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43|回复: 11

[其它] 耶喜喇嘛开示做你自己的治疗专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3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耶喜喇嘛 开示
毛坤 恭敬翻译
  
译者序

九八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冲浪时看到了Becoming Your Own Therapist这本书,读后觉得甚是不错,于是发心花了两周时间将其翻译成中文,以飨读者同道。

此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谈及我们心的本质,指出不论我们信或不信,了解我们自心的本质是必要的。提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能够作自己的心理治疗专家,佛实无众生可度,众生实乃自度也。第二部分谈及我们对于宗教的态度,指出,我们应当方便善巧,不要钻牛角尖,不要去奢华地浪费生命在华而不实的问题上,不要顾左右而言他。第三部分谈及我们的散漫心,指出‘超市资讯’之弊端。本书以提问与回答的形式面对读者,处处不乏幽默感,给人一种‘内心独白’的感受,其中问题涉及面广,是从西方人的视角对佛法提出质疑,但也反映了初学者或闸外观望者在认识和了解佛法、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常常遇到的一些难缠的问题。

本书目的不是提供什么‘标准答案’,只是提供一些看问题的方法供参考。‘依法不依人’,这是佛法‘四依法’之首,佛法无边,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法之英明,并非释迦牟尼佛之专利也,众生同体,真如无二,我们在通往觉悟与解脱的道路上,有许多艰难险阻,多闻多见,是佛法修行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善知识如明灯,能照亮漫漫无明长夜,使我等愚痴众生离苦得乐,趣向涅槃。希望大家审忖地、客观地来阅读这本书。文中著重号及黑体字为译者使用。

本书能以在两周内译完并作四次校对及润笔,大概是本人在翻译过程中一直恭请佛祖及文殊菩萨加持之缘故。愿此书能够对读者有所俾益。若有任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大德同修不吝指出。阿弥陀佛

译者 笨人毛坤 于四川成都21工作室 一九九八年十月下旬译竟,一九九九年二月八日排版加序。


一、通过佛法找到我们自己

当我们研究佛法时,我们是在研究我们自己,研究我们自己心的本质。佛法不把它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个‘超灵’之上,而是将其重点放在更实际的事情上。比如,如何生活,如何将我们的心融合在一起,以及如何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宁静而健康。换句话讲,佛法总是著重于经验性的知识、智慧,而并非某些教条的观点。实际上,我们甚至不把佛教看成一种一般字面意义上的‘宗教’。从喇嘛们的观点来看,佛教的教义更多是涉及哲学、科学或者心理学的知识。

人类的大脑本能的寻求欢乐。这在东方与西方没有什么区别,每一个人都在做著同样一件事情。但是,假如你对欢乐的追求正在使你情绪化地抓住感官世界不放,那就非常危险了。你自己没有控制。

不过你不要以为控制是东方的东西,或者佛教中的东西。我们都需要控制,尤其是我们中陷于物欲生活的圈套的人们,我们在心理上、在情感上太迷恋于对各种物质的执著了。以佛法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不清净的思想;这样的人在精神上得了病。

事实上,你们已经知道,单靠外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断不可能满足你的各种执著的欲望或者解决你其他的情感问题。而世尊的教诲向人们展示的是人类潜能的本质特点,人类思想的能力。当你研究佛法时,你会知道,你是谁和如何进一步发展自己;佛法不把重点放在某种‘超自然’的信仰体系,而是教你去揭示对你自己和对周围其他现象的深层次的理解。

然而,不论你是一个宗教徒还是唯物主义者,不论你是信徒还是无神论者,了解自己的思想是如何工作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这么做的话,你就会东奔西跑,认为你是健康的,而事实上,各种苦恼情绪的根源、导致所有心理疾病的真正原因,正在与你一同成长。因为那样,你的心所追逐的,是某种外在的微不足道的、变幻无常的事物,某种并不重要的,而且是错误的东西,而用不了几秒钟,你就会不安到极点了。就我看来,这表示你在精神上得了病,为什么呢?因为你执著于感官的世界,因依恋而变成了瞎子,受到招致一切麻烦的根本原因的摆布,而不知道你自心的本质。

如果你想驳斥我,说你不相信我所说的,那没有关系。这不是一个信不信的问题。不管你怎么一再说‘我没有鼻子’,你的鼻子还是在那儿,就在你的两只眼中间。不管你相不相信,你的鼻子总是在那个位置。

我遇到过一些人,他们骄傲地宣布:‘我不是一个信徒。’对于他们公开宣称自己不信任何事情,他们显得是如此地骄傲。你可以查一下,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今天的这个世界上,有著太多的矛盾。科学的唯物主义者夸口道,‘我不信’,宗教信徒说,‘我信。’但是,不论你怎么认为,你还是需要了解自己的心的特有的本质。你如果不这么做,那无论如何高谈执著的过患,事实上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执著,和如何去管束它。说起来轻巧,但真正难做得的,是如实了知执著的真正本质。

譬如说,当人们最初造飞机和汽车时,他们的愿望是能够更快地做事情,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休息。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却是人们变得比以往更加难以安静下来。查看一下你的每天的生活吧。由于执著,你从情感上卷入到对你自心创造的给你一种真实感觉的世界中,不给你自己留一点点的空间或时间来了解自心的本质。对我来说,这就是对于艰难生活的定义。你找不到满足或快乐。因为事实是,快乐与享受实际上来自‘心’,而不是来自物质的现象。

不过,还是有一些明智的,无神论的人们确实从某种程度上理解到,物质并不能保证有价值的、欢乐的人生,他们正在努力寻找,看是否有其他某种可以提供真正令人满足的东西。

当世尊谈到‘苦’时,他并非简单指那种表面的问题,比如肉体的疾病和伤害,而是指‘心’自身那种难以满足的本质恰恰就是‘苦’。某一种事物,不管你得到多少,这也决不会令你得到满足。这种无休无止的欲望,就是苦。它的特征,就是情感的失败。

在佛教的心理学中,描述了六种基本的情感,这六种情感挫败人的自心,搅扰它的宁静,使它变得烦乱不安,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它们分别是:无明、痴、嗔、慢、疑、邪见。这些都是心的态度,而不是外部的现象。佛法中强调,要克服这些幻觉,即克服你的苦的根源,信仰和忠诚帮不了多大忙——你得理解它们的本质。

如果你不用内省的识慧审查你的自心,你永远也不会知道里面究竟有什么。你若不去查看,不管你你如何高谈你的心和你的情感,你永远也不会真正理解你的基本情感是‘自我中心’,而这正是让你不得安宁的东西。

那么,要克服你的自我,你并不需要放弃你的一切所有。保持住它们;因为它们不是使你的生活艰难的原因。你之所以不得安宁,是由于执著心紧紧抓住你的所有;自我和执著染污了你的心,让它变得不清晰,愚昧,和焦虑,从而障碍了智慧之光的增长。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禅思。

禅思决非只是仅只培养集中于一点的能力,坐在某个角落里无所事事。禅思实际上是一种心的警觉的状态,即掉举的反面。禅思是智慧。你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觉醒,完全觉知你在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么去做。

我们在做几乎所有的事情时都是不知不觉的,我们无意识地谈话,虽然我们声称自己是清醒的,但是我们还是完全不能觉查那肆虐于我们心中、影响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的那些苦恼。

你自己可以检查一下,做做试验。我这儿并非是在下定论或者压制你。佛法就是这样起作用的——它给你提供一些意见,而你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查看这些意见是否属实。这是非常切实的东西,我谈的不是某种在虚空中的事物,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假如你不了解执著的特征和所执之物,你怎么能够发起对你的朋友、你的父母和你的祖国的慈悲心呢?用佛法观点来看,那是不可能的。当你伤害你的父母或者你的朋友时,那是你的不能知觉的心在作怪。当一个人发泄自己的愤怒时,对于他自己心中所发生的事情却是一片茫然。不能觉知自心,就使我们伤害别人,不尊重其他的有情众生;对我们自身的行为和心理上的态度不觉知,会使我们丧失人性。事情就是这样,就是这么简单,不是吗?

