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1|回复: 9

[其它] [大义释]第十五执杖经之义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3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大义释]第十五 执杖经之义释


第十五   执杖经之义释
p.402.
              一  见有确执之人人       以执杖故生怖畏
                  如何我已悚惧耶       我将述彼之悚惧   (九三五)
     「以执杖故生怖畏」〔之句中〕,杖,是身杖、语杖、意杖之三杖。三种之身恶行
  是身杖。四种之语恶行是语杖。三种之意恶行是意杖。怖畏是(一)现世之怖畏,(二)来
  世之怖畏之二怖畏。
     (一)现世之怖畏者云何?兹某者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行恶行,杀生物,
  取不被与,破家之隙间,行掠夺,包围家,待伏路边(为路劫),通他人妻,语虚妄。
  〔人人捕〕此者示于王,谓:「陛下!此者是盗贼恶汉。对此者陛下可欲行所有刑罚。」
  王谴责此者。彼缘于谴责而受苦忧。此之怖畏苦忧由1何处生耶?是由彼之执杖生,
  发生、起、生起、现前。王不以满足此。王将此者令缚以枷缚、绳缚、锁缚、藤缚、
403 蔓缚、看视缚、栅缚、村缚2、街缚、市缚、国缚、地方缚、且宣告「汝不可由此处
  去。」彼缘缚而受苦忧。此之怖畏苦忧由何处生耶?是由彼之执杖生,发生、起、生
  起、现前。王不以满足此。王由此者令没收百金又千金之财。彼缘失财而受苦忧。
  此之怖畏、苦忧由何处生耶?由彼之执杖生,发生、起、生起、现前。王不以满足
  此。王令以种种惩罚此者。〔即〕以鞭笞,以棒笞,以棍棒笞,断手,断足,断手足,
  断耳,断鼻,断耳、鼻,破头盖而入热铁丸,剥磨头皮,口中灯火,卷油布而烧全
  身,卷油布而烧手,剥皮肤而倒引,剥皮肤而令缠于身,缚手足由四面放火,剥取
  皮、肉、腱、寸断其身,擦灰汁,向耳孔突刺铁串而旋转,拔骨为如蒿蒲团,灌热
  油,使狗噉食,生而串刺,以刀断首。彼由惩罚而受苦忧。此之怖畏、苦忧由何处
  生耶?由彼之执杖生,发生、起、生起、现前。王为此等四罚之主权者。彼〔罪人〕
  依自己之业,身坏死后,生于苦界、恶趣、堕处、地狱。狱卒等向此者行名为五种
404 缚之惩罚。〔即〕一手触赤热之铁棒,次手当及赤热之铁棒,一足触赤热之铁棒,次
  足当赤热之铁棒,赤热之铁棒以当胸。彼于彼时受激3甚之苦。而彼恶业未尽之间
  命不终止。此之怖畏、苦忧由何处生耶?由彼之执杖生,发生、起、生起、现前。
  狱卒等诱行此者以斧而截,彼于彼时受激甚之苦。而彼之恶业未尽之间命不终止。
  狱卒等捕捉此者以足为上,以头为下,以利斧截,狱卒等以此者轭于车,为热燃烧
  使之往返于地上……乃至……狱卒等使此者上下大炭火之山……乃至……狱卒等捕
  捉此者以足为上。以头为下投于热燃烧铜釜之中。彼于其处而被煮沸。彼于其处续
  被煮沸,或上行,或下行,或遍行。彼于彼时受激甚之苦。而彼之恶业未尽命不终
  止。此之怖畏、苦忧由何处生耶?由执杖生,发生、起、生起、现前。狱卒等以此
  者投入大地狱。而彼之大地狱:
405               4四隅有四门         部分被区分
                四面铁栅围          周围以铁蔽
               〔上下与四方〕       普扩百由旬
                穷乏热苦恐          难近有火焰
                身毛使竖立          怖畏有忧苦
                而在东方壁          乃起火焰聚
                烧诸恶业者          突击西方〔壁〕
                西方之壁亦          为起火焰聚
                烧诸恶业者          突击东方〔壁〕
                北方之壁亦          为起火焰聚
                 烧诸恶业者          突击南方〔壁〕
                南方之壁亦          为起火焰聚
                烧诸恶业者          突击北方〔壁〕
                又由下方起          可怖火焰聚
                烧诸恶业者          突击向天井
                又由天井起          可怖火焰聚
                烧诸恶业者          突击于床地
                阿鼻地狱恰          上下〔四〕侧〔皆〕
                 为燃烧赤热          如铁之炸锅
                其处大凶恶          有情大罪过
                恶业者被煮          而无死之事
                地狱之住者          身如火团聚
                见甚诸〔恶〕业      无残灰与滓
               〔彼等〕东西走5      西方走东方。
                北方走〔南方〕      南方走北方
                出脱求出离          彼等有欲情
                虽逃诸方角          至彼户被闭
                彼等未受报          恶业多存〔限〕
                彼等缘恶业          由彼难出离
406   此怖畏、苦忧由何处生耶?由彼之执杖生,发生、起、生起、现前。又所有地
  狱之苦,所有畜生之苦,所有饿鬼之苦,所有人界之苦,此由何处生,由何处发生,
  由何处起,由何处生起,由何处现前耶?由执杖生,发生、起、生起、现前。此是
  「执杖故生怖畏」〔之义〕。
     「见有确执之人人」〔之句中〕,「人人」者,是剎帝利、婆罗门、毘舍、首陀、在
  家者、出家者、天、人。「有确执」者,见有确执人人、争斗之人人、违背之人人、
  违逆之人人、被打之人人、受打击之人人、瞋害之人人、瞋恨之人人,睹、眺、省
  思、普观之。此是「见有确执之人人」〔之义〕。
     「我将述彼之悚惧」者,「我将述」悚惧、战栗、骇怖、怖畏、恼苦、冲击、灾祸、
  灾厄,将告述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也。此是「我将述彼之悚惧」
  〔之义〕。
     「如何我已悚惧耶?」是如何我自己悚惧、战栗、已堕于悚惧。此是「如何我已悚
  惧耶?」故世尊宣示:
                见有确执之人人       以执杖故生怖畏
                如何我已悚惧耶       我将述彼之悚惧
            二  恰如少水中之鱼       见且颤栗有人人
               〔又〕见人人互反目    见此于我起怖畏  (九三六)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见续战栗有人人」(之句中),〔人人」者,是有情之同义语。人人以爱颤动而有
