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60|回复: 8

求子终止喻妙法莲华经信解品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9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M2 颂求子中止

其父忧念 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 顿止一城
造立舍宅 五欲自娱 其家巨富 多诸金银
砗磲玛瑙 真珠琉璃 象马牛羊 辇舆车乘
田业僮仆 人民众多 出入息利 乃遍他国
商估贾人 无处不有 千万亿众 围绕恭敬
常为王者 之所爱念 群臣豪族 皆共宗重
以诸缘故 往来者众 豪富如是 有大力势
其父忧念,四方推求:他的父亲生了一个儿子,本来预备养老来着的;现在这儿子跑了,他就忧愁了、想念了,所以到各处去找。忧愁得一天比一天就老了,想念得一天比一天面上就有皱纹了,这是父母忧心子女的表现。这一些声闻人,就好像小孩子,离开佛跑到外边去;佛就想要度这一些声闻人,于是各处找所应度的众生,所以这也就好像其父忧念似的。求之既疲,顿止一城:因为各处去游走找儿子,寻找的时间久了,也疲倦了,所以停留在一个城里边;这就表示佛各处找众生来度,到娑婆世界就顿止了。
造立舍宅:在这城里边就建造很多的房子。五欲自娱:五欲,是财、色、名、食、睡,这是地狱五条根。说是佛也谈五欲,以五欲自娱吗?不是的。这“五欲”是譬喻众生在五道里头;佛要度这五道的众生都成佛,所以就好像以五欲自娱似的。你不要有误会,说释迦牟尼佛都要着住到五欲上,那我为什么要离开这五欲呢?
其家巨富:佛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巨富的人。多诸金银、砗磲、玛瑙、真珠、琉璃:很多的金银,有砗磲、玛瑙、真珠、琉璃的宝贝,有多少?没有数量那么多。又有象、马、牛、羊,辇、舆、车、乘:辇,是皇宫的车,但不是皇帝坐的,是娘娘坐的;这个“辇”大约比坐现在这种的自由车还舒服,因为它用人来抬着的,所以也没有颠簸的苦恼。颠簸,就是这个辇不会跳起来。中国北方的铁车有一礅,车往前就一颠一颠的,人坐在里面,觉得很不舒服,把你屁股都礅得直痛,比坐禅还痛得厉害;这个辇,没有这种的毛病。“龙车凤辇”,皇帝坐的就叫“车”,娘娘坐的就叫“辇”。舆,也是个车的名字。车,就一般的车。
乘,四匹马拉的一辆车,叫“一乘车”。这个大富长者,辇舆车乘都很多,因为他有钱,所以什么都有。
田业、僮仆,人民众多:有田产,又有僮仆;所有的人民,也都非常之多。出入息利,乃遍他国:他的钱,出入的财产,在其他的国家也都有。商估贾人,无处不有:商,是走路做生意的,这叫“行商”;贾,读成“古”音,是“坐贾”,坐那地方做生意的贾人。这行商坐贾的生意人,所有的地方都有。千万亿众,围绕恭敬:有千万亿这么多人,围绕恭敬。常为王者,之所爱念:常常为其他的国王之所爱念;就很爱念他。群臣豪族,皆共宗重:大臣和豪族,大家都共同来恭敬他,来崇拜他。以诸缘故,往来者众:以这种种因缘的缘故,所以来往的人,都非常多。豪富如是,有大力势:他的豪富是这样子,还有大势力。
这一段偈颂,大意就是说:佛具足诸法,所以佛是诸法中王;佛有种种的法宝,所以一切的大菩萨、声闻、罗汉都恭敬围绕他,佛的地位是最尊贵的。又有十方诸佛也都来拥护这位佛,十方的菩萨也都来护持道场,所以佛转无上的妙法轮,来教化无边的众生。