近来,人们通过学习和训练,以图成为心理学家。世尊的意见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一名心理学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了知自己的心,你应当成为自己的心理学家。这肯定是可能的,每一个人都有能力理解他或她的心。当你理解自心时,控制它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不要以为控制仅仅是像是在登喜马拉雅山,或者以为控制对于没有多少财物的人来说,会显得更容易。这可不一定是事实。下一次当你情绪动荡时,你可以自己查查看。不要忙著做某件事以图转移自己的视线,放松,然后试著觉察你在做什么。问问你自己,我为什么在做这个?我是怎么做的?原因是什么?你会发觉,这是一次精彩的体验。你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注的智慧,觉知,或者知觉。因此,你可以发现,通过理解,你可以轻松地解决你的问题。

要觉受到对别人的慈悲心,你就得了解物件的本质。如果你不了解,那么,即使你说,‘我爱他’,‘我爱她’,那也只不过是你的‘我慢心’带著你做另一次‘自我’的旅行罢了。尽力去做到了知‘如何’和‘为什么’。成为你自己的心理学家,这一点非常重要。然后,你就可以用自心的理解的智慧来应付自己;你将能够从容地与朋友在一起,令你的朋友高兴,享受你的所有,而不是变得坐卧不宁、脾气暴躁,以致于浪费你的生命。

要成为你自己的心理学家,你不需要学习某些伟大的哲学。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每天检查自己的‘心’。你们每天都在检查物质的东西——每天早上你都查看厨房里的食物,但你们却从不去查看你们的‘心’。查‘心’远比其他事情都重要。

然而,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事情的反面。他们似乎认为可以简单地‘买到’对治他们所面临的任何问题的解决办法。物化的态度以为,金钱可以买到使你幸福的任何东西——你可以买到一颗宁静的‘心’,(显然,这并不是事实)。虽然你可能嘴上不这么说出来,心里却是这么认为的。这完全是误解。

即使自认为是宗教信徒的人,也需要理解他们的自‘心’。光靠忠诚永远也不可使问题终止;而理解识慧却总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世尊自己也曾说过,对佛陀的信仰是危险的;人们不能只是‘信’某个东西,人们应当用他们自心的心去发现他们自己的真实自性。基于理解上的‘信’很好,一旦你意识到某件事物,或者从理性上对某件事物很清楚,‘信’是自动跟随而来的。但是,假如你的虔诚是基于误解,那这种虔诚会轻而易举的被别人的话所破坏。

不幸的是,许多具有宗教倾向的人们,尽管他们自认为是宗教徒,但他们是脆弱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了解他们‘心’的自性。而如果你真实地了知你的心为何物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你就会理解这是一种障碍你健康的精神能量。当你理解你的自心对世界的观点,或者说看法,你就会意识到你不仅是不断地在攀缘感官的世界,而且会意识到你所攀缘的东西都只是幻化不实的,你太关注于在一个‘并不存在的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却对当下完全麻木不仁,你不过是在为一个‘心的构想’而活著。一个对当下都麻木不仁的心,却还不断地攀缘未来,这心便是不健康的,你们大家同意这一点吗?

每一天都保持觉醒,这一点很重要。觉醒的意识与智慧的本质特征是平静与欢乐。你勿需攀缘某种‘未来才成熟的’欢乐。只要你能尽自己的力去实践‘正见’、‘正行’,结果是立竿见影的,与行为相伴发生的。你用不著去想,‘如果我一辈子做好事,也许我会在下一世得到好报。’你不必去为将来好报是否兑现而耿耿于怀。只要你当下尽你的理解力去行动,你的心当下即可得持久的宁静。

1、提问:当您刚才谈禅思时,你没有提到观想(visualization)。观想似乎对一些人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对另一些人却特别困难。培养‘心’观想事物的能力有多重要呢?

喇嘛:许多人在观想向他们描述的事物时感到困难,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曾训练过他们的心。但对另一些人来说,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由于他们太缺乏想像力了,他们太‘形而下’了。也许他们认为对他们的生命来说,就只有这个身体,没有离开大脑之外的心。但是,佛法中有办法使你能够训练你的心以培养禅思时的观想能力。而事实上,你一天到晚都在观想。不管你早上吃的是什么,你的早餐就是一种观想。不论你何时去商店,你会想,‘这个好,’或者‘我不喜欢那个’。不论你看到什么,都只是你自心的投影(projection)。当你早上起床时看见旭日东升,会想,‘哦,今天是个好天气。’这时你的心正在作观想。实际上,观想很好理解。店主们和广告代理人都知道观想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才布置展览或者广告牌来吸引你的注意力:‘买这个东西!’他们知道,你看见的东西会对你的心、你的观想有影响,观想决非是超自然的某种东西,它是科学的东西。

2、提问:如你所说,我得到的印像是,你对西方似乎有点批评的味道,你嘲笑我们做的事情,和我们试图使‘不文明’的世界‘文明化’所采取的方式。我并非是真有一个问题,不过,对于人类的那种发展‘更大的飞机’、‘更大的超市’的所谓的‘西进运动’的前景,你是怎么看的呢?你对西方世界的未来看法如何?

喇嘛:我看到,西方的人民越来越忙了,越来越安定不下来了。我这里并不是在批评物质或者技术发展本身,而是在批评那种没有控制、约束的‘心’。因为你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和是什么的,你们盲目地空耗自己的生命,去攀缘那种我称之为‘超市’善良。你们搅乱自己的生活;你们使自己无法安下心来,你们不是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完整,而是让它变得支离破碎,千疮百孔。我这里决非是要嘲弄你们。事实上,佛法的原则是不允许我们教条地去嘲弄其他的的生活方式的。我所想做的是,建议你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事物。

3、提问:喇嘛,正如你一样,我们看到的许多西藏的法师都是男性,我在想,有女性的‘仁波切’(活佛)或者是‘化身’吗?

喇嘛:有的,当然有。就发展更高的‘心’的状态而言,男性成女性是完全平等的。在西藏,男性僧侣们有时会从女活佛那儿学习教法。佛法教导人们不能从表面判断一个人,说‘他没什么了不起’,‘我很特别’。——你真的不能仅从人的高矮来认清一个人。

4、提问:一位比丘尼的任务与一位比丘的任务有什么区别呢?

喇嘛:事实上没有区别。他们学习同样的东西,以同样的方式教导他们的学生。

5、提问:有的时候,找一位老师真难。修习金刚乘是危险的吗,比如说没有老师,仅靠看书去修习的话?

喇嘛:是的,非常危险。没有特别的指导,你不能只是拿起一本金刚乘的书就想,‘哦,这是些多妙的主意啊,我现在就想去实践。’这种态度永远也不会付诸实际。你需要一位元有经验的法师加以指导。是的,这些主意都很妙,但是如果你不得法,你不可能将它们付诸自己的实践中:你得有钥匙。有许多佛法的书被译成了英文。它们会告诉你,执著是很不好的,不要动怒。但是,你究竟该如何去放弃执著与愤怒呢?《圣经》中也劝诫人们博爱,但是,你如何将博爱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中去呢?你需要有钥匙,而有时,只有老师能给你这把钥匙。

6、提问:如果西方人不能找到老师时那该怎么做呢?他们中真正追求真理的人是否应当去东方寻找一位老师呢?

喇嘛:不要担心。当时机恰当时,你会遇到你的老师。佛法不相信你能够强求别人: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禅思,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佛教徒。这样做很愚蠢。强求他人是不明智的。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某种电磁力将把你和你的老师带到一块儿。至于说到去东方,这是依你个人的情况而定。得自己查看一下。重要的是要用智慧,而不是用盲信去寻找。有时,即使你到了东方,你仍然不能够找到一位老师。这得花时间。

7、提问:佛法中对于自杀的态度是什么?

喇嘛:自杀的人们对于得生人身的目的的价值是没有理解的。他们由于无知而自害其命。他们由于没有找到满足,所以就想,我没救了。

8、提问:如果一个人,也许是出于无明,相信他已经证悟了,那他继续生存的目的是什么呢?

喇嘛:一个无明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开悟,他的心完全是染污的,他只不过是在增长自己已有的无明罢了。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去检查自己不受控制的心行,然后他就会意识到,他并没有开悟。你也不需要去问别人,‘我开悟了吗?’这只需要查看一下自己的经历就行。开悟完全是个人的事情。

9、提问:我很喜欢你强调理解重于信仰的提法,但是我认为,一个在西方长大的人,或者是受到科学知识教育的人,他怎么能够理解转世的概念呢,——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你怎么能够证明它们存在呢?

喇嘛:如果你能够意识到从仅仅是母亲子宫中的小胚胎直到现在这段时间中,你的自心所具有的‘相续’(continuity),那你就能够理解。你的心能的相续,就有点儿像电流,它从发电机中出来,通过电线,直到最后点亮电灯。当你住胎的时刻起,随著你的身体的发育,心能也不断地通过这个身体——变,变,变,——如果你能够理解这一点的话,你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你自心的‘前相续’。正如我常说的,这绝对不单单是一个信仰的问题。当然,一开始的时候,要接受转世的观点是困难的,因为现在这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对于在西方长大的人来说,还是一个如此新的概念。他们不会在学校里教你意识的相续;你也不会在大学里研究自心的本质——你是谁?你是什么?等等。所以,这当然对你来说就是全新的东西。但是,如果你认为知道你自己‘是谁’和‘是什么’很重要的话,你会去通过沉思调查你的自心,然后你就会很容易地理解你的身心的差异;你会辩认出自己的意识的相续;从这儿你就能够了达自己的前世。没有必要仅从信仰的角度接受转世。

10、提问:你能解释一下禅思(沉思)、开悟和超常心能之间的关系吗?比如说,预见未来,阅读别人的思惟,以及看到很远地方发生的事情这些现象。

喇嘛:嗯,通过训练制心一处,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完全可以开发出遥视功能的,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当你慢慢地,慢慢地理解了你的自心时,你会逐渐开发出看这些东西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是那么容易,不可能你沉思一次然后突然之间,你就能够看见将来或者开悟了。——这得花时间。

11、提问:当你沉思以图开悟的时候,这些力量是不是不受约束突然之间就来了呢?