407 颤动,以见颤动而有颤动,以烦恼颤动而有颤动,以恶行颤动而有颤动,以加行颤
  动而有颤动,以异熟颤动而有颤动,以贪被染而有颤动,以瞋怒而颤动,以痴昏昧
  而有颤动,以慢被结缚而有颤动,以见执取而有颤动,以掉举散乱而有续颤动,以
  疑成为不决定而且有颤动,以随眠成为强力而有颤动,以利得而有颤动,以不利得
  而有颤动,以名声而有颤动,以不名声而有颤动,以赏赞而有颤动,以毁訾而有颤
  动,以乐而有颤动,以苦而有颤动,以生而有颤动,以老而有颤动,以病而有颤动,
  以死而有颤动,以愁、悲、苦、忧、恼而有颤动,以地狱之苦而有颤动,以畜生界
  之苦而有颤动,以饿鬼界之苦而有颤动,以人界之苦而有颤动,以入胎之原因苦、
  在胎之原因苦、出胎之原因苦、对生者随结苦、生者被他支配苦、使自苦苦、为他
  使苦苦、苦苦、行苦、坏苦、眼病之苦、耳病、鼻病、舌病、身病、头病、外耳病、
  口腔病、齿病、咳、喘息、外鼻病、热病、老、腹病、气绝、赤痢、腹痛、虎列刺、
  癫、痈、疱疮、肺病、癫痫、轮癣、疥癣、风癣、抓伤、皲、出血、糖尿病、痔疾、
  疙瘩、溃疡、胆汁等起病、痰等起病、风等起病、〔胆汁、痰、风之〕集合病、气候
408 变化所生病、不等姿势所生病、伤害所生病、业报所生病、寒、暑、饥、渴、大便、
  小便、虻、蚊、风、炎热、与爬行类(蛇)之接触、母之死苦、父死之苦、兄弟死
  之苦、姊妹死之苦、亲子死之苦、亲女死之苦、失亲戚之苦、失财富之苦、失〔健
  康〕疾病之苦、失戒苦、以失〔正〕见苦有颤动,有颤动,有颤栗,有怖动,有骇
  怖,为见有震骇、观、考虑、度知、辨知、明暸。此是〔见且颤栗有人人。」
      所谓「恰如少水中之鱼〕,恰如水被取去,水少,少水中之鱼由鸟、鹰、鹤所啄,
  被取起,且被食之颤、颤动、颤栗、怖动、骇怖、震骇、如斯人人以爱颤动而颤……
  乃至……以失正见之苦而颤、颤动、颤栗、怖动、骇怖、震骇。此是「恰如少水中之
  鱼。」
      所谓「又见人人互反目」者,是相互违背、违逆、被打、受打击、为瞋害、瞋恨
  之有情。王与王诤论,剎帝利与剎帝利诤论,婆罗门与婆罗门诤论,居士与居士诤
  论,母与子诤论,子与母诤论,父与子诤论,子与父诤论,兄弟与兄弟诤论,兄弟
  与姊妹诤论,姊妹与兄弟诤论,朋友与朋友诤论。彼等于其处陷于争斗、异执、诤
  论、相互以手相击,以石块相击,以杖相击,以剑相击。彼等于此时至死,几〔至〕
  死之苦。此是「又见人人互反目。」
409    「见此于我起怖畏」者,「见」之、观、考虑、度知、辨知、明暸、起怖畏、恼苦、
  冲击、灾祸、灾厄。此是「见此于我起怖畏」〔之义〕。故世尊宣示:
                恰如少水中之鱼        见且颤栗有人人
                又见人人互反目        见此于我起怖畏
             三 普遍世间不坚实        诸方〔无常故〕动摇
                寻求自己之住所        无占据所己不见   (九三七)
     「普遍世间不坚实」〔之句中〕,「世间」者,是地狱世间、畜生世间、饿鬼世间、
  人世间、天世间、蕴世间、界世间、处世间、此世间、他世间、含梵天世间、含天
  世间,此谓世间。地狱世间由常坚实而〔非〕坚实故,由乐坚实而〔非〕坚实故,
  由我坚实而〔非〕坚实故,〔不〕常故,〔不〕恒故,〔不〕常恒故,〔不〕不变易法
  故,不坚实,非坚实,离坚实。畜生世间、饿鬼世间、人世间、天世间、蕴世间、
  界世间、处世间、此世间、他世间、含梵天世间、含天世间由常坚实而〔非〕坚实
  故,由乐坚实而〔非〕坚实故,由我坚实而〔非〕坚实故,〔不〕常故,〔不〕恒故,
  〔不〕常恒故,〔不〕不变易法故,不坚实,非坚实,离坚实故。譬如苇之〔中空〕
  而不坚实,非坚实〔髓〕,离坚实。譬如伊兰不坚实,非坚实〔之髓〕,离坚实。譬
410 如白〔花〕之薮不坚实,非坚实,离坚实。譬如肉色花树不坚实,非坚实,离坚实。
  譬如泡沬,不坚实,非坚实,离坚实。譬如水泡不坚实,非坚实,离坚实。譬如阳
  炎,不坚实,非坚实,离坚实。譬如芭蕉之干,不坚实,非坚实,离坚实。譬如幻
  像,不坚实,非坚实,离坚实。如斯地狱世间由常坚实而〔非〕坚实故,由乐坚实
  而〔非〕坚实故,由我坚实而〔非〕坚实故,〔不〕常故,〔不〕恒故,〔不〕常恒故,
  〔不〕不变易法故,不坚实,非坚实,离坚实。畜生世间、饿鬼世间、人世间……
  乃至……含天世间由常坚实而〔非〕坚实故,由乐坚实而〔非〕坚实故,〔不〕常故,
  〔不〕恒故,〔不〕常恒故,〔不〕不变易法故,不坚实,非坚实,离坚实。此是「普
  遍世间不坚实」〔之义〕。
     「诸方无常故动摇」者,是所有东方之诸行,一切由无常而摇、动摇、冲突、由
  生而被从,由老而被撒布,由病而被打胜,由死而被攻击而住立于苦中,无救护所,
  无避难所,无归依所,是为无归依所。所有西方之诸行、所有北方之诸行、所有南
  方之诸行、所有东隅之诸行、所有西隅之诸行、所有北隅之诸行、所有南隅之诸行、
  所有下方之诸行、所有上方之诸行、所有十方之诸行、一切由无常而摇、动摇、动、
  冲突、由生而被从,由老而被撒布,由病而被打胜,由死而被攻击而住立于苦中,
  无救护所,无避难所,无归依所,是为无归依所。又被如斯说:
411               6假令宫殿在北方       光辉继续虽明照
                诤与动乱善慧者        见故无有乐色事
                7世间被死所攻击       又为老年所围绕
                身为渴爱之箭中        常行以欲被熏焚
                8一切世间被点火       一切世间为发9烟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世间为燃烧        一切世间成震动
      此是「诸方无常故动摇」〔之义〕。
     「寻求自己之住所」者,是「寻求自己之10住所」、救护所、避难所、归依所、趣、
  依据,而乐,冀求,希望,热望。此是「寻求自己之住所」〔之义〕。
     「无占据所己不见」,己不见不被缚着,而只见被缚着。一切之青壮由老所占据,
  一切之健康,由病所占据,一切之生命由死所占据,一切之利得由不利得所占据,
  一切之名声由不名声所占据,一切之赏赞由毁訾所占据,一切之乐由苦所占据。
                11利得不利得      名声不名声
                毁訾与赏赞        有乐亦有苦
                人人于此等        诸法成无常
                诸法不常住        成为变易物
      此是「无占据所己不见」〔之义〕。故世尊宣示:
                普遍世间不坚实       诸方无常故动摇
                寻求自己之住所       无占据所己不见
412           四 有情终成不如意       见而使我有不乐
                此处〔有情〕心依止   我见难见〔烦恼〕箭 (九三八)
     「终末不如意」〔之句中〕,终末者,老令一切青壮〔至〕终末,病令一切健康〔至〕
  终末,死令一切生命〔至〕终末,不利得令一切利得〔至〕终末,不名声令一切名
