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华藏玄门,毗卢性海”,是以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为代表的。天台宗倡“教学天台,行归净土”,唯识宗的宗祖就是弥勒菩萨,“净土法门”就是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里付嘱弥勒菩萨:“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就是说,弥勒啊弥勒,你要为他讲授极乐世界,带他往生极乐世界。研究唯识宗的人,若能见到弥勒菩萨,那就十方诸佛刹土皆得往生。 弥勒佛的楼阁没有门窗,想见弥勒菩萨还是很不容易的,就像塔没有门窗你怎么进去? 《华严经》里就讲到,善财童子到兜率内院去见弥勒菩萨,弥勒宝阁没门没窗,不知道怎么进?这时恰好弥勒菩萨“从外面进来”,这句话是有深意的 —— 弥勒菩萨如果住在里面,你是没办法见到的;弥勒菩萨是从外面归来,意思是来“接引”他的,要搭便车才行。 弥勒菩萨,“啪”就一弹指 —— 因而有“弹指超无学”一说。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比十地菩萨还高,想进祂的家门是很不容易的,不仅仅是门槛高的问题,干脆连门都没有。 善财童子在弥勒菩萨的带领下,弹指间就入到里面去了,到了里面更神奇! —— 外看没有门窗,里面看全是门窗,通达十方世界,不仅可看到还可进去,进去就超越时空了,十方刹土随意往生。
比如,现在我们看不到虫洞,身体内外却充满了虫洞,你看不到也进不去。科学家说,虫洞很小,小到零点零零零几微米,存在的时间很短,短到零点零零零几秒,刚一出现就灭掉,但它是超越时空的。 人没有办法打破时间、空间的概念,没办法超越时空就没办法跟虫洞相遇,进入虫洞的状态,虫洞却布满在我们的身体内外,每个细胞里都有。 佛教讲,一弹指有60个刹那,一刹那有900个生灭,这个“生灭”有点像虫洞。 其实世界的真相就是这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假相。你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过去时,没有当下时。通过你的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都不是真实的、都是虚妄的,我们就住在这个虚妄里。
为什么佛一上来就说“苦”呢?因为人活在虚妄里,这个虚假的本性就是“苦”。你说我喜欢这个,但你喜欢的是过去,你永远没办法得到它,你抓的永远只是幻影。 为什么观音菩萨来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观音菩萨给我们指明了真理,不单是真理也是方法,就是叫你关闭“眼耳鼻舌身意”的狭隘,去除“色声香味触法”的虚妄,你才能解脱出来、认识真相。 因为可以深入思考,人在六道中是很高贵的,鸡鸭猪狗也会思考但相续性不长,分别心却更强,鸡鸭猪狗在某些功能方面反比人强,如狗鼻子比人灵,夜里猫看得见。人会思维研究,这是最伟大的,这是其他生命所不能比拟的,就像山顶洞人会钻木取火而其他动物则不能。 《心经》里说“照见五蕴皆空”,我在讲这些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在“照见”。请问:这是不是人类的智慧?我讲的时候你通达了,你的智慧火就被点燃了,这是佛教更甚深、更神奇的一种,叫智慧火。
过去阿罗汉涅槃时,跃到空中,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显现各种神通,等于自焚而灭即人体的自燃之谜,也称为人类七大谜之一。 佛陀涅槃最后火化的时候,檀香、沉香堆积如山,皇帝来点火也点不着,四大天王拿天火来也点不着。好生奇怪! 这时迦叶尊者赶到了,哦,大家才知道佛陀是在等大迦叶。迦叶尊者连跑带爬赶到佛陀棺前,哭得晕死过去。这时佛陀的金棺放五色光,佛的两只脚从金棺里伸出来,然后佛陀用三昧真火自燃圆寂。 佛经里记载的是金棺,是不可破的;对我们来说,不同的频率在同一个空间是不会相撞的。
佛的频率更超越了这些,即便你是金银铜铁做的,也挡不住佛,所以佛的双脚从金棺里伸出来,跟生前的时候一模一样。 迦叶尊者对佛的脚是很熟悉的,平时弟子顶礼佛就是接足礼,礼佛陀的脚啊! 所以大迦叶看到佛那双熟悉的脚,上面还具足千辐轮相,种种的功德相完全具足,种种的光明放射过来,迦叶尊者顿然心灵得到了安慰。—— 佛是没有死亡的,佛是不灭的,佛的真理是永存的!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佛陀涅槃时,为迦叶把两只脚伸出来,两足尊就印在了迦叶的心里,迦叶跟佛陀就真正地合一了。迦叶尊者安静下来,这时火“轰”一下子不点自燃,青烟都没冒。这就是智慧火,不是一般的物质火,佛教称之为“三昧真火”。
如果你要开智慧,就把《心经》研究透,一字一句慢慢地嚼、品,《心经》就是般若智慧。如果你能与般若智慧相应,就会产生出三昧,三昧就是正定,三昧火就是正定的智慧火,这不是物质的火,也可称为光 —— 三昧光,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光明,是超越时空的。 虫洞生灭得太快了,而如果你是一个光明体、超时空的,就像一个大虫洞,佛教叫“甘露门开”,无遮道场甘露门开,众生见即解脱、过即解脱、听即解脱、触即解脱、嗅即解脱,这时你就能帮到一切生命了。 —— 所以,出家人又叫“解脱幢相”! 一个出家修行的人,就是以修行为专业,他的功德就是众生的福田,他的功德就是众生的解脱处。
(未完待续) ——佛教慧日编辑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