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31|回复: 0

地藏菩萨与九华山道场之十二——名僧高僧论地藏《五、竺摩法师》(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2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法师敬重地藏,力弘地藏法门,多次演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他特别指出:“《地藏本愿经》在我国流行之盛,其情形可与《金刚》、《弥陀》、《法华》三经相提并论。所以在近代中国讲经法师丛里,盛行著讲‘四部头’的术语。所谓‘四部头’,即上面所举的四部经;能讲得这四部经的,自然赢得法师这个头衔了。因此,学讲。四部头’几乎也成了今日学做法师的‘登尤术’!话虽如此说,这四部经所以能够这样盛行,亦自有其理因:《弥陀》与《地藏》,与此土众生缘力殊胜,所以二经特别流行。法华自智祖大苏妙语,扶微发隐,唱为纯圆独妙;《金刚》自六祖得法黄梅,代替了掸宗传佛心印的《楞伽经》;这都是二经在后世畅行无阻的原因。
        佛法的升华,表现在智、悲、愿、行四个字上。文殊的大智,观音的大悲,地藏的大愿,普贤的大行,正足以代表了全盘佛法的升华;而地藏菩萨在众生界中精勤苦干,不辞劳瘁,尤足以传达了释尊面对现实、克眼困难的无畏精神。”故而法师号召人们学习地藏菩萨的伟大精神:“地藏菩萨在释迦佛法中,是代表大愿的实践者;从这实践的大愿中,可以见到菩萨救度众生的精神,也可以认识佛陀说法救世的事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通常谈学佛的三个步骤,是信、愿、行;而以愿为中心。《大论》云:庄严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净世界愿亦复如是,福德如牛,愿如御者。’有信无愿,行而不知所趣,故学佛之人,必须立愿。谐佛因地,莫不有愿,除非二乘人的灰心泯智,其他大乘行者都凭愿力趋向菩提,庄严佛杲的。
        今日学佛的人,亦莫不有愿,而多愿生净土,消极的情意颇为浓厚;对于本师释养生此浊世,调伏刚强众生,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精神反而被忽略,被遗弃!现在在本经中所阱的地藏阼萨,却特别敢视此种精神,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无畏毅力!《地藏十轮经·序品》云:‘我今学世尊,,发如是大愿,当于此秽土,得无上菩提,这种精神与振作今日佛教的衰颓,乃在现实唯物的科学世界里,都是很需要的,我们有加以重视及提倡、学习的必要。”萨方华果;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维摩经》亦说:‘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故在本经业缘、业感、狱名三晶中,是地藏菩萨运同体慈悲的要道,作为幽冥教主的良缘。”思邪造罪业,万恶唯心造。业为行业,有动作的意思……平常说身、语、意三业,以为身体造业,身即是业,或语即是业,其实造业在意,其体为思心所,所谓‘动身之思,发语之思,思之当体,三皆言业’。
         故知身谙非即是业,运动身语的思心所,才可名之业。业之善恶,多由善恶生起之因。其净缘,固由于净认识,其染缘,实在无明颠倒之心。故《纶贯》云:‘因心起业,因缘受身。身还造业以受形,形复以心而作业。升沉随业,苦乐以心,若影子随形曲申,响之随声大小,而无毫微差贰。’因心起业,此心之运动心,仍为第六意识相应之思心所,藉外缘力,引发识种之现行,现行又薰种子,辗转相生,苦乐无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故《大经》云:‘如木有火,遇缘即发。’《华严》云:’心如工鱼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法,无不由此造’又说:,若心缘破戒事,即地狱身;缘无惭愧、懦慢、恚怒等,即畜生身i缘无常空苦,无想无愿,即二乘身;缘慈悲六度,即菩萨身;缘真如实相,即佛身。’十法界众生的因缘升沉,识此可以了然”造了恶业、罪业,必遭报应。
          在《地藏本愿经》中,佛陀说:“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盗窃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出略说。有如是因,得如是报,因果之理,丝毫不爽,一经说穿,毫不奇怪。
          现在地藏菩萨从这些俗事来谈佛法,正见得他说法的大权善巧,同时亦见得出菩萨底心事来!因菩萨发愿度地狱中的众生,而众生的心情,大家都是畏果不畏因,堕到地狱来受苦,才觉得地狱的恶状可畏,而平时在生作业造业时,却不觉得半点可畏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若造作重罪业,必堕阿鼻地狱,受尽苦难之果报。阿鼻地狱,亦称无间地狱,为欲界最底层的地狱,也就是所谓的十八层地狱(,阿,是无的意思,鼻,是间的意思。堕人此地狱的人,无片刻的快乐,遭受的全是无尽的苦难,故名无间地狱。
