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12|回复: 8

见性无还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6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Q4独显见性无还 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 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上边我所说这八种的变化相,你能见到这八种的这种见精明性,是应该还给谁啊?佛就问阿难。这个地方就包括着说,你看你还给谁啊?是不是没有地方还哪?你还到哪个地方去啊?你讲啦!你讲这个见精明性是应该还给哪一种呢?没有地方还吧! 何以故:为什么我说没有地方还呢?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假设你这个见精还给明的时候,那么暗的时候,这个见就看不见暗了!可知它没有还给明,才能看见暗。你若说这个见还给暗了,但是到明的时候,它还能看得见。所以它既没还给明,又没有还给暗。 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这个“差”字读“疵”,应该读去声。差别,也就是“分别”。虽然这是单单说明、暗这两种,其余那六种也是一样的,种种东西、种种的变化相,都有它的分别性;可是这个见,没有差别。你说它有什么分别呢?见明也是见,见暗也是见;见清也是见,见浊也是见;见通也是见,见塞也是见。你说,这个见有什么分别呢? 有人就这样讲了,说:“这个见就是有分别!你看见明的就知道是明的,看见暗的又知道是暗的,这不是分别吗?”不错,这个是分别。但是你知道明暗这也不是个见,这是你那个分别心,你的攀缘心;你不要拿这个就当见了!你这个见,见什么都是一样的见,没有分别的。你那个分别不是见,而是你那个分别心。所以这个地方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要特别的注意,不要把这个分别心就当我们这个见精明元了! N3承前判决取舍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你看,这个文章说得多好!这几句话就把这个道理说得太明白了!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诸”,就是那些。那些各有所还的变化相,那自然不是你的。而在你这儿,不到旁的地方去,不是你所能还的,那这不是你的,又是谁的? 要不是你的,你应该还给人哪!现在你还不出去,你给谁,谁也不要──你给明的,明的也不要;给暗的,暗的也不要;给清的,清的也不要你的;给浊的,浊的也不要你的。你如果能给出去,你就再也看不见了;所以这是你不能给人的,你没有法子把它还给人的。你虽然证到初果,你也没有这个神通把你的见送给旁人,令你自己没有见了。你说,这不是你的是谁的?你自己还不敢承认这是你自己的,还不明白!你这个阿难,太可怜了!所谓可怜愍者啊! 你看看!这十六个字,把这个道理就说得很清楚了。所以《楞严经》这个中文真好,你若想学中文,不学《楞严经》,那你中文没有学好。你若学过《楞严经》,那以你的中文做出文章来,恐怕一般中国古来的秀才、举人,都没有你学问这么好。所以《楞严经》这个文,你只要懂了几段,已经就受用不穷,享用不完了,这个文是真好的。你欢喜学中文的人,不要放过这个机会,不要“如入宝山,空手而回”,到那个宝山里边了,看见宝贝太多了,想拿起这个,把那个又放下了。 中国有一句话说:“黑瞎子擗包米,随得随失。”你懂得什么叫“黑瞎子”?就是熊(bear)。它好吃corn,就是包米(玉米),中国北方叫“包米”,又有人叫“包谷”;有这么长,这么粗,是吃的东西,甜甜的,长得这么高。熊走到那个地方采包米,它采这一个,就把那个放这里;再采另一个,又把这个放那里。它这里采,那里放,以为它采很多很多;到最后一看,只有一个,没多的。 这就是你走到宝山里了,我们现在讲经,这就是宝山。我告诉你!这比世间宝山那个宝贝还有价值,比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都有价值的。为什么?你若明白一句经典,你就修行、用功,总也不退,往前勇猛精进,你就成佛了!所以你不要像方才说的bear似的,劈那个corn,随得到一点,随又丢了;随得到一点,随又丢了;走到后面,一个也没有。不要这样子! 所以《楞严经》这个中文,是经文也好,意思也好,统统都好的,没有不好的,只看你能不能接受。你若能接受、你若真明白了,不要说什么,我用棒子打你,赶你走,说:“啊!走!走!走!”你都不会走的。所以这种境界不可思议的! N4结叹自述沦溺 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沦,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 释迦牟尼佛说,各有所还的,当然不是你的。那么不能有地方还的,这不是你的,是哪一个的啊?但是你自己还不明白;你自己还不明白,所以我才说,则知汝心,本妙明净:因为你不敢承认这个真心,所以我就知道。知道什么呢?本来这种妙明净的这个心,是汝自迷闷,丧本受沦:这个真心,没有地方还,但是你自己迷闷,就“丧本受沦”,你丧失你那个本性,你不明白真心,所以就受沦了。这个“沦”是沦落,就是堕落了。前边“迷闷”,“迷”是你不明白,“闷”似是而非的;所以在前边佛说你丢了,说你遗失了,也就是这个意思。本来是你的东西,你自己不晓得了,所以好像丢了。 怎么堕落呢?就一生比一生往下降,往下边落,不是向上升。为什么你沦落?就因为你丧失你那个真心。这个“丧失”,就是好像丧亡,而没有真正地丧亡;但是受这种沦落,可是真正沦落了!
沦落到什么地方去?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沦落在这个生死苦海里转来转去的,犹如在水上漂着似的。“溺”,就是被水淹的样子,就是溺死了。这言其你生死不了,就好像在汪洋大海里边漂来漂去。纵使你会游泳,将来时间久了,有一天也会淹死的。是故如来,名可怜愍: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如来才给你起个名,叫“可怜愍者”,说你这个人太可怜愍了!
发表于 2017-7-19 12:0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6 07: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0-29 19: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0: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0: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9: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9-24 09: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15 11: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6 08: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