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整部佛经] 开仁法师〈普明菩萨会〉汉译摩诃衍宝严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119】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佛告迦叶。有二种法为出家人长病。云何二种。一得阿波谛重罪。二不能发露忏悔。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出家比丘众  犯彼阿波谛
 不能忏灭罪  愚迷不重戒
 剎那剎那实  此恶长为病
05  (缺)
06  (缺)


【120】
01  沙门复有二事。何等为二事。一者都犯戒。二者于法中无所得。
02  (缺)
03  (缺)
04  (缺)
05  比丘复有二事。一者于都犯戒。二者于法中无所得。
06  (缺)


【121】
01  佛语迦叶。沙门何故。正字沙门。有四事字为沙门。何等为四。一者形容被服像如沙门。二者外如沙门内怀偷[女*阎]。三者求索哗名自贡高。四者行不犯真沙门也。
02  复次迦叶。沙门称说沙门者。云何沙门称说沙门有四沙门。云何为四。一者色像沙门二者诈威仪沙门。三者名誉沙门。四者真实沙门。
03  又大迦叶?谓沙门者,有四种沙门。何谓为四?一者、形服沙门;二者、威仪欺诳沙门;三者、贪求名闻沙门;四者、实行沙门。
04  佛告迦叶。此有沙门为沙门名。迦叶白言。云何沙门为沙门名。迦叶。此有四种沙门。云何四种。一行色相沙门。二密行虚诳沙门。三求名闻称赞沙门。四实行沙门。迦叶此是四种沙门。
05  佛语迦叶。沙门何故。正字沙门。有四事为沙门。一者形容被服像类沙门。二者外如沙门内怀谀谄。三者但欲求索承事名誉自用贡高。四者行戒不犯。是为真沙门。
06  善男子。夫沙门者凡有四种。何谓为四。一者形相诈现沙门。二者威仪欺诳沙门。三者求名沙门。四者实行沙门。


【122】
01  何等为形容被服如沙门者。髡头剔须。着袈裟持钵。心不正不持戒。但欲作恶喜学外道。是为被服如沙门。
02  云何色像沙门。若有沙门成就色像。剔除须发被着法服手持应器。彼身恶行口意
恶行。不习调御亦不守护。犯戒作恶贪不精进。是谓迦叶色像沙门。
03  何谓形服沙门?有一沙门,形服具足,被僧伽梨,剃除须发,执持应器。而便成就不净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不善护身,悭嫉、懈怠、破戒为恶:是名形服沙门。
04  迦叶白言。云何名行色相沙门。迦叶。此一沙门。虽复剃除须发着佛袈裟受持钵器
色相具足。而身不清净。口不清净。意不清净。不自调伏粗恶不善。广贪财利命不清净。得破戒罪法。迦叶。此名行色相沙门
05  何等为形容被服者。除须发。被法衣。持应器。心不自政。但欲作恶。喜学邪道。是为外被服像类沙门。
06  何谓形相诈现沙门。有一沙门。形相具足服僧伽梨。剃除须发执持应器。而便成就不净身业。不净口业。不净心业。不善护身悭嫉懈怠。破戒怀恶。是名形相诈现沙门。


【123】
01  何因外如沙门内怀偷[女*阎]者。安徐而行。安徐而出安徐而入。外道粗恶于山间草
屋为庐。内无信着我着我所。中有因苦直信者反自嫉妒。
02  云何诈威仪沙门。若有沙门成就礼节。游步正智。食知止足。行四圣种。不乐众聚道俗之会。少言少睡。然彼威仪诈不真实不期净心。不习止息而有见想。于空便起如坑之想。诸有比丘习行空者。发怨家想。是谓迦叶诈威仪沙门。
03  何谓威仪欺诳沙门?有一沙门具,足沙门身四威仪,行立坐卧,一心安详;断诸美味,修四圣种;远离众会,出家愦闹之众;言语柔软。行如是法,皆为欺诳,不为善净,而于空法有所见得;于无得法生恐畏心,如临深想;于空论比丘生怨贼想:是名威仪欺诳沙门。
04  迦叶白言云何名密行虚诳沙门。迦叶。此一沙门。虽知行业亦具威仪。吃粗恶饮食。诈欢诈喜。于行住坐卧。恒构虚诳。又不亲近在家出家四圣种族。诈默无言诳赚有情。心无清净亦无调伏。亦不息念虚妄推度。住着我人之相。若遇空法而生怖畏如登崖险。若见比丘善谈空者如遇冤家。迦叶。此说名为密行虚诳沙门
05  内谀谄者。安徐而行徐出徐入。外衣食粗恶。内欲甘美。外居山间草苗为庐。内无信意自宽贾。若内嫉忠直。
06  何谓威仪欺诳沙门。有一沙门。具足沙门身四威仪。行立坐卧一心安详。断诸美味修四圣种。远离众会愦闹之所。言语柔软。如是德行欲为欺诳不为寂静。而于空法见有所得。于无所得而生怖畏如临坑想。于说法者而生忿怒如怨贼想。是名威仪欺诳沙门。


【124】
01  何因为求索哗名者。偷[女*阎]持戒令他人称誉。偷[女*阎]学经令他人称誉。
偷[女*阎]僻处令人称誉。不自克责求度脱。但有偷[女*阎]
02  云何名誉沙门。若有沙门奉持禁戒。欲令他人知奉持戒。精进学问欲令他人知精进学。住止山泽中欲令他人知住山泽。少欲知足精勤独住欲令他知。不厌至死。不求离欲。不乐尽止。不欲求道。息心梵行。不为泥洹。是谓迦叶名誉沙门。
03  何谓名闻沙门?有一沙门,以现因缘而行持戒,欲令人知;自力读诵,欲令他人知为多闻;自力独处在于闲静,欲令人知为阿练若,少欲知足,行远离行。但为人知,不以厌离,不为善寂,不为得道,不为沙门婆罗门果,不为涅槃:是为名闻沙门。
04  迦叶白言。云何名为求名闻称赞沙门。迦叶。此一沙门。为求名闻称赞诈行持戒。惑乱他人恃衒多闻要他称赞。或居山野。或处林间。诈现少欲无贪。假行清净之行。于其心内无其离欲。无其寂静无其息虑。无证菩提亦不为沙门。亦不为婆罗门。亦不为涅槃。而求称赞名闻。迦叶。此名求名闻称赞沙门
05  从因缘多索财物。成其承名。是为谀谄不持戒。不持戒者。但欲令人称誉。谀谄屏处。欲令人称誉。不自克责趣求度脱。但有谀谄之态。是为不持戒。
06  何谓名闻沙门。有一沙门。伪作相貌现行持戒。欲令人闻努力读诵。欲令他知自为多闻。独处闲静不余杂闹。欲使人知住阿兰若。少欲知足修远离法。欲得人知我是厌离。不为寂静不为得道。不为沙门及沙门果。不为涅槃微妙胜果。是则名为求名沙门。


