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03|回复: 7

[心得体会] 实修念佛分享(佟爱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8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佟爱国老师的念佛方法 (2013-08-04 09:14:49)[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转载[/url]


在《常福居士往生纪实》里,末学了解到不少念佛人采用佟爱国老师的念佛方法之后,法喜充满,于是,这些天将佟老师的相关视频认真学习了一遍,今天把其中的重要开示总结出来,与同修们一起体会其中的精要。
  在正文开始之前,末学先引用一段老法师在《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354集中的开示:念佛,这个方法、那个方法,这个声调、那个声调,没有关系,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问题就是你念佛的时候一个杂念都没有,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就是功夫得力;还有杂念,还有妄想,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是你没放下,总的用一句话来说,全都叫情执,情执是总的。真的把情执放下,心就定了,就定在这一句佛号上,这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
  末学从佟老师的视频中,整理出五十三条与念佛相关的重要开示,并按照内容进行了简单分类:第一部分:念佛前的准备(收心、调身、调吸);第二部分:念佛中;第三部分:妄念来了怎么办;第四部分:看破放下;第五部分:转变自己的心念、心态;第六部分:其它重要开示


  一、念佛前的准备
  (一)收心
  1)我们这个心,总在外头转,甚至说在念佛、念经的时候,把这个心收回来了,收回来一会儿,又放出去了。觉得把这个心放出去,在外面的事上,这好像是自己的家乡一样;如果把这个心收回来,安住在念佛、或者念经上,自己觉得就好像是上了刑具一样,觉得这个不是自己的家,觉得很生疏。
  2)这个心常常要内收,不要把它常常(放)在外头。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的话,你这一生的受益,会非常非常大的。这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的分界线。你学得好,学得不好,这一关,非常非常重要。把你的心收回来,这才是最有功德的。
  3)如果我们把这个心收回来,来观察、来听这个”能听“,你能够守住自己的心“能听”这一面,而把外界的环境忽视了,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你能常常把心住在这里,我告诉大家,这就是相似的清净心,这就是无为的开始。
  4)唯有我们念佛的时候,把心安住在所念的佛号上。这个时候,我们要把这个“所听”,也就是所念的佛号,听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但大家要知道,假如说我念佛停止的时候,要把这个心收回来,守住“能听”。当佛号停止的时候,守住这个“能”;当佛号不停止的时候,听的是佛号。
  5)如果我们不懂得将心安住在这种清净无为的状态下,一天在外面事相上著来著去,肯定在这里分是分非,分好分坏。如果不是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如果不是帮助别人向上,这就变成了是非。所以说,修行人,究竟是在外面的是非里转,还是安住在自己内心清净无为的状态下,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6)我们不懂得安住在这种清净无为的状态下,因为我们不知道外面的一切事都是因果,无非“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万境本闲”,我们如果安住在这种清净无为的状态下,那万境跟我们有啥相干?如果我们的心起了烦恼,这是“唯心自闹”,是自己攀缘了外面的事情,而产生的烦恼。

  (二)调身
  7)身体安稳,这是念佛的一个重要基础。如果我们的身体不安稳,在我们的内心里,就容易出现烦躁的现象。当你果真做到全身放松,呼吸调匀的时候,你的身体状态,就会很舒适,是一种轻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再加上足够的信愿力,我们念这句佛号,没有念不好的。
  8)要想保护好我们的精气神,第一不能生气,第二最好是不同房,有夫妻的人最好是不同房,或者少同房;没有夫妻的人要少动心,不动心,这样才能保护你的精气神。而且我们平时,也不能动淫欲的念头,这种淫欲的念头一动,其实对你已经造成伤害了。第三不熬夜,第四要注意锻炼。

  (三)调吸
  9)初期的时候,常常反观一下,看看自己的呼吸是否在正常的状态,观察观察自己,佛号是否听得清楚。到后期,呼吸完全可以正常了,就可以不观照了。这时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听佛号上。
  10)念佛念久了,到深层功夫,想得到念佛三昧,到一定程度,那得配合上调息。在我们初期,呼吸能够匀称就可以了,你不能使劲地调息,如果你调息调得不好,还容易作病。印光大师说,要想得到念佛三昧,不依宝王随息法,决定难成三昧,但是又为什么不让初学人学呢?怕调得不好,会作病。
  11)我们每天可以抽出一点时间,练习一下呼吸。吸气的时候,小腹就鼓起来了,这股气一下就缓缓地、均匀地吸入小腹,随着小腹的鼓起,上腹随之也有点鼓;呼气的时候,缓缓地、均匀地呼出来。常常这样练,让它保持越静细、越细长就越好。呼吸要细,而且呼吸的时间越长越好。
  12)我们也可以用另一个方法来练习呼吸,我们吸进一口气到小腹,可以憋一会儿,停留一段时间,快要憋不住的时候,再缓缓地呼出来;然后再吸一口气,再憋一会,再缓缓地呼出来……这样能锻炼你呼吸肌的力量,当你这些呼吸肌的力量增强以后,你那个静细的呼吸逐渐地就建立了。