喇嘛:真正的力量与控制俱来。它们并不像你服用麻醉品后所经历的不受控制的情感幻觉。即使是在你开悟前,你就可以开发洞察自己前生后世以及他人思惟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受到控制的和次第的智慧开发才能够得到。

12、提问:你自己有分离身心进行星际旅行或者去做其他事情的能力吗?

喇嘛:没有。

13、提问:几年以前,我读到过一本书,《第三只眼》,这是关于一位具有超常能力的绅士的故事。是不是有许多的人开了第三只眼?

喇嘛:那本书的作者罗布桑·拉姆巴所说的,是字面上的误解。第三只眼并不是具体的部位,而是智慧的比喻。你的第三只眼就是能够看穿通常感官而谛观你的自心的东西。

14、提问:既然佛教相信转世,你能告诉我,世世相隔的时间是多久呢?

喇嘛:它可以从短暂的几个片刻到七周之长。当意识离体时,中阴身的微细身已经在那儿了,在等著中阴身了。由于对另一个有形身体的渴望,中阴身会去找寻一个适当的形体,当它找到时,就会转世。

15、提问:那佛教怎么解释人口爆炸呢?如果你相信转世,那为什么人口始终都在增加呢?

喇嘛:这很简单。正如现代科学一样,佛教中也谈到数以亿计的星系。一个在地球上出生的人的神识,也许是来自一个遥远星系,被业力牵引到这里,这种业力将这个人的心能指向了这个星球。另一方面,这个星球上一个将死者的神识在死亡之时也可能由于业力的牵引被引到另一个离这儿很远的星系。如果有更多的‘心’被拉向地球,人口就会增加,如果是更少,人口就减少。每一个在地球上转世的‘心’都有它的前世——也许是在另一个星系,也许就在地球上,但决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与俗世间的轮回本质是相一致的。

16、提问:佛教的禅思是否是比任何其他方式的沉思都要好呢,或者,这只不过是个‘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情况呢?

喇嘛:我不能够说佛教的禅思比其他宗教的要好。这完全取决于个人。

17、提问:如果一个人已经在实践某种方式的沉思,比如说,超验冥想(TM or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那这个人有没有必要去试试佛教的禅思呢?

喇嘛:那倒不必。如果你发现你的沉思方式完全能够觉醒你的自心,使你能够得到永久的宁静与满足,那你为什么还要试其他的方法呢?但是,如果尽管你实践了,你的心仍旧是染污的,你的行为依然不受控制——它不断地、本能地给其他人带来伤害——我认为你的路还很长,孩子。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事情。

18、提问:一个菩萨可能会是一个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马克思主义者吗?我的意思是,在马克思主义里面有菩萨的位置吗?或者说,反过来说,菩萨在马克思主义里面有位置吗?马克思主义会不会是一种旨在消除所有有情众生苦难的工具呢?

喇嘛:嗯,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来说,要评价一个菩萨的行为是很困难的,但是,我怀疑是否有菩萨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是为了终止社会问题。问题是出在个人。你必需解决你自己的问题,不管你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你必须检查你的自心。你的问题不是社会问题,也不是我的问题。你要对你自己的问题负责,正如你必须为你自己的解脱或者开悟负责。否则的话,你会说,‘超级市场能够帮助人们,因为人们在那儿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如果我在一个超市工作的话,我就能为社会作贡献。’然后,当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后,你又会说,‘也许超市并不能够给人们多少帮助。如果我在办公室里,会对别人更有帮助的。’所有这些,都不会解决社会问题。不过,你首先要查查,你想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一个菩萨就能够帮助诸母有情的这种念头是从哪里来的。

19、提问:我刚才在想,今天世界上有很多的人们被剥夺了基本的需求,而当他们正专注于饥饿、安全和他们家庭的安危时,要他们领会各种现象更细微的层面,比如说,他们的自心,那是非常困难的。

喇嘛:是的。我理解你所说的。但是,不要忘记,一个为饥饿所困的人,与一个过度肥胖执迷于在超市上还要买什么东西的人,从根本上讲,是没有两样的。不要只是强调那些物资匮乏的人,从心理上讲,富者和穷人同样烦恼。从根本上说,他们彼此谁都不幸福。

20、提问:但是克里什那(Krisna)在一场精神的征战,在‘法’的战争中,统一了印度,其结果是,一时之间,印度的所有人们都有能力进行精神的实践。难道我们不能够在地球上向所有的人宣扬佛法,然后通过一种‘精神社会主义’建立一个全球化的社会?

喇嘛:首先,我认为你所说的相当危险。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你在谈什么。一般来说,你不能够说给诸母有情带来伤害的行为是菩萨的行为。佛法中是禁止你杀害其他有情众生的,即使是为了‘想像中的宗教的理由’。在佛法中,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圣战’的说道。你得理解这一点。第二点,不可能用暴力来使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平等。直到你完全理解遍法界众生的心,并且放弃‘自我珍惜心’和‘自我执著’时,你才能够以平等心待一切众生。在这以前是不可能的。

21、提问:我不是说让所有的人都一样,因为显然存在著不同的精神层次。但是我们可以在社会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泛人类社会’。

喇嘛:我认为你不该操这份儿心。如果你为自己‘自心的社会’操心的话,比起在你那儿凭空想像在你周围正在发生著什么事情,会更有益处。更有价值,更加现实。

22、提问:但是,难道试图在自我实现与为服务人类之间求得平衡不是一种精神实践吗?

喇嘛:是的,你可以服务于社会,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你不可能同时让所有有情众生的行为如出一辙。正如世尊也希望所有有情众生能够立刻开悟,但是我们的恶业太强了,所以我们仍然没有自制。而你不可能挥动一根魔棒,‘我想要每一个人都同样幸福,’然后期待事情就像这样发生了。放理智一点儿吧。只有理智的大脑才能够提供平等与和平。你不可能用情绪化的‘文饰’(自圆其说)来达到目的。你也得知道,就如何最好地使有情众生平等的看法上,共产主义的思想和佛世尊的思想有相当的不同。你不能把这些思想混为一谈,不要想入非非,现实一点吧。

23、提问:综上所述,那么,你是说,在这个星球上是不可能建立一个共同的精神社会了吗?

喇嘛:即使你能,它也不会终止人们的问题。甚至即使你将宇宙中所有的有情众生组成一个单一社会,那里仍旧会有执著,仍旧会有愤怒,仍旧会有饥饿。问题是出在个人的身上。众人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不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根据我们个体的心理构造、精神倾向和个性而采用不同的法门;要达到开悟,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同的路径。这就是为什么佛法中会完全接受其他宗教和哲学的原因。我们承认它们对于人的发展是必需的。你不能说,有一种方法对‘每个人’都适合。这是教条。

24、提问:你对于使人意识膨胀的麻醉品看法如何?一个人能够在麻醉品的影响下经历中阴吗?

喇嘛:是的,那是可能的——超剂量会使你立刻经历中阴身(意即被自己毒死)。不,不,不,我只是开个玩笑。用服麻醉品是不可能获得中阴经历的。

25、提问:你能阅读人们的奥拉环(辉光)吗?

喇嘛:不,但是的确每个人都有一个奥拉环,奥拉意思是振动。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心理与身体的振动。当你心理上不安时,你的身体环境也会明显改变。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因为科学和佛法都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有它自己的振动。所以他们的心理状态影响著他们身体的振动,而这些都反映在这个人的奥拉环上。这是对奥拉环简单解释。要深一步地理解,你就得理解你的自心。首先学会阅读你自己的大脑,然后你就能学会读别人的大脑。

26、提问:禅思是如何去除情感的障碍的呢?

