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94|回复: 1

[慧净法师] 慧净法师:四字念法与六字念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8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请问师父:念佛有四字念法与六字念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念呢?
答:信受弥陀的救度,执持二字、或者四字、或者是六字,都离不开弥陀的救度。因为弥陀的救度已经不在执持四字、二字、六字了。同时,从弥陀本身来讲,二字也是他本身、四字也是他本身、六字也是他本身,都互相融通包含的。
只是我们如果称念的话,是以称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比较完整。那为什么?合乎第十八愿
第十八愿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就是信,也就是南无;「乃至十念」──这个就是四字,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十八愿的本身就是信与行;就是南无,就是阿弥陀佛。
南无是指我们众生,阿弥陀佛是指救度的本身。所以,第十八愿里就有:「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因此南无的十方众生,与已成正觉的阿弥陀佛,是在第十八愿一体成就。
所以我们称念这六字名号合乎第十八愿,是完整性的。
同时,善导大师也解释:南无就是信与愿,阿弥陀佛就是信愿者的功德。从这个解释来讲,我们都称念六字名号。
如果六字名号在某种情形之下称念不完整,当然也离不开弥陀第十八愿,因为它是互相融通的。如果在某一种心理状态之下想称名,而觉得六字名号在那一种心理之下比较不顺,那么称念四字二字也一样;甚至不称名,当下的那一种心理状态也可以;因为不离开弥陀摄取的光明。所以道绰禅师的《安乐集》就引用佛经说:一个临终的人,在临终的时候不能念佛,可是知道有极乐世界,有弥陀的救度,这一种众生照样往生极乐世界。有的人临终念「南无」,「南」念出来,下面一个字还没有念出来他就往生了,有的人遇到临终危急的时候,念阿弥陀佛,阿的声音刚出来,下面三个字还没有念出来,立刻就逢凶化吉了。所以二字、四字都是弥陀本身,因为你还没有念的时候,阿弥陀佛就知道了。口虽未言而佛已知,我们还没有要求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已经为我们准备好,我们还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送给我们的了。
我在台湾,如与人家打招呼,或者是电话,往往都是四个字,因为在台湾打招呼或者打电话什么的,都是念四个字比较平常,所以,我也以平常人的习惯念四个字,可是我自己是念六个字,静坐也好,走路念佛也好,都念六个字,不过「弥陀」本身两个字就是六个字,四个字也是六个字,两字、四字通通是弥陀本身,不可思议就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讲:
以前有一个师父叫做法砺法师,他自己贫穷,当要建设精舍的时候,缺少茅草,听说山上某某人有,他就向山上某某人化缘,要了一牛车的茅草,回家时走到半路,他很累就躺在那里休息,刚好附近发生火灾,而且他的车就在下风,火已经快烧到了,他一醒过来,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他平时是念观世音菩萨的,他赶紧念观世音,「观」才出口,火就停止了。
我们晓得观世音菩萨是弥陀慈悲的显现,观世音菩萨的存在是要救苦救难,而能够绝对性地救苦救难,就是要信受弥陀的救度。
所以,观世音菩萨的存在等于是方便地接引我们去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来让阿弥陀佛救度,不然的话,他生生世世、世世生生都要为了我们而闻声救苦,在那里救苦救难,那不彻底呀。我们应该知道,观世音菩萨是弥陀慈悲的展现,我们了解这个感应之后,我们就会不改变念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1-1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节选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不饮酒、不食肉者,得几所福?

  佛告迦叶:

  假使有人,象马牛羊、琉璃珍宝璎珞、国城,持用布施,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人百千两金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能铸金为人数百,持用布施,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作幡华宝盖,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大浮图宝塔,檐檐相次,如稻麻竹苇,上至梵天,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赠。

       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于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

       行善之可嘉,不在于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
戒除邪淫得清凉

佛经选摘

1.《菩萨诃色欲经》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

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

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

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

2.《华严经》:菩萨若离女色,即得亲近,诸善知识,复令众生,因此离欲,皆住最胜,解脱法门。

3.《法华经·普门品》:"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4.《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

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

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

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

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秖名热沙。

何以故,此非饭本,石沙成故。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

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

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10: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