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70|回复: 10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讲记---智谕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3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化城喻品第七





竺法护法师于《正法华》中,名〈往古品〉,彼系约法立名,取大通智胜如来事,立〈往古品〉名;鸠摩罗什大师取佛权智方便义,立〈化城喻品〉名。


化者佛神力方便所为,城者取其防御义。声闻人防见思惑,御分段死,取于涅槃,然非真实义,故名化城。依《法华文句》取圆教义,于圆教中诸法无非实相,故无贼无病。既然无贼无病,何用于城?城是因众生而权设,故名化城。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成。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不也世尊。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末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告诸比丘下,先述大通智胜如来。其国名好成,劫名大相。次述彼佛灭度来甚久,已过尘点劫。如是久远,以佛观来,犹若今日。尔时世尊,以偈重宣此义。


「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边劫 有佛两足尊 名大通智胜 如人以力磨 三千大千土 尽此诸地种 皆悉以为墨 过于千国土 乃下一尘点 如是展转点 尽此诸尘墨 如是诸国土 点与不点等 复尽末为尘 一尘为一劫 此诸微尘数 其劫复过是 彼佛灭度来 如是无量劫 如来无碍智 知彼佛灭度 及声闻菩萨 如见今灭度 诸比丘当知 佛智净微妙 无漏无所碍 通达无量劫」


尽磨为墨者,犹余经云碎为微尘。


佛智净微妙,佛智清净则无碍,以如实知一切法皆实相故。实相无相,无相则无碍。一尘无碍,则不碍一切尘;一切尘无碍,复不碍一尘;尘尘无碍,则一切尘不碍一切尘。所以佛于一尘上,能知一切尘。于一尘上,能知尘点劫诸佛,及其声闻菩萨众,是谓佛之无碍智。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加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通智胜如来,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彼佛坐道场时,十小劫佛法未现在前。梵天雨花供养,满十小劫。乃至彼佛住世期间,常雨天花,直至彼佛灭度。四王诸天,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供养,亦复如是。


过十小劫已,佛法始现前,成等正觉。


「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


次述十六王子出家,大王子名智积。


十六王子弃家往诣佛所,诸母啼泣而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百千万亿人民,皆随至佛所,供养恭敬赞叹。以偈颂言:


「大威德世尊 为度众生故 于无量亿劫 尔乃得成佛 诸愿已具足 善哉吉无上 世尊甚希有 一坐十小劫 身体及手足 静然安不动 其心常惔怕 未曾有散乱 究竟永寂灭 安住无漏法 今者见世尊 安隐成佛道」


佛为度众生故,于无量亿劫修积功德,方成佛道。一坐十小劫,身心不动,甚为希有。


惔怕者,淡泊也。今见世尊,安隐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 称庆大欢喜 众生常苦恼 盲瞑无导师 不识苦尽道 不知求解脱 长夜增恶趣 减损诸天众 从冥入于冥 永不闻佛名 今佛得最上 安隐无漏道 我等及天人 为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 归命无上尊」


如来成道,众生欢喜,离苦有望也。众生将得大利益,故稽首归命于佛。


稽首者,头至地稍稽留也。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


十六王子赞佛已,请佛说法。并重说偈言:


「世雄无等伦 百福自庄严 得无上智慧 愿为世间说 度脱于我等 及诸众生类 为分别显示 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 众生亦复然 世尊知众生 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乐及修福 宿命所行业 世尊悉知已 当转无上轮」


世雄无等伦,百福自庄严。百福者,十善法每一善有五品心,即下品心、中品心、上品心、上中品心、上上品心,十善合成五十。始终各有五十心,名为百福。十六王子,赞佛百福圆满,然后请佛说法。世尊知一切众生心心所法,望佛转无上轮度脱众生。


