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91|回复: 0

四解四依四不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7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四依四不依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

一解四依四不依

大乘论·第1163部     大智度论卷第九

佛欲入涅槃时,语诸比丘:“从今日,应依法不依人,应依义不依语,应依智不依识,应依了义经不依未了义。”依法者,法有十二部,应随此法,不应随人。依义者,义中无诤好恶、罪福、虚实故,语以得义,义非语也。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视指而不视月。人语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看指而不视月?”此亦如是,语为义指,语非义也。以是故,不应依语。依智者,智能筹量分别善恶,识常求乐,不入正要,是故言不应依识。依了义经者,有一切智人,佛第一;一切诸经书中,佛法第一;一切众中,比丘僧第一;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天,如是等是了义经。如说法师说法有五种利:一者、大富,二者、人所爱,三者、端正,四者、名声,五者、后得涅槃,是为未了义。

二解四依四不依

大乘大集部·第0073部     无尽意菩萨经卷第三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有四依法亦不可尽。何等为四?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云何依义不依语?语者,若入世法中而有所说;义者,解出世法无文字相。

云何依智不依于识?识者,四识住处。何等四?色识住处,受想行识住处,智者解了四识性无所住。

云何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分别修道;了义经者,不分别果。

云何依法不依于人?人者,摄取人见、作者、受者;法者,解无人见、作者、受者。

三解四依四不依

大乘涅槃部·第0109部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善哉!如来所说,真实不虚,我当顶受。如佛所说,是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是四法,应当证知。

佛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若不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

依义不依语者,义者名曰觉了,觉了义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满足,满足义者名曰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义者即是法常,法常义者即是僧常,是名依义不依语也。

依智不依识者,所言智者即是如来。若有声闻不能善知如来功德,如是之识不应依止。若知如来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应依止。若见如来方便之身,言是阴、界、诸入所摄,食所长养,亦不应依。是故知识不可依止。若复有人作是说者,及其经书,亦不应依。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随于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如是四依应当证知。

四解四依四不依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1000部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五

舍利子。云何菩萨随顺善巧。复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随义不随于文。二者随智不随于识。三者随了义经。不随不了义经。四者随法不随于人。

何等为义。云何为文。谓若入解出世法行。此说为义。达世间法。此说为文。

何者为识。依四种住。何等为四。一者识依色住。二者识依受住。三者识依想住。四者识依行住。此说为识。何者为智。谓若了知所取五蕴。此说为智。

云何了义不了义经。种种语言。或有主宰及无主宰。是不了义。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不起我人士夫乃至补特伽罗。是为了义。

云何名法。所谓无作无不作。无住无不住。于一切处。本自平等悉同依止。又诸法相自性本空。无有平等及不平等。离诸分别无所攀缘。而皆出离。此说于其法性。能随顺行得无退转。是故于此正理法门。而得入解一切法性。此说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而得成就四种随顺善巧。


小插曲一      指月

大乘论·第1163部     大智度论卷第九

依义者,义中无诤好恶、罪福、虚实故,语以得义,义非语也。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视指而不视月。人语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看指而不视月?”此亦如是,语为义指,语非义也。以是故,不应依语。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73部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

大慧,菩萨摩诃萨应随于义,莫依文字。依文字者,堕于恶见,执著自宗而起言说,不能善了一切法相文辞章句,既自损坏亦坏于他,不能令人心得悟解。若能善知一切法相,文辞句义悉皆通达,则能令自身受无相乐,亦能令他安住大乘。若能令他安住大乘,则得一切诸佛、声闻、缘觉及诸菩萨之所摄受;若得诸佛、声闻、缘觉及诸菩萨之所摄受,则能摄受一切众生;若能摄受一切众生,则能摄受一切正法,若能摄受一切正法,则不断佛种;若不断佛种,则得胜妙处。大慧,菩萨摩诃萨生胜妙处,欲令众生安住大乘,以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随其所宜说真实法。真实法者,无异无别,不来不去,一切戏论悉皆息灭。是故,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应如言执著于义。何以故?真实之法离文字故。

大慧,譬如有人以指指物,小儿观指,不观于物;愚痴凡夫亦复如是,随言说指而生执著,乃至尽命终,不能舍文字之指取第一义。大慧,譬如婴儿应食熟食,有人不解成熟方便,而食生者则发狂乱;不生不灭亦复如是,不方便修则为不善,是故宜应善修方便,莫随言说如观指端。

小插曲二       分别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1000部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五

诸法相自性本空。无有平等及不平等。离诸分别无所攀缘。而皆出离。此说于其法性。能随顺行得无退转。是故于此正理法门。而得入解一切法性。此说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243部     解深密经卷第二     

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73部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

佛言:“大慧,三性、八识及二无我悉入五法。其中名及相,是妄计性;以依彼分别心心所法俱时而起,如日与光,是缘起性;正智、如如不可坏故,是圆成性。大慧,于自心所现生执著时,有八种分别起,此差别相皆是不实,唯妄计性。

大慧,五法者,所谓相、名、分别、如如、正智。此中相者,谓所见色等形状各别,是名为相。依彼诸相立瓶等名,此如是,此不异,是名为名。施设众名,显示诸相心心所法,是名分别。

大慧,菩萨摩诃萨以其正智,观察名、相非有非无,远离损益二边恶见,名、相及识本来不起,我说此法名为如如。

小插曲三     想蕴

大乘大集部·第0073部     无尽意菩萨经卷第三

云何依智不依于识?识者,四识住处。何等四?色识住处,受想行识住处,智者解了四识性无所住。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1000部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五

何者为识。依四种住。何等为四。一者识依色住。二者识依受住。三者识依想住。四者识依行住。此说为识。何者为智。谓若了知所取五蕴。此说为智。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71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

大慧,虚空是色,随入色种。大慧,色是虚空,持、所持处所建立。大慧,一切法性亦复如是,离有无,不应作想。

大乘律·第1090部      佛藏经卷第一

舍利弗,空名无念,是名为空;空念亦空,是名为空。舍利弗,空中无善无恶,乃至亦无空想,是故名空。舍利弗,空非念得。何以故?空无想故,是故名空。随所取想,皆是邪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07: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