  二、念佛中
  13)念佛,最好每个字都能历历分明,也就是说,念这句佛号,每一个字都要清晰,这是很重要的。不能囫囵吞枣地念,如果你囫囵吞枣地念这句佛,你听的就不会清晰,你听的不清晰,你这个听,它的功德就不会圆满,这样会损失你的念佛功夫。所以我们念佛时,字字都要清晰。
  14)把自己念的佛号,每一个字都听清楚。比如说听“阿”的时候,不想“弥”;听“弥”的时候,不想“陀”;听“陀”的时候,前边也不想了,后边“佛”也不想了;心里就是一个字,然后又换一个字,然后又换一个字,总是这样换,就是“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总是这样换一个,又换一个,再换一个,其它的妄念,什么都没有,就是“阿弥陀佛”的这几个字。
  15)听自己念佛,一定是静静地听,而不是用力地听。因为静静地听,才能生定,有了定,你才能收摄你的心,才能把佛号听清楚,才能发慧。如果你一着上力,在你这个清净的心里,你着了这么一点力,这个心的清净程度就不够了。
  16)听的时候,脑袋要放松,一定不要紧绷着。如果你要不懂放松的话,你听听外面的声音,比如外面的鸟叫,风声,你那种听的状态,就用那种状态,来保持听你念佛的状态,就对了。因为我们听外界声音的时候,我们的心很平静,非常放松。

  17)在念“阿”和“弥”之间,是不是有个没声音的阶段?这个时候,我们听着呢吗?这非常非常重要!很多很多念佛人,都把这儿忽视了。有声音的时候,你听到的是有声音;没有声音的时候,你听到的是“没有声音”。我们好好念佛,清清楚楚地听,这个听,根本就没间断。我们念佛的功夫,就从这儿产生。
  18)念佛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口唇或者舌头一定要动,为什么?因为舌头、口唇一动,你就能放松下来。好多人念佛,用心念,舌头也不动,口唇也不动,用心绷着脑袋使劲念,脑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毛病。印光大师说,即使不动的话,也要有口动之相,就是将动未动前的那个倾向。
  19)注意力放在口唇之间比较好,或者在口唇前面;如果你把心意识,放在胸口窝这块,总想着是从这儿念佛,如果你要能放松好了,还没事,如果你要是放松不好,气往往容易在这儿滞住,往往还容易作病。
  20)我们念佛的时候,只是听清佛号。呼吸,它在呼吸;念佛,我在念佛。跟我念佛没有关系,自己的意识里,没有想呼吸,而呼吸自然就很匀称。初期的时候,我们可以反复来观照一下,自己的呼吸在什么状态,如果状态不对,赶紧把它调正,调正以后,又不管它了,继续念佛。
  21)无论你走着念,坐着念,甚至站着念,如果不是在干活的时候,尽量要眼帘下垂,眼睛微睁,看自己的前下方,这样能够帮助你把精神往内收。我们睁着眼睛东张西望,精神很难内收。
  22) 我们平时念佛要用一个调,你不用一个调,你今天用这个调,明天用那个调,用久了,到临终的时候,那你找不到哪个调了。最后这个脑袋是乱的,那就麻烦了。