喇嘛:有很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理解你自己的各种情绪。那样,你的情绪就会被消化成识慧,用你的智慧消化各种情绪真的是很有价值的。

谢谢诸位,晚安。太谢谢大家了。

奥克兰,新西兰 一九七五年六月七日

二、宗教:问询之道

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宗教,人们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对于佛教尤其是这样。那些仅从很肤浅的,智力层次上考虑宗教与佛教的人们是永远也不会理解它们的真正的旨趣之所在。而那些持有比这种考虑方式更表面化的看法的人们甚至根本就不把佛教当作一种宗教。

首先,在佛教中,我们对于谈论佛本人不感兴趣。佛本人也对此不感兴趣。他对于人们相信他并不感兴趣。所以,直至今日,佛教中并不提倡佛教徒们简单地相信佛陀。我们总是对理解人的心理,心的本质更有兴趣。因此,佛法的实修者们总是试图理解他们自心的心理态度,观念,洞察力和意识。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否则,如果你忘记你自己和自己的谬见而把注意力集中在某种崇高的思想上——‘什么是佛?’——那你的精神之旅将变成一次梦幻之旅。这是可能的,要小心啊。在你的心中,佛或上帝与你没有联系。它们各是各。你现在在这里,而佛或者上帝在那上边。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所以这样想是不现实的(指苦苦地去想佛是什么)。这太极端了。你落入了两种极端。在佛法中,我们把这种心叫做‘二边’。(指要么执著自我,要么执著佛或者上帝)。

进一步讲,如果人类性本恶,那寻求一个更高的思想干什么?不管怎么说,思想不是现实。人们总是想知道最高成就的一切,或者知道上帝的本质,但是,这学术知识与他们自己的生活与自心毫不相干。真正的宗教应当是寻求自我的实现,而不是一种累积事实的练习。

在佛教中,我们不特别只对追求智力知识感兴趣。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理解这里、现在正在发生什么?理解我们现在的经历,我们此刻是什么?我们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想要知道如何找到满足,如何找到幸福和欢乐(而不是压抑和痛苦),以及如何克服那种认为我们本性‘完全消极’的感觉。

佛世尊自己教诲人们,从根本上说,人的本性是清净的,无我的,就好比天空本自清明,没有云彩,而云彩来来去去,蓝天总是在那儿,云不能改变天空的根本性质。同样地,人心也本是清净的,无我的。不管怎么说,无论你是不是宗教徒,如何你不能把你自己与‘自我’分开的话,你就完全受了误导;你为自己制造了一种完全虚幻不现实的生活哲学,它与现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要总是想攫取学术知识,不要想著去了解最高的事物是什么,你若能够试著去了知你自心的基本的特征和眼下如何去应付它,这样做会更有益。了解如何有效地行动是很重要的:方法,是进入任何宗教之门的钥匙,是需要你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

比如说你听到有个大得令人吃惊的宝库,里边装著待人来取的珠宝,但是,你没有钥匙开宝库的门:你所有的关于如何花销这笔新发现的财富的想像完全是一种幻觉。同样道理,幻想很棒的宗教思想和‘巅峰体验’(Peak experience)却又没有兴趣立刻行动或者去找方法,完全还是不现实的。如果你没有方法,没有钥匙,没有途径将你的宗教带入你的日常生活中去,那你还不如喝可口可乐呢——至少它能让你解渴。如果你的宗教只是主意,那它就像空气一样虚无缥缈。你应当很当心,你要去准确地理解,什么是宗教以及如何将它付诸实践。

佛世尊自己也曾说过,‘“信”并不重要,不要仅仅因为是“我”说的就相信。’这是佛的临别赠言。‘我讲授了许多不同的法门,因为众生各各不同。在你们信奉任何一种教法之前,用你的智查看它们是否与你的心理构造与自心相符(即是否合适、相应),如果我的教法似乎还有道理,对你起作用,那就采用它们。但是,如果你与它们不相应,即使它们听起来很棒,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不要去碰它们。因为,它们是为另外的某个人讲授的。’

近来,你更不能仅仅是因为某件事是佛说或者上帝说而告诉大多数人他们应当相信它。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够的。他们会拒绝,他们需要证据。但是,那些不能够理解他们的自性本来清净的人们,是不能够理解他们有可能发现自己内心本来清净这种情况的。他们会失掉这样去认识的任何一个机会。——(因为)如果你认为自心从根本上是消极的话,你就会倾向于失去所有的希望。

当然,人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是,消极的一面是暂时的,很短暂的。你的上下波动的情绪,就好像天空中的云,在它们之外,人的真实的根本的性质是清净无垢的。

许多人误会佛教。甚至连有些搞佛学研究的教授们也只是看字面意思,从字面是来诠释佛的教法。他们没有领会佛讲授的方法,而这些恰好是佛陀教法的真髓。在我看来,任何宗教的最重要的方面在于其方法:如何把那种宗教融入你自己的体验中去。你对此理解得越是深刻,你的宗教也就越是有效。你的实践变得如此自然、实际,你很容易就了悟你的自性,你的自心,而且无论你在其中找到什么也不会吃惊。那么,当你能领会你的‘自心’时,你将能够自如地控制它;你用不著那么费劲儿;领会带来的,自然就是控制。

许多人会想像心的控制似乎是一种紧绷绷的、限制性的‘监禁状态’。事实上,控制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不过,你是不会这么说的,是不是?你会说,心的本性是不受约束的。但事情并不是这样。当你意识到你的不受约束的心时,控制自然就降临了,自然得就好像你现在生起不受约束的心一样。再者,控制自心的唯一途径就是理解心的自性。你永远也不可能强行改变你的自心,你的内心世界。你也不可能通过体罚自己,鞭打自己的身体来净化你的心。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不净,罪障,或者负面的东西,不管你把它叫做什么,都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现象,所以,你不可以从身体上来终止它。净化,要求方法与智慧的善巧的结合。

要净化你的心,你不必相信某个高高在上的东西——上帝或者佛什么的。不要去操那份儿心。当你真正意识到日常生活的升降沉浮的本质和你自己的心理态度的特性时,你会自动去想要去实施一种解决办法。

近来,许多人都对宗教感到失望,他们似乎认为‘那东西不管用’——宗教管用!它为你所有的问题提供很棒的解决办法。问题是,人们不理解宗教的特性,所以他们不愿意去实施宗教中的方法。

考虑一下物质的生活。它完全是一种焦虑与冲突的状态。你永远也不可让事物向你所希望的那样发生。你不可能早上一醒来就能决定,你的一天会如何地展开。忘记年、月和星期吧,——你甚至不能够事前决定一天的事情!如果我现在问你,你能不能在清早起来就能定下来这一天如何过,你在每一时刻会有什么感觉……你会说什么呢?没门儿,不是吗?

无论你如何从物质上使自己过得舒服,无论你如何布置你的房子——你有这个,你有那个;你把东西放到这里,你把放到那里——你永远不可能用这种方法来对付你的自心。你永远不可能决定你一整天会是什么感觉。你怎么可以那样确定你的心呢?你怎么能够说“今天我要像这样”呢?我可以绝对有把握地告诉你,只要你的心没有控制,仍旧是焦虑与执于两边,那就没有办法;不可能。我说这个并不是要泄大家的气;我只是在谈心运作的方式而已。

所有这一切要说明的问题,就是无论如何使自己物质上多么舒适,无论你如何对自己说,‘哦,这个让我高兴,今天一整天我都会高兴,’——实际上,你不可能这样预定自己的生活。你的感觉自动地在变,变,变。这一点表明,物质生活解决不了问题。然而,我的意思,不是你应当出离世俗世界的生活,成为一名苦行者。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正确领会精神的原则,并相应地行动,你会在生活中找到远比单单依赖感官界要大得多的满足和意义。单是感官世界是不可能让人心满足的。

因此,我们把它叫做宗教的这种东西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理解我们自己心灵的自性,我们的自心,我们的感觉。不论我们给我们的精神道路取什么样的名字,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我们要了解我们自己的经历,我们自己的感觉。所以,上师对于佛法的体验就是,佛法不在强调‘信’,而是首先看重个人的实验,如何将佛法的方法付诸行动,如何评估这些方法对我们心的影响:这些方法帮得上忙吗?我们的心是转变,或者还是像从前那样没有控制?——这,就是佛法。而这种检查自心的方法就叫做‘禅思’。

这是一件个人的事情。你不能泛泛而论。它与个人的理解,个人的经历息息相关。如果你的道路不能够为你的困惑提供解决办法,不能够回答你的问题,不能够令你的心满足,那你就得检查一下了。也许是你的理解、见地出了什么错。你不能仅仅因为你自己试了而不管用,就下结论说,你的宗教出了岔子。不同的个人对宗教有不同的主意,观点,和理解,而且都可能犯错误。因此,你要尽量做到你对宗教思想和方法有正确的理解。如果你在‘正见’的基础上修习‘正精进’,你会体验到发自内心的满足。因此,你要向自己证明,你的满足是不依赖于任何心外之物的。真正的满足,是从心中生起的。

我们常常感到不幸,而我们的世界仿佛是颠倒的,因为我们相信,外部事物将会毫厘不差地照我们的计划和期望去运作。我们期望本来就是变化的事物不要变化,指望无常的东西变为永恒。那么,当它们真的变了,我们就变得不安了。当你的房子中有什么东西破碎了,你变得不安起来,这表示,你没有真正理解它的无常的本性。当某个东西该破碎时,它就得破碎,不管你是怎么样去期望的。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期望物质的东西不朽。凡是物质的东西没有不朽的。——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求得恒久的满足,你应当在自己的精神实践和禅思上多下功夫,而不是把你周遭的世界摆弄来摆弄去的。恒久的满足,是来自你的心,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你的内部而来。你的主要问题,是你不受控制的、无法满足的心,这种心的本质,就是‘苦’。

知道了这个以后,当任何问题升起时,你不是因为自己没有遂愿而变得不安,而且用一些外部的活动来敷衍搪塞、岔开自己。放松。坐下。用你的心来查看一下局势。这才是自静其心与处理问题的更加富有建设性的作法。并且,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可以让你的内部的识慧增长。智慧是永远也不可能在一颗焦虑、混乱和烦乱不定的心中生长的。