【125】
01  何等为行不犯真沙门。不惜寿命损身。何况索归遗供养者。若有比丘守空行。常
劝乐追。及悉见诸法净洁本无瑕秽。自作黠明不从他人持黠明。于佛法亦不着。何况常着色。亦无结者亦无脱者。本无不见泥洹。亦无死生亦无泥洹。是为真沙门佛语迦叶。至诚沙门常当作是念。当效真沙门。莫效哗名谀訑沙门也。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02  云何为真实沙门。若有沙门不为身命。况复贪财着于名誉。乐听空无相无愿之法。闻则欢喜修行如法。不为涅槃而修梵行。况为三界不作空见。况见我人寿命依法求道。离结解脱不求外道。观诸法性皆悉究竟清净无秽。而自照察不由于他。如法者。不见如来况有色身。不见无欲法况有文饰。不想无为况有众德。不习断法不学修法。不住生死不乐涅槃。不求解脱亦不求缚。知一切法究竟清净不生不灭。是谓迦叶真实沙门。是故迦叶。当学真实沙门。莫习名誉沙门。
03  复次,迦叶!何谓实行沙门?有一沙门,不贪身命,何况利养!闻诸法空无相无愿,心达随顺,如所说行。不为涅槃而修梵行,何况三界!尚不乐起空无我见,何况我见众生人见!离依止法,而求解脱一切烦恼;见一切诸法本来无垢,毕竟清净,而自依止亦不依他。以正法身,尚不见佛,何况形色!以空远离,尚不见法,何况贪着音声言说!以无为法,尚不见僧,何况当见有和合众!而于诸法无所断除,无所修行,不生生死,不着涅槃。知一切法本来寂灭,不见有缚,不求解脱:是名实行沙门。如是迦叶!汝等当习实行沙门法,莫为名字所坏。
04  迦叶白言。云何名实行沙门。迦叶此一沙门。不为身命而行外事。亦不言论名闻利养。唯行空无相无愿。若闻一切法已。正意思惟涅槃实际。恒修梵行不求世报。亦不论量三界喜乐之事。唯见性空不得事法。亦不议论我人众生寿者及补特伽罗。见正法位离诸虚妄。于解脱道断诸烦恼。达一切法自性清净。内外不着。无集无散。于彼法身如来明了通达。无其见取。亦不言论色身离欲。亦不见色相。亦不见三业造作。亦不执凡圣之众法无所有。断诸分别自性凝然。不得轮回不得涅槃。无缚无解无来无去。知一切法寂静湛然。迦叶。此说名为实行沙门。作相应行非求名闻故。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05  何等为真沙门。持戒行道不惜寿命。捐弃身体。不索万物不求供养。若有比丘守空行者。常观净法本无瑕秽。自作慧行不从他人得。于佛法中得泥洹。是为真沙门佛语迦叶。欲求道当于是真沙门。莫效承名沙门谄谀沙门。
06  善男子。何谓实行沙门。有一沙门。于自身命尚不生贪。何况利养名闻等事。于空无相无取之法闻大欢喜。顺达真如随说而行。不为涅槃而修梵行。岂乐三界无乐之处。空尚不执何况我见众生人见。依止于法而求解脱。夫求解脱不外驰骋。见一切法本来无垢毕竟清净。但依自身不依于他。于佛法身尚不执着。何况色身。以空远离而不见法。何况贪着音声言说。以无为法尚不见僧。何况当见有和合众。于诸法中无所断除无所修行。不生生死不着涅槃。知一切法本来寂灭。不见有得不求解脱。是名实行沙门。如是善男子。汝等当学实行沙门。莫着名字空无利益。


【126】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所有身口意  三业不清净
 贪爱不调伏  粗恶行不密
 圆顶服三衣  执持于应器
 佛说此沙门  恒行于色相
 虽然依彼行  虚诳而不实
 诈现四威仪  示同于圣者
 远离和合处  恒餐粗恶食
 无彼清净行  密行于虚诳
 或彼为求名  要他行称赞
 诈修于戒定  示衒行头陀
 内意不调伏  诳赚于信施
 不行离欲善  亦不息攀缘
 见说法相空  怖同登山险
 或居山野间  而无真实意
 佛说此沙门  为求名闻故
 若彼实行者  不为于身命
 妄求名利养  亦无求快乐
 唯修正解脱  救拔诸恶趣
 虽知深法空  不得于寂静
 亦无非寂静  不住于涅槃
 不得于生死  不着于圣人
 不舍于凡夫  本自无所来
 今亦无所去  一切法寂然
 佛说于此人  是名实行者
05  (缺)
06  (缺)


【127】
01  譬如贫人号名大富。但得富名无所有也。佛语迦叶。是人应得为有是字不。迦叶言不也。佛言如是。迦叶。虽有沙门字。不行沙门法也。亦如贫人自称大富。
02  譬如贫人外有富名。于意云何。彼名有实不。答曰。不也世尊。如是迦叶。有沙门名无沙门德。我说此人是为极贫。
03  迦叶!譬如贫穷贱人,假富贵名。于意云何?称此名不?」「不也,世尊!」「如是迦叶!但名沙门婆罗门,而无沙门婆罗门实功德行,亦如贫人为名所坏。
04  佛告迦叶。譬如贫人家无财利。自发其言告众人曰。我家之内有大库藏财物盈满。迦叶。于意云何。此贫人言是事实不。迦叶白言。不也世尊。佛言。迦叶亦复如是。彼沙门婆罗门自无戒德而复发言。我身具大德业。此言不实是事难信。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贫穷人  言自有库藏
 盈满七珍财  彼语不相应
 沙门婆罗门  虚妄亦如是
 三业无清净  自言具戒德
05  譬如贫人称名大富。但有富名内无所有。佛问迦叶。是人应有不。迦叶言不应。佛言如是。虽有沙门名者。不行沙门法。如贫人称大富。
06  善男子。譬如贫穷下贱之人。强为作字名为富贵。于意云何。是贫贱人称此名不。不也世尊。如是宝积。虽为沙门而无沙门实行之德。如彼贫人空荷名字。


【128】
01  譬如人为水所没溺反渴欲死。沙门如是多讽经。高才不去情欲。于情欲中渴欲死。
坐入泥犁禽兽薜荔中。
02  譬如有人大水所漂渴乏而死。如是迦叶。有沙门梵志习学多法。而不能除淫怒痴渴。彼为法水所漂结渴而死。生恶趣中亦复如是。
03  譬如有人漂没大水,渴乏而死。如是迦叶!有诸沙门,多读诵经而不能止贪恚痴渴,法水漂没,烦恼渴死,堕诸恶道。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入大水内而不专心。恣意戏水不觉溺死。迦叶。亦复如是。此沙门婆罗门多知乐法。入大法海不能制心。好行贪瞋痴。被烦恼贪引生恶趣。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戏水人  入于大水内
 不自用其心  被水溺其命
 沙门婆罗门  贪入大法海
 恣行贪瞋痴  沉坠于恶趣
05  譬如有人为水所没漂反渴欲死。沙门虽多讽诵高才智慧。不去情欲。为是情欲饥渴欲死。坐是入泥犁禽兽薜荔中。
06  善男子。譬如有人漂溺海中渴乏而死。如是宝积。有诸沙门虽多读诵种种经典。而不能止贪恚痴渴。在法水中烦恼渴死堕诸恶道。


【129】
01  譬如医满一具器药。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自愈其病。虽多讽经而不持戒。
02  譬如医师持种种药疗他人病而不自治。如是迦叶。有沙门梵志。多讽诵法而不自除淫怒痴病。亦复如是。
03  譬如药师,持药囊行,而自身病不能疗治。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虽有多闻,不止烦恼,不能自利。
04  佛告迦叶。譬如医人修合汤药将往四方欲疗众病。忽自得疾而不能救。迦叶。如是若彼比丘修彼多闻。欲化有情忽尔之间。自起烦恼而不能伏。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良医人  修合诸汤药
 持往于四方  治彼众生病
 自忽有疾苦  不能自医疗
 比丘亦如是  修学于多闻
 欲行于化导  自忽烦恼生
 不能善制止  虚施于辛苦
05  譬如贤医师。满一器药。不能自愈其病。虽多讽经。不持戒。
06  善男子。譬如医王多畜众药。自身有病而不能治。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虽有多闻不止烦恼何能自利。


【130】
01  譬如人病得王家药。不自护坐死。虽多讽经而不持戒如是。
02  譬如病人服王妙药。不自将节而致终没。如是迦叶。多有沙门梵志。行不如法起诸结病。终生恶趣亦复如是。
03  譬如有人服王贵药,不能将适,为药所害。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得好法药,不能修善,自害慧根。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身有重病。服彼上好名药不免命终。迦叶。如是若彼有情具烦恼病。而欲多闻修行亦不免坠堕。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重病人  久患而不差
 设服于良药  终不免无常
 众生亦如是  恒染烦恼病
 设乐修多闻  不免于坠堕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有人服王贵药。不能将节为药所害。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得好法药不能修行自害慧命。


