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98|回复: 2

[学佛文档] 净公上人:来佛三圣一向专念表法深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29/29-447/29-447-0001.flv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29/29-447/29-447-0001.mp3

来佛三圣一向专念表法深意  (共一集)  2014/4/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02-041-0034集)  档名:29-447-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页,倒数第四行,看注解,这是方便力用的最后一段:

  「综上两说」,前面两种说法,「故知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宗是修学的宗要,「全显两土导师、十方如来之本心,弥陀无尽大悲之胜愿,方便至极之大慈,力用难思之果德」,我们就看到此地。从前面两种说法我们就明了,本经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弥陀经要解》,蕅益大师的,将这两句更简单的融成一句,印光大师非常赞叹,他把这两句八个字融成「信愿持名」,信愿就是发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更简单,更直捷。说明这个法门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这是一切法里面的大总持法门,确确实实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只要你具足这个条件,没有一个不成佛的。而且就在这一生,不要经很长的时间,多生多劫,没有必要,一生就圆满成就。一生圆满成就的法门只有这一门,没有第二门,这个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后才能够符合本宗修学的条件,那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什么样根性的人能成就?男女老少,贤愚不肖,各行各业,只要具足信愿持名,个个都是这个法门的当机者,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果然是经论上所说的老实、听话、真干。这六个字是中国自古以来师承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老师不教你。但是具备这个条件的人不多,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确实不多,但是真有成就。早年谛闲老和尚有一个做锅漏匠的徒弟,他就具备这个条件。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生长在农村,非常辛苦,家境清寒。在农村里头住,没有土地,连务农条件都不具足,学个锅漏匠,补锅补碗。抗战时候还有这种行业,现在没有了,抗战时期我们还见过。他跟谛闲法师是同乡,小时候在农村里一起长大的。谛闲法师的家境比较好,读过书,学过做买卖,学过生意,以后出家了。出家,讲经教学,成为一代的宗师。他也是找了很久,找到了,看到出家不错,生活不必那么辛苦,要求出家。谛老跟他说,你四十多岁,来不及了。出家住在寺庙里头,最低限度五堂功课要会做,你看你笨头笨脑,你学不会,讲经说法你不认识字,现在学都来不及了。可是他一定要求非答应不可,最后老和尚被逼,跟他谈条件。锅漏匠说行,无论你说什么我都听。这样就给他剃度了。剃度之后,寺庙里不能住,到宁波乡下找一个废弃的小庙,那个时候乡下很多,农村的小庙没人住,废弃了,找这么一个地方让他住。乡下还有一些信徒,找几个人护持他,给他送一点米、送一点菜。也找了一个老太太,念佛的老太太,照顾他生活,这难得了。早餐他自理,中午跟晚餐老太太照顾他,给他洗衣服。老和尚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跟他讲,一直念下去,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不分昼夜。他真听话,真老实,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了三年,预知时至往生了,站著往生的,功夫算不错了。谛闲老和尚替他办后事,对他非常赞叹,你总算没有白出家,真有成就,给念佛人做一个好榜样。他成功的条件就是老实、听话、真干,不折不扣。

  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些念佛的人有没有见佛?肯定,有些不止见一次。见佛,佛一定告诉他,你还有多少年寿命,等你命终的时候我来接你往生,等於授记。可是有一等人,他还有寿命他不要了,现在就要跟佛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很慈悲,没有不答应的。所以我们在《往生传》、《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那些往生的人,超过半数大概都是三年往生。早年我在台湾的时候,有一个同参道友德融法师,也都走了,他常听我讲经,提出这个问题来,他看《往生传》、《净土圣贤录》有怀疑。我说你怀疑什么?他说这么多人三年都往生了,是不是寿命都到了?好像这个不太可能。我告诉他,真的,如果说都是三年,哪有那么巧的事情,几个人可能,那么多人,逻辑上讲不通。那怎么回事情?他还有寿命他不要了,我今天难得见到佛,我就哀求佛现在带我走,往后寿命不要了,佛一定会带他走,这才合乎逻辑,才能讲得通。换句话说,凡夫取净土,往生极乐世界去作佛,需要多少时间?三年,足够了。而且我们看到许多的例子,过去、现在,现在我们有很多同学念佛往生的,三年往生的不少。而且这些往生的人都有本事,那就是没有生病,一切非常正常,走的时候自自然然走的,有站著走的、有坐著走的,我们亲眼看到的,这怎么能骗人?他知道他哪一天走,他也不告诉任何人,告诉人惹麻烦,为什么?人家干扰你。不需要助念,助念也会受干扰,所以他自自然然往生。