焦虑的精神状态,是你获取智慧的主要障碍。而那种认为你的‘自我’(ego)与‘心的自性’(mind's nature)是一样的那种误见,也同样是障碍。如果这是你所相信的,你就永远不可能将它们分开,并且超越自我。只要你还相信,你完全处在‘罪’和‘消极’的本性中,你就永远也不可能超越它们。你所相信的很重要,它会有效持久地使你处在误见当中。在西方,人们似乎认为,如果你与‘你的自我’不是一个的话,那你就不可能有生活,找不到工作,或者作任何事情。这是一种危险的幻觉——你不能够把‘自我’和‘心’,‘心’和‘自我’区分开来。这是你的大问题。你以为如果你失去了‘你的自我’你就失去了你的个性,你的心,以及你的人性。

这种观点的的确确不是真实的。你没有必要为那个‘自我’操心。如果你失去‘你的自我’,你应当高兴才对——你应当高兴才对!但是,当然会出现一个问题——什么是‘自我’?在西方,人们似乎有如此多的关于‘自我’的单词,但是,他们真的知道‘自我’究竟为何物吗?不管怎样,无论你的英语有多棒,反正‘自我’不是一个词;这个词只是一个象征。实际上的‘自我’在你的心中——这就是你认为你自己是‘独立的’,‘永恒的和生来就存在的’这种错误观念。在现实中,你所认为是‘我’的那个东西,根本它就不存在!

如果我在这儿要大家深入地查看一下,不用言词,查看一下他们认为‘自我’为何物,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不是在开玩笑。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你应当查看一下你自己。我们总是非常肤浅地说,‘那是“你的自我”’,但是我们压根儿就不知道事实上,‘自我’究竟为何物。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轻蔑地说,‘哦,不要担心,那只是“你的自我”’,或者类似的话,但是,如果你深究地话,你会看出,一般的人都把‘自我’当作了他的个性,他的生活。男人们感到,如果他们失去了‘自我’,他们会失去他们的个性,他们也就不再是男人了;而女人则感到,如果她们失去了‘自我’,她们就会失去女性的特征。这不是真的。完全不是!尽管如此,依西方人对生命与自我的诠释,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情。他们认为,‘自我’是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自我’是某种积极的东西,如果你没有了‘自我’,你就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你更深地探究一下——在精神的层次上,而不是在肉体的层次,这是很有趣的。

甚至连许多心理学家也是在如此肤浅的层次上描述‘自我’,以至于你会认为,它真是一个实体。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自我’只是一种心理概念,不是一件实物。当然,‘自我’的症状是可以向外表现出来的,比如,当某人发怒时,他的脸和身体会反映那种振动。但并不是愤怒本身,它只是一种愤怒的症状。同样地,‘自我’不是它外在的表像,而是一种精神因素,一种心理的态度。你不能够从外面看到它。

当你禅思时,你可以明白今天你为什么兴高采烈,明天你为什么沮丧颓废:情绪的动荡是由你的心引起的。那些不反身内省的人们往往会得出很肤浅的理由,比如,‘今天我不高兴是因为太阳没有出来,’但是,在绝对大数时间里,你的情绪动荡主要是缘于心理的因素。

当起大风时,空中的云便消散,又成了篮天。同样地,当领悟自心的强大的智慧升起时,‘自我’的阴云也就消失了。在这个‘自我’之外,即这个焦虑不受控制的心之外,是永久的平静与满足。这是就为什么世尊会对你的积极面和消极面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特别是当你的负面的心升起时,你不是去害怕,而应当更靠近占去审察它。

你看,佛教绝对不是一种圆滑的宗教,处处回避不敢进攻。佛教只是精确地说出你是什么和你的心现在在这里干什么。这就是它有趣的地方。你不可能只希望听到积极的东西。当然你有积极的一面,但是你本性中消极的一面呢?要想获得对两者的公正理解,要想获得对你存在的整体的理解,你得既要看自己的消极特征,也要看积极特征,不要试著去掩盖它们。

我现在没有更多要说的了,但是我会很高兴回答大家一些问题。

27、提问:喇嘛,你是说,我们应当将我们的负面行为表现出来,而不是压制它们吗?

喇嘛:那要看情况而定。有两种情况。如果负面情绪已经露出头来,可能最好还是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但是,如果你能够在它达到那种程度之前处理好,那就更好。当然,如果你没有一种对付强烈的负面情绪的方法,而试著把它们压制在内心深处,到最后一定会导致严重的问题,比如说,一次愤怒的爆发,使某个人拿起枪去杀人。佛法中所教的,就是一种以智慧观照那种情绪然,后用禅思将其消化,令这种情绪就这么被化解。向外表现极强的负面情绪会给你的意识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会使你很容易地再次以同样有害的方式做出反应,只不过可能第二次会比第一次来得更厉害。这便建立了个使这种消极行为不断相续的因果之业链。因此,你得训练技巧和判断力以应付‘负面能量’。知道在何时如何表达它,尤其是要知道如何在它还未成气候的早期发现并以智慧将其化解。

28、提问:你能解释一下佛教中的禅思技巧和欢喜瑜珈的区别吗?

喇嘛:在佛教中我们更注重于谛观而非身体的运动,虽然也有一些实践中禅思技巧通过身体训练得到增强。总的来说,佛法的禅思教我们向内返观我们为何物,理解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然而,佛法并不一定就意味著,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闭上两眼盘腿而坐——禅思可以被带到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觉知你所做的每件事情很重要,这样你就不会不知不觉中就伤害了别人或者你自己。无论你是行走,说话,工作还是吃饭,不管你做什么,要觉知你身、语、意的行为。

29、提问:佛教徒能够用他们的心完全控制‘风大’(prana)吗?

喇嘛:是的。如果你能够控制自心,你就可以控制任何事物。你不先控制住自己的心,是不可能控制住你的身体的。如果你试图强行控制你的身体,如果你绞尽脑汁而不去理解身心的关系,那会是非常危险的,会给你的心带来巨大的伤害。

30、提问:你可以在行走中达到你在静坐时达到的那种禅思的境界吗?

喇嘛:当然能。这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这取决于个人的情况。对于初学者来说,显然通过坐禅能够更容易获得更深的专注。然后,有经验的禅修者则能够不论他在做什么,即使是在行走,都能保持心注一境,浑然一心。当然,如果某人的心完全被搅乱了,即使是坐禅可能也不足以使他收摄心念。佛法中的一个标志就是,你不能够说“每个人都应该干这个”,“每个人都应该像这样”,这得取决于个人。但是,我们的确有一套条理清晰、按部就班的禅思训练的道路:你先发展这个,然后转到那个,如此下去,经历不同水平的定境。同样地,整个开悟的道路——我们把它叫做‘菩提道次第’——就是按次第逻辑性地编排,以使每个人都能够找到他或她自己的水平,然后引为自用。

31、提问:喇嘛,我们心中升起的那些形形色色的负面思想,是不是有可能来自我们的外部,从其他的人或者从神灵而来呢?

喇嘛: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负面心情的真正来源,是在我们的自心,但是它要外现,通常需要与一种作为助缘的环境的因素共同起作用,比如物质世界,或者其他的人们。例如,有的人由于星象的影响,会体验情绪的动荡,有的人由于他们身体中的荷尔蒙的变化,而出现情绪波动。这种经历不只是来自他们的心,而是由物理与心理能量的交互作用引起的。当然,我们也会说,“我们发现自己身体是在一个对这类变化敏感的身体中”这个事实本来是源于我们的自心。但我不同意佛世尊会说有某种外界的神灵能那样去伤害你。可能是由于你内部的能量与某种外界的能量招感相应,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才会使你生病。

你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看出环境是怎样影响你的。当你在一群和平的,慷慨的,高兴的人们中时,你自己也倾向于感到和平与幸福。当你处在一群愤怒的,进攻性的人们中时,你会倾向于变得和他们一样。人的心就像一面镜子。镜子不分别,而只是反映它面前的任何东西,不管它是很可怕的还是很棒的东西。同样地,你的心也会呈现出你的周遭的环境,如果你不能觉知正在发生什么的话,你的心就可能塞满垃圾。所以,觉知你的环境和它们影响你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宗教,你不得不理解的是,你的宗教是如何与你的自心和你的生活相关联的,如果做得到这一点的话,宗教很棒,开悟就在那儿。你不必强调‘信’上帝或者佛陀,或者‘罪’或者任何别的东西,不要去为所有那一切操心。你只需要尽可能以‘正见’去行动,你甚至今天就能有结果。忘记什么‘超意识’或者什么‘超博爱’吧,博爱是很慢地,逐渐地,不断地增长。但是,如果你执著一个观念,‘哦,棒极了,无穷的知识,无穷的力量!’那你只是在作一次权力的旅行。当然,精神的力量的确存在,但是你能够获得它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恰当的精神行为。力量来自你的内部,你的一部分也会变为力量。不要想著真正的力量在那上面(天上),在空中的某个地方。你就有力量,你的心就是力量。

32、提问:‘识’,根据佛教的哲学,是构成人身的五蕴之一,它是怎么起作用的呢?

