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68838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2-1-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诸法归趣
慈法法师
天亲菩萨广造诸论,弘阐佛乘。
我们所学的《往生论》是天亲菩萨所著的五百部大乘论中的一部,这里印光大师赞叹他“广造诸论,弘阐佛乘”。净土法门是佛乘之法,是一乘教诲。就如《法华经》三车之喻,虽佛与一切众生说方便之教,但得到的利益莫不是一乘教诲,所得到的莫不是大白牛车。天亲菩萨弘阐佛乘,就是弘阐佛普度众生究竟之教,是一乘教诲,绝非二乘三乘。莫以不了义教,妄自诽谤圣教,否则会丧失大利。天亲菩萨最初是行持声闻教,谤大乘教,说大乘教非佛说。后来他的兄长无著菩萨就引导他,使他得知诽谤大乘的过失。他就欲割舌谢罪,无著菩萨就劝他以谤佛之舌来赞叹佛乘,弘扬大乘。所以他又作五百部大乘论著。因为他是不可思议的人,示现这种教化因缘,也是古佛倒驾慈航,知错必改,知过必究。能知错改错,真是不可思议的因缘。
天亲菩萨弘阐佛的一乘教诲。佛教有了义教、不了义教,不了义教是随顺众生说。本来佛说法初善、中善、后亦善,皆是了义究竟回施,但是众生各个随类而解。所以说三乘、说五教、说五时、说藏通别圆,乃至说种种差异。虽有差异,诸佛如来本无差异行持,皆因众生因缘而发起种种差异,莫不回施一乘。
复宗《无量寿经》,作愿生偈论。
我们学的《往生论》这篇文章,是天亲菩萨以《无量寿经》这种根本内涵来作的一个论,就是对《无量寿经》作一个论述。这论是依经论述的,虽有五念门差别,但他是以十大愿王为根本,以佛教五种次第为所依,依《无量寿经》为真实而作的偈论,来阐述净土一法的修持,来阐述净土一法的内涵。
示五门修法,令毕竟得生。
为什么说令毕竟得生?这是印光大师威神所现。令者,以五门修法真实不虚故,以五念门真实引导故,以这种五门的利益彻底究竟故,所以说令毕竟得生。若有闻者、行者、持者,毕竟得往生之大利。
具显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之法
五念门它的内涵在于:一者礼拜、二者赞叹、三者作愿、四者观察、五者回向。是净土法门的一种方法,使我们大家有法可依,依法而行,必得利益。
于观察门,详示净土庄严,如来法力,菩萨功德。
我们都知道有《佛说观无量寿经》。这地方说的《无量寿经》,是以净土三经为基础。因为在唐朝以前所称的《无量寿经》,不单单指我们现在认为的《无量寿经》,还包括《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经》,都称为《无量寿经》。称《阿弥陀经》为小本,《无量寿经》为大本。在净土法门中,古德都这样称呼。
观经是引导大家通过正受观发起智慧。我们大家没有善巧,多以自己的分别妄想、自己的情识执著、自己的色受想行识来观察世间,这观察往往是错误的。这错误给我们大家带来很多麻烦,很多错误的诱导就来自于我们的五种见惑,就是身见、见见、边见、邪见、戒见。这五种过失,使我们没有一个正见。《佛说观无量寿经》引导我们的正受,树立我们的正见。“于观察门,详示净土庄严,如来法力,菩萨功德”,使我们发起放下自己的偏见、边见、戒见、身见,使我们超越这个因缘。
能不能超越这个因缘?若能随顺如来的法力、随顺净土的庄严、随顺菩萨的正修行,决定超越现前这种不正确的见解,发起利益的真实。我们打一个比喻来看一看,就会有一个方便。我们坐上汽车,随顺汽车的力量,能不能超越步行这种速度?随顺如来的法力,就能超越自己的心力的功用,这是真实不虚的。
我们自己的妄自揣度、妄自情计于佛法,得不到佛法的利益。佛法让我们 “如是我闻,依教奉行”,依佛教来奉行来行持,而不是情计,不是依教作解。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障碍,就是现在人的解根利,理解能力非常利。何以故?大家见识广,书籍看得多,法亦修的杂。因为现在印刷书籍多,书籍就大量流通,现在的交通发达,大家到处走动,我们的思维就更开阔。思维越开阔,反而知见越多。知见越多,产生的我见更加炽盛,全都是大的障碍。多是以见见而发起,自己以为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然后强执于自己的见解,拿自己见解来观察佛法、观察世间、观察他人,会做许多许多的过失,会走许多的弯路。这种地方“详示净土庄严,如来法力,菩萨功德”,引导我们通过观察,来超越我们不正确的观察方法,调整现前不正确的知见,包括一些修证方法。
凡见闻者,悉愿往生。
若是在这地方具正知正见发起利益,乘佛愿力各个咸得往生无一遗漏,这是决定无疑的。
昙鸾法师撰注详释
昙鸾法师是对净土法门作出极大贡献的大德,他与远公法师基本上前后出现于世,也是不可思议的大法师。后来没有把他判到十三祖中,很多人为他鸣冤叫屈,因为昙鸾对净土法门的贡献很多祖师是不能及的。近代杨仁山大居士,把他判到净土法门祖师中,很多其它法门的判别,也把昙鸾法师判到净土法门祖师中。因为净土法门最初的因缘是从昙鸾法师这里发起的。
远公法师在庐山东林寺与一百二十三人结社之时,昙鸾法师遇菩提留支三藏法师,把净土三经一论接纳过来修持,是最早依三经一论修持的一个法师。