  三、妄念来了怎么办
  23)念佛的时候,不要去除妄想,妄想来了,不顺它跑,不去分析它,它来就来,不管它,我在这里只是听清我的佛号;你要顺着妄想一想,那坏了,那可就麻烦了,那就错了,就是你的心用错路子了。
  24)当我们提起这句佛号的时候,我们的杂念还很多。在这个时候,不要使劲地去排除杂念,不排除它。怎么办呢?我们把心静下来,在这些杂念里,析出这句佛号;也就是自己念的这句佛号,要静静地把它听清,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清楚就行了。不要急于求成,一下子就想清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看破放下
  25)我们刚要一精进的时候,业障它就会来,得靠啥转过来?靠我们这一念坚定的道心,靠我们能够看破、放下。所以,当我们精进的时候,业障来临的时候,也是对我们考验的时候。看我们的内心,应该如何安住,放得下,还是放不下?这非常非常重要。(看破考验)
  26)我们只管向道,只要我们往道上走,我们的家人,无论作善作恶都是有功德的。当我们不生烦恼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清净的,我们内心清净,我们就修积了功德,我们修积了功德,家人虽然有过失,但是他成就了我们这颗清净心,成了我们的逆增上缘,不但我们修行有功德,家人也有一份功德。(看破考验)
  27)念佛的时候,往往被自己的一个心念,就给拽跑了,听不清佛号了,你被哪个心念拽跑了,就说明,你的牵挂就在哪里了。所以要常常检查自心,能够把我们牵跑的这些杂念,都是什么,列出来,然后再针对每个杂念,针对每一个重要的执著,来把它解开,这叫看破;然后放下,这句佛号才能念好。
  28)我们念佛的时候,就会有牵挂出来,这些牵挂一出来,你要找到它是啥,然后把它看破、放下。
  29)我们这些欲望、牵挂,牵肠挂肚的东西,一定要给它斩断,斩不断也要给它伏住。你能把它斩断或者伏住,这就是老法师讲的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你才能自在,你自在了,后边没有绳牵着,你这句佛才能念好。不然,后边总有东西牵着,今天抻你一下,明天抻你一下,你这句佛,总也靠不了实。
  30)怎样发现自己没有彻底放下的?第一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躺在床上,你就想:我现在要往生了,阿弥陀佛就来接我了,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怕不怕死?对这个世界,还有没有贪恋?第二你在遇事的时候,如果你有得失心,憎爱二心,染净二心,不能达到冤亲平等,这就说明你内心里没有放下。
  31)一个人到临终的时候,什么都靠不住了,什么都要放下,唯有这句阿弥陀佛,能保护你,帮助你脱离轮回。既然我们到临终的时候,唯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最重要的,所以说,在我们整个修学过程当中,念佛是最重要的,因为到最后,唯有这句佛号,我们能用得上。(放下我执、法执)
  32)我们无始劫来,生生世世,死死生生,得有多少家亲眷属?我们享受的苦,爱别离、求不得、生老病死,种种苦难,我们受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我们今生,执著现在的家亲眷属,那过去生的家亲眷属呢?因为忘了,就不执著了吗?梦中有再多的家亲眷属,醒来的时候,都是一场空。何必太执著?(放下情执)
  33)有好多夫妻俩都是(想):我们同时往生。我告诉大家,千万不要求这个,求这个,还障碍你往生,该往生该走就走,自己走不要管别人,如果你有一念等的心,代表你有贪恋,你往生不了.(放下情执)
  34)我们大家一定要记住,“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个不见世间过,不是别人有过失,你见不到;而是看到别人有过失,你心里不起烦恼,这叫不见世间过。这非常非常重要。(放下别人的过失)
  35)即使我们再年轻,可以说阿弥陀佛来接我们,马上就走,非常愿意走,不要想世人会误会:这么年轻就走了,那我不学佛了;不要这样想。因为这样想就障碍你的往生,你年轻的时候,你往生的机会,就被你自己给断送掉了,如果果真我们念到能往生,那就往生。(放下疑问)
  36)在我们心上,最重要的是把这句佛号念清楚,耳朵把这句佛号听清楚,而且听清楚不间断,这是念佛的重点。在身体上,要呼吸调匀,全身放松。调节呼吸不是三天两天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大家不要着急,要慢慢地学习。如果你一急躁,这句佛你就念不好了。所以,我们不能着急。(放下急于求成)
  37)随着念佛功夫的增长,定力的增长,无论见到什么,听到其它的声音,都不要理它,连跟它对答,都不用。一切境界都不理它,只是听自己的佛号;如果你要去理它,容易着魔。除非到临终,我们的本尊佛,供养的这尊阿弥陀佛来接我们了,我们跟他走;其他的佛来了,菩萨来了,都不要跟他走。(放下境界)
  38)我们有病的时候,自己都不愿意念佛了,都不想念了,这就是古德讲的:平时念佛有十分功夫,到你病苦来临的时候,只有一分功夫;病苦来临的时候,有十分功夫,到临终的时候,才有一分功夫。这是古德讲的,这是真话。所以,趁着我们有体力,我们要勇猛精进,老实念佛,降伏一切妄念。(放下懈怠)

  五、转变自己的心念、心态
  39)我们为啥念不好,妄念纷飞,就是因为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因为十善业不足。十善业不足的原因在哪里?贪心。所以,真正要想把这句佛号念好,你必须要放得下;要放得下,就必须要修好十善业;要想修好十善业,就必须把最根本的贪心降伏。降伏自己的贪心,这是整个修学的根本。
  40)好事要随缘做。有些人认为,我做了多少好事,这就是为往生极乐世界积资粮了。这样积的资粮,很小很小。为什么?我们做了一辈子好事,如果临终的时候,有一念放不下,那么你都往生不了。我们这一生要想往生,一定要把我们这些错误的心态改过来,比你做多少好事,真正要强百倍、千倍。
  41)我们往生是靠我们的心去,不是靠我们的身体去。既然靠心去往生,你必须把心态转过来这才好,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你把心态、心念都转过来了,转的正确了,心就净了,这就是心净则佛土净。
  42)五戒十善修得好的人,到临终的时候不容易糊涂。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43)我们要把总的贪瞋痴息灭。所以说,我不贪这个了,贪那个,总是换对象,也很难把整个贪心去除。我们怎么办呢?遇事的时候,找自己的心念,从自己的心念,观察自己贪什么了,从分心态回到主心态,最后连根拔除,把自己的主心态,贪心去掉。贪心去掉以后,你的牵挂就没了,这叫放得下。