【131】
01  譬如摩尼珠堕于屎中。虽多讽经而不持戒。
02  譬如摩尼珠堕不净中无所复直。如是迦叶。多有沙门梵志贪着财利。当知亦如摩尼珠堕不净中无所复直。
03  迦叶!譬如摩尼宝珠堕不净中,不可复着。如是多闻贪着利养,便不复能利益天人。
04  佛告迦叶。譬如摩尼宝珠堕落不净之中。其珠体触不堪使用。迦叶。如是若彼比丘虽具多闻。堕落不净利养之中。诸天人民不生敬爱。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摩尼宝  堕落不净中
 染污得其触  使用而不堪
 比丘亦如是  虽复具多闻
 坠堕于不净  名闻利养中
 诸天及人民  而不生爱敬
05  譬如摩尼珠堕不净中。虽多讽经。不持戒。
06  善男子。如摩尼珠堕不净中未即可用。多闻之人贪着利养。未能利益一切天人。


【132】
01  譬如死人着金傅饰。不持戒反被袈裟。像如持戒沙门。
02  譬如死人着金花鬘。如是迦叶。人不持戒被着袈裟。亦复如是。
03  譬如死人着金璎珞。多闻破戒比丘,被服法衣,受他供养,亦复如是。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忽尔命终。以其金冠花鬘庄严头面。迦叶。如是若彼比丘破尽戒律。而以袈裟庄严其身有何所益。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命终人  以其好花鬘
 及用金宝冠  严饰尸首上
 彼人无所用  比丘亦如是
 而以破戒身  被挂于袈裟
 严饰作威仪  终无于利益
05  譬如死人着金银珍宝。身不持戒。反着袈裟像类沙门。
06  善男子。譬如死人着金璎珞。多闻破戒而被法服受他供养。亦复如是。


【133】
01  譬如长者子服饰。着新衣着新傅饰。多讽经持戒好亦如是。
02  譬如长者子净自澡浴。被白净衣着薝卜华鬘。如是迦叶。多闻持戒被着袈裟。亦复如是
03  如长者子剪除爪甲,净自洗浴,涂赤栴檀,着新白衣,头着华鬘,中外相称。如是迦叶!多闻持戒,被服法衣,受他供养,亦复如是。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洗浴清净以其香油涂润身上及头髻指甲。身着白衣戴瞻卜花鬘
为上族子。迦叶。如是若彼比丘多闻智慧。身被法服仪相具足为佛弟子。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世间人  洗浴身清净
 涂润好香油  头以华鬘饰
 身着于白衣  而称上族子
 比丘亦如是  多闻具总持
 戒德恒清净  被挂于法服
 仪相而具足  此名真佛子
05  譬如长者子被服庄饰。着好新衣中外洁净。多讽经不持戒如是
06  善男子。如长者子。若男若女净自洗浴剪除爪甲。以香自熏着新净衣宝饰华鬘庄严身首。如是宝积。多闻之人受持净戒。而被法服受他供养。亦复如是。


【134】
01  佛语迦叶。有四事。不持戒像类持戒人。何等为四。一者若有比丘禁戒所说不犯缺也。虽有是有着呼有人。二者若比丘悉知律经。着行是我所行。三者若有比丘着我是我所。四者常行等心。等心于人着怖畏于死生。是为沙门不持戒名持戒。
02  复次迦叶。有四不持戒似如持戒。云何为四。若有比丘护持禁戒成就威仪。至微小事当畏惧之。持比丘净戒。成就威仪礼节。身口意行正令清净。而计吾我。是谓迦叶一不持戒似如持戒。复次比丘。诵律通利察住律法不断身见。是谓迦叶二不持戒似如持戒。复次比丘。行慈众生闻说诸法不起不灭。而怀恐怖。是谓迦叶三不持戒似如持戒复次比丘。行十二法净功德行。而起见我有我所。是谓迦叶四不持戒似如持戒。
03  又大迦叶!四种破戒比丘,似善持戒。何谓为四?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大小罪中心常怖畏,所闻戒法皆能履行,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正命清净;而是比丘说有我论,是初破戒似善持戒。复次,迦叶!有一比丘诵持戒律,随所说行;身见不灭,是名第二破戒比丘似善持戒。复次,迦叶!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取众生相而行慈心;闻一切法本来无生,心大惊怖,是名第三破戒比丘似善持戒。复次,迦叶!有一比丘具足修行十二头陀,见有所得,是名第四破戒比丘似善持戒。
04  佛告迦叶。有四种破戒比丘喻持戒影像。迦叶白言。云何四种破戒。迦叶。有一比丘具足受持别解脱戒。善知禁律于微细罪深生怕怖。恒依学处说戒清净。身口意业具足无犯。食离邪命此有其过。所以者何。执自功能成戒取故。迦叶。此是第一破戒喻持戒影像复次迦叶。有一比丘善知禁律常持戒行。密用三业。彼有身见。执情不舍故。迦叶。此是第二破戒喻持戒影像复次迦叶。有一比丘恒行慈心悲愍有情。具足慈善闻一切法无生。心生惊怕。迦叶。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是第三破戒喻持戒影像复次迦叶。有一比丘行彼十二头陀大行具足无缺。而有我心住着我人之相。迦叶。此是第四破戒喻持戒影像。迦叶。此四种破戒喻持戒影像


05  佛语迦叶。有四事像持戒人。何等四事。一者有比丘。禁戒所。语言我不犯。虽有是语。为有着自呼有善。二者若有比丘。悉知深经着行。自言是我所行。三者若比丘多着言是我所着。四者自言我常行等心。着恐畏于生死。是为沙门自称誉为持戒。
06  善男子。有四种破戒似善持律。何谓为四。设有一人具足持戒。大小罪中心常怖畏。所闻戒法皆能履行。身口意业悉皆明白正命清洁。如是之人说有我论。是初破戒似善持律。善男子。复有一人诵持戒律。随所说行身见不灭。是二破戒似善持律。善男子。复有一人具足持戒。取众生相而行慈心。闻一切法本来无生心大惊怖。是三破戒似善持律。善男子。复有一人。具足修行十二头陀。见有罪相。是四破戒似善持律。


【135】
01  佛语迦叶言。禁戒无形不着三界。何因名为戒。无吾无我无人无命无意无名无种无化无教。无有作者。无所来无所去。无制无灭。无身所犯无口所犯无心所犯。无世无计无世所住。亦无有戒亦不无戒。亦无所念亦无败坏亦无坐立。是故为禁戒矣。
02  如是迦叶。戒称戒者。谓无我亦无我所。无作不作。无事非事。亦无威仪无行不行。无名色相。亦无非相。无息不息。无取无舍。无可取者。亦无不可舍。不施设众生。亦不施设无众生。无有口行无不口行。无心不心。无倚不倚。无戒不戒。是谓迦叶无漏圣戒。而无所堕。出于三界离一切倚。
03  复次,迦叶!善持戒者,无我无我所,无作无非作,无有所作亦无作者,无行无非
行,无色无名,无相无非相,无灭无非灭,无取无舍,无可取无可弃;无众生无众生名,无心无心名,无世间无非世间,无依止无非依止;不以戒自高,不下他戒,亦不忆想分别此戒,是名诸圣所持戒行,无漏不系,不受三界,远离一切诸依止法。」
04  复次迦叶。若说此戒。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命。无行亦无不行。无作亦无不作。非犯非非犯。无名无色非无名色。无相非无相。无息念非无息念。无取无舍非无取舍。非受非不受。无识无心非无识心。无世间亦无出世间。无所住亦非无住。无自持戒无他持戒。于此戒中离诸毁谤。无迷无执。迦叶。此说圣着无漏正戒。远离三界一切住处。
05  佛语迦叶。禁戒无形。不着三界。无常无吾我无人。无命无意无名无称。无化无教作者。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无形无灭。无身无所犯。无口无所犯。无心无所犯。无世间无计。无世事无所住。亦无戒亦无所念。亦无败坏。是名为禁戒。
06  善男子。夫持戒者。无我无我所。无作无非作。无有作法亦无作者。无行无非
行。无色无名无相无非相。无成无不成。无取无舍无可取无可弃。无众生无众生名。无心无心名。无世间无非世间。无依止无非依止。不以持戒而自矜高。亦不轻蔑毁破戒者。亦不忆想分别此戒。宝积。是名圣戒无流之戒。不着三有无所依戒。