还有很多其它净土宗派系,因为净土宗有很多派系。一般在中国大陆的人对净土法门的认识就比较笼统一些。净土法门的行持有旁依净土。如旁依禅宗、旁依教下这样的大德,一生行持教化,宣化法益,多做讲席。多以天台、法相、唯识、贤首、华严乃至俱舍为行持,后来都归入净土教化,但它叫旁依。何以故?它不是纯正行持净土法门的一种教化。由于一些宗下大德虽然弘扬住持于诸佛心印之传播,但他们也归向净土,或密行于念佛,这样大德也是很多的。
也有一种净土法门的行持,不依任何其他教化,只依净土三经或《往生论》五念门,发起纯粹净土法门的行持。近代我们中国有一本著作《净土大全》,里面把净土法门的传播做了三种比较清晰判断:以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这一支是纯粹的净土法门;以慈愍法师六度万行引发的这种净土法门,是半自力半他力的法门;而远公大师是一种纯自力的行持方法。这三类差别的根本归向,还是纯粹的佛力。何以故?我们往生是阿弥陀佛的佛国土,非你自己修的国土,是仗借阿弥陀佛的接引而得以往生的。若没有阿弥陀佛的接引之愿,我们欲往生净土真是难,所以说净土一法其究竟来说,是纯佛力回施。
直将弥陀誓愿,天亲衷怀,彻底圆彰,和盘托出。
净土一法是离不开弥陀誓愿的。但现在人学习净土法门,运用弥陀誓愿的因缘很薄弱,自以为是、自我修持的因缘比较强,效果就慢,如徒步行,比较苦。乘借佛力,就如龙树菩萨举的例子是一样的,如顺水行船,轻易、快乐、直接、省力,若靠自己陆地徒步就慢。念南无阿弥陀佛之人,若不知弥陀的誓愿,真是很难发起念佛的功用。最现代化、最完美、最不可思议的工具,如果你不知道它的内涵,这种功用难以发起。天亲菩萨所写的《往生论》彻底托出诸佛的惠利。
若非深得佛心,具无碍辩,何克臻此。
对阿弥陀佛这种教化乃至诸佛本怀,宣化得这么具体、彻底圆彰,的确是很难得的,这地方是赞叹昙鸾法师的《往生论注》。
夫净土一法,为一切诸法之归趣。
这真是个狮子吼处,是摧毁一切邪见之处,是究竟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是对此法彻底地赞叹。因为是畅佛本怀之教,所以称净土一法为一切诸法之归趣。
我们都知道,大海是一切河流之归趣,“净土一法为一切诸法之归趣”,这句话是真实之语,《无量寿经》有这样的教诲。一切法莫不为了使一切众生当下觉悟,莫不为了使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莫不为了使一切众生得到转相教化、转相度脱的利益。因为净土法门把这三种利益和盘托出,绝无遮掩,所以说它是一切法之归趣。如此之法,犹如大海,涵养一切法,是总持法门。六字洪名总持三藏十二部,总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教化。这万德洪名,大家真正能彻知它的功用,真是会暗自庆幸,以何福何德何缘,听闻这样无上教化。会由衷地发起欢喜、赞叹、报佛深恩的感激之情。
感激之情不能发起,最主要是尚不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所在,尚不知阿弥陀佛悲心给予,尚不知阿弥陀佛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把一切诸佛圆满果德平等地、彻底地、一次性地给予每一个众生。这样的大恩大德大慈悲,这样的教化因缘,我们若真正能对它有个启发与运用,真是会庆幸不已。
以故华严证齐诸佛之等觉菩萨,尚须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
这地方是举华严证齐诸佛之等觉菩萨。虽然证齐诸佛,与诸佛等,但是果德行地尚未圆满,就是证得与诸佛无二,但果德行地尚有差别,这还是对四十位法身大士的行持归于等觉菩萨作的赞叹之词。尚须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这是对《普贤行愿品》一种教化因缘的说法。
我们都知道,释迦佛有五时说法,后人所判:华严时称为乳时;说阿含,是为酪时;说方等,是为生酥时;说六百卷大般若经,教下说有22年或28年之差别,是熟酥时;说《大般涅磐经》《法华经》是醍醐时。教下把它判成五时,打五种比喻。《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最初宣化,是对诸大菩萨的宣化。过去教下的人比喻如日出,先照高山,说象这样的大菩萨,尚须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回向往生,来赞叹净土法门是诸佛如来的本怀,赞叹净土一法是诸佛的究竟说、了义说、彻底说,以赞叹之词来表现这个因缘。
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智者、慈恩、清凉、永明等,自行化他,同归净土有由来矣。
文殊、普贤,这是佛在世出现的大菩萨,是华严三圣其中的二位。文殊代表佛教大智慧,普贤代表佛教之大行持,是表这两种法,都是古佛再来,他们尚须发愿导归极乐,以期圆满佛果。如此大菩萨,若不导归极乐,欲一生圆成佛道,必不可得。这是诸大菩萨为我们作个表率,是个教化,因为一佛出世千佛同赞。
马鸣、龙树,这是佛灭度后出现于世的菩萨。智者、慈恩、清凉、永明,这四位大德是我们中国的祖师。
“自行化他,同归净土有由来矣”。净土一法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是有来头的,有它的根由的,不光是凡夫应归向之地,乃至说是一切菩萨已经归向之处。有由来矣,给我们一个向往的引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