  六、其它重要开示
  44)诚敬之心,怎样发出来的?第一,要树立自己这一生了脱生死,大的志向;第二,要认识到佛法,特别是净土法门对我们人生的价值,是非常非常宝贵的;第三,要有强大的思想准备,跟自己内心里的五欲做斗争,一定要战胜它,决不被它打败。我们打败了它,我们这一生就往生作佛去了。
  45)我们修行,遇事的时候,修十善;不遇事的时候,好好修戒定慧,这样就比较好。不要遇到事的时候,总想着清净,总想着躲避,因为有了事而生起了烦恼,这就不叫学佛了。佛的四辩才是与烦恼灭尽相应,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心里生起了烦恼,这就入了魔的四辩才,我们是在学魔。
  46)如果真想出离生死,怎么用功?念念听清经文,听清佛号,念念不间断,听清楚;甚至不念的时候,也在听,听没有经文,没有佛号。我们大家要知道,不是你这句佛号念得多么动听、多么美好,你才能功夫增长;不是你这句佛号念的快慢,标明你的功夫增长。是你这个听不间断,听清楚不间断。
  47)念佛里有一个总原则。无论你出声念,小声念还是默念,以不打妄想,内心的清净,只有一句佛号,以这个为原则。也就是说,以摄心为原则。只要你能把心摄受住,能够都摄六根,使妄想减少或者不打妄想,只要是这样,你怎么念佛都好。
  48)我们念佛的功夫用什么来检验,这一句佛号提起,不打别的妄想,能保持多长时间,时间越长越好,用这个来检验自己念佛的功夫。不是说念佛好了,就出神通了,念佛好了,就能见鬼见神,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念佛不求神通,也不求感应。
  49)一定要把念佛,融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不然的话,我们学佛就很困难。有的时候做起事了,就把佛号扔了、把法扔了。学法的时候是法,念佛的时候是念佛,离开了念佛、离开了学法,一到生活中,法和佛号全没了,这样学佛受益很小。
  50) 拜佛,以你喘气还能够基本平稳为度,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呼吸还比较平稳。然后,内心里提起佛号,耳朵静静地听这句佛号。如果你在拜佛的时候,跟着一些韵律来拜,这样以后你难把它给分开。我们拜佛的时候,耳朵听这句佛号,究竟身体到什么程度,不管它,它拜它的,我们听我们的。
  51)大家不要把一个录音机,或者念佛机,常常放在身边。这样你听外面的,听的还是声尘。要听自己所念的佛号。出声念,听自己的有声之声;不出声念,听自己内心里的无声之声,要这样保持下去,这样就好。
  52)印光大师的十念法,我初期的时候也用过。这样你一计数就会帮助你摄心,这也很好。如果我们初学佛的人,你可以用一用十念法,也可以。如果你要按我所讲的这个方法,你果真能把佛号听清楚,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不用十念法。把自己每一句佛号能够听清楚,把计数的那个能力用在听佛号上,这样就非常好。如果你用这个方法,你果真用上了,用进去了,那你念佛功夫提升会很快的,这是最直截了当的一个方法。如果用十念法,这个计数就好比一个拐棍,将来你还要把计数给扔掉。比如说你妄念多的时候,你用计数来排除妄念,因为一心不可二用,你这心就用在念佛和计数上了,但久而久之你念到妄念少的时候,那就不要计数了,还要把计数给舍掉。所以,我们修学的时候,你可以按着某一个方法去修学,也可以两种方法轮换着来,比如说我用计数,念念的计不下去了,我可以用听佛号;用听佛号又听不下去了,你就用计数,也可以,所以我们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一般的情况下,计数这种念法是用于初学佛人,老学佛人一般重点是放在听佛号上。如果初期用计数法,久而久之也得换成听清佛号上,这是最重要的。你要开始用听清佛号这个方法,以后就不用舍掉了;你要开始用计数的方法,到最后还得把计数舍掉,它就像一个拐棍,你临时用一用。
  53)像老法师讲的,你果真又能念佛,又听听经,这个功夫需要很深。到这个程度是什么程度,我告诉大家。如果我们静静地听自己内心里念佛,这个无声之声,而且不间断地听这个声音,听久了,这个无声之声就会变成有声之声。在自己的内心,这个无声之声,就像一个小录音机一样,也念着阿弥陀佛,它不停地在这样念。你起心念,它也念;你不起心念,它还念,它根本就不停了。到这个时候,你听经,这块还念着佛,你可以边念佛,边听经,因为这句佛号,你止不住了,你不念它都在念,这叫不念自念。
(评:偏向念佛反闻之法,执行好,是迅速起效的)
发表于 2016-7-18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到当下傻人傻念就是般舟成就
(2013.9.30现场答疑)
居士:阿弥陀佛。我想请师父开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快速成就般舟三昧?要精进到什么程度才能成就般舟三昧?如果很精进的话,要几年时间能成就?
师父:你这速度比般舟还快。这反应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啊。人家修了一辈子都没消息,你在这儿数着指头,“一天,两天,哪天成就啊”。这个速度比般舟还快,呵呵,这速度够快的啊。那么这个般舟三昧呀,最忌讳的一个心就是急躁心。般舟能快速成就,但是,般舟是一个从容不迫心的成就,是一个如如不动,从容不迫,不慌不忙的心,是一个平常的心,柔和的心,柔软的心,一个稳重的,如如不动的心地的成就,不是数着手指头去成就的,它是这样。那么般舟的成就,何为成就呢?如果你做到当下傻人傻念就是般舟成就。你看啊,当下,过去之心没有,不再纠缠于过去任何的事情,你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对过去之心的忧虑,牵挂,对未来事情的期盼和担心,对当下,对现在之心的不安和疑惑。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来自于过去之心,未来之心,现在之心,都是一个有求的心,惶惶不安的心,拼死拼活的心,分别计较的心,懊悔的心,都是这样一个心地。那么要解决这些心地的问题,当下安住,当下念这声阿弥陀佛,傻人傻念。不计较形式,不计较内容,只计较念与不念,只有念,没有不念,是不是100分儿呀?(众:是。掌声)这已经100分了,是不是啊?这100分是一个基础,以这个100分做基础往下走,才都是100分,知道吧。那么,当下(安住),过去不牵挂、不担心、不分别、不害怕、不恐惧、不挂碍,过去的都过去了,随便它,好也是它,坏也是它,善也是它,恶也是它,没什么。未来,我们守着阿弥陀佛。未来是什么?念,是心是佛,即心即佛,不得不佛啊。不得不佛,想不做佛也不可能,现身见佛,当生成就,得佛授记,得无生法忍,圆成佛道。你当下傻人傻念一定是这样的果报,对不对?当下100分儿,你现在做的是尽未来际相继100分儿,2个100分儿,最后儿,你说你成就了没成就啊?(众:成就)成就了啊!你只要相续下去就成就,你不相续下去就不成就,对不对?那你看,问问你自己,当下是傻人傻念吗?有未来之心吗?你这就未来之心啊,“一天、两天、三天”,“一小时、两小时”,“我到了什么程度了”,“我怎么成佛”,“成个什么佛啊”……你呀都是未来之心啊,是不是啊?然后在这儿讲了,“哎呦,昨天晚上我多吃一口饭,不对”,“昨天晚上我怕痛了,不对”,(这都是)过去之心,是吧?过去之心!现在你看你又是一个不安的心,三心都不具足,当然你本来就是个错,接下去还是个错,是不是啊?所以当下安住,无限的安住,不再求,不再想,没有求,没有想,没有欲,没有思维,没有判断,傻呼呼的就知道念佛。用我们这儿(一位大德的话)来讲,“师父啊,这念佛就这一声佛号就没了?我怎么念得就这声佛号,啥也没了?”“都念没了,这搞了半天不是我念阿弥陀佛,我怎么觉得阿弥陀佛在念我呀?”她念得后来是相应啊。那我问你,是阿弥陀佛念你多一些,还是你念阿弥陀佛多一些?就是你不念他啊!是不是啊?那就是这样啊。所以说什么时候成就,怎样成就,就是这样。关键一条,就是昨天演慧师提的,我们要把基本功学好,当下这个原点不要错,知道吧。当下原点不错,尽未来际相续,就一定没有错,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就)时间问题而言,就像我回答你的问题,早一秒钟,晚一秒钟有没有关系啊?(众:没关系)没有关系。那么在你轮回的长河当中,你以为比如说三年五年是很长的时间。但在轮回的长河当中,三年算什么?三十年算什么?弹指之间而已啊,是不是啊?(众:是)所以有没有时间相呢?(众:没有)就没有时间相。所以,只要你当下傻人傻念,尽未来际傻人傻念,就是圆满,就是成就,就是成佛,好不好?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般舟四字念佛的诀要