         因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容否定。比如··你要对你今天说的话,你今天的行为,你所犯的错误负责,等等”这类常见话,部在说明因果天时不在,但有无报应昵?因果报应之事,摩登时髦的人,或饯见近视的人,大都不肯深信。他们以为:如果有因果的话,何以眼见许多为民为国的贞忠君子,或乐施为善的厚道长者,往往多是被人杀害而死,或死于非命且死得很惨昵?或作善者不得好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恶者反得好报?尤其是社会上那些欺诈拐骗、行同盗贼、穷凶极恶的人,千夫所指,个个都望他早死,而他不但不死,反而高楼大厦,快乐享受,而且活得很好昵?如果有因果报应,这又怎么讲得通昵?这就是我所说的戴近视眼镜的人,目光很短,只看到仅有的现在,看不到稍远的将来。若依世间现世界的因果理论来说,这的确也是难得解通的;但依佛教的三世轮回的因果来说,那是没有解不通的。而且还能解得很透彻的。
        关于“孝道思想”:《地藏本愿经》是公认的佛门中的孝经,经中深刻阐述了佛教的孝道思想。那么世俗提倡推行的孝道与佛教力弘的孝道究竟有何区别异同呢?法师说:“佛教的孝,不但孝一己的父母,更要孝一切众生,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自己的父母,我们应要为众生服务,向众生报恩。故本经中说地藏大士要度尽众生,方成佛道,便是这种孝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孝道在我国,原为固有的美德,素为我国人所重视,‘如百行孝为先’,‘忠孝节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我国固有的道德,都把孝字列在重要地位。曾子日:‘夫孝,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徐倬石:‘西兰远在流沙外,去中国不知其几万里,而兰氏之为教,以无相为宗,以空诸所有为谛;独所云孝者,世出世间,俱不能废,是所谓此心同此理同也。’
        因此孝道为人生建立的根本,所谓‘人生在世父母始 ;没有父母,哪里会有人类?鸟有反哺之情,人天保德之心,则与禽兽不同者几希!或不如禽兽了。但平常许多(人)都会误会和尚出家,不要父母,等同古时墨子的‘无父无君’,佛教绝不是那回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先说世间的孝道吧,诗经所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恩,吴天罔极’。这是以子女对父母做的孝行;至父母所望干儿子的,所谓‘积谷防饥,养子防老’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福禄侍养,生子继嗣,固然是应作的;但恶逆之子,做了贪官污吏,冒犯国法,弄到‘满门处斩’,‘九族诛灭’,那又是如何呢?或生了败家子,连祖宗三代九族的东西都败得精光,结果不善而终,族嗣依旧·断绝,那又怎么办昵?这些可以不论。
        反观佛教所讲的孝道,他是要使父母获得永生的快乐,才算是孝行的成全。莲池大师说:‘父母恩重,过于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i 大孝释迪尊,累劫报亲恩’。可见得眼前为作暂时的打算,即是i 五鼎三牲’,又何以酬父母的大德昵!真能报父母的恩德,要在自己鸿业成就,度脱父母超越苦海,转生乐土,才算是永固的彻底的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又佛教的孝道,亦可说为三种:一、人天乘的孝道,注重孝养父母现生的福报。二、小乘人的孝道,度亲族脱离苦海。三、菩萨乘的孝道,普度一切众生(包括三世父母在内) ,离苦得乐,同成佛道。出世人的孝道,是广义的、三世的、远瞻的、永久的、彻底的,如善于游水的儿子,或乘船善技的儿子,救父母于沉溺,易于反掌。
        本经所讲的孝道又是怎样昵宁李宗邺本经科注云:‘佛升切利天为母说法,复召地藏大土永为幽冥教主,为世人有亲者,皆得报本存亲,威登极乐。’辄掩卷欷歔曰:‘此即吾儒之孝经也!世人漫不加察,而以因果视之,谬矣!夫吾儒之所谓孝者,上则博冠诰之荣,下则受甘肥之奉,此外则寂寂无闻,较之释氏急于成已而即以成亲者,奚啻霄壤!’这些话里,已显不出此经实在为佛门之孝经。的确,不说别的,只说婆罗门女为忆念母亲,弄到自己`举身自扑,支节皆损,左右扶持,良久方苏’。做光目女时,又是为救母亲‘哽咽悲啼’,‘涕泪方泣’,孝思威佛,语不胜情,真格恸天地而泣鬼神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经中地藏菩萨多次发愿救度众生,多因孝顺父母,因母为‘慈母’,鞠育儿女,铀劳勤苦,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为小儿煞费苦心,尤属世所唯能。又母女天性相关,故菩萨多世皆示女人(注:此指《地藏本愿经》中地藏菩萨曾化现为‘婆罗门女’和’光目女’) ,这与学佛妇女,关系深切,亦足以学佛妇女的示范。但在此大家还要注意:地藏菩萨不但爱他妈妈,也爱他的爸爸,且爱一切众生,故每次发大誓愿要度尽一切罪苦众生,这因为一切众生,都是菩萨的父母,《梵网经》说:,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莫不从之受生。’
         既一切众生,辗转轮回,都曾做过我的父母,所以要‘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样,佛教的孝道思想,报恩主义,由孝一切父母而孝一切众生;不但人类的众生,而遍及三途六道一切的众生。孝道至是,可谓‘叹为观止”了。
        地藏菩萨的救世精神,正如其宏大誓愿所言,体现了大乘佛教的精神实质。兰摩法师对此做了精辟分析,不再阐述。
      《地藏本愿经》的重点,法师列举如下:“一、度人重于自度。二、事相重于理论。三、他力重于自力。四、修福重于修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30 1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