  声〔至〕终末,毁訾今一切赏赞〔至〕终末。此是「终末。」「不如意」(违背)者,
  欲青壮之有情为老而不如意。欲健康之有情为病而不如意。欲生命之有情为死而不
  如意。欲利得之有情,为不利得而不如意。欲名声之有情为不名声而不如意。欲赏
  赞之有情为毁訾而不如意。欲乐之有情为苦而不如意,(被违背),被违逆,被打,
  被打击,被害,被害破。此是「终末不如意。」
     「我见有不乐」〔之句中〕,「见」者,而见、睹、考虑、度知、辨知、明暸。此是
  「见。」〔我有不乐」者,是所有之不乐,所有不怡乐意,所有愤懑,所有懊恼。此是
  「我有不乐」〔之义〕。
     「又于此处我见箭」〔之句中〕,「又」者,是此句之接续、句之相合、句之圆满、
  字之合体、文之接着、句之次第。「于此处」者,是于有情。「箭」者,是贪箭,瞋箭、
  痴箭、慢箭、见箭、愁箭、疑惑箭之七箭。「见」者,是见、观、睹、令通达。此是
  「又于此处我见箭」〔之义〕。
     「难见依止于心」〔之句中〕,「难见」者,是难见,难睹,难观,难觉,难随觉。
  难通达。「依止于心」〔之句中〕,心脏者,是心。即所有心、意、意所、心脏、净白
  〔心〕、意、意处、意根、识、识蕴、随顺〔触等之法〕意识界。「依止于心」者,是
  使依止于心脏,依止于心,俱存于心,与心俱起、俱生、相合、同时起、同时灭、
413 所依一,所缘一。此是「难见依止于心」〔之义〕。故世尊宣示:
                有情终成不如意       见而使我有不乐
                此处〔有情〕心依止   我见难见〔烦恼〕箭
            五 为于彼箭之中者       一切诸方走〔轮回〕
                将彼之箭拔除者       无有走事无沈事 (九三九)
     「为于彼箭之中者一切诸方走〔轮回〕」〔之句中〕,箭是(一)贪箭、(二)瞋箭、(三)痴
  箭、(四)慢箭、(五)见箭、(六)愁箭、(七)疑惑箭之七箭。
     (一)贪箭者云何?是所有贪、染贪、随导、随和、喜、喜贪、心之染贪……乃至
  (一○页以下参照)……贪欲、贪、不善根。此贪箭。
     (二)瞋箭者云何?「彼对我行不利」而生瞋怒。「彼对我将行不利」而生瞋怒……乃
  至(前卷二五○页以下参照)……愤怒、愤慨、心之不适意。此瞋箭。
     (三)痴箭者云何?是对苦无智……乃至……对至苦之灭道无智。对前际无智,对
  后际无智,对此缘性之缘起诸法无智,所有如其不见、不现观、不随觉、不正觉、
  不通达、不潜入、不沈潜、不正观、不观察、不现见业、恶慧、愚、痴、痴蒙、痴
  昧、无明、无明流、无明轭、无明随眠、无明缠、12无明闩、痴、不善根。此是痴
    箭。
     (四)慢箭者云何?是「我胜」之慢,「我相等」之慢,「我劣」之慢,所有如斯慢、慢
  心、高慢、高贡、高举、〔心之〕幢幡、傲慢、心之旗帜。此是慢箭。
414    (五)见箭者云何?是13有二十事有身见、十事有邪见、十事有边见,所有如斯见、
  恶见、见执、见难所、见曲邪、见异动、见结、执、执受、住着、执取、邪道、邪
  路、邪性、异学处、邪倒执、违邪执、颠倒执、邪执、对不如实如实执乃至六十二
  恶见。此是见箭。
     (六)愁箭者云何?是失亲戚,失财富,由病而失〔健康〕,失戒,失〔正〕见,又
  失某者,又遭遇某苦法者之愁、忧愁、愁心、内愁、内遍愁、内热、内热恼、心之
  烧热、忧、愁箭。此是愁箭。
     (七)疑惑箭者云何?乃对苦疑念、对苦集之疑念、对苦灭之疑念、对至苦灭道之
  疑念、对前际疑念、对后际疑念、对前后际疑念、对此缘性诸缘起法之疑念,所有
  如斯犹豫、疑问、犹豫性、疑念、疑、迷惑、两岐、疑惑、多岐取、不决定、不确
  定、不沈潜,心之硬直、意困惑。此是疑惑箭。
     「为于彼箭之中者,一切诸方走〔轮回〕」者,是中贪箭、被射、触、被袭、被围、
  具〔被〕者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行恶行,杀生物,取不与取,破人家之
  隙间,行掠夺,包围人家,待伏于路傍〔行抢劫〕,通他人妻,语虚妄。如斯之中贪
  箭、被射、触、被袭、被围、具者走,奔走,流转,轮回。或又中贪箭、被射、触、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被袭、被围、具者遍求财,用船而至大海,遭寒遭暑,触于虻、蚊、风、炎热、爬
  行类(蛇)而苦,且为饥渴所恼,14往军婆〔国〕,往砾拘罗〔国〕,往德迦尸罗〔国〕,
  往黑面〔国〕,往死彼岸〔国〕,往毘孙伽〔国〕,往怨敌路〔国〕,往阇婆〔国〕,往
  多摩梨〔国〕,往鹏伽〔国〕,往伊罗跋陀那〔国〕,往金顶〔国〕,往金地〔国〕,往
  铜叶〔国〕,往苏波罗〔国〕,往婆留迦车〔国〕,往苏剌咤〔国〕,往鸯伽尼迦〔国〕),
  往恒伽那〔国〕,往极远恒伽那〔国〕,往臾那〔国〕,往极远臾那〔国〕,往亚历山
  陀〔国〕,往碛难所〔国〕,往应膝行路,往山羊之信道,往羊之信道,往应捉木橛
  而行之路。往应支撑伞而飞降之路,往应续辟开竹林而行之路,往鸟之通路,往鼠
  之通路,往孔路,往林薮。〔如斯且尝苦痛〕遍求财如不得,为不得而受苦忧。遍求
  而得,得已欲守护此而受苦忧,谓:「如何而王不夺我财,劫贼不夺,火不烧,水不
  流,不欲不爱之后继者持去。」如斯于此守护彼等之财,若丧失,彼为与财离去而受
416 苦忧。如斯中贪箭,被射、触、被袭、被围,使具者走,奔走,流转,轮回。
      中瞋箭、痴箭、慢箭、被射、触、被袭、被围、具〔此等〕者以身行恶行,以
  语行恶行,以意行恶行,杀生物,取不与取,破人家之隙间,行掠夺,包围人家,
  待伏路傍〔行抢劫〕,通他人妻,语虚妄。如斯中慢箭、被射、触、被袭、被围、具
  者走,回走、流转、轮回。
      中见箭、被射、触、被袭、被围、〔其〕具此者裸形为无礼法之行,食后舐手,
  「尊师!请来〔受食〕」〔被在家信者言而不往〕。「尊师!且止,〔请待我持食来〕」〔被
  言而〕不止住,不〔受〕被持来之食,不受被指定,不受被招待。彼由瓮口不受取
  〔食〕,由皿之边缘不受取,越门阈不〔受〕,隔〔置〕杖不〔受〕,隔棒不〔受〕,
  有二人食〔唯由其中之一人〕不〔受〕,由妊妇不〔受〕,由授乳中之妇人不〔受〕,
  于男子之间由妇人不〔受〕,饥馑时以寄集之〔米炊之食〕不〔受〕,于狗之居处不
  〔受〕,于蝇之群居处不〔受〕,不〔食〕肉,不〔食〕鱼,不〔饮〕15谷酒,不〔饮〕
  果酒,不饮谷类之酸粥。彼于一轩受食,摄一口〔之食〕。又于二轩受食,摄二口……
  乃至……于七轩受食,以摄七口。用小碗一杯为生,用小碗二杯为生……乃至用小
  碗七杯为生。一日一食,二日一食……乃至……七日一食。如斯〔乃至〕摄半月一
  食之定期食,从事修行而住。如斯中见箭、被射、触、被袭、被围,具〔此〕者走、
  奔走、流转、轮回。或又中见箭、被射、触、被袭、被围、具者此亦食生菜,亦食
417 栗粒,亦食野生之谷类,又亦食削皮革之屑,亦食藓苔树脂,亦食糠,亦食炊饭〔溢
  出之〕泡汁,亦食折胡麻,亦食蒿草,亦食牛粪,食林〔木〕之根、果实为生,亦
  食堕落之果实。彼着麻衣,着混织之衣,着在墓堆所弃〔尸人〕之布,着泰利他树
  皮,着鹿皮,着粪扫衣,着裂缀之鹿皮,着茅草衣,着树皮衣,着木片衣,着发织
  布,着鸺鹠翼,为拔须发者,为拔须发而住,行常直立者斥坐,常蹲坐者为蹲坐而
  〔住〕,为荆棘床者卧于荆棘床,卧于木片上,卧于坚硬地面,只单协而卧,涂尘与