【136】
01  尔时佛说曰。戒无瑕秽着也。戒者无奢无瞋恚。安定就泥洹。如是为持戒。不爱身亦不爱命。不乐于五道。悉晓了人于法。于佛法中是故为戒。适不在中边止也。中边不着不着不缚。
02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持戒不有亦无垢  持戒无憍而不倚
 持戒不暗无所缚  持戒无尘无污秽
 究竟止息无上寂  无想不想亦无秽
 诸恸众倚一切断  是为迦叶持佛戒
 不着身口不倚命  不贪一切受生死
 以正去来住正道  是为迦叶持佛戒
 不着世间不倚世  得明无暗无所有
 无有己想无他想  断一切想得清净
 无此彼岸无中间  于此彼岸亦不着
 无缚无诈无诸漏  是为迦叶持佛戒
03  尔时,世尊欲明了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持戒者  无垢无所有
 持戒无憍慢  亦无所依止
 持戒无愚痴  亦无有诸缚
 持戒无尘污  亦无有违失
 持戒心善软  毕竟常寂灭
 远离于一切  忆想之分别
 解脱诸动念  是净持佛戒
 不贪惜身命  不用诸有生
 修习于正行  安住正道中
 是名为佛法  真实净持戒
 持戒不染世  亦不依世法
 逮得智慧明  无暗无所有
 无我无彼想  已知见诸相
 是名为佛法  真实净持戒
 无此无彼岸  亦无有中间
 于无此彼中  亦无有所着
 无缚无诸漏  亦无有欺诳
 是名为佛法  真实净持戒
04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所持离垢戒  非住我人相
 无犯亦无持  无缚亦无解
 微妙甚深善  远离于疑惑
 迦叶此戒相  如来真实说
 所持无垢戒  而于彼世间
 非为自身命  普济诸群生
 同入真如际  迦叶此戒相
 如来真实说  所持离垢戒
 于彼我人中  无染亦无净
 无暗亦无明  无得亦无失
 不住于此岸  不到于彼岸
 亦非于中流  缚脱而平等
 无住如虚空  非相非非相
 迦叶此戒相  如来真实说
 所持无垢戒
05  是时佛说禁戒无瑕秽亦无所着。戒者无诸瞋恚。安定就度世道。如是为持戒。不爱身形。不爱寿命。亦不乐于五道。悉晓了入于佛道中。是为持戒。亦不在中。亦不在边。不着亦不转。
06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持戒者  无垢无所有
 持戒无憍慢  亦无所依止
 持戒无愚痴  亦无有诸缚
 持戒无尘污  亦无有违失
 持戒心善软  毕竟常恒寂
 远离于一切  忆想诸分别
 解脱诸乱念  是净持佛戒
 不贪惜身命  不用诸有生
 修习于正行  安住于正道
 是名为佛法  坚实净持戒
 持戒不染世  亦不依世法
 逮得智慧明  无暗无所有
 无我无彼想  已知见诸相
 是名为佛法  真实净持戒
 无有此彼岸  亦无有中间
 于无此彼中  亦不有所着
 无缚无诸漏  亦无有欺诳
 是名为佛法  真实净持戒


【137】
01  譬空中风。是为持戒名及种无所止也。人定心无所着。无我想无人想。晓是者是
为净持戒也。不轻于禁戒不自贡高。常欲守道持戒。如是无有能过者。离我所想。自我及是我所。都无有是也。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于空及佛法行不沾污于世。不着于世间。从冥入明适无所因。不着于三界。是为持戒。
02       谓名及色意不着  禅定正念调御心
 无有吾我无我所  是为迦叶称住戒
 不倚禁戒得解脱  不叩持戒为欢喜
 于此上求八正道  是谓持戒清净相
 不期持戒不依定  谓修习此得智慧
 无有无得是圣性  清净圣戒佛所称
 谓己身见心解脱  我是我所终不起
 心能解空佛境界  如是持戒莫能胜
 善住净戒得禅定  已获禅定修智慧
 已修智慧便得脱  已逮解脱平等戒
03       心不著名色  不生我我所
 是名为安住  真实净持戒
 虽行持诸戒  其心不自高
 亦不以为上  遇戒求圣道
 是名为真实  清净持戒相
 不以戒为最  亦不贵三昧
 过此二事已  修习于智慧
 空寂无所有  诸圣贤之性
 是清净持戒  诸佛所称赞
 心解脱身见  除灭我我所
 信解于诸佛  所行空寂法
 如是持圣戒  则为无有比
 依戒得三昧  三昧能修慧
 依因所修慧  逮得于净智
 已得净智者  具足清净戒
04       不着于名色  不住于等引
 恒以净妙心  离我有无相
 于彼别解脱  远离持犯等
 无戒无不戒  无定亦无散
 依此而行道  智观无二取
 此戒净微妙  安住三摩地
 三摩地生观  智慧自清净
 是名具足戒
05  譬如虚空中风。是为持戒。是乃名为无种人有定心。亦无所着亦无我。为天人相。而晓是者。是为净持戒。不转于禁戒。不自贡高。常欲守道持戒。如是无有而过者耶。无有是人信于空者。随佛所行不染污。从世间冥中。入照入明。适无所住立。亦莫于三界。是戒法。
06       心不著名色  不生我我所
 是名为安住  真实净持戒
 虽持诸戒行  其心不自高
 亦不以为上  过戒求智慧
 是名为真实  清净持戒相
 不以戒为最  亦不贵三昧
 过此二事已  修习于智慧
 空寂无所有  是诸贤圣性
 如是净戒者  诸佛所称美
 心脱于身见  除灭我我所
 信解于诸佛  所行空寂法
 如是持圣戒  则为无有等
 依戒得三昧  三昧能修慧
 依因所修慧  逮得于净智
 已得净智者  具足清净戒


【138】
01  时佛说是经法。二万二千诸天人。及世间人民诸龙鬼神。皆得须陀洹道。八百沙门皆得阿罗汉道。五百沙门素皆行守意得禅道。闻佛说深经皆不解不信。便从众坐避易亡去。
02  说此偈已。八百比丘逮得漏尽。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五百比丘昔已得定。闻佛说此甚深之法。不能解了从座起去。
03  说是语时,五百比丘不受诸法,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五百比丘闻是深法,心不信解,不能通达从坐起去。
04  尔时世尊说此伽他法时。八百苾刍漏尽意解心得解脱。三十亿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五百苾刍得三摩地。闻此甚深微妙戒法。难解难入不信不学。从座而起速离佛会。
05  佛说是戒法。三万三千诸天人民。皆得须陀洹道。八百沙门。从是因缘意解得度。行智慧如是
06  佛说是语时。五百沙门不受诸法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五百沙门得于禅定。闻此深法心不信解。不能通达不入内怀。从座而起还于山林。


【139】
01  迦叶比丘白佛言。是五百守禅比丘。闻深经不解不信摩诃而去。佛语迦叶。是五百守禅比丘信余众多。闻深法教不解不信。
02  于是大迦叶。白世尊曰。此五百比丘昔已得定。闻是深法不能解了即便起去。世尊告大迦叶曰。此五百比丘贡高慢故。不能解此无漏净戒。是所说法甚深微妙。诸佛之道极甚深妙。非是未种善根与恶知识共相随者所能解了。
03  尔时,大迦叶白佛言:「世尊!是五百比丘,皆得禅定,不能信解入深法故,从坐起去。」佛语迦叶:「是诸比丘,皆增上慢,闻是清净无漏戒相,不能信解,不能通达。佛所说偈,其义甚深。所以者何?诸佛菩提极甚深故。若不厚种善根,恶知识所守,信解力少,难得信受。
04  是时尊者大迦叶白世尊言。此五百苾刍虽得三摩地。云何闻此甚深之法难解难入不信不学。即从座起速便而退。佛言。迦叶。彼等五百苾刍我见未除。于此无漏清净戒法闻已难解难入。心生惊怖所以不信不行。迦叶。此伽他戒法甚深微妙。三佛菩提皆从此出。彼等罪友于此解脱妙善而不能入。
05  (缺)
06  尔时大迦叶前白佛言。世尊。是五百沙门皆得禅定。不能信解入深法故从座起去。佛语大迦叶。是诸沙门以增上慢。闻是清净无流戒相。不能信解通达了知。佛所说偈其义甚深不入内怀。所以者何。诸佛菩提极甚深故。若无福德未种善根随逐恶友。多不能信受此深法。


