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32|回复: 19

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3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会通四科.圆彰七大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K2会通四科即性常住(分二)
L1总标即妄即真 L2别明即妄即真 L1分二
M1明幻化相即真 M2会四科法即真
今M1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还没有明白吗?所有一切一切外边这种像浮尘一样的幻化相,都是在这个地方出生,随处又灭尽了;它由虚幻而生,也虚幻而灭。“幻”,就是虚幻不实在;“化”,就是自有化无,自无化有,忽然间又有了,忽然又没有了。“幻化相”,就是一些个不实在的东西,你看像实有的,实际上这都是幻化的。 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这个幻妄的种种名相,它本来那根源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呢?就是由这个妙觉明体,也就是从我们这个真心里生出来的。因为由真起妄,就有了“见分”和“相分”。你有了见分,就可以看见一切的东西;相分,外边就有一些个形相。所以这见分、相分,都是从妙觉明体常住真心那个性净明体里边生出来的,不是从旁的地方来的。 M2会四科法即真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我怎么说幻化相由这个幻妄所生的呢?像我所说这个道理,乃至于五阴、六入,从十二处到十八界,都是因为有种种色法、心法,这二法和合,由虚妄而有这个“生”;因缘不和合、别离了,这种虚妄,就叫“灭”了!这是生灭性。 “乃至”,是超略词,表示中间经过一些个阶段。“五阴”,是色、受、想、行、识。“六入”,是眼、耳、鼻、舌、身、意,又叫六根。“十二处”,就是六根再加上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这根尘相对,中间生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这叫十八界──有十八个界限。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可是你不知道,一切生灭法的去来,本来都是如来本觉的藏性,那个无去无来、非迷非悟、不生不灭、遍一切处的妙真如性。“常住”,就是本无去来。“妙明”,就是它也不是属于迷,也不是属于悟,所以叫妙明。本不生灭,这叫“不动”。遍一切处,这叫“周圆”。这个妙真如性,都在如来藏里头含藏着,它具足“常住、妙明、不动、周圆”这四种德性。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性真常”,就是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这个“妙真如性”,也就是这个“不动、周圆”,所以叫“常”。你若在如来藏妙真如性里头,明白这个真理了,你再要找这个“去、来”、“迷、悟”和“生、死”,就什么都没有了。因为你不明白的时候,就有去来、有迷悟、有生死。你若明白这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你认识自己的本心了,这一切虚妄的生灭就都停止了;所以再找这个去来、迷悟和生死这种的相,你找不着了! L2别明即妄即真(分四)
M1会五阴即藏性 M2会六入即藏性
M3会十二处即藏性 M4会十八界即藏性 M1分二
N1总征 N2别释
今N1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哪!为什么我说“色、受、想、行、识”这五阴的来源,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呢?我告诉你! N2别释(分五)
O1色阴 O2受阴 O3想阴 O4行阴 O5识阴 O1分三
P1举喻合法 P2就喻详辨 P3结妄归真
今P1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好像有人──这不是目有赤眚那个人,用他没有毛病的眼睛看这万里晴空,就只有一个没有云彩的虚空,没有旁的,它“迥无所有”,什么都没有!“迥”,就是迥然,没有东西那个样子;在这虚空里什么都没有,如来藏也就是这个样子!在如来藏里头,你真明白了,什么都没有;那也就像万里晴空,万里无云。你看虚空,就是一个虚空,迥然没有一物。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就是如来藏这个境界。 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其人”,即是前边所说那一个人。他以清净目来看虚空,虚空是什么也没有的,只有一个虚空。现在这个人无缘无故的,他眼睛不动弹,就这么睁眼直视,往前看这个虚空;看久了,他也就生出一种疲倦来了──这叫“发劳”。“瞪”,就是睁着眼睛直视,眼睛不动弹。 则于虚空,别见狂华:他看着时间久了,这虚空就看出东西来;他在这个虚空里见着很多的华──狂华。什么叫“狂华”呢?狂华就是不实在的。为什么有狂华呢?就因为他看的时间久了,瞪以发劳,所以就有种种的狂华出现。 复有一切狂乱非相:不单有狂华,而且有很多很多没有见过的这种东西,五颜六色。“狂乱非相”,这在虚空里头现出种种的形象,都是似是而非的。或者单单见着一个畜生的头有人的身体,或者见着人的头有畜生的身体。在这虚空里头,见着很多不合乎理的种种形象,根本就没有见过的。为什么有这一些不合理的形象呢?都因为“瞪以发劳”,由于眼睛看虚空看得疲倦了,于是就发花了,就看见种种的狂华,及这种狂乱的非相。那么,这种情形,就是这个色阴的道理。
色阴当知,亦复如是:所以这个“色阴”,你应该知道,它也是这个样子。我们现在看见世界上这一切有形象、有形质的东西,都认为是实有的;实际上,也就等于这个瞪以发劳,在虚空里见着狂华,是一样的道理。
发表于 2017-3-3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3-3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3-7 18: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们的地球也是不是一样的道理而我们是地球人;这又如何正确看待。
发表于 2017-3-7 21: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界竟然有人说, 常住真心是外道呢。

点评

确实许多人依人不依法,没有悟入佛之知见。井底之蛙见,自古到今都有,不要迷信古人,名人。以佛说为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7 22:11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pingjing6 发表于 2017-3-7 21:34
佛教界竟然有人说, 常住真心是外道呢。

确实许多人依人不依法,没有悟入佛之知见。井底之蛙见,自古到今都有,不要迷信古人,名人。以佛说为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7-3-8 12: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发表于 2017-3-8 12: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来说地球,非地球,是名地球
发表于 2017-3-26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7-6-28 11: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6: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2: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20: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9-19 20: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师兄归来!  师兄那么多好贴子,不能弃之不顾!
发表于 2018-12-26 16:0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08:3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10: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9-29 10: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21 12: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27 18: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6 23: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