喇嘛:嗯,这是另一个好问题。在绝大多数时间中,我们的‘识’幻想著,我们并未抓住真相。是的,我们看到了感官世界——迷人的形状,美丽的艳色,美味等等,——但是,我们实际上并未了悟我们看到的形状、艳色与味道的真实本质。我们的‘识’就是如此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犯错误。所以我们的误见处理我们的五官所提供的资讯,然后把错误的资讯传输到我们的心中,而心则在‘自我’的影响下作出反应。所有这一切的结果,就是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处在幻觉当中,看不到事物的实相,甚至不能理解感官世界的实相。

33、提问:过去的业会影响我们的见识吗?

喇嘛:会的。当然会的。过去的业力对我们的见识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的‘自我’抓住我们未受控制的见解,我们的心也就随之而去了:这种完全不受控制的情况就是我们叫做的‘业力’。业力并非只是某种不恰当的理论;它是日常的‘见识’,我们就生活在其中,事情就是这样。

34、提问:喇嘛,就食物角度而言,身心的关系是如何的呢?

喇嘛:身不是心,心不是身,但是这两者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联系。它们密切相连,对相互的变化都非常敏感。比如说,当人们服用麻醉品时,这种东西并不是直接影响心,但是,既然心与身体的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是相连的,麻醉品在神经系统引发的变化使神经系统失去和谐,导致心产生幻觉。在‘身’与‘心’之间有著强有力的联系。在西藏的密续瑜珈中,我们利用了这种强有力的联系:通过将心力集中在身体的‘灵能通道’上,我们可以影响我们的心。因此,甚至是在每天的生活中,你所吃的东西和你的身体所触摸过的东西,都对你的心有影响。

35、提问:斋戒对你有好处吗?

喇嘛:斋戒并没有那么重要,除非你是在做某种特别的修行训练。那时,斋戒甚至可能是基本要求。当然这是喇嘛的经验。比如,如果你一整天吃吃喝喝,然后晚上想试著去禅思,你的专注程度会是很差的。所以,当我们在做很严肃的禅思时,我们每日只用一餐。在早上,我们只是喝茶;中午我们吃饭;晚上不吃饭,我们还是喝茶。对于我们来说,这种常规使生活惬意地简朴,使身体也非常舒适。但是,对于没有进入心的训练的人来说,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会觉得是一种折磨。通常来讲,我们不主张斋戒。我们告诉人们不要惩罚他们自己,而是要高高兴兴理智地让他们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健康。如果你的身体虚弱了,你的心变得毫无用处。当你的心变得毫无用处时,你的宝贵的人生也就没用了。不过,在特殊的场合,当斋戒能增强你的禅思训练时,当你有更高的目标时,我会说,是的,斋戒对你有好处。

非常感谢诸位。如果没有其他问题的话,我不想耽搁大家了,谢谢大家。

布里斯班,澳大利亚,一九七五年四月二十八日

三、佛教心理学一瞥

佛法的研究,决非一件乏味的学术上的工作,或者是对某种宗教、哲学教条的怀疑满腹的分析。相反,当你研究佛法,学习如何禅思时,‘你’就是主题。你主要是对你的‘自心’,你的‘自性’感兴趣。

佛法,是一种控制‘散漫心’(‘放逸心’)以使其离苦得乐的方法。此刻,我们都有一颗‘散漫的心’,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培养起一种对它本质特征的‘正见’的话,控制就自然随之而来,我们就能够解除情感的无明以及它自动带来的苦痛。因此,不论你是否是一个信徒,是不是宗教徒,是基督徒,印度教徒,或者是科学家,黑人,白人,东方人,或是西方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了解你的自心,和它运作的方式。

如果你不去了解你的自心,你的误见会阻止你看到现实。即使你可能会说,你是这样或者那样宗教的实践者,如果你更深地去查究的话,你可能会发现,你什么都不是。要当心啊。没有哪一种宗教是反对你去了解你的‘自性’的,但是,宗教徒们常常是过分地投入于他们宗教的历史、哲学或者教条中去,却忽略了他们自己现在、当下是什么和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不是把宗教用来达到宗教的目的——救度,解脱,内心的自由与外部的幸福与欢乐,他们却与他们的宗教玩儿起了智力游戏,就好像宗教是一种物质财产似的。

如果不去了解你的自性是如果运转的,你怎么可能找到极乐呢?极乐在何处?它不在空中,也不在丛林中,你不要想在空中或者地下找到它。永久的快乐,是在你的内心,在你的心灵,在你的意识中,在你的心中。这就是为什么审查你自心的本质是如此地重要。

如果你所学习的宗教理论并不能够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幸福和欢乐,那又有何用呢?即使你说,‘我是这个或者那个宗教的实践者,’看看你都干了些什么,你是怎么干的,既然你在追寻这种宗教,你发现了什么。而你不要怕去从细节上质问你自己。你自己的体验是好的。质问你做的每一件事情是必需的。否则的话,你如何知道你在做什么呢?因为我相信,你们已经知道,对任何宗教的盲信都永远不可能解决你的问题。

许多人对他们的精神训练都很懒散。‘这很容易嘛。我每个星期都去教堂。这对我来说就够了。’答案决不是这样的。你的宗教的目的是什么?你得到了你需要的答案了吗,还是你的实践仅仅成了一种开玩笑呢?你得检查检查。我并不是想瓦解大家,但是你们不得不确实一下,你在干什么。你的实践是否误入歧途,是否为幻觉所染污,是否是实际的?如果你的途径能教你正确地行动和发挥你自己的能力,并且将你带向诸如爱、慈悲、智慧,那么显然它是有价值的。否则,你只不过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邪见对心的染污之危险远胜过麻醉品。错误的思想和实践会深深扎根于你的心中,在你的生活中积聚,伴随著你的心进入另一个心(指轮回转世)。这比某些物质上的东西要危险得多。

我们所有的人,宗教的或者是非宗教的,东方人或西方人都很相似,——都想要幸福。每一个人都寻求幸福,但是,你地方找对了吗?也许幸福就在这儿,而你却在那儿去寻找。你要有把握,你所示找的地方能够找得到幸福。

我们把世尊的教法看得更近似于心理学和哲学,而不是你们通常所想像的那样。许多人似乎认为宗教在极大程度上只是一个‘信仰’的问题,但是,如果你的宗教实践只是依靠在信仰上,有的时候一个朋友的疑问——‘你究竟在做什么呀?’就可能将你的宗教击垮。‘哦,天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所以,在你决定投入你的精神道路之前,要完全弄清楚,‘你在做什么’?

佛法的心理学教诲到,对于感官世界的情感执著,起因于身理和心理的感觉。你的五官向你的心提供资讯,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所有这些感觉被分为三大类:快乐的,不快乐的,和既非快乐也非不快乐的感觉。这些感觉是身理或者心理刺激的反应。

当我们经历快乐的感觉时,情感的执著便升起来,而当那种感觉退去以后,渴望便升起来,渴望再次经历这种感觉。而这种心的本质,就是‘不满足’;它搅扰了我们心的宁静,因为它的本性,就是‘焦虑’。当我们经历不快乐的感觉时,我们自动地不喜欢它,希望排除它;排斥心理便升起来,再次搅乱了我们心的平和。而当我们感到既不快乐也不是不快乐时,我们忽略了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不想看到现实。因此,不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起什么样的感觉——快乐的,不快乐的,或既非快乐也非不快乐的——它们从情绪上搅扰我们,在我们的心中,没有平衡和泰然。

所以,以这种方式检查你自己的感觉和信仰没有什么关系,不是吗?这并不是什么东方的事物,或者喜马拉雅山的特产。这是你,这是你的东西。你是不可能反驳我所说的,说‘我没有感情。’这很简单,不是吗?

