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9|回复: 1

[慧净法师] 慧净法师:难信与易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虽是难信,然而易行,
以行摄信,信在其中。
难信与易行:
「难信」有约法约机之两面:
约法:凡欲成佛,应于多劫之间,广修万善万行,累积成佛因行;因圆果满时,方谓成佛,此是一般佛教之通则。然而净土门,众生不能自修成佛因行,但信念名号,一念顿然圆成佛因,命终往生,证得涅槃妙果;此实超越世间寻常因果报应之理,是世间之人以常识很难相信之法。故元照大师于《弥陀经义疏》云:
「今此法门,不简愚智豪贱,不论久近善恶;唯取决誓猛信,临终恶相,十念往生。此乃具缚凡愚,屠沽下类,刹那超越成佛之法,可谓‘世间甚难信’也。」
约机:一、自力心强固故:于往生之大事,应脱落依靠自力之心,而全托佛力。然而一切众生,于恒河沙诸佛之处发菩提心以来,自力修行,已成习性,舍弃自力心极难;因此,信受他力,全托他力,也是极难。
二、求法心薄弱故:古德云:
至坚者石,至软者水,水能穿石。
心源若彻,菩提觉道,何事不成?
故若有热烈求法心,必能生信。然凡夫世俗心深重,求道心微弱,故信心难得,故说难信之法。
虽是难信,然而易行,以行摄信,故言易往。大师云:「莫不皆乘……」又云:「一向专称」。可知但能「一向专称」即是「乘」,信心与报恩,自在其中,六字具足信愿行三义,故「必得往生」。
此是难信易行,以行摄信,信在行中。

**

**何以易往:愿力不可思议故;
何以无人:愿力不可思议故。
三月十二日来函敬悉,因事迟覆,请见谅。所提七问,简答如下:
一、易往而无人:
易往:弥陀成正觉之时,即已成就十方众生往生之一切功德,故愿生者必生,称念者必生,易行易往之极。而人往往以世上何有此易事而疑之,故愿生者稀。
无人:乃稀有之意,与「十方众生」相比则稀,故言无人。若谓「绝无人」,则与「广大会」矛盾,不可以文害义。
又,疑心而杂行回向,亦得往生;然在花胎五百岁,善导大师云「虽得往生,含花未出」。源信大师承此意,而言「往生报土者不多,往生化土者不少」。
又,此句一方面在于赞叹本愿之利益,「易往」直叹愿益,「无人」反显愿益。谓:
何以易往:愿力不可思议故;
何以无人:愿力不可思议故。
凡经中数言「极难信法」,「难中之难」等,皆反显之义。
二、「一切善恶凡夫……」乃第十八愿「取意之文」,取其意而造文,以显佛本怀。此之化风,道绰禅师已然,请阅《安乐集》之编序。
善导大师未曾注解《无量寿经》,是以《无量寿经》中心思想之第十八愿解释《观经》。
三、石经二十一字非《阿弥陀经》之文,乃后人所注解而加入者,梵文本、藏文本及玄奘大师所译本,皆无此句对应之文,故以不补入为妥。当然,讲解时可郑重引用,大大发挥。
四、助念中若见佛、菩萨显现,则亡者定可往生,其益与见十方佛蒙授记同。至于佛七、法会、念佛、梦中等,则另当别论。以若不往生尚在轮回,故属不定。若以究竟而言,虽未往生,以此道种,未来当有度脱之时。
五、助念或法会之人数,或其人之修持,是重要之助缘,影响对方信受念佛,作弥陀与众生之间的桥梁,如下品生之人,若无善知识在旁引导,将见当下直堕地狱
既是「无穷大」,是不需增减的,本身是至极的,圆满无缺的。
六、「如威者」是「加威者」之误。
七、「失念称名」之「失」无误。
苦逼不遑念佛谓之「失念」;
善友转教口称谓之「称名」。


发表于 2016-8-1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6 22: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