  泥,住于露地,随处而住,为食异物者如〔粪、尿、灰、泥〕等为异物食而住,为
  不饮者无饮物而〔住〕,每日三次木浴而住。如斯种种令身体苦,事于苦热而住。如
  斯中见箭、被射、触、被袭、被围、具者走、奔走、流转、轮回。
      中愁箭,被射、触、被袭、被围,具此者愁、疲、悲泣、击胸而泣,陷于蒙昧。
      即世尊亦已如斯说:「16婆罗门!于往昔此舍卫城某女之母命终,彼女为母之命
  终而发狂,心乱由道路向道路,由街衢至街衢,已如斯言:『无见我母者耶?无见
418 我母者耶?』婆罗门!往昔于此舍卫城某女之父命终,兄弟命终,姊妹命终,亲子
  命终,亲女命终,女夫命终,彼女为彼之命终而发狂、心乱、由道路往道路,由街
  衢至街衢已,如斯言:『无见我夫者耶?无见我夫者耶?』。」
     「婆罗门!往昔于此舍卫城某男之母命终,彼为〔母〕之命终而发狂、心乱,由
  道路往道路,由街衢至街衢已,如斯言:『无见我母者耶?无见我母者耶?』婆罗
  门!往昔于此舍卫城某男之父命终,兄弟命终,姊妹命终,亲子命终,亲女命终,
  妻命终。彼为彼女之命终而发狂,心乱而由道路向道路,由街衢至街衢已,如斯言:
  『无见我妻者耶?无见我妻者耶?』。」
     「婆罗门!往昔于此舍卫城,某女曾往亲戚之家。彼女之亲戚诸人欲令彼女由现
  在之夫引离欲与于他者。彼女不欲彼,仍向其夫如斯言:「吾夫!此等诸人欲使我由
  汝引离欲与于他者。我欲等共同死。」如此彼男将女切断为二,自己亦行自杀,谓:
  『死后共同生活』。」具〔此〕者中愁箭、被射、触、被袭、被围、走、奔走、流转、
  轮回。
419     中疑惑箭、被射、触、被袭、被围,具〔此〕者陷于疑惑,陷于疑念,已生迷
  惑:「我于过去世存在耶?我于过去世不存在耶?我于过去世是何耶?我于过去世
  有如何状态耶?我于过去世有何者后〔更〕为何者耶?我于未来世应存在耶?我于
  未来世应不存在耶?我于未来世应成何耶?我于未来世应有如何状态耶?我于未来
  世为何者之后,更应为何耶?」今于现在时内有疑惑:「我现存耶?我非现存耶?我
  有如何状态耶?有情由何处来耶?彼应至何处耶?」如斯中疑惑箭、被射、触、被袭、
  被围、具〔此〕者走、奔走、流转、轮回。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彼〕行使此等〔七〕箭。彼等使行使〔七〕箭者,由箭行走东方,走西方,
  走北方,走南方。彼等箭行不被舍断。箭行之不被舍断故走往诸趣。〔即〕走向地狱,
  走向畜生界,走向饿鬼界,走向人世间,走向天世间。由趣往趣,由生起往生起,
  由结生往结生,由有往有,由轮回往轮回,由轮转走轮转、奔走、流转、轮回。此
  是「为于彼箭之中者,一切诸方走轮回」〔之义〕。
     「将彼之箭拔除者,无有走事无沈事」,彼之贪箭、瞋箭、疑箭、见箭、愁箭、
  疑惑箭,以拔除、拔、拔取、拔去、取去、取除、舍断、除去、灭除,令灭无已,
  则不走东方,不走西方,不走北方,不走南方,彼等箭行被舍断,箭行之被舍断故,
  无至诸趣事。〔即〕不走地狱,不走畜生界,不走饿鬼界,不走人世间,不走天世间,
  不由趣〔走〕往趣,不由生起〔走〕往生起,不由结生走往结生,不由有走往有,
  不由轮回走往轮回,不由轮转走往轮转,不奔走、不流转、不轮回。此是「将彼之箭
420 拔除者,无有走事无沈事」〔之义〕。无沈事者,是不沈于欲流,不沈于有流,不沈
  于见流,不沈于无明流,不沉没、不没、不没入、不行、不堕。此是「将彼之箭拔除
  者,无有走事无沈事」〔之义〕。故世尊宣示:
                  为于彼箭之中者        一切诸方走〔轮回〕
                  将彼之箭拔除者        无有走事无沈事
              六 其处教说诸学术        世间所有有系缚
                  不可热中其〔学术〕    洞察诸欲学涅槃 (九四○)
     「其处教说诸学术,世间所有有系缚」〔之句中〕,诸学术者,是象〔兵〕学、马
  〔兵〕学、车〔兵〕)学、弓学、眼科〔学〕、外科〔学〕、内科〔学〕、精神病科〔学〕、
  小儿科〔学〕。教说者,为是被系缚事物之获得而教说,令捕,令把握,令保持,令
  忆持,令观察。被系缚事物是五种欲。〔即〕好、望、可意、可爱、伴欲,应染着眼
  所识之色〔乃至身所识之触。〕由何而谓被系缚五种欲之事物耶?天与人多欲乐、
  希望、热望五种欲。由彼而谓被系缚五种欲之事物。「世间」者,是人世间。此是「其
  处教说诸学术,世间所有有系缚」〔之义〕。
      所谓「不可热中其学术」者,其等诸学又不可热中其等五种欲、不可向彼、不可
  倾彼、不可赴彼、不可信解彼、不可以彼为主。此是「不可热中其学术」〔之义〕。
     「普洞察诸欲」〔之句中〕,洞察者,是通达。〔即〕通达「一切行是无常」,「一切
421 行是苦」……乃至(二二页参照)……是通达「所有集之法皆是此灭法」,普者,是普
  遍一切,一切皆无残无余。诸欲者,是概言事欲与烦恼欲之二欲……乃至(前卷一
  页参照)……此等谓之事欲……乃至……此等谓之烦恼欲。此是「普洞察诸欲」(之
  义)。
     「应学自己之涅槃」〔之句中〕,学者是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之三学……
  乃至(一二一页以下参照)……此是增上慧学。「自己之涅槃」(消灭)者,是自己
  贪之消灭,瞋之消灭,痴之消灭……乃至(一○五页参照)……成为一切不善行之
  寂、寂静、寂灭、消灭、舍遣、安息。〔为彼之涅槃〕应学增上戒学、应学增上心学、
  应学增上慧学。应学顾念此等三学,知而应学……乃至(一二二页参照)……作证
  应作证而应学,应行、应正行、应受持而行动。此是「应学自己之涅槃」〔之义〕。故
  世尊宣示:
                其处教说诸学术        世间所有有系缚
                不可热中其学术        洞察诸欲学涅槃
            七 真〔语〕者无傲慢者    无谄者无两舌者
                牟尼〔知解〕无忿事    恶贪悭吝应越度   (九四一)
     「真语者、无傲慢者」〔之句中〕,真语者、是真语之具备者,八支圣道之具备者。
  此是「真语者」〔之义〕。无傲慢者,是〔于傲慢〕有身傲慢、语傲慢、心傲慢之三傲
  慢……乃至(一六七页以下参照)……此是心傲慢。为舍断此等三傲慢、正断、令
422 寂灭、令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烧者,此谓无傲慢者。此是「真语者、无傲慢者」
  〔之义〕。
     「无谄者、无两舌者」〔之句中〕,谄者,是欺瞒行为。于此处某者以身行恶行,
  以语行恶行,以意行恶行,为隐蔽彼而愿为恶欲。〔即〕愿「勿知我〔恶行〕事」,思
  惟「勿知我〔恶行〕事。」谓「勿知我〔恶行〕事。」语〔为隐蔽〕之语,谓「勿知我〔恶
  行〕事,以身努力。」如斯所有谄、谄曲、夸大、欺瞒、伪善、虚伪、蔽恶、诡诈、
  诈欺、隐匿、隐蔽、不明示、不显示、隐闭、恶行为,此谓谄。舍断此谄,正断、
  令寂灭、令安息,以智火烧者,此谓「无谄者。」「无两舌者」〔之句中〕,两舌者,是
  于此处某者有两舌之语……乃至(三页参照)……如斯意图分裂而为两舌。为舍断
  此之两舌、正断、令寂灭、令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烧者,此谓无两舌者。此