进一步讲,我们的许多负面的行为都是感觉的反应。你自己来看看吧。当你由于与人或者其它感官物体接触而感到高兴时,精确地分析你是如何感受的,为什么你会感到高兴。这种高兴的感觉并不在外部的物体,对吧?它是在你的心中。我可以肯定我们大家都同意这种高兴的感觉不是在你的外部。所以,为什么你会那样感觉呢?如果你那样去实验,你会发现幸福与欢乐,烦闷和不幸,以及非好非坏的感觉,都是在你的内部。你会发现你自己应该为你所经历的事情负主要责任,你不能够因为自己的感觉而责备别人:‘他让我感到痛苦,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她也让我感到痛苦;那个东西让我感到痛苦。’你不能够因为你的问题而去责备社会,虽然我们常常就是这么做的,不是吗?这样做不现实。

一旦你意识到你心理问题真实的演变情况以后,你永远也不会再因为自己的感觉而去责备其他的有情众生。这种意识,便是与别人建立良好沟通和尊重别人的开始。通常我们是不留神的,我们不留神地干一些事,自动表示不尊重或者伤害他人。我们不在乎,我们只是这么做了,这就是事情的全部。

许多人,甚至某些心理学家似乎都认为,你可以通过‘喂’给渴望的情绪某种物体来终止这种情绪:(意即)如果你是因为你的丈夫或者是妻子而痛苦,你可以再找一个丈夫或者妻子就会解决你的问题。可这是不可能的。你若是不理解自己喜怒衰乐,不喜不乐的感情的本质,你是永远也不可能发现你的心理态度的本质,而不发现这个本质,你是永远也没有法子终止你的情感问题的。

譬如,佛法中说,对一切众生有慈悲怜爱的感觉。但是,当你的无明的、二边见的心还是如此强烈地在你的内部活动时,你怎么可能对所有的众生有一颗平静的心呢?你不能,因为你的情绪太极端化了。当你因为与一个特别的物体接触升起快乐的感觉而高兴时,你只是粗略地夸大了你认为的那个东西所具有的优点,尽可能因为你的情绪而扬扬得意,但是,你知道,你的心不可能停留在那儿。它是无常的,暂时的,所以,你当然很快就会败退下来。那时,你的不平衡的心会自动地变得压抑。你不得不准确地理解你在追求或者逃避那些心理感觉中花了多少精力。我们总是太爱走极端了。我们得找到一条中道。

如果你再看得深一点,你还会发现感觉应该对这个世界的所有的冲突负责。从两个小孩子为一块粮果的争斗乃至两个大国之间为生存而发生的争斗,他们在争斗什么呢?为快乐的感觉。甚至连小得还不能够说话的孩子都会争斗,因为他们想要感到高兴。

通过禅思,你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所有的这些真理。禅思揭示了你心中的一切;所有的垃圾,所有的优点,和所有能够通过禅思观察到的东西。但是,不要以为禅思的意思是在地板上摆个莲花坐姿然后什么都不干。要清醒,觉知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散步,吃饭,喝水,谈话——这就是禅思。你越是尽快意识到这一点,就越是能很快地意识到你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应当为自己想要的快乐感觉和不想要的不快乐感觉负责,意识到没有其他人控制你。

当一种快乐的感觉升起时,然后,由于其(无常的)本性,又退去,令你感觉到失望,因为你想再得到它,这种失望不是上帝造的,不是克里什那神造的,不是佛陀或者其他外部的实体所造的。应该对此负责的是你自己的行为。这还不容易看出来吗?软弱的心认为,‘哦,他让我恶心,她让我觉得恐怖。’这是软弱的心在工作,它总是要去责备其他的人或其他的事。事实上,我认为,检测你每天的生活来观察你的身理和心理感觉的升起是一件很精彩的事情。(这样做)你一直都在学习,没有一刻不是在学习。以这种方式,通过运用你自己的识慧,你会发现,实现永久宁静与快乐,是要从你的心中做起的。不幸的是,软弱的心是没有多少知见的力量的。你得在自己的心中滋养那种力量。

为什么大乘佛教教导我们对所有的有情众生生起平等心呢?我们常常选择一个小东西,一个小原子,一个单独的生命,然后想到,‘这是给我的;这是最好的。’因此,我们创造了极端的价值:我们粗略地夸大了我们所喜欢之物的价值而滋长了对剩余的一切不屑一顾的感觉。这对你们不好,对于你们心的宁静不好。取而代之,你应当检查你的行为,‘为什么我做这个?我的不现实的,自我中心的心在染污我的意识。’那么,通过禅思平等心——所有有情众生在希求欢乐不愿受苦上是一致的——你可以学会除去对于此物的强烈的执著心或对于彼物的强烈的排斥心。这样,你可以轻松地使你的心保持平衡和健康。许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

因此,世尊的心理学对于帮助你们解决搅扰你们日常生活的失望情绪有著很大的作用。记住,当快乐的感觉升起时,欲望,渴望和执著便随之而来;当不快乐的感觉升起时,厌恶和憎恨便冒出来;而当你感觉中性(不苦不乐)的时候,无明,对现实视而不见的心理便占据了你的心。如果通过这些教法,你能够了解你感觉升起和你对它们作出反应的实况,你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改进的,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和平和欢乐。

36、提问:佛法中总是谈‘业’,它是什么东西呢?

喇嘛:‘业’,是你的身心的体验、经历。这个单词原本是梵文,它的意思就是‘因果’。你的身心的快乐和不快乐的体验都是某些‘因’的结果,而这些‘结果’本身,又成了将来‘结果’的‘因’。一个动作产生另一个动作;这就是业。东方和西方的哲学和科学都解释说,所有的物质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你能理解这个,你就会理解‘业’是如何工作的。所有内外的存在,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内部现象和外部现象的能量是相互依赖的。譬如说,你的体能与你父母身体的体能相关,他们的身体体能又与他们的父母有关系,如此类推。这种演变,就叫做‘业’。

37、提问:什么是涅槃,有很多人证得涅槃吗?

喇嘛:当你发展你专注的力量到了能够心注一境时,你会逐渐地减少‘自我’情绪的反应,直到最后它们全部消失。到那个节骨眼,你就超越了‘自我’并且发现有一个永续的,极乐的,和平的心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所称作的‘涅槃’。许多人已经证得了涅槃,而还有许多人正走在通往涅槃的路上。

38、提问:在涅槃中,你是否不再作为一个有形的实体存在了呢?这个人是不是就消失了呢?

喇嘛:不,你仍旧有一个形体,但是它不再有我们现在所有的那种不受控制的神经系统了。不要担心,当你证得涅槃时,你仍然会存在,但却是处在一种极乐的状态之中。所以,要努力速疾证得涅槃啊。

39、提问:佛陀不是说过,他证涅槃之后将‘不受后有’吗?

喇嘛:也许,但是,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意思是什么呢?他的意思,是他不再会有那种不受控制、为‘自我’的能量所驱使的再生,而我们三界众生恰好就是以那种方式(即不受控制、为‘自我’的能量驱使的再生)受生的。而与此相反,佛陀能够以完善的控制力化现世间,他的唯一目的,便是利益诸母有情。

40、提问:你谈了许多关于欢乐和幸福的话,我想在我的心中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它们是一样的吗?一个人是否执著于欢乐而不执著于幸福呢?

喇嘛:它们是同样的东西。而我们对两者都执著。我们的目标,是得到没有执著的欢乐体验,我们应当享受幸福的感觉,同时又要理解感觉的物件,自心的,客体的和自身感觉的实质。那些证入涅槃的人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41、提问:我想明确一下禅思的意思,禅思就是谛观你的‘心路历程’,我这样诠释对吗?

喇嘛:是的,你可以那么认为。正如我刚才所说的,佛法中的禅思并不一定就是指两眼紧闭和采取莲花坐式。只需在你处理事务时,不管行走,谈话,购物或者什么的,你都去观察你的心是如何对感官世界作出反应的——这样做会是一种真正完美的禅思,它会带来完美的结果。

42、提问:至于说到再生,那个再生的东西是什么呢?

喇嘛:当你死亡时,你的神识离体,进入了中阴状态,从此中阴状态就会再生到另一个物质的形体中。我们把这叫做再生。身理和心理的能量是互不相同的。身理的能量是极其有限的,而心理的能量总是有其相续。

43、提问:神识可能在死后状态发展呢,还是只能在神识可以演变的生命中?

喇嘛:在死亡的过程中,你的神识保持流动,就像电流一样,从发电机出来却能通过不同的房子,不同的装置,占据不同的东西。所以,神识也有可能在中阴状态发展。

44、提问:这么说,心不需要一个物质的身体,就可以发展了?

喇嘛:嗯,还是有中阴身,但这不像我们的身体。它是一种非常轻的灵体。

喇嘛:当你念诵咒语时,你是专注于身体的某个器官呢还是只专注于你的心?你能专注于你的查克拉(chakras),或者说能量中心吗?

喇嘛:这是可能的。但是你得记住,对于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方法。不要认为,世尊只教了一件事。佛法中八万四千禅思法门,甚至可能无量无数的禅思法门,所有的法门,都是根据无尽量众生不同的根器与秉性而宣说的。

45、提问:在我们活著时发展,而死亡时离开你身体的那个‘神识’(consciousness)是否是某种‘最高意识’(supreme consciousness)呢?

喇嘛:不,它只是一种平凡的,简单的,与你当下的心直接相续的东西。不同之处在于,它已经从你的身体离开了,正在寻找另一个身体。这种中阴状态的心处于业力的控制之下,它焦虑,矛盾迷惑。无论如何你也不能说它是‘更高的’或者‘最高的’。

46、提问:你对印度的‘灵魂’(atman,或译作‘阿特曼’,‘自我’,‘宇宙的灵魂’)和‘梵’(Brahman不生不灭,无差别相的,常住的)的概念熟悉吗?