  我们在美国见到一个,这大概差不多二十年前,就在旧金山,一位老太太念佛三年。老太太的儿子在美国留学,毕业之后在美国工作、结婚,生了一个孙子,儿子生的小孩。老太太在台湾,把母亲接到美国去带小孩,照顾家庭生活。那个时候老太太六、七十岁,还行。住了三年,小孩长大了,可以上幼儿园,儿子、媳妇都有工作,白天就是她一个人。她是个念佛人,这个环境好,没有人打搅她。邻居是外国人,说话不通,语言不通,没有往来,这么一个清净环境,这就是她的道场,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三岁他能不能到这个境界?肯定能。由功夫成片向上提升,提升到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要多长时间?三年到五年。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你想什么时候去,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来接你。寿命呢?寿命可以不要了。向上提升,那等於阿罗汉。再向上提升,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境界跟六祖惠能相同,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需要多久?也是三年到五年。我的看法,他在四十岁前后就达到这个境界。所以说有人问他,他说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知道这句话不容易,什么都知道就是明心见性,不是明心见性怎么可能什么都知道?不说。

  他这么长的寿命,我不相信是他自己报得的寿命。寿命为什么会延长?佛加持的。为什么加持他?因为他老实、他听话、他真干,让他来表法,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动乱不安,真正修净土,就跟他那样修法。你看没有名闻利养,一生吃的是苦,穿的是补,住的这个小庙没人要,送人家,人家也不要,平安过日子。自己耕种、开荒,乡下旁边这些土地都是没主的,他把它开荒开出来,种粮食、种蔬菜、种水果,天天干。他非常勤快,又有体力,开了一百多亩地。小庙才四个人,四个人有五亩地足够了,就能生活得很舒服,一百多亩的地干什么?乡下还有很多贫苦的人,没饭吃的人,他供养。他供养成千上万,这些穷苦的人他照顾,菩萨,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禅定、精进、般若波罗蜜他全做到了,都在日常生活当中。一生持戒念佛,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无量寿经》从头到尾字字句句跟他对照,都能在他身上发现。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他给我们做证明,这个经是真的,不是假的。

  你看他,有人问他,你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你讲什么?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初祖慧远大师,东晋时代,他一生见阿弥陀佛四次,证明《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远公见过四次。那我们要问,海贤老和尚你九十二年见多少次?我的猜想,不会少过十次。他对极乐世界很熟悉,跟阿弥陀佛像老朋友一样,他说了,每一次见佛都希望佛带他往生,佛不带他去,为什么?叫他表法,留在这个世间表法。表什么法?我们看见了,表这个法,《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就这本书。有几个信徒带到山上送给老和尚,我们要知道,老和尚不认识字,他不会看的,所以老和尚问他,这什么书?他们把这书名字念给他听,《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老和尚听到这个名字非常欢喜,那个欢喜的态度就好像念念想宝贝想了多少年忽然见到了,用这个话来形容他。老和尚穿袍搭衣,拿著这本书,你们来替我照相,就表这个法。这个法什么意思?证明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经,《无量寿经》会集本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二个表法,印证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是真实可靠,《无量寿经》注解里头的第一注解;第三,为我们证明,我们这十几年来依这个经、依这个注解修行没错,让我们增长信心,坚固愿心,像他一样,将来必定见佛,必定往生,来表这个的。所以第三天他就走了,阿弥陀佛就带他走了。所以表什么法?就表这个。现在在国内、在海外,有很多人对这个本子反对,认为经不能会集。宏琳法师编这个书大概有十年了,搜集许许多多的资料,说明会集佛经,古时候叫合经,很早就有。你要以为会集《无量寿经》,宋朝王龙舒居士那是很晚很晚了,在这个之前这个事情很多,而且很多收入《藏经》,祖师大德没有反对,都承认。怎么可以说会集是伪经?这讲不通。这些证据澄清会集是如理如法,是时代的需要。