  是「无谄者、无两者者。」
     「牟尼〔知解〕无忿事,恶贪悭吝应越度」〔之句中〕,虽言无忿,而先说忿。由
  十行相而生忿……乃至(前卷二○五页以下参照)……为舍断此忿、正断、令寂灭、
  令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烧者,此谓「无忿」者。忿舍断故是无忿,忿之根据被
  遍知故是无忿。忿之因被断绝故是无忿。贪者,是所有贪、贪婪、贪婪性……乃至
  (八页参照)……是贪欲、贪、不善根。悭吝者,是住处悭……之五悭……乃至(三
  页参照)……把持谓悭。牟尼者,智谓牟那。即所有慧、知解……乃至(一○六页
  以下参照)……超越着与网,此是牟尼。
     「牟尼〔知解〕无忿事,恶贪悭吝应越度」者,牟尼已度恶贪与悭吝,越度、度
423 过、超越、离越。此是「牟尼〔知解〕无忿事,恶贪、悭吝应越度」〔之义〕。故世尊
  宣示:
                真语者无傲慢者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谄者无两舌者
                牟尼〔知解〕无忿事    恶贪悭吝应越度
            八 克服眠瞢愦昏沈        不可与放逸共住
               〔倾心〕涅槃为意人     不可住在于过慢 (九四二)
     「克服眠、瞢愦、昏沈」〔之句中〕,眠者,是所有身之不巧善、不适业、覆缚、
  遍覆缚、内笼居、睡眠、寐眠、〔眼之〕瞬闭、梦寐、梦眠。瞢愦者,是所有瞢愦、
  倦怠、瞢愦性、瞢愦意、懒惰、怠惰、懒惰性。昏沈者,是所有心之不善巧、不适
  业、钝重、鲁钝、沈郁、沈滞、沈滞性、昏忱、昏昧、心之昏昧性。克服眠、瞢愦、
  昏忱者,是应克服眠、瞢愦、17昏忱、应打克、应胜、应蹂躏、应夺取、应粉碎。
  此是「克服眠、瞢愦、昏沈」〔之义〕。
     「不可与放逸共住」〔之句中〕,放逸者,是对18身恶行,语恶
  行,意恶行,又对
  五种欲心之放纵、放纵之遂行,谓又对诸善法之修习不作恭敬、不作永续、不作持
  续、萎缩行〔行〕欲之放弃、责任之放弃、不习行19、不修习、不多作、不受持、
  不专念、放逸。即如斯是所有放逸、放漫、放漫性,此谓之放逸。「不可与放逸共住」
  者,是不可与放逸共住,不可止助、不可遍住。应舍断放逸、应除去、应灭除、应
  令灭无。为远去放逸、离、离去、出离、弃遣、离脱、离缚,应以不限定之心而住。
  此是「不可与放逸共住」〔之义〕。
424    「不可住于过慢」〔之句中〕,过慢者,于此处某者出生、姓氏……乃至(一二四
  页参照)……又依某种之根据于他为过慢。如斯所有慢、慢心、高慢、高贡、高举、
  〔心之〕幢幡、傲慢心之旗帜,此谓过慢。「不可住于过慢」者,是不可在于过慢、
  不可住在。应舍断过慢、应除去、应灭除、应令灭无为远去过慢、离、离去、出
  离、弃遣、离脱、离缚、应以不限定之心而住。此是「不可住在于过慢」〔之义〕。
     「以涅槃为意之人」者,于此处某者行布施,受持戒,行布萨业,准备饮用水,
  洗浴水,扫除僧房,礼拜塔庙,向塔庙献香鬘,右绕塔庙,行作所有三界之诸善行,
  无趣之因,无生起之因,无结生之因,无「有」之因,无轮回之因,无轮转之因。有
  意图离缚,向于涅槃,倾于涅槃,赴于涅槃者行作彼一切。如斯是「以涅槃为意之人」。
  或又由一切诸行界令心还转,令心向于涅槃界,谓:「所有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
  遣、渴爱之尽灭、离贪、灭、涅槃是此寂,此是胜妙。」如斯是「以涅槃为意之人。」
                为依之乐20诸贤者      非为再有行布施
                无宁为依之尽灭        为不再有行布施
                为依之乐诸贤者        非为再有而修禅
                无宁为依之尽灭        为不再有而修禅
425            〔烦恼〕灭消意志施     心向涅槃信解彼
                恰如诸河注海中        彼等涅槃趣向者
      此是「以涅槃为意之人。」故世尊宣示:
                克服眠瞢愦昏忱        不可与放逸共住
               〔倾心〕涅槃为意人     不可住在于过慢
             九 勿被妄言所诱导        对色不为起爱润
                又应对慢要遍知       〔贤者〕应离暴恶行 (九四三)
     「勿被妄言所诱导」〔之句中〕,妄言者是妄语。于此处某者于集会中,又在会合
  中,又在亲戚之间,又在合作社员间,又在法庭中作为证人被问时:「汝语所知」,
  彼不知而言「我知」,又知而言「我不知」,又不见而言「我见」,又见而言「我不见。」
  如斯为自己,又为他人,又为某等之利益语故意之妄语,此谓妄言。又由三行相、
  四、五、六、七、八行相有妄语……乃至(一七二页参照)……由此等八行相有妄
  语。「勿被妄言所诱导」者,是由妄言不可行、不可运、不可连行。应舍断妄言、应
  除去、应灭除、应令灭无。为远去妄言、离、离去、出离、弃遣、离脱、离缚。应
  以不限定之心而住。此是「勿为妄言所诱导」〔之义〕。
426    「对色不为起爱润」〔之句中〕芭者,是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对色不为起
  爱润者,是对色不应为爱润,不应为欲,不应为爱,不应为贪,不应生,不应令发
  生,不应起,不应令生起。此是「对色不应起爱润」〔之义〕。
     「又应对慢要遍知」〔之句中〕,慢者,有一种之慢。〔即〕成为所有心之高傲。
  有二种之慢,(一)高扬自己之慢(二)眨下他人之慢。有三种之慢,(一)我为胜之慢,(二)我
  与等之慢,(三)我劣之慢。有四种之慢,(一)由利得而生慢,(二)由名声而生慢,(三)由赏
  赞而生慢,(四)由乐而生慢。有五种之慢,(一)我得可意色生慢,〔我〕得可意之(二)声、
  (三)香、(四)味、(五)触而生慢。有六种之慢,(一)眼之完具而生慢,(二)耳之完具,(三)鼻之
  完具、(四)舌之完具、(五)同身之完具、(六)由意之完具而生慢。有七种之慢,(一)慢、(二)过
  慢、(三)慢过慢、(四)卑慢、(五)增上慢、(六)我慢、(七)邪慢。有八种之慢,(一)由利得而生
  慢,(二)由不利得而生卑慢,(三)由名声而生慢,(四)由不名声而生卑慢,(五)由赏赞而生
  慢,(六)由毁訾而生卑慢,(七)由乐而生慢,(八)由苦而生卑慢。有九种之慢,(一)胜者之
  〔我胜」之慢,(二)胜者之「我等」之慢,(三)胜者之「我劣」之慢,(四)相等者之「我胜」之慢,
  (五)相等者之「我等」之慢,(六)相等者之「我劣」之慢,(七)劣者之「我胜」之慢,(八)劣者之
  「我善」之慢,(九)劣者之「我劣」之慢。有十种之慢,于此处某者出生、姓氏……乃至
  (一六○页参照)……又由某种之根据生慢。如斯所有慢、慢心、高慢、高贡、高
  举、〔心〕之幢幡、傲慢心之旗帜、此谓之慢。又「又应对慢要遍知」者,是慢者由(一)
  知遍知、(二)度遍知、(三)断遍知之三遍知而应遍知。
