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37|回复: 0

[心得体会]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6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心健:菩提,是修为的意思,通过修为而成就,自性,为佛法的根本与主体,是佛法真正寄托的地方,菩提自性说的是真正的修为,是以自性为核心,本体进行修为。本来清净,本来,是最原始的状态。清净,是自性的状态,同时也是修为的方法,是通过降服杂念妄念,达到清净的本来状态,这个净是真正的净,连净的相都消除。但用此心,但用,是只用,是在具足诚信的基础上,真正的进行下去,不存半点怀疑。此心,为尘心,杂染之心。出入修为,内心有尘,不得清净,但也同样因为有尘,所以才能觉苦而出。以尘心为切入点,先是正念降服邪念,令尘埃消除,在以无念代替正念,达到真正清净的状态。直了成佛——这里的直有两个意思,一是行直心,一心向道,二是说这个方法直达本来。了,是了达了然,能够真正的放下。成佛,佛为觉者,只有放下,达到清净才能让内在本来存在的自性起用,修为有成
燕子飞:自性是人人都有的,但是菩提自性却不是人人具备,也就是说,菩提自性只有通过修为才能够达到,如何达到呢,就是用先天的真心去修为,可以一超直入,见性成佛。先天的真心是本来清静的,没有后天的干扰了,它就会发挥作用。修为就是逐渐放下后天自我的过程,放下的越多,见到的越多,自性做主的机会也就越多。
觉理:菩提自性——菩提觉悟的状态,对于每个人而言,菩提呈现的次数有很多,因为每次醒悟之机和醒悟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之所以有菩提是源于自性,自性处于醒觉的状态中。本来清净——本来指的是先天,先于众生色身形成的那个我而形成的先天的我。这个我是本我。不管众生轮回多少次,那都是这个本我后面的事情。清净,先天之我无识无别,以人为例,本来的我既没有六门六识色身干扰。同时,从动机和物质上讲,先天之我具备的动机灵动,物质比后天要纯净。但用此心——此心指的是自性做主的心,说是心,其实是在说心中的自性。直了成佛——成佛是自性的成就,运用此心成佛,是运用自性法,在经历的过程中自性成长为佛性
心尧:自性是觉悟和有大智慧的,能洞察大道中的一切,本来清净,无附无着,修成这样的心就是佛了。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个时候的此心已经修成了真心,除了成佛还是成佛啊。具有觉悟和大智慧的心,这个心是个名相,嘿嘿。这四句是要我们明白此心就是真心,只有用这个明心见性的真心才可以了结因缘成佛证果。
悟恒:菩提自性--菩提指的是大智慧,先天智慧,是对自性的形容,自性如虚空,无有形象,摸不到其边际,那么这个大智慧就是自性动转的体现。
本来清净--本来不是说从开始处,而是说自性所具备的特性,没有清净与污浊之分,说其清净是超脱了两者之内。他就是清净的没有污浊过,也没有污浊后的清净。但用此心--这个但用此心是说在以上两句对自性的形容后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接近自性,要在心处入手,心本来是个门户,这里的心并非门户,而是真心,我觉得暗指真意,真意有阶段性的过程,从开始入修为心下醒悟有了初步的意,然后随着功夫的深入意也会逐渐的纯净深入,所以这里是对意的运用。
直了成佛--意的运用就是使心逐渐恢复到本来本户的作用,也就是不留住,心内有真意,以智慧为动转,自性逐渐主持大局,从而得以真种成就佛道
悟明:菩提自性,是说我们的修为是以自性为核心的修为,不会受外在的干扰,直接的去交流和感触,本来清净,是自己先天的状态,无染,有着自己的运行轨迹,但用此心,是一个切入点,修为中的一个关口,一旦切入进去,是另一番天地,直了成佛,是有自己的真我做主,顺着自己的运行轨迹,去圆满自己。
心尚: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菩提自性是一颗真正的修为种子,本来清净是自性本身就具备的,也就是修为中的种子,自身必须具备的,但用此心,这个心是修为的真心,无论我们的行入和理入都是这个真心,要让他实实在在的去经历和感受,直了成佛,在经历中,让这个种子成长长大。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说的就是从大道一性发展演化至今,这个自性一直都是具足圆满,本来就是清净无为的,而这里加上菩提,那么就是在说自性的衍生识性了,因为自性需要通过心这个门户来发挥作用,当心通过六门沾染六尘时,因为念上的留住而使心如哈哈镜似的,扭曲了事物本来而有了颠倒梦想和痴狂,这时我们称之为识性做主,也就是心思量识别后的偏执,所以菩提是方法,是把心从这种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方法,不思议,不去分别使心回到清净的状态就如一面正常的镜子,不再有识别起到作用,那么里面映出的才是事物的本来,这时心不被干扰所思所行自然也是符合大道运行的了.所以后面的但用此心说的就是让心保持这种状态中,直了成佛说的就是真正的大自在,那么行住坐卧一切都是随道而行的,
悟明:菩提自性是一颗真正的修为种子,本来清净是自性本身就具备的,也就是修为中的种子,自身必须具备的,但用此心,这个心是修为的真心,无论我们的行入和理入都是这个真心,要让他实实在在的去经历和感受,直了成佛,在经历中,让这个种子成长长大。
心清:我在看以前师爷发的心修。但用此心,但是心到底是什么
觉理:大家感觉上面那几句是不是和“烦恼即菩提”有连带的联系呢
如云:此心是清静平等心,在红尘中定力不足常会被污染,直了,就是在红尘中坚定地运用这颗清净平等心磨炼自已,直至圆满。