  身念佛,心念佛,身心俱念。呼吸念佛,脉膊念佛,内外俱念佛。你念佛,我念佛,大众念佛,法界念佛,共振念佛。节奏念佛,身形念佛,呼吸念佛,韵律念佛, 尽虚空遍法界无不念佛


  至心顶礼恩师上果下孝老和尚,至诚顶礼大德上常下觉法师,感恩恩师多次亲临示范赐教,感恩上常下觉法师细致教诫,毫无保留传授要诀。一年来在恩师门下踩般舟念佛,尤其是在恩师的不言之教之下,体会颇多,受用不尽,难以细表。现以笨拙之笔略述如下。恳请恩师赐教。南摩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常善至诚顶礼恭十。


1. 正字诀:正念正行,正气正顺,大大方方,老实念佛,没有任何侥幸的成份,身体中正,脊椎正,正胸,收腹,微收下巴,提臀略微收肛,全身自然放松,踏脚时平正稳。收脚时前脚掌略微有个上翘意识,脚是向前平移的,不是掂脚尖的,也不是偏脚后根的。心无挂碍才是正,心地老实才有正,踏实努力不急不躁才为正,心无分别根本正。


2. 等字诀:心一等念,十方诸佛悉在前立。每一个字都是平等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平等的,每一时间都是平等的;什么人带队都是平等的,唱快唱慢唱高唱低是平等的;步子大小都是平等的。于差别相中证平等相,于平等心中得大自在。明节奏与暗节奏的平等,同一节奏中呼与吸的平等,同一节奏中有声音与没有声音的平等。真正合格的领众者,其心一等,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不会有差异,从第一圈到最后一圈不会有差异,每一圈多少步,每步多少长,每步多少时间都是基本均等无异。带人多人少,带男众女众,没有差异。此地彼地没有差异。起始中间结尾没有差异。

