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3|回复: 0

[心得体会] 养生在修为中运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养生者,即是养而得其生。所谓的养,也是有三个内容存在的:其一是养其身,其二是养其神,其三是养其精。身即是身体,对身体的养是维护正常的生理代谢,在代谢之中得其利不为其害。生活中的人们已经出了多套成功的经验,什么时候作起,什么时候休息,不为颠倒,因为颠倒必成紊乱;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不可以乱吃,乱吃必为其伤;什么该用,什么不该用,不可以乱用,乱用必为其害。如果乱身、伤身、害身是养生的相反面,平和者是人生。如果即维护了正常代谢,又进行了生活,又能确实做到了不乱身,不害身,不伤身等,就是养身而得其生了。比如大酒伤身,小酒活血,适饮对于身体有调,定时定量的科学饮用,可以利于身体健康,达到长寿的目的。有人会说,长寿与否并不重要,认为可以轻视之。
人们可以不将生死放在心上,但是不可以轻视人的寿命。一个人还没有成年就死了,还能做成什么事情呢?十年完成事情的量和二十年完成事情的量是不能相比的,其结果自然也是不一样的。许多人都知道,姜子牙七十二岁才下山,张伯端八十四岁才入道。如果这些人不具备这么长的寿命,又怎么能做成事情,创造成绩呢?要想不虚此生,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先在身体上有所保障,在寿命上有所保障。不言而喻,这是最基本的内容,最基础的保障。人可以不畏死,但是必须贵生,养而得之以为基石。养其神,不是养先天之神,而是养后天神。在佛法中所言,就是后天的识性,而不是先天的自性。识性中枢为心,下连肾根,外面六门。简单地说就是人的妄念,性欲,眼、耳、鼻、舌、身、意的活动内容。善用这些内容,就是养神了;如果不善用这些内容,就是耗神了。若论养的内容,也是有一个规范。心念不可以常起,常起也不可以虚妄,妄则虚耗。欲不可以常行,行多则伤身,伤身则必败基。眼不迷于五色,则不昏;耳不迷于五音,则不惑;鼻不迷于五香,则不乱;舌不迷于五味,则不失。诸如此类,即是养而归真,生而得成了。
养其精,是有专指了。按照一般规律,神在精之后,精在神之初。但是,在养生方面就有所不同了。正好相反,精在神之后。其方面就是养精以待其旺,从而蓄生五脏之气运转不枯。得其精华,可以调配以成修真。于此可见,善于养其精是修为的前奏,也是真正修为的基础。舍其养生,即不得修为;若要修为成就,就必须善养其生,得其真用之果。
在运用之中,不要认为养生是用在修为之前,当修为之时就可以丢下了。比如人们会爬行一般,爬行在儿时进行,当人们长大以后也未必用不到爬行。养生更为甚之,永远为基础之用,可以长筑基础之实。修为不断,养生不断,可以进而不断。若修为不养,必有后患;若养而不修,必得而后失之,终究落空。善修必养,善养必修,二者缺一不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7 11: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