 **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缘而现此相。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缘 宜各共求之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而此大光明 遍照于十方」
十方诸梵天请佛说法。大通智胜如来成佛,十方各有五百万亿佛世界六种震动。佛光普照,诸幽冥处无所不烛。日月之光所不能照处,普皆大明。佛光不同其他之光,其他之光有明有暗,佛光无有暗影,所以幽冥之处,普皆大明。
以光明故,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各各奇怪言,此中何故忽生许多众生?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国土中,所有诸梵天王,各各惊怪,何故宫殿忽然光明,昔所未有?时诸梵天王共议此事。其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众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是有大德天生呢?还是有佛出世呢?我等宜共寻求之。
「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干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轮。即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其所散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其菩提树高十由旬。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
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花,共诣西方推寻。发现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佛于某种树下成道,其树便名菩提树。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菩提树,原名毕钵罗树。
即时诸梵天王,礼佛绕佛天花散佛,然后各以宫殿奉上供佛。
「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希有 难可得值遇 具无量功德 能救护一切 天人之大师 哀愍于世间 十方诸众生 普皆蒙饶益 我等所从来 五百万亿国 舍深禅定乐 为供养佛故 我等先世福 宫殿甚严饰 今以奉世尊 唯愿哀纳受」
诸梵天王以偈赞佛。诸梵天以禅定为乐,不同欲界天以五欲为乐。故曰舍深禅定之乐,来供养佛。我等以宫殿供佛,愿佛哀纳受。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转于*轮。度脱众生开涅槃道。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世雄两足尊 唯愿演说法 以大慈悲力 度苦恼众生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尔时诸梵天王请佛说法,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诸佛成道后,均由大梵天王请佛说法,然后佛方为众生说法。释迦牟尼佛成道后,默然而住不欲说法,受大梵天王请后,方诣鹿野苑为五比丘宣说妙法。
「又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是事何因缘 而现如此相 我等诸宫殿 光明昔未有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未曾见此相 当共一心求 过千万亿土 寻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 度脱苦众生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干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
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圣主天中王 迦陵频伽声 哀愍众生者 我等今敬礼 世尊甚希有 久远乃一现 一百八十劫 空过无有佛 三恶道充满 诸天众减少 今佛出于世 为众生作眼 世间所归趣 救护于一切 为众生之父 哀愍饶益者 我等宿福庆 今得值世尊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哀愍一切。转于*轮度脱众生。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大圣转*轮 显示诸法相 度苦恼众生 令得大欢喜 众生闻此法 得道若生天 诸恶道减少 忍善者增益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东南方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亦复如是。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可见佛世难值也。诸梵天王请佛说法,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 光明甚威曜 此非无因缘 是相宜求之 过于百千劫 未曾见是相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干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
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难见 破诸烦恼者 过百三十劫 今乃得一见 诸饥渴众生 以法雨充满 昔所未曾见 无量智慧者 如优昙?花 今日乃值遇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 世尊大慈悲 唯愿垂纳受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转于*轮。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唯愿天人尊 转无上*轮 击于大法鼓 而吹大法螺 普雨大法雨 度无量众生 我等咸归请 当演深远音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南方诸梵天王请佛说法,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优昙钵花,三千年出现一次,甚为难值。
「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斯光明。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今以何因缘 我等诸宫殿 威德光明曜 严饰未曾有 如是之妙相 昔所未闻见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下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干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花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花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
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善哉见诸佛 救世之圣尊 能于三界狱 勉出诸众生 普智天人尊 哀愍群萌类 能开甘露门 广度于一切 于昔无量劫 空过无有佛 世尊未出时 十方常暗冥 三恶道增长 阿修罗亦盛 诸天众转减 死多堕恶道 不从佛闻法 常行不善时 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减少 罪业因缘故 失乐及乐想 住于邪见法 不识善仪则 不蒙佛所化 常堕于恶道 佛为世间眼 久远时乃出 哀愍诸众生 故现于世间 超出成正觉 我等甚欣庆 及余一切众 喜叹未曾有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 今以奉世尊 唯垂哀纳受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白佛言。唯愿世尊。转于*轮。多所安隐。多所度脱。时诸梵天王。而说偈言 世尊转*轮 击甘露法鼓 度苦恼众生 开示涅槃道 唯愿受我请 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 无量劫习法」
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最后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睹光惊奇。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语诸梵天共诣下方寻求。见大通智胜如来后,顶礼绕佛,散花供养,以偈赞佛。
能开甘露门,赞佛所说法,能令众生至涅槃之法门也。
三恶道增长,阿修罗亦盛。佛法增盛,天与阿修罗战,则天胜;佛法衰微,天与阿修罗战,则阿修罗胜。故天人护持佛法。佛不出世,恶道增盛,善道损减。
失乐及乐想。乐者,果报也。乐想者,于因地修善法。失乐及乐想者,谓众生因果俱恶也。
超出成正觉。佛于因中超出烦恼障、所知障,于果中超出分段死与变易死,而成正等正觉。
我等奉上宫殿供养于佛,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诸梵天王赞佛已,请佛转*轮。无量劫「习」法,应为无量劫「集」法,为众生敷演无量劫修集之法。

