妙义是无穷无尽的,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把它完全讲明白了,等到将来有机会,再把它往深了讲一讲。尤其《法华经》妙不可言,它这种妙用是无穷无尽的。
我们现在听完〈观音菩萨普门品〉,对于观世音菩萨这种的神通妙用,已经知道个大概。到那一天,大家发心共同念观音菩萨,拜〈大悲忏〉,求观音菩萨显示不可思议的这种妙用。我们每一个人要是有什么祈求的,可以在自己心里默默地向观音菩萨来祷告,相信都会遂心满愿的。
《法华经》是成佛的法华,我们每一个人听过《法华经》,将来都成佛有份,所以这个机会也是很难遇的。

发表于 2018-3-22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21: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12-9 16: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3-30 17: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09: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10-19 16: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2-28 10: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7 19: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