3. 圆字诀:每一个字都有明暗二个节奏,尤其是暗节奏不要省略了。尤其是慢板的时候,每个字唱完(呼气完成,同时就完成吸气的动作,只管每个字的发音,要有点暴发性,或称爆破音,不要管吸气,呼完了自然就会吸气,管呼完就是管吸气。这点特别重要,也是别于其它念佛方法最重要的所在),每个字都是圆满的,每一句都是圆满的,每一种节拍都是圆满的,每一支香都是圆满的。千万不要一口气唱(憋)到底,在偷偷的吃掉一点暗的节奏。心不均等,心不从容,有赶节奏赶场子的嫌疑,如是心地不能相应,不能圆融。


4. 观字诀:
a) 第一观想:这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声,每一步,每一呼吸,每一节奏,每一身形都有一切诸佛、一切菩萨摩诃萨、一切天龙八部、一切四大天王、一切忉利天王。一切大梵天王之皆共赞誉,之皆共拥护承事供养,之瞻视敬仰思欲相见
b) 第二观想:这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声,每一步,每一呼吸,每一节奏,每一身形都得一切诸佛之印可,都系一切诸佛之教诫,都具足圆满一切诸佛之最上功德。亦同时具足这个佛号所拥有的一切功德。不仅总持一切密法显法,总持一切咒语,亦总持一切功德。当下圆满,当下具足,当下究竟,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声每一步每一呼吸每一节奏每一身形都是圆满、具足、究竟。
c) 第三观想:这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声,每一步,每一呼吸,每一节奏,每一身形说不定都有一切诸佛一切菩萨摩诃萨在暗中摩顶爱敬赞叹。
d) 第四观想:这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声,每一步,每一呼吸,每一节奏,每一身形的至心念佛至诚精进都有在深深地感动着冤亲债主,都在深刻地感染着过往神灵,都在为一切天龙八部一切四大天王一切忉利天王一切大梵天王积聚无量无边的功德,都是迈向极乐世界极其坚实的一步。
e) 第五观想:这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声,每一步,每一呼吸,每一节奏,每一身形都是一切诸佛在将你造就,都是一切菩萨摩诃萨在将你成就,绵绵密密,无边无际,无终无始。
f) 第六观想:只要你心一等念,一切诸佛就悉在前立,就立于你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声每一步每一呼吸每一节奏每一身形当中,就与你共修,与你共念,与你同行。
g) 第七观想:阿弥陀佛一直就在你的头顶,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在你左右二边,圣言,汝精进故汝至心故汝切愿故,吾来摩顶吾来加持吾来助汝。
h) 观想尽虚空遍法界是个引罄,是面法鼓,是个木鱼;用你的心,你的脚,你的呼吸,你的节奏来撞击之;来韵合之;来顺应之;
i) 观想法界之海与你的心海无二,其小无内其大无外,你用的心,你的音声,你的脚步,你的节奏汇入法界之流,归入法界之海,融入法界之心。
j) 这是一场法界盛会(事),你是其中的一分子,一个演员,一个导演;你的这声佛号能够感染能够感动能够打动你的冤亲债主吗?能够博大平等真诚完美的回向于一切六道群灵吗?能够对得起之所守护吗?能够担得上之所称赞吗?能够念念之中相融于一切诸佛世尊一切菩萨一切护法的之所爱念吗?能够配得上“皆亲临视”吗?有资格接受“自称名号摩顶慰安称杨劝发”及梦中“宣说诸余经典”吗?


5. 感恩诀:感恩道场,感恩主七和尚,感恩所有同修,感恩他们共同来成就你。感恩心可以度化自己的分别心,是非心。可以使自己能够老实念佛,能够扎实用功。


6. 受用诀:你只管受用,你不分别,你不管其它,你以至诚感恩的心,感恩周围的一切,于任何境界相不生分别,于任何逆缘难缘不生瞋恨的心瞋恨的念,只是恭敬受用,努力精进。


7. 只管诀:在所有的诀中,这个诀其实是最最重要最最核心的一个,有专文论述过了,这里不多说。所有的诀都要落实于这一诀当中,所有诀等于是个前导,都最终凝缩于这一诀当中。这一诀其实难度也是最大,所做到的程度也易最浅。实在是要管的东西太多了,境界来了,自然就给你拐跑了,苦痛来了,自然也把你骗走了,环境与你预想的不一样,自然而然也会让你生出烦恼。就连念佛方法种种也会让你生出各种妄想,就算你自己的观点也会打架,也会左右互搏。这些无一不妨碍你的只管念。真正能够只管念的还真是积累了无量无边福德才有的事。人就是这样,明明知道这个理,知道这个重要性,可事实上就是非常难做到。


8. 深字诀:呼吸要深,唱得慢庄严自然就会很有深度,很有内涵,很有一种收摄力,很有一种密藏力(似乎透露了一点点,但其下面的“冰山”大得不得了,似乎又不愿意给人发现但又遮盖不住),也只要腹式呼吸才能真正深,也只有深沉才能真正显现出佛号的内涵与藏德。


