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5|回复: 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9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我睡觉都做梦的。今早醒来,依稀记得:昨晚梦见我的奶奶和爷爷了(二老都已去世),我的奶奶生了有四五个小孩儿,看着都健健康康的,梦中我姐(大伯家的)一直备孕没怀上,(实际上我姐已经儿女双全了),我奶就对我姐说:要不给你个孩子吧,我奶就说了这句话,梦里别的时候奶奶都是沉默......别的啥都不记得了
    想问大家这个梦境有什么寓意吗?
    这之前都有梦到过他们两位老人家,但是梦到我奶奶的次数多,梦到我爷爷很少。今年春天我有读地藏经回向给我奶奶,爷爷,可能是我读地藏经的时候不够认真、虔诚吧,我读的时候就像完任务似的,可我也不是故意的,读经的时候控制不住呼吸乱想。
    请师兄们帮我分析分析这梦境!
发表于 2016-7-19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都是传统解释,一些家眷来求助功德。
发表于 2016-7-22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梦,就不要去理会它。
发表于 2016-7-23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没有什么寓意,普通梦。
发表于 2016-7-24 21:3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尘众 发表于 2016-7-22 18:14
既然是梦,就不要去理会它。

给师兄分享马甲师兄转的净界法师好文:
理事要圆融,既不执理废事,也不执事昧理
空性的智慧跟净土事修的佛号,应该怎么融通呢?这就要谈一谈性相圆融的问题。很多人强调空性,结果就偏空了;有些人一路念佛,忽略了空性,结果没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理观事修之间的平衡,值得我们谈一谈。
我们看这段憨山大师的开示。
夫相宗百法者,正的示“万法唯识”之旨也。以不生灭心与生灭和合成“阿赖耶识”,以此识有觉不觉义,其觉义者乃“一心真如”为一切众生正因佛性;其不觉义者,乃根本无明,迷此一心而成识体。
这个地方讲到性宗的不生灭跟相宗的生灭这两个怎么调和。
我们看第一段,相宗唯识的重点在万法唯识,它从生灭因缘来开展人生,务实地面对轮回的问题。性宗讲万法唯心,这个心清净,不带杂染。但是唯识学,它是从万法唯识——一切万法都是我们凡夫的情识所变现,当然这个情识主要是受想行三个作用,以不生灭心跟生灭的因缘和合成阿赖耶识。
唯识学认为轮回有一个很重要的根本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变现果报,那个果报又刺激你的内心,你又造业。造业以后,它要储存业力,所以阿赖耶识,第一,它成熟以后就变现果报;第二,业还没有成熟,它就收集业力,等到业力成熟又变现果报,所以它有两个功能。
阿赖耶识作为一个生命的大仓库,它有两个特质:生灭跟不生灭的和合。阿赖耶识的本体是不生灭的。诸位!你们知道阿赖耶识怎么来的吗?我们上次讲过,它是从真如一念不觉而来。它是本来面目以后,一念不觉变成阿赖耶识,所以它的本体是不生灭的,但是它的作用是生灭的。因果、因缘果报就是生灭。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天台宗它讲出一个真如的概念很清楚。它说,我们的阿赖耶识有没有真如?当然有,它有不生灭性。佛陀有没有真如?当然有。那么我们怎么区分我心中的真如跟佛陀的真如差在哪里呢?
智者大师讲得好,他说我们的真如叫在缠真如。就是一念的清净心中被两个东西缠绕了:一个生死业力,一个颠倒妄想,但是真如的本质没变,它还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具足无量的性功德。只是我们不想回光返照、把这个功德开显出来而已,我们选择向外攀缘,所以我们凡夫的真如叫作在缠真如。
佛陀的真如叫出缠真如,自在。他没有生死业力,没有颠倒妄想的干扰,所以,“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我们这种真如是不自在。但是不自在,他的本性真如没有失掉,它还是真如,只是在缠真如。所以阿赖耶识就叫在缠真如,它本质是不生灭的,但是它被无量无边的业力、无量无边的妄想包住了,所以变成阿赖耶识。
那么这阿赖耶识有“觉”跟“不觉”两种选择。当我们选择觉悟,就是回光返照,修我空观法空观时,把这种缠绕的业力跟妄想慢慢地把它降低,我们就趋向于清净的一心真如,这是我们一切的佛性。当我们选择向外攀缘跟着感觉走,我们的生命就离真如越走越远了,就走上了根本无明,这就是成就一个凡夫的识体了。所以,你攀缘心越重的人,大概你离家就越离越远。
那么,这个地方跟性相圆融有什么差别呢?我们解释一下。
性宗强调不生灭心,相宗强调一种调伏对治,它从因缘上调伏对治,它强调生灭的因缘。这个生灭跟不生灭,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争执。那么最高的分界线就是在六祖大师那一块,产生很大的分界线。