4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知遍知者云何?是知慢。〔即〕见知「心之高傲此乃一种慢。高扬自己贬下他
  人此乃二种慢……乃至……于此处某者出生、姓氏……乃至……又由某等之根据而
  生慢此是十种慢」。此是知遍知。
     (二)度遍知者云何?如斯已知是度知慢。〔即慢者〕度知「无常也,苦也……乃至
  (三七页参照)……非归依所〕。此是度遍知。
     (三)断遍知者云何?如斯已度知、舍断慢、除去、灭除、令灭无。此是断遍知。
     「又应对慢要遍知」,由此等三遍知应遍知慢。此是「又应对慢要遍知」〔之义〕。
     「贤者应行离暴恶」〔之句中〕,暴恶行者云何?贪行〔以贪〕为被染者之暴恶行。
  瞋行〔以瞋〕为怒者之暴恶行。痴行〔以痴〕为蒙昧者之暴恶行。慢行〔以慢〕为
  被结缚者之暴恶行。见行〔以见〕为执取者之暴恶行。掉举行〔以掉举〕为散乱者
  之暴恶行。疑行〔以疑〕为不决定者之暴恶行。随眠行〔以随眠〕为强力者之暴恶
  行。此是暴恶行。「应离暴恶行」者,为远去暴恶行、离、离去、出离、弃遣、离脱、
  离缚、应以不限定之心而住。「应行」者,是应行,应行作,应动作,应活动,应护
  持,应持续,应维持。此是「应离暴恶行」〔之义〕。故世尊宣示:
                勿被妄言所诱导        对色不为起爱润
                又应对慢要遍知       〔贤者〕应行离暴恶
             一○ 不可欢喜旧〔过去〕    对〔现〕新者不为忍
                 续有减退不可愁        不可依止钩引者   (九四四)
428    「不可欢喜旧〔过去〕」〔之句中〕,「旧」,是过去之色、受、想、行、识。过去
  之诸行由爱由见而不可欢喜、不可欢迎、不可缚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执、
  执取、住着,除去、灭除,应令灭无。此是「不可欢喜旧〔过去〕」〔之义〕。
     「对新者不为忍」〔之句中〕,「新」者,是现在之受、想、行、识。对现在之诸行,
  由爱由见而不可忍,不可欲、不可爱、不可贪、不可生、不可发生、不可起、不可
  令生起。此,是「对新者不为忍」〔之义〕。
     「续有减退不可愁」者,是「减退」、失、毁失、衰灭、离去、消灭「不可愁」、不
  可〔悲〕疲,不可悲泣,不可捶胸而泣,不可陷于蒙昧。眼之减退、失、毁失、衰
  灭、离去、且消灭,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施主家、住居、名声、
  赏赞、乐、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医药之减退,失、毁失、衰灭、离去、
  且消灭不可愁,不可〔悲〕疲,不可悲泣,不可捶胸而泣,不可陷于蒙昧。此是「续
  有减退不可愁」〔之义〕。
     「不可依止钩引者」〔之句中〕,「钩引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
  一页参照)……是贪欲、贪、不善根。由何而渴爱谓钩引者耶?彼之由渴爱而钩引
  色、钩牵、执、执取、住着、钩引受、想、行、识、趣、生起、结生、有、轮回、
  轮转、钩牵、执、执取、住着。由此谓钩引为渴爱。「不可依止钩引者」,是不可依
429 止渴爱、应舍断渴爱、应除去、应灭除、应令灭无。为远去渴爱、离、离去、出离、
  弃遣、离脱、离缚,应以不限定之心而住。此是「不可依止钩引者」〔之义〕。故世尊
  宣示:
                不可欢喜旧〔过去〕      对〔现〕新者不为忍
                续有减退不可愁          不可依止钩引者
           一一 我曰贪求大暴流          又曰吸引为热望
                所缘遍计成渴爱          又曰欲泥难超越 (九四五)
     「我曰贪求大暴流」〔之句中〕,贪求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
  一页参照)……是贪欲、贪、不善根。大暴流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
  至……是贪欲、贪、不善根。「我曰贪求大暴流」者,是我以贪求曰大暴流、言、说、
  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我曰贪求大暴流」〔之义〕。
     「吸引谓热望」〔之句中〕,吸引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是贪
  欲、贪、不善根。热望者亦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是贪欲、贪、不
  善根。「热望谓吸引」者,是吸引曰热望、言、说、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
  说明。此是「吸引谓热望」〔之义〕。
     「所缘、遍计者」〔之句中〕,「所缘」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
  是贪欲、贪、不善根。「遍计」者,亦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是贪欲、
  贪、不善根。此是「所缘、遍计者。」
     「欲泥难超越」者,是超难、过难、度难、度过难、超越难、离越难,是欲泥、
  欲污泥、欲染、欲泥土、欲障碍。此是「欲泥难超越。」故世尊宣示:
430               我曰贪求大暴流        又曰吸引为热望
                所缘遍计成渴爱        又曰欲泥难超越
          一二 牟尼由真不离去        婆罗门在陆地〔涅槃〕
                彼〔弃〕一切为舍遣    彼实言称为寂者 (九四六)
     「牟尼由真不离去」者,是牟尼不离去真语,不离去正见,不离去八支圣道去。
  牟尼者,谓智是牟那。即所有慧、知解……乃至(一○六页以下参照)……超越着
  与纲,此是牟尼。此是「牟尼由真不离去」〔之义〕。
     「婆罗门(佛)在陆地〔涅槃〕」〔之句中〕,「陆地」者,是不死、涅槃。即所有
  彼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离贪、灭、涅槃。婆罗门者,是令拒
  外之七法故是婆罗门……乃至(九○页参照)……无依止者此言婆罗门。「婆罗门(佛)
  在陆地」者,是婆罗门在陆地,在洲诸,在救护所,在避难所,在归依所,在无畏,
  在无死,在不死,在涅槃。此是「婆罗门在陆地」〔之义〕。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前所有令涸渴」者,是有关过去诸行所生起之诸烦恼皆令涸、涸渴、干尽,
  令成无种、舍断、除去、灭除、成为灭无。如斯是「前所有令涸渴」〔之义〕。或又过
  去之业行所未受报之诸业行令涸、涸渴、干尽、令为无种,舍断、除去、灭除、令
  成灭无。如斯亦是「前所有令涸渴」〔之义〕。
     「后成何物汝勿标新」——未来谓「后」─— 有关未来之诸行所生起之贪所有、瞋
  所有、痴所有、慢所有、见所有、烦恼所有、恶行所有、虽然此等所有(何物)汝