【140】
01  佛语迦叶。是五百比丘者。乃前迦叶佛时皆作婆罗门道。于迦叶佛所。一返闻经道心意乐喜。即时五百人自说言。迦叶佛所说快。乃尔五百人得是福佑。寿终皆生忉利天上。佛言。五百比丘得是福已。后于我法中作沙门。今闻深经不解不信。佛语迦叶言。是五百比丘持是所闻深经。得不堕恶道。于今世。皆当得阿罗汉般泥洹去。
02  此五百比丘。昔迦叶如来兴出世时。悉为异学弟子。闻迦叶如来说法时。计着有
故。一闻说法心得欢喜。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忉利天。从彼命终还生人间。于我法中出家学道。此诸比丘为见所坏。闻是深法不能解了。今始造缘不复生于恶趣之中。此身终已当得灭度。
03  又大迦叶!是五百比丘,过去迦叶佛时为外道弟子,到迦叶佛所欲求长短。闻佛说法,得少信心而自念言:是佛希有快善妙语!以是善心,命终之后生忉利天。忉利天终,生阎浮提,于我法中而得出家。是诸比丘,深着诸见,闻说深法,不能信解随顺通达。是诸比丘,虽不通达,以闻深法因缘力故,得大利益,不生恶道,当于现身得入涅槃。」
04  复次告言。迦叶。彼五百苾刍于如来教中是外道声闻。如是迦叶。彼于如来本意执求一事法故。若闻一法决定信受。依教修学如是伽他之法。言教玄妙是故惊怖又复告言。迦叶。彼比丘意于如来应供正遍知觉。为求一法发心修行。于命终后求生忉利天宫。为如是事于佛教中而求出家。迦叶。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五百苾刍身见未舍。闻甚深法而生惊怖不信不学。此等命终必堕恶趣
05  (缺)
06  迦叶。是五百人于过去世迦叶佛时。外道弟子往到佛所欲求佛过。闻佛说法得少信心而自念言。是佛希有快说妙法。以是善心福德因缘。命终之后生忉利天。从彼堕落生阎浮提。于我法中而得出家。是诸沙门深着诸见。闻说深法不能信解。而不随顺不能通达。以闻深法因缘力故得大利益。不以此生更堕恶道。当用此身得入涅槃。


【141】
01  佛语须菩提言。汝行教五百亡去比丘令来还。须菩提白佛言。是五百比丘尚不欲闻佛所说。何肯随小罗汉语乎。佛即时化作两比丘。于五百比丘前徐行。五百比丘皆使行。及前两比丘。五百比丘问前两比丘言。二贤者欲何至凑。两比丘报言。欲到空闲山中安隐之处。自守坐禅不能复忧余。五百人复问言。何以故。两比丘复报言。佛所说深经。我不信不解也。
02  于是世尊。告尊者须菩提曰。汝去化彼五百比丘。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此
五百比丘不受佛教。何况我耶。于是世尊。化作比丘在彼道中。五百比丘见已。往诣化比丘所。问化比丘曰。诸贤。欲何所至。化比丘曰。欲诣山泽游住安乐。所以者何。向闻世尊所可说法。我不能解了故。
03  尔时佛语须菩提言:「汝往将是诸比丘来」。须菩提言:「世尊!是人尚不能信佛语,况须菩提耶」?佛即化作二比丘,随五百比丘所向道中。诸比丘见已,问化比丘:「汝欲那去」?答言:「我等欲去独处修禅定乐。所以者何?佛所说法,不能信解」。
04  是时世尊告尊者须菩提言。汝往五百苾刍所。以善方便而为教导。须菩提言。世尊。如是说法诲喻闻已不信不行。我自小智言论寡识。云何化彼。是时五百苾刍已在中路尔时世尊即以神力化二苾刍于中路中逆往五百苾刍而即问言。尊者。欲往何处。苾刍答言。我等今者欲诣林间。彼处寂静自得定乐而当住处。化苾刍问言。欲住林野于意云何。彼等苾刍而即答言。世尊说法我昔未闻。今既闻已难解难入。心生惊怖不可信学。是以乐归林野安处禅定而取安乐。
05  (缺)
06  尔时世尊。告长老须菩提言。汝往就彼诸沙门边。为教诲之令其得解。长老须菩提对曰。世尊。是等沙门于佛所说尚不信受。岂能信受于我语耶。是时如来即为化作二沙门像。随逐如是五百沙门所游道路。是诸沙门见是二人而问之曰。汝何去耶。答曰。我等欲去就阿兰若。住于山林闲寂之处修禅定乐。所以者何。佛所说法殊不可解。诸沙门言。长老。我等闻佛说法亦不能解。故欲入山修学禅定。


【142】
01  五百人复报言。我亦欲入山止空闲之处。快坐禅无人来娆我。我曹亦复闻佛
说经不信不乐也。两比丘复报言。是事当共谛议不戏也。不争者是为比丘法也。何因为泥洹身中。有我有神有命有人有意耶。当有至泥洹处者耶。
02  即言诸贤。我等亦闻世尊说法不能解了而有恐怖。欲诣山泽游住安乐。化比丘曰。诸贤。且来当共谊计。莫得有诤非沙门法。诸贤。称说般泥洹者。为何等法般泥洹耶。是身中何者众生。何者我人寿命。谓般泥洹。何所法尽便得般泥洹。
03  诸比丘言:「长老!我等闻佛说法,亦不信解,欲至独处修禅定行」。时化比丘语诸比丘言:「我等当离自高逆诤心,应求信解佛所说义。所以者何?无高无诤,是沙门法。所说涅槃名为灭者,为何所灭?是身之中有我灭耶?有人、有作、有受、有命而可灭耶」?
04  化苾刍言。尊者。世尊说法而为难解。心生惊怖不信不学不行。而归林野以定为涅槃。是彼所执汝等不知。尊者。沙门之法非合论诘。今问尊者。云何名涅槃法。若于自身得涅槃者则得补特伽罗。我人众生寿者何得涅槃。夫涅槃法。非相非非相。
05  (缺)
06  时化沙门而对之曰。我等当离自高逆心。应当求解佛所说义。所以者何。无高无诤是沙门法。长老。如佛所说涅槃之名。空无所有。谁得涅槃为何所灭。何法当名为涅槃耶。于此身中颇有我人众生寿者作者士夫弗伽罗等得涅槃耶。


【143】
01  五百人报言。是身亦无人亦无我亦无名亦无意亦无有。行至泥洹处者也。两比丘复报言。何等尽。当得泥洹者。五百人复报言。尽淫尽怒尽痴。是为泥洹。两比丘复问言。卿曹淫怒痴悉尽未。五百人复报言。亦无内亦无外也。两比丘复问言。贤者当莫着亦莫不着。虽不着莫不着。是为泥洹。
02  五百比丘曰。淫怒痴尽便得般泥洹。化比丘问曰。诸贤。有淫怒痴尽耶。而言此尽便得般泥洹。五百比丘答曰。诸贤。淫怒痴者。不在于内而不在外。亦不在两中间。亦非无思想而有也。化比丘曰。是故诸贤。不当思想亦莫反想。若不思想不反想者。则无染不染。若无染不染者。是说息寂。
03  诸比丘言:「是身之中,无我、无人、无作、无受、无命而可灭者,但以贪欲、瞋、痴灭故名为涅槃」。化比丘言:「汝等贪欲、瞋、痴,为是定相可灭尽耶」?诸比丘言:「贪欲、瞋、痴不在于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离诸忆想,是则不生」。化比丘言:「是故汝等莫作忆想,若使汝等不起忆想分别法者,即于诸法无染无离;无染无离者,是名寂灭。
04  彼苾刍言。涅槃既尔云何证得。化苾刍言。除断贪瞋痴法。彼苾刍言。贪瞋痴法云何除断。化苾刍言。贪瞋痴法非在内非在外非在中间。本自无生今亦非灭。化苾刍言。尊者。不得执亦不得疑。若尊者不执不疑。即非护非不护。非乐非不乐。彼说为涅槃。
05  (缺)
06  又问何法名涅槃耶。诸沙门曰。长老。贪瞋痴尽故涅槃耶。化沙门曰。长老。是贪瞋痴可尽灭者当何处有。诸沙门曰。是贪瞋痴非内非外亦非中间。若无忆想虚妄分别。是贪瞋痴亦不得生。化沙门曰。长老。若尔不须分别。长老。若不分别贪瞋痴等岂得生耶。是贪瞋痴若不更生是名寂静。不为生死不为涅槃。