M3 超颂其父忧念

而年朽迈 益忧念子 夙夜惟念 死时将至
痴子舍我 五十余年 库藏诸物 当如之何
而年朽迈:而,是转语词,就是接连上边没有说完的意思。这位长者他有大势力,然而他这个年龄已经朽迈。朽,就是不健康了;迈,就是老了。怎么样不健康?因为忧念儿子忧得多了,他精神用得也多了,所以精神也不具足了,身体就不健康了、朽了。好像木头,木欠缺坚固性,就因为时间久了,所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几百年的朽木头,想给它雕上花、雕上东西,可是你一碰,它就碎了,不能雕刻;用土和马粪和的泥坯当墙,你就画上什么名贵的山水画在那墙上,也不好看。圬,就是粉刷涂饰来画上一辐好画。人年纪老了,也就慈悲心多了;慈悲心一多,想起儿女来了。想起我有个小儿子,他小时候不知道跑到什么方去了?找也找不着。父母想念儿子、想去找儿子,不容易找;儿子若是想父母的时候,只要回到家里就可见着父母,很容易的。
所以年纪老迈的人,益忧念子:益,是增加,由这个“益”字,就知道天天都这么忧念儿子、天天都想这个儿子。夙夜惟念:夙,是早,每天早晨。不单是白天忧念这个儿子;在夜里也睡不着觉,又想起自己的儿子来了!很辛苦地生出这么一个儿子来,他又跑了;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一想起儿子,也变成失眠了,睡不着觉;相信那时候也没有地方去买安眠药,所以这个父亲整夜睁着眼睛看房子的脊梁。又想起,啊!我的年纪这么老了,儿子也不回来;死时将至:我不知道哪一天就死了!
有三个老年人在一起喝酒,或者是喝茶;不要一讲起喝酒,那好喝酒的人,口里的口水又流出来了,所以就说喝茶好了!喝咖啡?不是!在一起吃斋;有一个八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一个七十多岁。
这六十多岁的老年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欢喜讲话,他说:“喂!老兄!我们今年在一起吃斋,等到明年,不知道我们三个人会是谁没有了?”言中之意,我们三个人都是这么老了,不知道谁会先死。
七十多岁的老年人一听,这话简直没有道理!我一定要把你这个理由给驳倒了,令你不成立!就说:“老弟!你不要妙想天开了!怎么呢?今天晚间,我们把鞋和袜子给脱了,到明天早晨不知还会不会再穿上了?”他这么一讲,把六十多岁这最年轻的老人说得没话讲了。
八十多岁的老年人,他最爱惜六十多岁的这个老弟,一看老弟被老二给批倒了,他也放不下了,他说:“喂!老二!你说的以为就是很合乎逻辑吗?这也是不合现实的!”老二一听,我说的是很合乎道理,他说还不合逻辑?就问:“那你怎么说?”这个老兄说:“我这一口气出去,那一口气就不知道回来不回来了?”这八十多岁的人,他是最明白生死的问题,所以他说得这么透彻;老二、老三一听,喔!这是危险!这口气出去,那口气就不知道回来不回来?
我们现在没有其他的途径可做,只可以埋头苦干、用功修道,参禅打坐念佛、诵经,做这一些工作。那么做这一些工作就可以不死吗?不可以的。既然不可以,又有什么用呢?虽然不可以不死,但是此死与彼死不同。以前你这口气一出去,那口气就不知道回来不回来;你若能用功修道,参禅、打坐、诵经、念佛,你这口气出去,你叫它回来,它就要回来;你若不叫它回来,它可以不回来,你自己也可以拿得主意。说:“我不愿吃了!这一些东西,没有什么大意思!令这个臭皮囊要做很多工;最低限度,天天要去厕所,又要搬出去、又要搬进来,搬进来、又要搬出去,这个新陈代谢很麻烦,所以不要它!”就放下了!所以主意已定。
痴子舍我:你这个傻孩子太愚痴、太愚痴啰!还不回来呢!你还不想想爸爸这么大年纪,就快要死了!五十余年:你呀!在这五道里头轮回,不知道回来,你离开我五十多年啦!库藏诸物,当如之何:我的仓库里这么多的宝贝、这么多值钱的东西,这怎么办呢?