  勿标新,勿令现前,勿令生,勿令发生、勿起、勿生起,舍断、除去、灭除、令之
  灭无。此是「后成何物汝勿标新」〔之义〕。
     「若汝不执为是中」——「中〕者,是现在之色、受、想、行、识——现在之诸行
  由爱由见而汝不执、不执着、不执受、不执取、若不住著者。若舍断、除去、灭除、
  令之灭无欢喜、欢迎、缚着、执、执取、住着,此是「若汝不执为是中」〔之义〕。
      所谓「汝之将行为寂静」者,乃贪之寂故为寂。瞋之寂故为寂……乃至(一○五
  页参照)……一切不善行之寂故、寂止故、寂灭故、消尽故、消灭故、离去故、安
  息故是为寂,为寂静、寂灭、消灭、安息而汝将行,而住、动作、活动、护持、持
435 续、维持,此是「汝之将行为寂静」〔之义〕。故世尊宣示:
                前所〔烦恼〕令涸渴      后成何物勿标新
                若汝不执〔是为〕中      汝之将行为寂静
          一六 普对名与色          无有我执者
                非有故无愁          彼实无毁失 (九五○)
     「普对名与色,无有我执者」〔之句中〕,〔普〕者,是普、一切、是无残、无余。
  名者,是四无色蕴。色者,是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者」者,是阿罗汉、漏尽者。
  「我执」者,是爱我执及见我执之二我执……乃至(二五五页参照)……此是爱我执
  ……乃至……此是见我执。「普对名与色,无有我执者」,是对于一切名与色,无
  有我执、不存在、不能得、舍断、正断、令寂灭、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
  者。此是「普对名与色,无有我执者。」
     「非有故无愁」,是不愁事物之变易,事物之变易时不愁。〔即〕我眼之变易无愁,
  我耳、我鼻、我舌、我身、我色、我声、我香、我味、我触、我施主家、我众、我
  住居、我利得……乃至(二二一页参照)……我亲戚缘者之变易不愁,不〔悲〕疲,
  不悲泣,不捶胸而泣,不陷于蒙昧。如斯是「非有之故无愁。」或又眼病所触,所袭
  ……乃至(一二一页参照)……由与虻、蚊、风、炎热、爬行类之接触所触、所袭、
436 围,则具此亦不愁、不悲疲、不悲泣、不捶胸而泣、不陷于蒙昧。如斯是「非有之故
  无愁」。或又不存,不存在,对不得之物,「我己曾有而今我无」,「我虽应有之物而
  我未得」亦不愁、不疲、不悲泣、不捶胸而泣、不陷于蒙昧。如斯是「非有之故无愁。」
     「彼实于世无毁失」者,乃「此是我物,此是他人之物」,而凡执、执取、住着、
  缚着、信解所有色、受、想、行、识者有毁失。即世尊如斯说:
                21车马宝珠耳环夺      子及妻亦同被夺
                一切财富至失落        愁时何汝不热苦
                舍先人之诸财富        人最初舍彼等〔财〕
                欲欲有财者无常        故我愁时无有愁
                月盈增充满亏减        日使灭没自〔暗黑〕
                适者我知世间法        故我愁时无有愁
     「此是我之物,此是他人人之物」,于无执、执取、住着、缚着、信解所有色、
  受、想、行、识无者,无有毁失。即世尊如斯说:22『沙门!汝喜耶?』『友!得何
  而〔可喜〕耶?〕『沙门!然则汝愁耶?』『友!失何而〔愁〕耶?』『沙门!然则汝
  无喜亦无愁耶?』『然!友!』
437               23实则我等已久见      于般涅槃婆罗门
                世间之爱着〔见〕度    无欢喜无苦之比丘
      此是「彼实〔世间〕无毁失」〔之义〕。故世尊宣示:
                普对名与色        无有我执者
                非有故无愁        彼实无毁失
           一七「此我物」「他之物」   然而何物不〔执〕者
                不存我执彼如斯        于「我无」亦无有愁 (九五一)
     「此是我物」「他之物」任何之物〔无执者〕〔之句中〕,「者」,是阿罗汉、漏尽者。
  「此是我之物,此是他人人之物」,于无执、执取、住着、缚着、信解所有受、想、
  行、识非有、不存在、不能得、舍断、正断、令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烧
  者。如斯「此是我物、他之物,任何之物不〔执〕者。」
      即世尊如斯说:「24诸比丘!此身非汝等之物,亦非他人人之物。诸比丘!应见
  由先业之所行作、所意思、所感受之物。诸比丘!于此处有闻(博识)之圣弟子善
  如理作意缘起。〔即〕有此时〔即〕有彼,此生故彼生,此无时即彼无,此灭故彼灭。
  所谓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乃至……如斯有此一切苦蕴之集。然而无明之无余
  灭故有行之灭……乃至……如斯有此一切苦蕴之灭。」如斯亦是「此是我物他之物,
  任何之物〔不执〕者。」
      又世尊已如斯说:
438               25莫伽罗阇!常有念    以害破自我之见
                观察世间是空也        若如斯者应度死
                如斯观察世间者       〔究竟〕不见死王事
      如斯是「此我物他之物,任何之物不〔执〕者。」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彼〔为不动〕离杂勤    于一切处见安稳  (九五三)
     「有识知者于不动」〔之句中〕,动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一
  页参照)……是贪欲、贪、不善根。为舍断、正断、令寂灭,使安息此动、渴爱,
  令不得生起,以智火烧者谓不动者。动之舍断故是不动。彼于利得亦不动,于不利
  得亦不动,于名声亦不动,于不名声亦不动,于赏赞亦不动,于毁訾亦不动,于乐
  亦不动,于苦亦不动,不动摇、不震、不震动、不震骇。此是「不动。」
     「有识知者」,是知者,了知者,识知者,别知者,通达者。〔即〕了知、识知、
  别知、之通达者知「一切行是无常」,「一切行是苦」……乃至(二二页参照)……通
  达者知、了知、识知、别知「所有集法皆是之此灭法。」此是「有识、知者于不动」〔之
  义〕。
     「无有何等作为事」〔之句中〕,作为者,是福行、非福行、不动行。福行、非福
  行、不动行被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故,刈割故而
  无有作为事,是不存在、不能得、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所火
  烧。此是「无有何等作为事」〔之义〕。
443    「彼〔为不动〕离杂勤」〔之句中〕,杂勤者,是福行、非福行、不动行。福行、
  非福行、不动行被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故,刈
