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47|回复: 0

[佛教经藏] 楞严咒句偈疏解【九】---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三)阿罗诃帝

【释】阿罗诃帝。秦云应供。



【颂】应受人天真供养   种福植慧感遂通

因果圆满成万行   是则名为大觉王



【解】阿罗诃帝是梵语,译为应供,就是应该受人天的供养。「种福植慧感遂通」,不论你是种福,是植慧,求智慧,只要有诚心都会得到,都会满你的愿。「因果圆满成万行」,修行到因也满,果也满,就能具足万行,「是则名为大觉王」,这就是大觉王,大觉世尊。你若不信,可以试试看。



(四)三藐三菩陀写

【释】秦言正遍知觉。十号中二三号也。写者。翻尽。该摄皆尽义。先皈佛宝。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佛也。



【颂】虚空法界光明藏   十方三世大智尊

我今皈依真实性   正遍知觉妙法堂



【解】三藐三菩陀写译为正遍知觉,「写」译为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都该摄遍了。所以佛法不论你如何讲都有道理,不必执着,无有定法。这「写」字之义即无尽无量的常住佛法僧三宝。这句是说皈依佛宝,皈依十方三世尽虚空遍法界无尽的佛宝。偈颂说「虚空法界光明藏」,佛在尽虚空遍法界里即大光明藏。光明即智慧,所以说「十方三世大智尊」。大智尊即佛,佛即大智慧者。「我今皈依真实性」,我愿皈依十方无尽大佛顶真实性。「正遍知觉妙法堂」,妙法堂即佛的道场。何以说妙法堂,因其无尽之故。



(五)南无萨怛他

【释】皈命一切诸佛大佛顶首。



【颂】信从圣教两足尊   内施外施效能仁

一切无着即自在   解脱知见无我人



【解】这句又是南无萨怛他。「信从圣教两足尊」,南无即信从,信从佛的教法。两足即福也足,福慧双圆。「内施外施效能仁」,佛当初布施内财,外财他也布施。内财即头目脑髓,没有哪一种东西他不布施的。外财是国家、城市、妻子儿女。没有一样他舍不得的。「能仁」即释迦牟尼佛的名字。「一切无着即自在」,你若什么都不执着就真正自在。若有所执着就得不到自在。「解脱知见无我人」,你若解脱了知见,没有了执着,这时我也没有了,人也没有了。



(六)佛陀俱胝瑟尼钐

【释】佛陀。翻觉者。即怛他誐多。翻如来也。俱胝。同矩致。翻百亿。谓百亿相好也。瑟尼钐。密部经云。乌瑟腻沙。翻顶。佛顶法相。总谓皈敬一切诸佛。无比最胜顶相好也。次皈法宝。佛顶首楞严是也。



【颂】百亿相好庄严身   大佛顶首秘灵文

若人受持勤精进   皈依法宝日日新



【解】佛陀译为觉者,觉悟的人。觉有自觉、觉他、觉满。自觉为二乘的人,已经觉悟了,和凡夫不同。凡夫是不觉。二乘是自觉。二乘就是声闻阿罗汉缘觉。声闻闻佛的声音而悟道。缘觉修十二因缘而悟道。二乘是自了汉,只知自觉,不知觉他,不能以先觉觉后觉,不能用他自己觉悟的法门去教他人,令其它人也觉悟。菩萨和二乘就不同,菩萨能自觉又能觉他,可是还未能觉行园满。在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路上走,未到佛的果位上。佛和菩萨不同了,佛能自觉又能觉他,而且觉行圆满,万行也圆满。所谓三觉圆万德备,所以称为佛。「俱胝」是梵语,译为百亿,百亿相好庄严。是在因地所修的。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有百亿的相好庄严身即佛。「大佛顶首秘灵文」,楞严叫灵文,因其灵验不可思议,这是佛顶上化佛所宣说的神咒。其功能、力量都是不可思议的。都是凡夫所不能知道的。「若人受持勤精进」,假如人受持楞严咒,就要精进不要懒惰。「皈依法宝日日新」,皈依十方无尽的法宝。「瑟尼钐」即大佛顶,即妙法。我们第一要皈依佛宝,第二即要皈依法宝。



(七)南无萨婆

【译】皈命诸大菩萨。至心承事贤圣。



【释】萨婆。一切也。



【颂】恭敬一切摩诃萨   清净福田菩提芽

培养灌溉常精进   功圆果满赴龙华



【解】南无译为皈命。萨婆译为一切。「恭敬一切摩诃萨」,皈命所有的大菩萨,大菩萨即贤圣僧,如观音、势至、文殊诸贤。一切的阿罗汉也是贤圣僧。贤圣僧是福田,是清净福田。若能恭敬一切菩萨,便种了福报,长了菩提芽,还要常灌溉,好好栽培。即常精进。「功圆果满赴龙华」,功德圆满时便可真赴龙华会,即将来弥勒菩萨成佛时的法会。



(八)勃陀勃地

【释】勃陀没驮。皆佛也。勃地。冒帝。即菩提。翻觉道。以初地菩萨。于佛菩提。善得通达故。此约十圣。



【颂】大彻大悟大丈夫   人天师表福慧足

因修六度波罗蜜   果成万行妙觉如



【解】勃陀即佛陀。勃地即菩提。翻为觉道。「大彻大悟大丈夫」,佛是大彻大悟的大丈夫,也是人天的师表,福慧双足。「因修六度波罗蜜」,如何成佛的呢?乃因因地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到彼岸的法。「果成万行妙觉如」,在果地时成就万行、证得妙觉如如的真理。



(九)萨跢鞞弊

【释】萨跢。萨怛吠。智度论释。萨垛。名成众生。肇曰。秦言大心求道。贤首云。用智。上求佛道。用悲。下成众生也。鞞弊者。什曰。毗尼。秦言善治。秦疏云。鼻泥伽。此云调伏。又论名毗婆沙。此翻广解。胜说。毗药。即毗耶。密部翻种种最胜。谓三五乘中。菩萨为最胜。此约三贤。后皈僧宝。大乘菩萨众也。



【颂】上求诸佛智慧道   下化众生同体悲

善治调伏身口意   广解胜说贪瞋痴



【解】萨跢即大道心众生,即菩萨。鞞弊有的译为善治。善治身口意毛病,有的译为调伏,总而言之,即修行除恶之意。所以说:「上求诸佛智慧道,下化众生同体悲」。上求诸佛的智慧道,下以大悲来教化众生。同体悲即和众生是一个。「善治调伏身口意」,在修道时不犯戒,调伏身口意,没有十恶。「广解胜说贪嗔痴」,详细地给众生说明贪嗔痴有什么害处,说了又说。前边所说的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一切十方贤圣僧,皈依诸大菩萨,至心来承事贤圣。

#楞严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5 20: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