  现代科技发达,人基本上来说,丧失信心。学佛、学儒、学道、学任何一个宗教,头一个条件就是信心,决定不能怀疑。有怀疑,有夹杂,你研究的经教是你自己的意思,你不能了解佛菩萨、祖师大德的真实义,这是很大的忌讳,我们不能不知道。科学可以怀疑,主张怀疑,怀疑能发现问题,再追踪研究把真相找出来。佛法不是的,佛法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没有瑕疵。世间一切法,包括科学,从阿赖耶流出来的,跟从自性不一样。一个是妄心出来的,一个是真心出来的。真心怎么可以怀疑?所以佛法的承传愈来愈困难,修学的人必须有这种禀赋,那就是老实、听话、真干。这三桩事情古时候从小就教,所以古时候这样的人多。现在没有了,现在从小就教怀疑,小孩对父母怀疑、兄弟怀疑,对老师怀疑,怎么办?学科学技术没有问题,学圣贤教育这是大忌讳,入不了门,愈来愈困难。

  老一辈的凋零了,我们接不上,我们自己没做到,但是传统这些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方法我们还知道。如何让这种方法理念再找回来?这个必须要通过实验,实验有效果,大家就相信,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那就是什么?寻求开悟。从理上讲,这是每一个众生的本能。我们老祖宗说人性本善,还把它写在《三字经》上,「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个善是赞美的词,就是它太好了,没有丝毫缺陷,圆满的大善。所以中国老祖宗说「止於至善」,是这个意思。止於至善就是佛法讲的明心见性,是一桩事。本善就是本性,《观经》上讲的「是心是佛」;止於至善是修德,是修行功夫,「是心作佛」。止於至善是是心作佛,人之初性本善是是心是佛。本来是佛,现在我要想成佛,哪有不能成就的道理?肯定能成就。你要走成佛的道路,成佛的道路这个经题上就说得很清楚,怎么成佛?清净成佛,平等成佛,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成佛,这就是觉字。清净成佛是小乘,平等成佛是菩萨,大彻大悟成佛就是无上菩提,人人能做到。怎么做?你就看经题上,我要恢复清净心、恢复平等心,清净是定,是三昧,平等是大定,到自性本定人就开悟,觉了,开悟之后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

  第一个给我们做实验的,释迦牟尼佛。想想世尊一生,八相成道。他三十岁菩提树下开悟,说一切经,这一切经谁教他的?他从哪里学来的?没有。这叫无师智,这叫自然智,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华严经》上世尊说了一句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可以用这句话来注解。具足什么?具足如来智慧德相,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你只要从戒定慧这个方法你就能证得,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要把老祖宗这个方法找回来,所以我们想搞一个汉学院,规模不要很大,做实验。实验什么?实验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实验这个。方法呢?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开悟,不要老师讲的,完全明白,我要求自见。还没有自见,功夫深度不够,到那个功夫自然就开悟。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现开悟,六祖惠能大师在中国示现开悟。惠能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他怎么开悟的?问题就是他会。会什么?会学。会学是什么?他听话,教他什么他就在这上下功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到黄梅亲近五祖,五祖教他什么?他在黄梅八个月,五祖教他舂米破柴。他修行的道场在哪里?在碓房,因为他是樵夫,卖柴出身的。这个行业抗战时期有,抗战胜利之后没有了。抗战期间,我们那个时候住在城市,城市里头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瓦斯,所以烧灶。烧灶要烧柴火,有人山上砍柴到城里来卖,还有卖水的,到河边上挑水到市区来卖,家家都要用。所以很多卖柴、卖水的都是老主顾,这几家他都包了,这个小村、小镇、城里这条街,他能够砍多少他就包几家,他每天来送,收钱大概一个星期来收一次,抗战时期那个时候的生活。舂米破柴可以成无上道,没听说过。但是你有没有听说大乘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哪一法不是佛法。这哪一法不是佛法里头有没有说舂米破柴例外?没听说过。既然哪一法不是佛法,舂米也是的,破柴也是的,问题就是你会。你不会,哪一法是佛法?你学《华严》、学《法华》,学禅、学教,学了一生没开悟,没有开悟就是都不是佛法,开悟就是佛法,不开悟不是佛法。会讲也不行,要开悟才行。没有开悟说的那个佛法都靠不住,开悟才可靠。难,不容易!古时候祖师大德讲经说法、注释经典的都是开悟的人,不开悟不敢动笔,不开悟不敢开口,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不像现在人,现在人胆子大,不相信因果,古人相信因果。你看,「错下一个字的转语」,说错一个字,「堕五百世野狐身」。所以古人开悟多,宗门教下,大彻大悟是讲禅宗,禅宗之外教下,大开圆解,净土念佛,理一心不乱。