觉理:烦恼是心动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动,是执着于外相的动,也是后天的分别,六门六识之妄动。为什么说烦恼即是菩提呢,烦恼出现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个机,就是暗示着内心仍有放不下的地方,思想念起仍然有漏洞存在。修为人知过能醒,知过能改,就是正确的利用了烦恼出现的机会。烦恼即是菩提和“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有一定联系的。这里的联系就好比“淤泥定生红莲”。我们是在红尘中修为的,在尘,以尘为营养。烦恼烦恼是菩提的资粮,中间的关键在于修为人的转化,也包括了降伏的法用,可以降伏自心获得清净,就是烦恼化为了菩提,这种清净是在经历中获得的,属于自性的成长
心清:自性无识无别,亦不知有我无我,我是自性的显象之一,是一小部分的片断,我不能说我是自性,也不能说自性是我,说到底就像种子生出来的树一样,树并不是自性,种子也不是自性,种子比作物质,成长为树比作因缘业力,而自性则是不可言说的核心了。到底什么是心。我一直是以为人本来是没有心的,神性自然有有门户,但并没有心这个称呼,但有心生便是妄生之时了。
哦,原来是这样呀,心像一个通道,内通自性,外通过六识接触红尘,由于对红尘的留住,而使通道留有蒙蔽,我这个名相本便是自性通过心接触红尘后而成的,只因为留住尘而误以为我是外在事物而构成,而不解我其实是自性通过心所生的觉应:菩提自性 本来清净,拿起是烦恼 放下既是菩提,菩提自性,本来清净,是放下之后所达到的境界,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心中清净,明了本来,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指在明白这种清净状态后,要相信你能达到这种状态,此心是诚信心,直心,以他为核心所有的法用围绕这个核心来进行,不偏不移就能达到清净状态。
悟恒:嗯,其实这句话是一个法用。开始我以为前两句是对自性的描述。其实前两句才是真正的法用,后面两句是总结。菩提自性--四个字要分开来看,菩提要看成是烦恼即菩提,那么烦恼转为菩提,这里的自性并不是我们每天说的自性而是说的先天的意思,这里烦恼转为菩提后就是舍弃后天从于先天,舍末求本。本来清净--这里说的是心,并不是自性,说出心本来的状态,心本来是个门户,是没有留住污浊的,所以是本来是清净的,一旦有烦恼就是有所留住,只要我们不留住,就不会惹来烦恼,还心一个本来面目。所以也是对上一句法用的延续,
悟行: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四句,其实是这段时间所讨论的《真心直说》的核心。《真心直说》林林总总说了这么多,其实说的就是这几句。烦恼即菩提,当有烦恼,是心中有了念起,说明心中有动的时候,虽然是妄动但是也是动,也是有动势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也要利用这个动返还,而不是越来越烦,是烦中有醒,能够醒悟怎样才不会烦,当利用一定的方法达到不烦的时候就是菩提了,按着修为严格的要求来说,就是有了烦恼有了动及时的醒悟而从修,那么这就是舍弃烦恼而从智慧,而回先天的过程。这就是第一句的法用。但用此心--前两句的法用还是在于一心,此心说的心对上两句的法用,不简简单单的说的心,而是心上的法用。直了成佛--直了是只要按着这样的方法进行,不有偏执,就会成就佛道
心清:以前听过师父还是师爷说过,是令心在性上熏修,而可以迅速成就,因为自性是最符合道的轨迹的。我就不由想到,就像种子已经成长为树了,是不能再从树变回种子的了,人也不能再回到自性初始的那个状态,回去时已经是不同了,已经有个晶莹剔透精雕细琢的心了。
晓晓:菩提自性----菩提是自性的运用,修为的进行,真正的修为是以自性为核心展开的,刚开始的时候得学习佛法,行持佛法,验证佛法使之见到自性,虽说有八万四千法门,但其目的依然是为了见性。再在自性的基础上行持,验证,达到圆满。本来清净----这句是对上面菩提自性的环境保证,本来也是说的自性,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有史以来一直处于清净的状态,当然这个清净也是没有净染之分的。它不受因缘的束缚,一直清净无为的运转着。而平时所说的尘染是识性,受到因缘牵绊的,是自性的衍生,那么想达到本来就得通过清净的法用,让识性逐渐放下尘埃,使之清净下来,给自性提供运转的空间,这样自性就能起作用了。但用此心----我们修为得从心入手,真心妄心都是这颗心,只是运用的不同,状态不同。通常初入修为都是一颗妄心,通过持戒布施等将妄心降服,归正,之后正心也不有留住从而达到真心,也就是心达到了虚空状态,自性运转自如的心。直了成佛----直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在修为的过程中要具备一直心的状态,不受境扰,心不起念,性不动摇,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成佛,这个是成佛的保证。二个是直达本来核心,在以自性的基础上进行的修为。这两个运用都是修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只是修为的阶段不同,偏重的法用不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8 19: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