M4 追颂遇到父城

尔时穷子 求索衣食 从邑至邑 从国至国
或有所得 或无所得 饥饿羸瘦 体生疮癣
渐次经历 到父住城 佣赁展转 遂至父舍
前边说,这位大富长者想儿子,想得睡觉也睡不着,吃饭也不香。为什么?就因为自己财产太多了,这库藏诸物怎么样处理呢?所以就在忧愁。
尔时穷子:在这时侯,跑到外边的穷子;这个穷子,就是阿罗汉,就是二乘人。求索衣食:他们为着求法,经历过十二处及十八界。十二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见色,耳听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缘法,这是十二处。十八界,就是色、身、香、味、触、法,对着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六根对着六尘、六尘对着六根,中间生出一种分别的识。眼见色时,就生出一种眼识,起了好坏的分别;耳听声时,就生出一种声音的耳识,起了分别作用;鼻嗅香时,生出一种香的鼻识;舌尝味时,就生出一种舌识;身觉触时,就生出一种身识;意缘法时,就生出一种意识。
这眼、耳、鼻、舌、身、意,生出六种识;识,就是分别。在没有境界现前的时候,没有分别;一有了境界现前,就有了分别,所以这十二处,就变成了十八界。因为这个二乘人,在这十二处、十八界里边,走来走去、转来转去的,这叫求正道的食,和助道的衣。
从邑至邑,从国至国:就是从眼走到耳,从耳走到鼻那地方去,从鼻又走到舌那儿去,从舌又走到身,从身又走到意那地方去,这叫“从邑至邑”。那么从眼到眼观色中间,生出一种眼识;耳听声中间,生出一种耳识;鼻嗅香中间,生出一种的鼻识;舌尝味中间,生出一种舌识;身觉触中间,生出一种身识;意缘法,中间生出一种意识,这叫“从国至国”,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去。也就是从你眼识那个地方,到你意识那个地方去,这都叫“从国至国”。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9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或有所得:这是指“有漏的善根”说的。有漏善根,就是你做的善事不究竟、不彻底,也就是做一种皮毛的善事。或无所得:这表示“无漏的善根”,你做无漏的善,就了生死、入涅槃。虽然了生死、入涅槃,而实无所得;生死也就是涅槃,涅槃也就是生死。你转过来,就是涅槃,你转不过来,就是生死;所以这叫或无所得,也没有所得。
饥饿羸瘦:什么叫饥饿?说是“我知道这个人没有吃饭,就是饥饿了”。这个“饥饿”不是没吃饭,而是没吃法。你没有吃大乘佛法的人,都叫饥饿。你吃了大乘的佛法、大乘的教法,这才叫“饱”了。二乘人,他没有明白大乘的佛法,所以是饥饿。“羸”就是没有得到大的利用;“瘦”是没有得到大的功德。
体生疮癣:这位穷子他的身体生出来疮和癣。这是表示什么意思呢?这就是你迷失真理了,你认假为真、认贼作子、舍本逐末──舍本,把根本不要了,去找那个末梢;你因为不明白真理,所以就有见惑和思惑。
见惑,就是对境起贪爱,对着境界生出一种贪心、生出一种爱心。为什么你就有一种贪心、为什么你又有一种爱心呢?这就是见惑;见了就疑惑、就迷惑了,见着就不明白了!所以这个见惑,从无明生出来;因为你那根本无明没有破,对境就生出一种贪爱。见惑是眼睛看见的,思惑是眼睛没有看见,而在你的心里不明白;不明白,就用这第六的意识来分别,分别善恶、是非、长短、好坏,分别这种种的情形。一般人认为这个分别心是最好的,实际上,这分别心是最坏的!分别、分别,就分别得迷惑了;这一迷惑,就有糊涂事发生了!所以这叫思惑。生出来见思二惑,这就是体生疮癣;一般人不明白,以为这是好,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见惑、什么叫做思惑,就往前去。
渐次经历,到父住城:这个穷子,那么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渐次,就是那么一点一点的;经历,就是从这一个国家到那个国家,到父亲所住的城市。这表示这二乘人跑到外边去,各处去求法访道,访来访去,也没有究竟的法可访;于是又走回来到佛这个教,他就进来了!佣赁展转,遂至父舍:这个穷子,用给人家做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也不知不觉地,就到了他父亲所住的房子那地方。
发表于 2017-1-15 17: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16: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11: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9: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6-30 20: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9-27 10: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29 09: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1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