喇嘛:印度的哲学接受有一个‘灵魂’(阿特曼)的东西,而佛法不中接受它。我们完全否认存在一个‘自在(self-existent)’或者永恒而独立的‘灵魂’。——你的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是无常的,变,变,变……佛教徒也不承认有一个永恒的地狱。我们所体验到的每一种痛苦与欢乐都处在一种相续不断的瀑流当中,它们是如此短暂,如此无常,总是在变,无一能久住。所以,认识到我们的存在的不令人满意的本质(即‘苦’)对这个世界生起出离心,(因为)其中转瞬即逝的感官物体包含著转瞬即逝的器官,产生转瞬即逝的感觉,没有一样值得我们抓住不放,我们所要寻求的,是永相续的,永恒地觉悟或者涅槃。

47、提问:仪式(轨)对于对佛法有感情的东方人,和对于想要实践佛法的西方人,是不是同等的重要呢?

喇嘛:这就取决于你在指什么。实际上上佛法的禅思是不需要你伴之以物质的东西;关键是你的‘心’。你不必摇铃铛或把东西挥来舞去的。你刚才说的是这种仪式吗?(提问者回答:是的)。好,那么,那你不必担心,佛法对东方人和西方人都适用。尽管如此,有些人还是需要这些东西,(征对)有不同的心,则有不同的法门。比如说,你戴眼镜,它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但是有些人还是需要它。同样的原因,不同的世界宗教根据它们众多不一的追随者们的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教授不同的道路。因此,我们不能够说,‘这是真实的方法,每个人都该走我的道路。’

48、提问:在今天的西方,还需要新的法门吗?

喇嘛:不,不需要新的法门。所有的法门都已经在那儿了。你只需要去发现它们。

49、提问:我正试图理解佛教中身心之间的关系,心比身体重要吗?比如说,在时轮乘的僧人高声唱念,显然他们发展了身体的一部分以利唱颂,那么,身体究竟有多重要呢?

喇嘛:心是最重要的东西。但是,有些禅思修习是通过身体瑜珈的练习来增强的。反过来讲,如果你的身体病了,那会影响你的心。所以,保持你身体的健康,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只是关心身体上,而忽视了审查自心的实相,这也不明智;这是不平衡的,是不现实的。所以,我想我们大家都同意,心比身体重要,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完全记忘了身体。我看见过到东方来求法的西方人,当他们听到西藏的瑜珈师们生活在高山中不吃东西时,他们想,‘哦,太棒了!我也想像密勒日巴(米拉日巴)那样。’——这是一个错误。如果你是在西方出生的,你的身体适应于某种特定条件,所以,让它健康吧,你需要营造一种有助健康的环境。你不可能去做喜马拉雅之行的。明智一点吧,不要钻牛角尖。

50、提问:当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他或她的心是清净无邪的,这是真的吗?

喇嘛:如我们大家都知道,当你们出生时,你们的心还不太被错综复杂的‘智力’所占据。但是,当你们长大开始思考时,它就开始被如此多的资讯所充满,哲学,这个那个,这是好的,那是坏的,我该有这个,我不该有那个……你大智力化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你的心塞满了垃圾。那当然会使你的心变得更糟。尽管如此,我们并不是指你们出生时是绝对清净而只是在智力发生后你才变得消极的。不是这个意思。为什么不是呢?因为如果从根本上说,你们真的是远离无明和执著的话,任何冲你们过来的垃圾都不能够钻进去。不幸的是,我们不是那样的。从根本上讲,我们不只是广泛暴露在任何进入我们心中的智力垃圾中,而且我们在外边还挂了‘欢迎’的招牌(指我们的贪嗔痴等)。所以,时时刻刻,越来越多的垃圾在我们的心中堆集。因此,你不能说小孩子们生来有绝对清净的心。(这样说)那是错误的。婴儿们哭是因为它们有感觉,当一个不快的感觉升起时——也许它们是在渴望母亲的乳汁——它们就会哭。

51、提问:我们有这么一种看法,神识从一个身体转世到另一个身体,但是,如果神识是相续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够记起我们的前世呢?

喇嘛:太多的‘超市资讯’(supermarket information)拥塞了我们的心,使我们忘却了我们以前的经历。即使是科学也说,大脑是有限的,新的资讯压制了旧的资讯。他们这么说,但并不太正确。事实上发生的事情是,人的心基本上是处于不觉,无明,和太沉迷于新的体验,以致于它忘却了旧的体验。回顾一下上个月,准确的说每天都发生了些什么事,你有些什么样的感觉?你不会记得的,对吗?所以,再往前推,到当你还只是母亲子宫中的几个小细胞时,然后现往前,——这太难了,不是吗?但是,如果你慢慢地训练地,不断地查看你的心,最终你会能够越来越多地记起前世的经历。

我们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我们对发生的某件事情做出很奇怪的反应,并且对我们的反应感到迷惑,因为这不像是基本于此生的经历。‘那太古怪了。为什么我会做出那样的反应呢?我不知道它是从何而来的。’——因为,它是基于前世的经历。现代心理学家们不能够解释这种反应,因为,他们不理解心理的相续,不理解每个人的心从无始以来的本性。他们不理解心理反应可能是从成千上万年前就引发了的冲动的结果。但是,如果继续以禅思审查你的心,你就会最终通过你自己的体验理解所有这一切。

52、提问:查出自己的宿世是不是一件消极的事情呢?它会不会令人不安呢?

喇嘛:嗯,它可能是一种积极的或消极的经历。如果你了解了你的宿世,那将是一次积极的体验。不安是来自无明。你应当试著去了解‘消极’的本质特征。当你去做时,问题就解决了。理解‘消极’的本质,也就终止了它所带来的问题。所以,‘正见’(rightunderstanding)是身理和心理问题的唯一解决途径。你应当总是非常仔细地检查你是如何花费你的能量:它是否使你幸福。这是一个巨大的责任,你认为是不是呢?这就是你的选择:智慧之路,或者是无明之路。

53、提问:‘苦’(suffering)的含义是什么?

喇嘛:心理的焦虑是苦,不满足也是苦。实际上,理解苦的各种的微妙的层次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的话,人们就会说,‘为什么佛法说每个人都在受苦?我就很幸福。‘当佛世尊谈到‘苦’时,他并不是仅仅指我们通常体验到的伤口或者心理的苦闷。我们说我们很幸福,但是如果我们更近一步检查我们的‘幸福’时,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心中仍然有足够多的不称心。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仅就我们不能够控制自心,就是心理的苦;实际上,这比许多种身体的痛苦都更糟糕。因此,当佛法中谈到苦时,比起身理的层次,它更强调的是心理的层次,而这正是为什么在实际术语当中,佛教的教法基本上是实用心理学。佛法在心理层次,教诲人们苦的本质,和灭苦的方法。

54、提问:为什么我们都经历苦,我们从它能学到什么呢?

喇嘛:这很简单,不是吗?你为什么受苦呢?因为你太沉迷于无明与攫取的执著行为了。通过领会苦的来源,和准确地了知它是如何使你受苦的,你就能从苦中学到东西。在我们无始的宿世中,我们有如此多的体验,但是我们依然没有学到多少。许多人认为,他们正在从自己的体验中学到东西,但是,他们没有。在他们的无意识中有无量的过去世,但是他们仍然没有了知他们的真实的自性。

55、提问:为什么我们有机会执著呢?

喇嘛:因为我们在幻想;我们没有看到主体与客体的实相。当你了知了执著的客体的本质时,主体的心对于它的执著便自动消失了。是那种雾蒙蒙的心,那种执著于一个物体并且对物体做出扭曲的投影‘心’,才是使你受苦的原因。就是这样,这真的非常简单。

56、提问:我曾经看到过西藏一些愤怒的神像,尽管他们看起来都很凶狠,他们看起来并不邪恶。这令我好奇,佛教是不是强调邪恶的或者是坏的东西呢?

喇嘛:佛法从来都不强调有一个什么外在的‘恶’。‘恶’是你自心的投影,如果恶存在的话,那是在你的内部。没有什么外在的恶值得去怕的。愤怒的神,是悟道的智慧的流露,他们旨在帮助那些心中有太多无法控制的愤怒的那些人。在禅思时,这个愤怒的人转其怒而得智慧,这种智慧被观想为一尊愤怒神;他的愤怒的能量籍此被转化为智慧。简短地说,这就是这种法门(观想愤怒像)的运作原理。

57、提问:你对一个因为自卫而杀人的人是什么样的感觉?你认为人们有权保护自身,即使其代价是进攻者的生命?

喇嘛:在绝大多数自卫杀人的案例中,仍旧是出了不受控制的愤怒。你应当尽可能好地保护自己而又不杀别人(指冒犯你生命者)。比如说,如果你进攻我,我有权保护自己,但是不能杀你。

58、提问:如果杀我是你能阻止我的唯一办法,你会这么去做吗?(指杀我)

喇嘛:那最好还是你把我杀了吧。(众人笑)

好了,如果再没有别的问题,我不耽搁大家了,非常感谢大家所做的一切。

克里斯特切奇,新西兰,一九七五年六月十四日

回向偈

圣菩提心极珍贵,诸未生者令生起,令已发起不衰退,辗转增上恒滋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7 16: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