【144】
01  禁戒不在死生。亦不在泥洹。智黠适等度脱见黠。亦不在死生。亦不在泥洹。是本法空无色。亦无所见。弃思想弃泥洹想。灭思想痛痒。得疾至所有法莫念。亦莫不念。灭思想痛痒。是为无所为。
02  诸贤当知。所有戒身。亦不生亦不般泥洹。定慧解脱度知见身亦不生亦不般泥洹。诸贤。因此五分法身说泥洹者。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法远离空无所有。无取无断。如是诸贤。云何可想般泥洹耶。是故诸贤。莫想于想莫想于无想。亦莫断想及与无想。若断想无想者。是为大缘。诸贤。若入想知灭定者。于是似有所作。
03  所有戒品,亦不往来。亦不灭尽。定品、慧品、解脱品、解脱知见品,亦不往来,亦不灭尽。以是法故,说为涅槃。是法皆空、远离,亦不可取。汝等舍离是涅槃想,莫随于想,莫随非想,莫以想舍想,莫以想观想。若以想舍想者,则为想所缚。汝等不应分别一切,受想灭定,一切诸法无分别故。若有比丘灭诸受想得灭定者,则为满足,更无有上」。
04  尊者。此清净戒相不生不灭。从三摩地生。从智慧生。从解脱生。从解脱知见生。离有离无。非相非无相。尊者。如是戒相即真涅槃。如是涅槃无解脱可得。无烦恼可舍。尊者。汝以情想求圆寂者。此得妄想非涅槃也。若想中生想非是涅槃。被想缠缚。如是若灭受想得真三摩钵底。尊者行者。若行更无有上。
05  (缺)
06  长老。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不生不灭。长老。如是等法显了涅槃。是等诸法性相空寂不取不舍。长老。当灭此相谓涅槃想。若于无相而作想解。若于有相而作想解。于此有无而起想者是名相缚。长老。应当入于灭受想定。若一能得入灭想定者所作已办。则为满足更无余事。


【145】
01  尔时两比丘说是经法。五百人皆得阿罗汉道。五百人屈还至佛所。须菩提问五百人言。诸贤者去至何所从何所来。五百人报言。佛所说经。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须菩提问五百人。谁是汝师者。五百人报言。本无有生何因当有出。
02  说此法时。五百比丘诸漏永尽心得解脱。即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于是尊者。须菩提。问诸比丘曰。诸贤。向去何所今从何来。诸比丘曰。尊者须菩提。佛所说法无去无来。须菩提。复问诸贤。师为是谁。诸比丘曰。谓不生不灭是。
03  化比丘说是语时,五百比丘不受诸法,心得解脱。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须菩提问诸比丘言:「汝等去至何?所今何从来」?诸比丘言:「佛所说法,无所从来,去无所至」。又问:「谁为汝师?」答言:「我师先来不生,亦无有灭」。
04  是时化者说此正法之时。彼五百苾刍闻此法已漏尽意解心得解脱。如是五百苾刍复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繞佛三匝于一面坐尔时长老须菩提即从座起问彼苾刍尊者。
汝于何去今从何来。彼言。本非所去今亦不来。长老须菩提即以问佛。世尊。此所说法其义云何。佛言。无生无灭。
05  (缺)
06  是化沙门说是语时。五百沙门不受诸法心得解脱。得解脱已。往诣佛所头面作礼
却坐一处。尔时长老须菩提问诸沙门言。汝等向者为何处去今何来耶。诸沙门曰。长老。佛所说法。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146】
01  须菩提复问。谁为卿曹说经者。五百人报言。无五阴无四大无六衰。是为我师。须菩提复问言。师为汝说何等经。五百人复报言。无缚亦无放。须菩提问言。本从何因缘守道乎。五百人报言。亦无守亦无有不守。
02  须菩提复问。云何知法。答曰。无缚无解。须菩提复问。诸贤。云何解脱。答曰。无明灭而明生也。
03  又问:「汝等从何闻法?」答言:「无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从是闻法」。又问:「云何闻法?」答言:「不为缚故,不为解脱故」。又问:「汝等习行何法?」答言:「不为得故,不为断故」。又问:「谁调伏汝?」答言:「身无定相,心无所行,是调伏我。」又问:「何行心得解脱?」答言:「不断无明,不生明故。」
04  须菩提言。汝等尊者云何闻法。彼苾刍言。无缚无脱。须菩提言。谁化汝等。彼苾刍言。无身无心。须菩提言。汝等云何修行。彼苾刍言。无无明灭亦无无明生。
05  (缺)
06  又复问曰。汝等沙门云何听法。沙门答曰。不为系缚不为解脱。又问汝等沙门习行何法。答曰不为得故不为失故。又问谁调伏汝。答曰身无决定心无所着。有此二者能调伏我。又问汝等云何解脱。答曰不断无明不生明故。


【147】
01  须菩提复问言。所作为当如是。五百人复报言。亦无有当所作如是者。须菩提复问言。以为降伏魔耶。五百人复报言。无有五阴与魔也。须菩提复问言。卿曹当何时般泥洹乎。五百人复报言。化人般泥洹者。我尔时亦当复般泥洹。须菩提复问言。谁愈卿者。五百人复报言。无身无心是我师也当愈我。
02  须菩提复问。诸贤。谁弟子耶。答曰。谓如是得如是正智。须菩提复问。诸贤。何时当灭度耶。答曰。如来所化般泥洹。须菩提复问。诸贤。所作已办耶。答曰。吾我所作悉皆已断。须菩提复问。诸贤。谁同梵行。答曰。不行三界。
03  又问:「汝等为谁弟子?」答言:「无得无知者,是彼弟子。」又问:「汝等已得,几何当入涅槃?」答言:「犹如如来所化入涅槃者,我等当入。」又问:「汝等已得己利耶?」答言:「自利不可得故。」又问:「汝等所作已办耶?」答言:「所作不可得故。」又问:「汝等修梵行耶?」答言:「于三界不行,亦非不行,。是我梵行。」
04  须菩提言。云何汝为声闻。彼苾刍言。不得声闻亦不成佛。须菩提言。云何汝之梵行。彼苾刍言。不住三界。须菩提言。汝于何时而入涅槃。彼苾刍言。如来入涅槃时我即涅槃。须菩提言。汝等所作已办。彼苾刍言。了知我人。
05  (缺)
06  又问汝等为谁弟子。答曰无证无觉是彼弟子。又问汝等几何当入涅槃。答曰犹如如来所作化人。其入涅槃我等当入。又问汝等已得己利耶。答曰自利不可得故。又问汝等所化已得办耶。答曰我及我所不可得故。又问汝等修梵行耶。答曰于三界中不行亦非不行。是我梵行。


