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33|回复: 0

[佛教经藏]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八十五】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30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11-30 18:58 编辑

阿难!汝今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生死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丑二依无生灭性合虚空喻分二。寅初弃浊就清
初三句按阿难所请。
前文阿难欲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无余涅槃,即常乐我净四德,众生因流转生死,故失真常而成无常;众生有烦恼法,故失真乐而成苦恼;众生有见浊命浊,故失真我而成妄我;众生有劫浊,故失真净而成不净。今阿难以五浊众生之见闻觉知,欲契如来常乐我净,涅槃四德,实在遥远,故佛特别嘱咐阿难,应当先加拣择,真因地心。若真妄二本,决择不明,取舍颠倒,实无由澄清五浊,证得涅槃。生死根本,是指前七识,妄想攀缘之心,亦即生灭心;以生灭之心,如何能契不生不灭之涅槃四德?故非先决择真妄,舍弃为生死根本之攀缘识心,而依不生不灭,圆满湛然,常住本觉之佛性,为本修因,始可因心契合果觉,果觉不离因心,因果相契,方可成就佛果菩提涅槃。此即舍识用根,去相存性。以湛然不动六根之性,旋其虚妄生灭之攀缘识心,外伏尘劳,内照心源,如是自可返妄归真,澄浊成清;还复本有元明觉性。若然获得元本明妙之觉性,以此不生不灭之心性为因地心,然后方可圆成果地修证。此约圆教初住,大乘见道位,初证本觉妙明,为本修因,方名真修,方可修证无上佛果菩提。
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寅二以喻合法
此以喻合众生返妄归真之方便。众生心性,本来清净,因起无明,幻现身心世界。喻以尘土,投于清净水中,故现浑浊之相。今欲旋妄归真,犹如以静器贮水,静久不动沙土自沉。喻从名字起观行,由于观行功深,三惑不起,清净佛性,相似现前。断见思,伏无明,位在圆教十信,入相似位。但若遇境逢缘,仍为所动,如沙土虽沉,摇之又起,以相似位,未得不退转故。必需去泥纯水,始可一澄永澄,浊不再起,喻观行加深,中观现前,分破无明,分证法身,入大乘见道位,得阿鞞跋至,入俗利生,不为烦恼所转。此即从相似位,入分证位,如是渐进,尽四十二品无明,入妙觉位,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方名为永断根本无明。至此,明相精纯,成妙觉极果,纯一不杂。即起信论云:“破和合识,智纯净故。”明精纯是般若德,即始觉智满;相精纯,是法身德,即本觉理圆。如智照如理,一如无二如,唯是一心,到此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利乐有情,大用无碍。即前文所谓:“唯妙觉明,圆照法界。”亦即下文:“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亦即:“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一切变现,乃果后起用,于一身中,现无边身;化度十方,在在处处,坐道场,度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说法。如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入诸国土。”亦如弥勒菩萨:“从于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亦即空藏菩萨:“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作佛事。”又明相精纯,是前文:“我以妙明不生不灭,合如来藏。”一切变现,是前文: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虽变现一切身心世界,而不为烦恼所转,亦不为生死所染,一一身无不皆合涅槃清净妙德;不生不灭是常德,变现自在是我德,二死永亡是乐德,五住净尽,是净德。此即酬答阿难,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之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5 23: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