我们都知道六祖大师得法的因缘,就是五祖他年纪大了,希望他的弟子把多年的修学心得写出一个偈颂,看哪一个偈颂比较合乎佛陀的真实义,就把这个法传给他。他传法不传人,依法不依人,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是不是我的徒弟,只要你的法接近佛陀,你就有资格做领导者。后来两个人提出了他的心得,第一个就是六祖大师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大师的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那么,为什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法?因为他把真如的根本不生灭性诠释出来了。所以从这个偈颂以后,中国佛教就重视不生灭,而忽略了生灭的因缘。所以,后世的祖师们就为神秀大师喊冤,他说:“‘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句话没错,难道你不需要事修吗?你每天拜佛也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那应该怎么办呢?所以你看《金刚经》有一个偈颂,一位祖师批注得很好。《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因为《金刚经》强调不生灭性,所以只要生灭的,全部打入第二义谛,“犹是阶下汉”,只要你是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这人就没有悟入佛道,这句话是合理的。后来祖师批注说:“若离色见我,离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句话也对。你拜佛是不是要藉一个佛像呢?你可以对墙壁拜佛吗?哪一个人家里面是对墙壁拜佛的?藉相修心嘛,对不对?你念佛难道你不出声吗?
但是,这样讲的话,一下子要见色,一下子离色,佛法不是矛盾吗?它是这样子的,站在不生灭的角度来修生灭,这最圆融。站在不生灭的角度,就是站在本来清净的角度,来处理这些复杂的轮回问题。理观用性宗,事修用唯识。佛陀是教我们:理观时,你把自己想成佛陀;你拜忏时,把自己想成凡夫。这样你们能够理解吗?
有个密宗的上师,他一个得力的弟子跟这个上师学了几年以后,他说:“师父!你整个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这个理观的智慧,我全部都学会了,那你有更高的东西吗?”上师说:“没有了。佛陀传到祖师,祖师传给我,我也如是传给你。‘如是我闻’,我如是地宣说,你现在所觉悟的道理,就是佛陀的真实义了,没有其他的。”这弟子就跟上师告假。要出门时,上师说:“回来,还有一个法没有传给你。”上师把衣服打开,他那个大礼拜,拜得整个皮肤都变成厚厚的茧。他说:“我这个拜忏事修的功夫要传给你。”
理观不碍事修,虽然观一切法空,但是还是要乖乖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所以既不能执理废事,也不能执事昧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说:“我还有什么事可以做呢?”你有如梦如幻的罪业要忏除,有如梦如幻的执着要出离,所以你必须要理观不碍事修,事修不碍理观。“理观”是一种理想化的观照,你必须要这样观照,这对你有好处,你把自己观想成佛陀,你才有办法产生大的突破。所以,理观要圆融,事修要务实。等到你拜忏时,你就要观想:我真的是业障凡夫了,我需要乖乖地拜八十八佛,我需要佛力的加持。
我希望大家:理观跟事修,你要达到一个平衡点。你入理观时,你的心是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有无量圆满的功德,只要你愿意回光返照,愿意重新开始,就可以跟佛陀完全一样。但是你从理观出来,该念佛念佛,该持戒持戒,该拜忏拜忏,这个就叫性相圆融。
所以,唯识学最好能够跟《楞严经》、《法华经》配合。就是理观,我们采取《楞严经》、《法华经》的理观;但是事修根据唯识。我们好好地运用第六意识的修观来忏悔业障,向外忏悔业障;靠第六意识的修观,向内调整第七意识。这是性相圆融的方法。

点评

谢谢师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4 22:19
发表于 2016-7-24 21: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在梦见他们,就带领他们一起念佛。通过日常潜意识训练,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师兄可试试。
发表于 2016-7-24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路上12345 发表于 2016-7-24 21:36
给师兄分享马甲师兄转的净界法师好文:
理事要圆融,既不执理废事,也不执事昧理
空性的智慧跟净土事修 ...

谢谢师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00: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