【148】
01  须菩提复问言。卿曹爱欲尽未。五百人复报言。诸缘法本尽。须菩提复问言。卿
曹已住罗汉地耶。五百人复报言。亦无所取无所放。须菩提复问言。卿曹死生已断耶。五百人复报言。本断亦无所见。须菩提复问言。卿曹住能于忍地耶。五百人复报言。一切已脱着中去。
02  须菩提复问。诸贤。结已尽耶。答曰。诸法至竟灭。须菩提复问。诸贤。降伏魔耶。答曰。诸阴不可得。须菩提复问。诸贤。顺尊教耶。答曰。无身口意。须菩提复问。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贤。清净福田耶。答曰。无受亦无所受。须菩提复问。诸贤。度生死耶。答曰。无常无断。须菩提复问。诸贤。向福田地耶。答曰。一切诸着悉已解脱。须菩提复问。诸贤。趣何所耶。答曰。随如来之所化也。
03  又问:「汝等烦恼尽耶?」答言:「一切诸法毕竟无尽相故。」又问:「汝等破魔耶?」答言:「阴魔不可得故。」又问:「汝等奉如来耶?」答言:「不以身心故。」又问:「汝等住福田耶?」答言:「无有住故。」又问:「汝等断于生死往来耶?」答言:「无常无断故。」又问:「汝等随法行耶?」答言:「无碍解脱故。」又问:「汝等究竟当生何所?」答言:「随于如来化人所至。」
04  须菩提言。汝烦恼已尽。彼苾刍言。一切法亦尽。须菩提言。汝等善破魔王。彼苾刍言。蕴身尚不得何有魔王破。须菩提言。汝知师耶。彼苾刍言。非身非口非心。须菩提言。汝得清净胜地。彼苾刍言。无取无舍。须菩提言。汝出轮回今到彼岸。彼苾刍言。不到彼岸亦不得轮回。须菩提言。汝信胜地。彼苾刍言。一切执解脱。须菩提言。汝何所去。彼苾刍言。如来去处去。
05  (缺)
06  又问汝等烦恼尽耶。答曰一切诸法毕竟尽故。又问汝等破魔众耶。答曰阴魔不可
得故。又问汝等承事如来耶。答曰不以身心故。又问汝等住福田耶。答曰无有住故。又问汝等断于生死诸往来耶。答曰无常断故。又问汝等断诸行耶。答曰无碍解脱故。又问汝等究竟当至何所。答曰随于如来化人所至。


【149】
01  时须菩提问事以所可报五百人。尔时百二十万人。及诸天鬼神龙皆得须陀洹道。千三百比丘皆得阿罗汉道。
02  如是尊者须菩提问。五百比丘答。时彼大众闻已。八百比丘诸漏永尽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
03  须菩提问诸比丘时,有五百比丘不受诸法,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04  化苾刍言。尊者须菩提汝令彼去。说是法时众中有八百苾刍发声闻意心得解脱。三十二亿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05  (缺)
06  于是长老须菩提问沙门时。五百沙门不受诸流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
眼净。


【150】
01  (缺)
02  (缺)
03  尔时,会中有普明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欲学是宝积经者,当云何住?当云何学?」佛言:「菩萨学是经,所说皆无定相而不可取,亦不可着。随是行者,有大利益。
04  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普光。即从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此大宝积正法令诸菩萨。应云何学应云何住。佛告善男子。所说正法真实戒行。汝等受持应如是住。于此正法得大善利。
05  (缺)
06  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普明。在大众中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菩萨欲学是宝云经当云何学。佛言。善男子。汝当勤心学此经典。何以故。诸佛如来说此宝云微妙经典。但为实行有善根者大利益故。


【151】
01  (缺)
02  (缺)
03  普明!譬如有乘坏船欲渡恒河,以何精进乘此船渡?」答言:「世尊!以大精进乃可得渡。所以者何?恐中坏故。」佛告:「普明!菩萨亦尔,欲修佛法,当勤精进,倍复过是。
04  善男子。譬如有人乘彼土船欲过深广大河。善男子。于意云何。彼人乘此土船作何方便。速得到于彼岸。普光言。世尊。须是用大气力勇猛精进方达彼岸。佛言普光。有何所以要施勤力。世尊。彼河中流深而复广令人忧怕。若不勤力必见沉没。佛告普光菩萨。如是若诸菩萨修学正法欲度生死。四流大河须发勇猛精进之力通达佛法。若不精进修学决定退堕。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有人乘土坏船欲渡大河。善男子。于意云何。以何精进乘是坏船。是人得渡如是大河。对曰世尊。以大勇猛精进力故。所以者何。是人念言。我今漂溺四种大流莫于中间是船破坏。勇猛精进乃可得渡。佛告普明菩萨摩诃萨言。菩萨亦尔。欲学此法当勤精进倍过于此。
  

【152】
01  (缺)
02  (缺)
03  所以者何?是身无常,无有决定,坏败之相,不得久住,终归磨灭;未得法利,恐中坏故。我在大流,为度众生断于四流故,当习法船,乘此法船,往来生, 死度脱众生。
04  又复思惟此身无强无常速朽之法四流浩渺。云何得度彼诸众生。恒处此岸。汝等。今者受持妙法大船。运度一切众生。过轮回河至菩提岸。
05  (缺)
06  所以者何。是身无常无有决定。难信难养必当败坏。不得久住终归磨灭。未得
法利勿令于中而破坏故。我在大河为渡众生于四流故。常习法船往来生死度诸群品。


【153】
01  (缺)
02  (缺)
03  云何菩萨所习法船?谓平等心,一切众生为船因缘;习无量福,以为牢厚清净戒板;行施及果以为庄严;净心佛道为诸材木;一切福德以为具足坚固系缚;忍辱柔软忆念为钉;诸菩提分坚强精进,最上妙善法林中出;不可思议无量禅定,福德业成善寂调心,以为师匠;毕竟不坏大悲所摄,以四摄法广度致远;以智慧力防诸怨贼;善方便力,种种合集四大梵行以为端严;
04  普光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云何受持妙法大船。善男子。所有布施持戒忍辱慈心。所集无边福德。起平等心庄严一切众生。于七菩提分善而不忘失。精进受持心生决定。以巧方便深达实相。以大悲心拔众生苦。
05  (缺)
06  云何菩萨习于法船。谓平等心。于诸众生为船因缘。习无量善以为牢厚。清净戒行以为板障。布施及果以为装饰。信心佛道为诸林木。一切福德以为校具。慈悲喜舍坚固系缚。忍辱柔软忆念为钉。诸菩提分坚强精进。最上妙善诸法林中。出生如是不可思议无量禅定功德业慧。善寂调心以为师匠。毕竟不坏大悲所摄。以四摄法广度致远。以智慧刀防诸恶贼。善权方便种种诸法。合集奉行以为装饰。


【154】
01  (缺)
02  (缺)
03  四正念处为金楼观;四正勤行、四如意足以为疾风;五根善察,离诸曲恶;五力强浮;七觉觉悟,能破魔贼;入八真正道,随意到岸,离外道济;止为调御;观为利益;不着二边,有因缘法以为安隐,大乘广博无尽辩才,广布名闻,能济十方一切众生,而自唱言:来上法船,从安隐道,至于涅槃,度身见岸,至佛道岸,离一切见。
04  以四摄法护诸有情。以四无量饶益众生。以四念处恒自思惟。以四正断勤断勤修。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四神足奋迅神通。以其五根令生众善。以其五力坚固不退。以八圣道远离魔怨不住邪道。于奢摩他毗钵舍那无相无着。菩萨令此广大法行名闻十方。使诸众生来入微妙。正法大船过彼生死四流大河。得至涅槃安乐彼岸。得无所畏永离诸见。
05  (缺)
06  四正念处以为楼橹。四正勤行以为人力。四如意足以为疾风。五根善察以为船师。五力强壮以为防备。七觉觉悟能破魔贼。八直正道随意到彼。离外道法止为调御。观为利益不着二边。有因缘法甚为安隐。大乘广博无尽辩才广布名闻。能济十方一切群品。而自唱言。汝等当来上我法船。从安隐道得至涅槃。度于断常到无为岸。


【155】
01  (缺)
02  (缺)
03  如是普明!菩萨摩诃萨应当修习如是法船,以是法船,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在生死中度脱漂没长流众生。」又告普明:「复有法行,能令菩萨疾得成佛。谓诸所行真实不虚,厚习善法。深心清净,不舍精进。乐欲近明,修习一切诸善根故。常正忆念,乐善法故。多闻无厌,具足慧故。破坏憍慢,增益智故。除灭戏论,具福德故。乐住独处,身心离故。
04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菩萨以妙法大船经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劫。运度一切众
生。过彼四流大河不得疲苦。汝如是受持应如是住佛告普光菩萨。汝今速运真实方便。起大悲心令一切众生。心意清净勇猛精进。种诸善根令生不退。恒乐出家闻法无倦。植众德本求最上道。圆满智慧身心寂静。安处林野
05  (缺)
06  善男子。如是菩萨摩诃萨常应修习如是法船。以是法船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船。于阿僧祇劫在生死中。度脱漂没长流众生。佛复告普明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又有法行能令菩萨疾得成佛。谓诸所行真实不虚。厚习善法身心清净不舍精进。乐近光明修善根故。常正忆念乐善法故。多闻无厌具足慧故。破碎憍慢增益智故。除灭戏论具功德故。乐住山林无争竞故。