  我们看海庆、海贤老和尚,你细细观察,他们得念佛三昧,他们得一心不乱,不得一心不乱哪有那么自在。生活多么艰苦,他们每天欢欢喜喜、快快乐乐,这个没有三昧绝对做不到。《论语》里头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是什么?法喜充满。法喜从哪里来的?你所学的已经落实到生活里头去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佛法。佛法是什么?《金刚经》上两句说得很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心就是表法,老和尚不说法,我完全做出来给你看。会看的知道,不会的他没看出来,他不晓得。也不需要告诉你,告诉你你也不懂。无住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生心是把大乘佛陀的教诲完全落实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全是的,他怎么会不快乐?身心健康,一百一十二岁不要人照顾,生活自理,还每天到田地里面去工作,不疲不倦,这是定功,这是精进波罗蜜。学佛的人要用他们做榜样,个个都成无上道。所以无论什么环境,会,都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会的处处都是障碍,我们得细心去体会。他这个样子做得真好,真正是做到究竟圆满,天衣无缝,得会看。我在此地再把无住生心重复一遍,提醒同学们,无住就是心地清净,清净平等觉是无住,生心就是做出好样子来普度众生。在今天,让一切众生对正法生起信心、愿心,一向念佛求生净土,功德就圆满了。不生别的心,就生这个心,让众生看到、听到、接触到,产生信心、愿心、念佛心、求往生的心,目的全达到了。

  所以,「两土导师」,极乐世界的导师阿弥陀佛,娑婆世界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两土导师。「十方如来」,真的不是假的,《弥陀经》上我们看到六方佛赞,赞叹释迦、弥陀,《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都讲十方如来,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诸佛如来,这就是僧赞僧、佛赞佛、菩萨赞菩萨,佛法就兴旺起来,社会才能够安定和谐,中国古人所谓的家和万事兴。中国古人,我们细心观察,确实有很多很多都是佛菩萨化身来示现的,为什么?他用中,他用和,中、和都是佛法的精髓,佛法讲中道,佛法教六和。

  我们净宗学会早年在美国成立,提倡修行的基础五个科目,必须要修的。五科,第一个是三福,净业三福是我们指导最高的原则,必须遵守,不能违背;第二个是六和,三福、六和;底下三学、六度,三学是戒定慧,六度是六波罗蜜;最后普贤行愿,就是十大愿王。很简单,很容易记住,要求我们在生活上,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违背。三皈、五戒、十善,这个统统在三福里头,你看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四句。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道教的;修十善业,佛教的。所以我们这第一条用儒释道,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佛教的《十善业道》,奠定基础,这是世间善法。佛经一打开,「善男子、善女人」,这就是条件,这四句没有做到不能是善男子、善女人。这四句统统做到了,也就是《弟子规》落实了、《感应篇》落实了、《十善业道》落实了,这才是善男子、善女人。然后第二福,提升。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众戒里面至少我们要具足沙弥律仪,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我们不能犯。然后再提升,真正学佛了,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读诵大乘就是大乘经里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无论选择哪一部经都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5 13: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