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38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6-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18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楞嚴定迥不同於常途工夫所修之定。首楞嚴定就是佛性,佛性無動搖、無生滅去來。無動搖、無生滅去來就是定。因此首楞嚴定並無入定出定,是究竟堅固的大定。
現在先解釋何謂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禪那:
奢摩他是印度文,譯曰止,乃定的一種。把心收攝起來,令其不散亂,不打妄想,不昏沈。一打妄想,立即制止。此種定需要你用心力,即是用意志去止息妄心而得的,很多經論都有談及,楞嚴經所說的則完全不同。不需要你作意去修,一作意就落於虛妄,就與自性背道而馳。
妙奢摩他是首楞嚴大定所依的理體,亦即是我人的本覺佛性。本來就不生滅、不動搖,本來就是定。從本覺理起始覺智,返照本覺,名為妙奢摩他微密觀照。此微密觀照,不同識心分別,有覺有觀的止觀。此乃離妄絕相,以始覺智,照本覺理,故謂微密。但無始劫以來,我們習慣以六識為心,若不捨去虛妄的六識心,大定無從修証。所以修首楞嚴定,先要大開圓解。即先要你悟。悟個甚麼呢?悟到意識非真心,你就會捨去妄心。悟到六根中有不動搖不生滅的佛性,稱為根性,又名如來藏性,你就會用真性為本修因,然後圓成果地修証。若果未悟,即是未得其體,未得其體又如何可以起返照之用呢?所以在經文中,釋迦佛七番破六識的虛假,令阿難捨去虛妄的意識心;十番顯根性的真實,令阿難悟到常住妙明,不動周圓的大定本體就是妙奢摩他。務要阿難捨識用根。即捨去妄識,而依不生滅、不動搖的根性為因地心。此即十方如來得成菩提的最初方便。因地心亦即經題中「如來密因」。至於何謂六識心,請參聽我在心經內的詳細解釋。
大開圓解後,從解起行,就是妙三摩。以不生不滅的根性為本修因。在六根之中選擇一根下手,一門深入。選那一根呢?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所以選耳根。從聞思修,返聞聞自性,入三摩地,即經題中的修証了義。下文會介紹觀音菩薩耳根圓通。
禪那,中文譯為靜慮。靜即是定,慮即是慧。本經所講的乃自性本具的定慧,故謂妙。以始覺智照本覺理,定慧均等,中中流入薩婆若海,經歷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証入涅槃之門。所以捨識用根,是楞嚴經的宗要。
如何捨去妄心?又或者應該問如何去除妄識呢?首先一定要知道妄心在那裡?如果不知道自己妄心所在之處,如何能降伏自己的塵勞煩惱?譬如捉賊,一定要知道賊巢所在,才可以擒賊。所以佛問阿難:「唯心與目,今何所在?」心指六識,乃生死根本,本來非心,可是我們偏偏認六識為自己的心。「目」指肉眼,由無知覺的色法而成。本來無見的功能,但眾生偏偏認為能見者是肉眼。釋迦佛不單要破妄心,並且要指出能見者不是我們的肉眼,而是我們的真心。
阿難立即回答:「心在身內,眼在面上。」不但阿難,相信我們都會這樣回答。佛謂:「心是靈敏的,無論心在那處,都能夠清楚知道周邊一切的事物,如果我們的心是在身內,先應知道身內的五藏六腑。如果不知內,怎可以知外?」釋迦佛為了要証明六識非心,所以有七番破妄識無住處,以証明妄心根本不存在。上來破心在內,是第一番。即如今日的講題名楞嚴經宗要,所以七番破妄之中,只揀要點而述。
阿難被釋迦佛推破了心在身內之說後,立即又回應:「既然我們見不到五臟六腑,証明心不在身內。但是我們能見到身外的一切事物,証明我們的心是在身外。」佛言:「如果心在身外,即是身心互不相干。若如是,當身有所覺之時,心不會知,因為身心互不相連。同樣,當心有所知時,身亦不會覺。但現實的情況是,當你身中的眼見物之時,你的心就立即起分別。証明心與身相連。若是相連,心就不會在身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