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62|回复: 0

[其他法师居士] 净界法师谈净土法门的愿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7 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愿望有了「信心」之后,必须要「发愿」。净土宗的二个主愿是:第一个「厌离娑婆」,第二个「欣求极乐」。
┌烦恼障┐
       │   │┌恶梦者也
┌一、厌离娑婆┼业 障┼┤
│      │   │└添梦者也
│      └报 障┘

│      ┌法身德┐
│      │   │┌好梦者也
└二、欣求极乐┼般若德┼┤
       │   │└醒梦者也
       └解脱德┘
我们学习了佛法之后,就会相信有来生,知道生命像无止尽的水流,相续不断。如果你不相信有来生,那你根本不需要发愿,及时行乐就好了;既然相信还有来生,就应该为来生做好规划和布局,这是必定要面对的问题。
因为在还未到达涅盘之前,我们的来生只有二种选择:第一个、继续来「娑婆世界」受生,继续行菩萨道;第二个、选择到「极乐世界」去。面对这二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去抉择呢?
假设你选择「娑婆世界」,把今生布施、持戒的善业,全部投到娑婆世界,成就人天安乐的果报,那你要注意,有三种障碍任何人都无法避免:
一、烦恼障:即使你今生修习善业,来生成就一种安乐的果报,身体健康、眷属如意、福报很大,还是无法断除贪瞋的烦恼。因为安乐的果报,很容易刺激贪欲心的生起。贪欲是没有止尽的,当我们的贪欲遇到障碍,贪不到的时候就起瞋恚,而贪瞋的本身就是一种愚痴。所以贪瞋痴的烦恼,是一种躁动相,会障碍安乐、障碍圣道。所有的安乐,都必须以寂静做基础,一个人躁动不安,谈什么安乐呢?
二、业障:我们过去生,虽然造了善业,但也造了恶业,这个罪业的力量,会令我们感到不安稳。所以你看有些人,平常有事没事的时候,就是觉得内心不安稳,这种人就应该修忏法,还有罪业在。
三、报障:我们今生感得这个果报体,它有老病死的问题。「衰老」的时候身体虚弱,不要说拜佛,连走路都会有问题;其次「病痛」,这是最可怕的,「老死」还不是很严重,这个「病痛」是遍于年轻人以及老年人;最后是走向「死亡」。
我们在娑婆世界得到这个果报体,烦恼障、业障、报障,这是任何人所不能避免的,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恶梦」,一场痛苦的梦;最可怕的是,这个梦还是一种「添梦」。
你在娑婆世界每一次的流转,产生十二因缘的力量─无明缘行、行缘识…每走一次,这十二因缘的等流力量,就加强一分,所以你在娑婆世界打滚得愈久,你要跳出去就愈困难。因为你每一次受生,又会产生很多的执取,虽然你也修空观化解一部分,但是你执取的部分更多。所以我必须提醒大家:
你今天不跳出三界,你拖得愈久,对你愈是不利,因为它是「添梦」,这个梦愈做是愈胡涂,要醒过来更困难!
对于娑婆世界安乐的果报,经典上讲一个譬喻说:「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我们当然要承认,娑婆世界也有一些安乐果报,如果娑婆世界没有安乐的果报,那你修善有什么意义呢?佛陀怎么说「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呢?但是娑婆世界的安乐果报,这种甜美的食物,含有三种毒药:第一个「烦恼障」,你在受用安乐的时候,容易起烦恼;第二个「业障」,烦恼活动久了之后,就会造罪业;第三个「报障」,会有老病死的问题。意思就是说:其实娑婆世界是一个充满障碍的世界。
应该怎么办呢?要欣求极乐!