9. 内字诀:注重内在的一种共振,内在的一种节律,一种韵味,内在的一种强烈的共鸣,内在的一种身心俱融的感受,外似沉静如水,内有万马奔腾。内在即是法界,内在即是虚空,所有虚空法界收摄其中,一起共舞一起共振一起共鸣一起欢快自然的脉动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10. 弹字诀:落下去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不是脚掌,也不是小腿的力量,落起都充满弹性, 自然而然,一弹而起,象皮球似的,整个身体又象在虚空中平稳飘移似的,(有点草上飞的味道)。悠字诀:就象秋千悠起来了似的。踏字诀必须有弹的效果才是妙踏。没有踏字诀,弹成了乱弹,扯弹,浮弹,杂弹。弹其实是一种自然的内在的微妙的共振。弹才有真正的韵味,妙味。弹不出的是在劳力,妙弹者才是心行。劳力者不入流不入界也,心行者方与般舟三昧有缘也。


11. 韵字诀:韵味,韵律,臭美,自得其乐。陶醉其中,沉迷其中。此中形成巨大的惯性力量。琴字诀:整个身体就象个琴,身中正,重心移,一条线,共踏步就是这架琴的弦,呼吸是在弹这根琴弦,腹式呼吸是高级的弹法指法;用心不同是弹的轻重力量节奏的不同,每一字每一音都象这架琴发出的美妙的旋律,皆是梵音,皆有颤音皆有妙响(回响)皆出妙指,皆系韵味无穷。

12. 稳字诀:念佛重在平稳,平常心,平稳心,只管念也只有在平常心平稳心的状态下才是真正的只管念,否则都是有求有欲的状态。平字诀,平和心平常心,平常调,平平常常,非常的安稳,非常的满足,一切俱足,一切含摄,一切总持。调子不高不低,声音不大不小,音色不轻不重,呼吸不急不躁,字字游刃有余,句句从容不迫,节节圆融无碍。有高潮必有低谷,有兴高采烈必有疲疲塌塌,有生必有灭,有求有欲必有所累,这些都非正常之道,更非大定之道。唯掌握好平稳二诀,才是真正大定大道。


13. 共振诀:内振,以腹式呼吸带动五脏六腑的内动,进一步带动八万四千毛孔细胞一起念佛;外振:与虚空法界之节奏的共振,与当下大众节奏的共振。呼吸与身形的共振,脚平踏用暗劲暴发性踏出的同时,呼气过程也正好完成。踏脚的同时身体重心恰恰在一条线上,整个身体力量与踏步节奏的共振。内腹式呼吸发声与收敛式韵味的共振。和声与大众节奏的共振。踏字诀与共振诀的共用,是这种念佛方法的生命力所在。这种共振诀强调的是无我,是皈依于是投身于是皈顺于法界的节奏大众的节奏。强调的是在共有的节奏中真正得到受用。有我就很难融入,也很难共振,其实也就很难受用。共振诀修的是无我,是皈依。不断的念不断的共振,不断的无我,不断的强化对大众节奏的认可,对法界节奏的皈依。自然于不知不觉中融入法界之海。


14. 和字诀:和维那师的节奏,和大众的节奏;一定是个跟随的角色,不是个引导的角色。心来和脚,容易掌握节奏,不要脚去追心,追也追不上,手忙脚乱。心来和呼吸,不要逆着呼吸的节奏或者不管呼吸的节奏,拼命乱唱一气。首先和节奏,不要忙着和声(用脚来和维那师的节奏、大众的节奏,这时候是以自己的脚和维那师的声;再到后来是以自己的声来和自己的脚同时和维那师的声),一上来不要急着念或唱,要以大众声音为自己声音,首先是脚的节奏跟上,跟准,百分百的准确合拍共舞共振,百分百的不偷懒不侥幸,百分百的锲合相应没有快慢好坏之分,只有跟与不跟、跟得上跟不上之分。和字诀可以降我慢,心调柔,和字诀是无我修,是利他行,是随喜功德。和顺感恩恭敬谦卑精进是接受诸佛菩萨加持摄受最好的方法。也是必备的途径。

15. 敛字诀:声音处于一种内敛收摄的状态,不是一种全部的外放状态。这个敛字诀非常非常的重要,念佛能否法喜,是不是得力,能不能动中得定,能否持久,关键还看这一条。大多数人的习性喜欢奔放,喜欢极致,喜欢放纵,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个世俗的特征要对治之还真需要敛字诀。其实敛字诀的内涵就是“少欲知足”。好多领众开始时步子尤其偏快,其实正是这个敛字诀没有用好,只要稍稍有一点点收敛的意识,就可以非常匹配。尤其是步伐上的收敛意识非常重要。行般舟能否自然得体,不累,非常关键的是这个敛字诀的运用。从修行的角度看:敛字诀对应的是“少欲知足”,自然与法相应。而世俗的那一面真是放任放纵,什么东东都搞到极致,钞票要越多越好,房子要越大越好,放纵要越痛快越好。行般舟就自然变得全部放开就好。音声是全部放出来的,步子是率性而为的,一切是以自我感觉为好的。其实一个敛字诀修治的是全部的人性的弱点,可为奥妙至极也。


