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93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1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7-10-3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彼〔为不动〕离杂勤 于一切处见安稳 (九五三)
「有识知者于不动」〔之句中〕,动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一
页参照)……是贪欲、贪、不善根。为舍断、正断、令寂灭,使安息此动、渴爱,
令不得生起,以智火烧者谓不动者。动之舍断故是不动。彼于利得亦不动,于不利
得亦不动,于名声亦不动,于不名声亦不动,于赏赞亦不动,于毁訾亦不动,于乐
亦不动,于苦亦不动,不动摇、不震、不震动、不震骇。此是「不动。」
「有识知者」,是知者,了知者,识知者,别知者,通达者。〔即〕了知、识知、
别知、之通达者知「一切行是无常」,「一切行是苦」……乃至(二二页参照)……通
达者知、了知、识知、别知「所有集法皆是之此灭法。」此是「有识、知者于不动」〔之
义〕。
「无有何等作为事」〔之句中〕,作为者,是福行、非福行、不动行。福行、非福
行、不动行被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故,刈割故而
无有作为事,是不存在、不能得、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所火
烧。此是「无有何等作为事」〔之义〕。
443 「彼〔为不动〕离杂勤」〔之句中〕,杂勤者,是福行、非福行、不动行。福行、
非福行、不动行被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故,刈
割故,是故远离杂勤,离、离去、出离、弃遣、离脱、离缚,34以不限定之心而住。
此是「彼〔为不动〕离杂勤」〔之义〕。
「于一切处见安稳」者,贪起怖畏,瞋起怖畏,痴起怖畏……乃至……烦恼起怖
畏。起怖畏贪之舍断故……乃至……起怖畏烦恼之舍断故,「于一切处见安稳」,于
一切处见无畏,于一切处见无恚恼,于一切处见无灾祸,于一切处见无灾厄,于一
切处见安息。此是「于一切处见安稳。」故世尊宣示:
有识知者于不动 无有何等作为事
彼〔为不动〕离杂勤 于一切处见安稳
二○ 虽亦等同虽为劣 牟尼虽胜不作语
彼为寂而离五悭 不取着亦不放掷 (九五四)
如斯世尊〔宣〕。
「虽亦等同虽为劣,牟尼虽胜不作语」〔之句中〕,智谓牟那。即所有慧、知解……
乃至(一○七页以下参照)……超越着与纲者,此是牟尼。此是牟尼。〔牟尼〕不说、
不语、不话、不说明,不言说「我胜」「我等同」「我为劣。」此是「虽亦等同虽为劣,牟
尼虽胜不作语」〔之义〕。
「彼为寂而离五悭」〔之句中〕,寂瞋之寂故是寂。瞋、痴……乃至(一○五页参
照)……一切不善行之寂故,寂止故,寂灭故,消尽故,消灭故,离去故,安息故
444 而为寂、寂静、寂灭、消灭、安息。此是「彼为寂」〔之义〕。离五悭者,悭有住处悭
……之五悭……乃至(三页参照)……把取谓之悭。舍断此悭、正断、令寂灭、令
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离悭、离去悭、弃悭、唾弃悭、脱悭、舍断悭、是
舍遣悭者。此是「彼为寂而离五悭」〔之义〕。
「不取着亦不放掷。」如斯世尊宣〔之句中〕,不取著者,是于色不取着、不取、
不近取、不执、不执取、不住着。是不取着、、不取、不近取、不执、不执取、不住
着于受、想、行、识、趣、生起、结生、有、轮回、轮转。此是「不取着」〔之义〕。
不放掷者,是不舍断色、不除去、不灭除、不令成为灭无,不舍断、不除去、不灭
除、不令受、想、行、识、趣、生起、结生、有、轮回、轮转之灭无。此是「不放掷」
〔之义〕。世尊者,此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
……是作证与共同施设。故世尊宣示:
虽亦等同虽为劣 牟尼虽胜不作语
彼为寂而离五悭 不取着亦无放掷
如斯世尊〔宣示〕。
第十五 执杖经之义释毕
注1 已由何处生耶?彼之(Kuto jatam Tassa)底本虽为Kuto Tassa今将Tassa 附于次
之文,在前之文中补入jatam。以下同然。
2 街缚(nigama-bandhanena)在底本及暹罗本虽无此语,今由异本而补入。
3 甚(Katuka)底本之Kataka为误植。
4 最初之二偈在M.III,167;183;A.I,141f;PV.9亦出。最初之三偈J.V,266;Mahavastu I,a;
中阿含六四经(大正一、五○四c),增一阿含卷二四(大正二、六七五b)参照。
5 以下之二偈J,V,266 参照。
6 本偈由S.I,148之引用。杂阿含一一九四经(大正二、三二四a),别译杂阿含一○七经
(大正二、四一二a)参照。
7 本偈由S.I,40=Thag,448之引用。J.VI,26参照。
8 本偈由S.I,133=Thag,200之引用。杂阿含一二○六经(大正二、三二八c),别译杂阿
含二二二经(大正二、四五六a)参照。
9 为发烟(Padhupito)在底本及暹罗本虽有Pajopito今从S.I,133之引用原文。在Thig
200有Paridipito。
10 住所(bhavanam)在底本及暹罗本虽有bhavam今从异本。
11 本偈由A.IV,157;159之引用。
12 无明闩(avijjalangi)在底本虽有avijjasangi今从暹罗本。
13 有关以下之诸事项对大义释一、五六页之同语之注参照。
14 有关以下之诸名对大义释一、一八三页同语之注参照。
15 不〔饮〕谷酒(na suram)此之语在底本及暹罗本虽无,由异本加入。
16 以下之文由M.II,108ff,之引用。中阿含二一六经(大正一、八○一b 以下),婆罗门子命
终爱念不离经(大正一、九一五b 以下),增一阿含卷六(大正二、五七二a以下)等参
照。
17 昏沈(thinanca)在底本亦缺此句,由异本及暹罗本补入。
18 对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Kayaduccarite va vaciduccarite va manoduccarite va)
在底本及暹罗本虽有Kayaduccaritena va vaciduccaritena va manoduccaritena va
从Vibh,350之同文而改正。
19 不修习(abhavana)在底本虽无此语,由暹罗本补入。
20 以下之偈,出处不明。J.VI,374参照。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