  割故,是故远离杂勤,离、离去、出离、弃遣、离脱、离缚,34以不限定之心而住。
  此是「彼〔为不动〕离杂勤」〔之义〕。
     「于一切处见安稳」者,贪起怖畏,瞋起怖畏,痴起怖畏……乃至……烦恼起怖
  畏。起怖畏贪之舍断故……乃至……起怖畏烦恼之舍断故,「于一切处见安稳」,于
  一切处见无畏,于一切处见无恚恼,于一切处见无灾祸,于一切处见无灾厄,于一
  切处见安息。此是「于一切处见安稳。」故世尊宣示:
                有识知者于不动        无有何等作为事
                彼〔为不动〕离杂勤    于一切处见安稳
          二○ 虽亦等同虽为劣        牟尼虽胜不作语
                彼为寂而离五悭        不取着亦不放掷 (九五四)
                如斯世尊〔宣〕。
     「虽亦等同虽为劣,牟尼虽胜不作语」〔之句中〕,智谓牟那。即所有慧、知解……
  乃至(一○七页以下参照)……超越着与纲者,此是牟尼。此是牟尼。〔牟尼〕不说、
  不语、不话、不说明,不言说「我胜」「我等同」「我为劣。」此是「虽亦等同虽为劣,牟
  尼虽胜不作语」〔之义〕。
     「彼为寂而离五悭」〔之句中〕,寂瞋之寂故是寂。瞋、痴……乃至(一○五页参
  照)……一切不善行之寂故,寂止故,寂灭故,消尽故,消灭故,离去故,安息故
444 而为寂、寂静、寂灭、消灭、安息。此是「彼为寂」〔之义〕。离五悭者,悭有住处悭
  ……之五悭……乃至(三页参照)……把取谓之悭。舍断此悭、正断、令寂灭、令
  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离悭、离去悭、弃悭、唾弃悭、脱悭、舍断悭、是
  舍遣悭者。此是「彼为寂而离五悭」〔之义〕。
     「不取着亦不放掷。」如斯世尊宣〔之句中〕,不取著者,是于色不取着、不取、
  不近取、不执、不执取、不住着。是不取着、、不取、不近取、不执、不执取、不住
  着于受、想、行、识、趣、生起、结生、有、轮回、轮转。此是「不取着」〔之义〕。
  不放掷者,是不舍断色、不除去、不灭除、不令成为灭无,不舍断、不除去、不灭
  除、不令受、想、行、识、趣、生起、结生、有、轮回、轮转之灭无。此是「不放掷」
  〔之义〕。世尊者,此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
  ……是作证与共同施设。故世尊宣示:
                虽亦等同虽为劣      牟尼虽胜不作语
                彼为寂而离五悭      不取着亦无放掷
      如斯世尊〔宣示〕。

              第十五   执杖经之义释毕
  注1 已由何处生耶?彼之(Kuto jatam Tassa)底本虽为Kuto Tassa今将Tassa 附于次
      之文,在前之文中补入jatam。以下同然。
    2 街缚(nigama-bandhanena)在底本及暹罗本虽无此语,今由异本而补入。
    3 甚(Katuka)底本之Kataka为误植。
    4 最初之二偈在M.III,167;183;A.I,141f;PV.9亦出。最初之三偈J.V,266;Mahavastu I,a;
      中阿含六四经(大正一、五○四c),增一阿含卷二四(大正二、六七五b)参照。
    5 以下之二偈J,V,266 参照。
    6 本偈由S.I,148之引用。杂阿含一一九四经(大正二、三二四a),别译杂阿含一○七经
     (大正二、四一二a)参照。
    7 本偈由S.I,40=Thag,448之引用。J.VI,26参照。
    8 本偈由S.I,133=Thag,200之引用。杂阿含一二○六经(大正二、三二八c),别译杂阿
      含二二二经(大正二、四五六a)参照。
    9 为发烟(Padhupito)在底本及暹罗本虽有Pajopito今从S.I,133之引用原文。在Thig
      200有Paridipito。
   10 住所(bhavanam)在底本及暹罗本虽有bhavam今从异本。
   11 本偈由A.IV,157;159之引用。
   12 无明闩(avijjalangi)在底本虽有avijjasangi今从暹罗本。
   13 有关以下之诸事项对大义释一、五六页之同语之注参照。
   14 有关以下之诸名对大义释一、一八三页同语之注参照。
   15 不〔饮〕谷酒(na suram)此之语在底本及暹罗本虽无,由异本加入。
   16 以下之文由M.II,108ff,之引用。中阿含二一六经(大正一、八○一b 以下),婆罗门子命
      终爱念不离经(大正一、九一五b 以下),增一阿含卷六(大正二、五七二a以下)等参
      照。
   17 昏沈(thinanca)在底本亦缺此句,由异本及暹罗本补入。
   18 对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Kayaduccarite va vaciduccarite va manoduccarite va)
      在底本及暹罗本虽有Kayaduccaritena va vaciduccaritena va manoduccaritena va
      从Vibh,350之同文而改正。
   19 不修习(abhavana)在底本虽无此语,由暹罗本补入。
   20 以下之偈,出处不明。J.VI,374参照。
   2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之三偈由J.III,153f之引用。最后之二MNd.124 参照。
   22 以下之文由S.I,54之引用。杂阿含五八五经(大正二、一五五c),别译杂阿含一六九经
     (大正二、四三六c)参照。
   23 本偈由S.I,54之引用。S.I,1;杂阿含五七六经(大正二、一五三c)以下至六○三经至随
      处,别译杂阿含一六一经(大正二、四三五a)以下至一八三经至随处参照。
   24 以下之文由S.II,64f之引用。
   25 本偈由Sn .1119 之引用。Kv.64;Netti.7;Vm,656等参照。
   26 以下之文由S.III,33f之引用M.I,140f;杂阿含二六九经(大正二、七○b)参照。
   27 本偈由Thag.716之引用。CNd .253参照。
   28 法之生起(dhamma-Samuppadam)于底本虽有gama-Samuppadam今引用原文及从
      CNd,253。
   29 本偈CNd .253;Thag.717参照
   30 以下之三偈由S.I,135之引用。杂阿含一二○二经(大正二、三二七b),别译杂阿含二
      一八经(大正二、四五四c 以下)参照
   31 本偈Mil.28参照。
   32 以下之文由S.IV,197之引用。
   33 以下之文由S.IV,54之引用。Pts.II,177;杂阿二三二经(大正二、五六b)参照。
   34 住(Viharati)在底本虽有Vihareyya,今从异本及暹罗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2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