极乐世界整个安乐的果报,具三种功德:
一、法身德:这个「法身德」是对远离「报障」来说的;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没有老病死的问题,它提供你无量的寿命,在你一生当中,你不会衰老、也不会有病痛。你在极乐世界,一百岁的时候可以拜佛,一千岁、一万岁照样可以拜佛;你可以到十方世界供养十方诸佛;你要修福、修慧,你的色身不会障碍你。这一点是很重要!我们年轻人可能感觉不到,要是到了六十岁,你就知道什么叫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果报体的障碍是很严重的。极乐世界的果报体,就没有这种报障。
二、般若德:这个也很重要。极乐世界的安乐,跟诸天最大差别──能够见佛闻法。我们在娑婆世界可以闻法,但是你见不到佛。在整个善知识当中,「佛」是最殊胜、圆满的善知识,一个人能够亲自亲近佛陀,那是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你能够见到佛陀,你就有出离的因缘,他知道你的根机,知道怎么教化你。所以极乐世界安乐的果报,具足般若德,能够令你远离烦恼障。
三、解脱德:极乐世界安乐的果报,具足「解脱德」,不会让你有造作罪业的因缘,这是远离业障。
我们可以根据蕅益大师的思惟,他说:极乐世界好梦者也,极乐世界醒梦者也!极乐世界不但提供你身心安乐的果报,在这种安乐当中,又能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增长你大乘的善根,所以极乐世界的果报体,的确是我们来生最好的归依处。
后面讲到经文的时候,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本经当中,三次劝我们应当要发愿:『众生闻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劝了我们三次。我们看佛陀在经典上讲一件事情,大都只讲一次。你要听就听;你要不听,也没办法。除非很严重的事,再重复讲一次;像这样讲三次,那是最严重的。中国有句古话说:「事不过三」,释迦牟尼佛在短短的经文当中,就劝了我们三次──应当发愿求生净土。这地方值得我们去深思。
这正说明:整个净土成败的关键,就在「发愿」!
一棵树平常是往东边倾倒,你把它砍断,它就往东边倒下去;它是往西边倾倒,你把它砍断,它自然就往西边倒下。
其实,我们心中都有很多的愿望,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这些愿望对你的生命,会产生引导的力量;所以你不能只知道积聚资粮,还要知道这些资粮的方向在哪里?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所发的愿,那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资粮本身没有方向性,虽然布施、持戒、忍辱…可以快速的累积很多资粮,但是你知道这些资粮的去处在哪里?你说:我这个人是「无所求」,我也不发愿。虽然你说不发愿,心中还是有愿望的,没有人是没有愿望的,除了阿罗汉安住在涅盘当中。所以我们应该要发愿,以愿力来引导我们的生命──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在古德的开示当中说,修习净土的愿力,一般人常犯二个毛病:
第一种人,是执着在「有相的因缘」:这种人大部分是属于人天种性,虽然修了很多福报,又布施、持戒…但是在修福报的时候,对安乐的果报产生执着。这种人,你要他厌离娑婆是很困难的。因为他对娑婆世界有所期待,他只看到这个美食的外表,却没看到美食当中有毒药。所以一般来说,喜欢修福报的人,要特别注意厌离娑婆。
第二种人,是偏重在「无相的空性」:有些人一静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就从这个因缘当中,脱离了因缘法,进入到无相的平等法界,他不是一天,而是长时间进入这种平等法界,在他心中娑婆世界不可得、极乐世界也不可得;所谓的痛苦不可得、安乐也不可得。这种人要他欣求极乐也是有困难,因为他没有想过要追求什么。
但是,古德说:一个经常「修空观」的人,会忽略一个现实问题。
什么问题呢?就是『业力』的问题!
也就是在修空观的阶段,还有无穷尽的生死业力未断。一个人修空观之后,就忽略了生死业力的可怕,所以应该要好好思惟:虽然一切法空,但是在『空』的当下,「即空、即假」,这个『假』有它的因缘作用。
其实,净土宗的思想偏重于假观——要你厌离娑婆、欣求极乐,那都是有相的分别。但是蕅益大师提醒大家:这样的取、舍是随顺于无上菩提、是正确的。如果你执着于「不取不舍」,那也是一种执着。净土法门取舍都要有──取极乐世界,舍娑婆世界;之后,慢慢、慢慢的,由「取舍」趋向于「不取舍」。所以我们对于「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你来生要去哪里?」这件事情,你在生前就要注意了!
我发觉有很多修净土的人,表现令人失望,虽然念佛很久了,却从来没有思惟「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的关系,总是想临终的时候,有善知识为他开示就够了。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你要知道我们心中的妄想,是如此的坚固,不可能三言两语就可以改变的。一定是平常你在静坐的时候,不断的思惟,然后让生命的方向,每天微调一点、微调一点…整个生命之树,才会慢慢、慢慢的往西方倾倒,这样才对!而这样倾倒的方向抉择,来自于你在静中,对娑婆世界、极乐世界的思惟观察。所以说「信愿」就是一种智慧的观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8 12: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