16. 慢字诀: 慢才能收摄心神,慢才更加的庄严。通常人通病就是佛号快,步子大;其实佛号快,对应步子小才能比较相应,现实当中往往处于割裂状态,所以很难念出法喜,尤其是喜欢拼命作意踏步的人,念得比较累,踏步也会累。不能体会慢拍滋味的人,不是真正的念佛人,是不能深入进去的念佛人,一般也很难有强的定性。真正具足信心的人,才深知这个佛号即是一切,收摄身心,庄严而行才是正道,干么猴急猴急的,叮噹叮噹的搞比赛啊。

17. 即字诀:即呼即吸,呼吸从容,心才能从容,才有可能心无挂碍。从容心念出的佛号才真正有内在震撼人心的力量 。大多数人最严重的一个通病即是憋着呼吸,一口气唱好几个字,好象在搞气功比赛似的,好象气越长越能耐似的。其实这是个极大的误区。也是影响念佛状态,深度,程度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18. 小字诀:小步更能摄心,尤其是快板时甚至几乎象是原地踏步一样。平常人心粗最易犯大步流星的毛病,超过一脚半为之大步。大步状态下不仅难以摄心,而且也很难向内用功。粗糙的心也很难产生定力。步子小不下来,慢不下来的人,念佛不可能摄心,也不可能持久。


19. 滑字诀:二手臂就象翅膀,自然摆动或同向摆动,可以起到非常自然的滑动及调节作用。


20. 摆字诀:观想脊椎中正,尾巴骨就象船的螺旋浆一样,在方寸之地平衡而大度的一摇一摆,大船就平稳的向前运行。亭字诀:观想自己是个亭亭玉立的松树,笔直笔直,大大方方,平平稳稳,玉树临风,好象不是用脚而是用风平移的一样,一飘一荡好象在玩平衡术一样,就飘到前面去了。或者是腾云驾雾一样,稳稳当当的就移到前面去了。几乎没有上下的起伏也没有左右的摇摆,看都看不清非常自然潇洒流畅就移过去了,没有任何着力的痕迹,没有任何做作的成份,没有一点点拖泥带水,一气呵成。

21. 象字诀:大象步,非常的平稳厚实有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都是决定意,无有迟疑如毛发许。每一步都铿锵有力,都信心无比,就象用大象脚去踩死一个蚂蚁般的决定意绝对意。


22. 狮字诀:狮为兽中之王,走的是王者之步,胜者之步,信心之步,闲庭信步。决定之步,自在之步。

23. 驼鸟诀:最笨拙的驼鸟飞奔时时速可以接近200公里在,比汽车跑得还快。其动态平衡技术堪成一绝。那么小而短的一双脚可以支撑那么重那么大一砣身体,而灵巧自如。

24. 踏字诀:这是最重要的一诀。这个踏字比踩字,比走字都好。踏体现一种共振节奏力量的锲合,是微妙之所在。踩强调一种点穴的,好象不是给人大方扎实厚实的感觉,侥幸心强的喜欢走偏锋的要走捷径的喜欢密意的人会比较喜欢这个踩字。走(行)字体现一般意,没有画龙点睛传神之意。踏字隐含了具信意,决定意,力量意,厚实意,精进意,全身上下内外协调之意,动中大定之意。

25. 赤字诀:赤脚踏地毯有无尽的好处。赤不赤脚功德至少差二到三倍。但不会踏步的人,或者初学踏步不熟练的人最好还是穿着袜子。赤脚踏步直接刺激调动全身脉络,调度全身心的微循环共振念佛;这种踏步方式,刺激面积,刺激角度,刺激力量,刺激强度,刺激节奏的微弱差异,会带来踏步效果的巨大差异,就象描准仪上些微的差异(失之毫厘),会带来射击效果的极大差异,甚至相差十万八千里。

  编后语:感恩恩师上果下孝老和尚,颇有船子诚的禅风,打掉我一切的妄想,以最最严厉的方式教诫于我,直接传授“即字诀”“敛字诀”“和字诀”“踏字诀”“醉字诀”“平字诀”“内字诀”“深字诀”“小字诀”……等等等等;感恩大德上常下觉法师为我直接系统的教诫,感恩上大下悟法师第一个直接示现般舟念佛之法并多次面授机宜,感恩上常下是法师直接示现和传授“踏字诀”,感恩上常下名法师直接示现传授“平稳诀”且经常短信开示更有一教长达三四个小时的经历,感恩上常下根法师直接示现传授“慢字诀”,感恩上常下达法师直接手把手教我带众念佛甚至教授麦可风放在嘴边的位置,感恩大德上健下达法师第一个跟我讲呼吸要诀,感恩上常下所法师第一个示现“从容诀”“不管与只管诀”感恩上演下开法师第一个亲自示现丹田发音与非丹田发音及各种带众换气方式,感恩上常下祥法师以最谦卑最柔软的方式示现各种发音及步形,感恩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尼师,给我教诫,给我鼓励,给我示现“呼吸念佛”“丹田发音”各种步形等等等等。感恩一切法师给我加持。一切居士大德给我鼓励。感恩一切冤亲债主给我提供最好的增上缘成就缘。感恩一切的一切。合当大兴般舟之风,大传般舟法水,大展般舟之力,利益一切有情。南摩阿弥陀佛。惭愧僧释常善稽首和南至诚顶礼恭十

 楼主| 发表于 2017-7-28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1 15: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