【156】
01  (缺)
02  (缺)
03  不处愦闹,离恶人故。深求于法,依第一义故。求于智慧,通达实相故。求于真谛,得不坏法故。求于空法,所行正故。求于远离,得寂灭故。如是普明!是为菩萨疾成佛道。」
04  远离恶友。于第一义明了通达。行正方便于真俗谛。理智无二平等一空息诸妄念。善男子。菩萨为诸有情应如是受持应如是住
05  (缺)
06  不处愦闹离恶友故。深求诸法决定依于第一义故。求于智慧通达真实诸法相故。求于空法所行正故。求于远离永寂灭故。如是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获得速成诸佛神通。当如是学如是修行。


【157】
01  (缺)
02  于是尊者须菩提。白世尊曰。甚奇甚特此宝严经。饶益发起趣摩诃衍诸族姓子族
姓女。须菩提复问。世尊。诸族姓子族姓女。说此宝严经者。得几所福。
03  (缺)
04  尔时尊者大迦叶闻是法已而白佛言。世尊。如是大宝积正法。为求大乘者说昔未曾有。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大宝积正法。受持解说一句一偈所得福德其义云何
05  (缺)
06  (缺)


【158】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佛告迦叶。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大宝积正法。受持一句一偈所得福德。善男子。譬如有人以恒河沙数世界满中七宝供养恒河沙等如来。每一一如来而各以一恒河沙数世界七宝布施。又每一一如来各造一恒河沙佛寺精舍。
05  (缺)
06  (缺)



【159】
01  (缺)
02  复次迦叶。若有恒沙国土满中七宝。供养如恒沙等诸佛如来等正觉及弟子众。如恒沙劫一切施安。至般泥洹后起七宝塔。不如是族姓子族姓女闻此宝严经。受持讽诵为他人说不诽谤也。若有女人说此经者。是女人终不堕恶趣。亦不复受女人身也。复次迦叶。若有族姓欲以一切珍妙供养此经典者。当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人说。是为供养此经典已。若有受持讽诵书写为人说者。则为供养诸佛如来。
03  (缺)
04  又一一如来各有无量声闻之众。以一切乐具经一恒河沙劫而以供养。又彼诸如来及声闻弟子入涅槃后。复以七宝各起塔庙。善男子如是福德无量无边。不如有人于此宝积正法受持解说一句一偈功德胜彼。若复有人为其父母解说此经。彼人命终不堕恶趣。其母后身转成男子
05  (缺)
06  (缺)



【160】
01  (缺)
02  世尊答曰。若族姓子族姓女。说此宝严经教授他人。书写经卷在所着处。是为天上天下最妙塔寺。若从法师闻受持读诵。书写经卷者。当敬法师为如如来。若敬法师供养奉持者。我记彼人必得无上正真道。命终之时要见如来。
03  (缺)
04  佛言。所在之处。若复有人于此大宝积经典。书写受持读诵解说。而于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恭敬供养如佛塔庙。若有法师闻此宝积正法经典。发尊重心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彼法师如佛供养。尊重恭敬顶礼赞叹。彼人现世佛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临命终时得见如来。
05  (缺)
06  尔时长老摩诃迦叶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是宝云微妙经典大为利益。一切天人无量无边。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大乘宝云经典受持读诵。若为人说若称善哉。及诸幢幡华香灯烛而供养之。乃至读诵一四句偈。而不诽谤欢喜信受。是人得福无量无边。所以者何。财施果报但在三界。法施之力出于三界。无老病死得涅槃乐。设有女人能诵此经。彼则离于四种恶趣。从今以去永不复受女人之身。转女身已得成男身。聪明智慧生正信家。当速得成如来法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金刚不坏真实之身


【161】
01  (缺)
02  是人当得十种身清净。云何为十。一者死时欢喜无厌。二者眼目不乱。三者手不扰乱。四者心不扰乱。五者身不烦扰。六者不失大小不净。七者心不污秽。八者心不错乱。九者手不摸空。十者随其坐命终。是谓十种身清净也
03  (缺)
04  又彼法师复得十种身业清净。何等为十。一者临命终时不受众苦。二者眼识明朗不
睹恶相。三者手臂安定不摸虚空。四者脚足安隐而不蹴踏。五者大小便利而不漏失。六者身体诸根而不臭秽。七者腹肠宛然而不[舽-舟+月]胀。八者舌相舒展而不弯缩。九者眼目俨然而不丑恶。十者身虽入灭形色如生。如是得此十种身业清净。
05  (缺)
06  (缺)


【162】
01  (缺)
02  复次迦叶。当得十种口清净。云何为十。一者善音。二者软音。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者乐音。四者爱音。五者柔和音。六者无碍音。七者敬音。八者受音。九者天所受音。十者佛所受音。是谓十种口清净也
03  (缺)
04  复有十种口业清净。何等为十。一者言音美好。二者所言慈善。三者言说殊妙。四者言发爱语。五者其言柔软。六者所言诚谛。七者先言问讯。八者言堪听受。九者天人爱乐。十者如佛说言。如是十种口业清净
05  (缺)
06  (缺)


【163】
01  (缺)
02  复次迦叶。当得十种意清净。云何为十。一者无恚不怒他人。二者无恨不语。三者不求短。四者无结缚。五者无颠倒想。六者心无懈怠。七者戒不放逸。八者意乐布施欢喜受。九者离贡高慢。十者得三昧定。获一切佛法。是为十种意清净也
03  (缺)
04  复有十种意业清净。何等为十。一者意无瞋恚。二者不生嫉妒。三者不自恃怙。四者无诸冤恼。五者离其过失。六者无颠倒想。七者无下劣想。八者无犯戒想。九者正意系心思惟佛土。十者远离我人得三摩地成就诸佛教法。如是得十种意业清净。
05  (缺)
06  (缺)


【164】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临终不受苦  非见诸恶相
 手不摸虚空  脚足无蹴踏
 便利绝漏失  身根不臭秽
 腹藏无[舽-舟+月]胀  舌红不弯缩
 眼目相俨然  命终颜不改
 如是身十种  福善清净相
 言音得美妙  出语而慈善
 所说自殊常  发语人爱乐
 复有柔软声  所言而诚谛
 方便能问讯  堪令人听受
 天龙众亦钦  清响如佛语
 如是口十种  口业得清净
 心意虽瞋恚  嫉妒而不生
 于自无恃怙  冤恼亦自除
 得离众过失  颠倒想不生
 不作于下劣  禁戒勿令亏
 正意而系念  远离于我人
 复得三摩地  通达诸佛法
 如是意十种  心业清净相
05  (缺)
06  (缺)


【165】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佛告大迦叶。若善男子善女人。汝等应以香花伎乐缯盖幢幡饮食衣服一切乐具。供养此大宝积正法。志心归命受持读诵。所以者何。迦叶。如是一切诸佛如来应正等觉。皆从此出。应以最上供养而供养之
05  (缺)
06  (缺)


【166】
01  佛说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世人鬼。神龙皆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
02  佛说此经时。尊者大迦叶。一切天龙鬼神世间人民。闻佛说已。欢喜奉行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03  说是经时,普明菩萨、大迦叶等,诸天、阿修罗及世间人,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二
04  佛说此经已。尊者大迦叶一心顶戴。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天龙药叉干闼婆阿修罗等一切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05  佛说迦叶禁戒经
06  大乘宝云经卷第七




--------------------------------------------------------------------------------

[1] 導師《寶積經講記》p117認為「無我」二字是「衍文」,應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7 15: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