 楼主| 发表于 2016-5-5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轮。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佛于天人大众之中说是法时。六百万亿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皆得深妙禅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大通智胜如来,受请已,于是三转十二*轮。可知大通智胜如来,亦是方便说三乘法。三转十二*轮者:一、示转。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二、劝转。是苦谛应知,是苦集应断,是苦灭应证,是苦灭道应修。三、证转。是苦谛知已,是苦集断已,是苦灭证已,是苦灭道修已。
及广说十二因缘法。十二因缘法,是四谛之广说。十二因缘者,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无明行爱取有等五支为集,余七支为苦。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是为苦灭谛。其间修习渐次,为苦灭道谛。所以十二因缘,是四谛的广说。苦集二谛,我们名为生死流转十二因缘;灭道二谛,我们称为还灭十二因缘。
佛于天人大众中方便说此法时,六百万亿那由他人,不受诸法,漏尽心得解脱,得深妙禅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换句话说,证入四果阿罗汉。
「第二第三第四说法时。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等众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从是已后。诸声闻众。无量无边不可称数。」
第二三四会说法时,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等众生,皆证声闻四果。从此以后,声闻弟子无量无边。
「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六王子皆出家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系言现在世;已曾供养下,系言过去世善根深厚。
「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
十六沙弥,请佛说大乘法。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谓我等求无上佛道之志愿,佛自知之。
「尔时转轮圣王所将众中八万亿人。见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听许。」
转轮圣王所带众中,有八万亿人要求出家,王皆听许。
「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诵通利说是经时。十六菩萨沙弥皆悉信受。声闻众中亦有信解。其余众生千万亿种皆生疑惑。」
彼佛受请过二万劫已,为四众弟子,说实相法名《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实相无相,即清净心,实相无不相,即平等心。清净心平等心,为菩萨戒体。十六沙弥闻法受持讽诵通利,即启发戒体,故称十六菩萨沙弥。
声闻众中,亦有信解者。其余众生,根机不够,皆生疑惑。
「佛说是经。于八千劫未曾休废。说此经已即入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一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示教利喜。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通智胜如来说《妙法莲华经》,经过八千劫。然后入于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十六菩萨沙弥,各各升座,为四众覆讲《妙法莲华经》,亦经过八万四千劫。一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发无上菩提心。
示教利喜,以示教利喜四事,庄严说法。
依《智度论》云,示者示其善恶;教者教舍恶从善;利者未得法味心生退没者,为说涅槃胜果,令其心见利益;喜者随其所行,而称叹之,令其欢喜。不过此是就一般而论示教利喜,非今经之意。
于三转十二轮中,亦有示教利喜。示转为示,劝转为教,证转为利喜。然此为声闻教,亦非今经之意。
吉藏大师依《法华经论》示教利喜。示者示三乘为方便,一乘为真实;教者令舍三入一;利者说三乘劣,说一乘胜,令修一乘见利;喜者观其根性机缘,或以法说,或以譬说,或以宿缘说,随其所乐应机说法,令其欢喜。我们觉得,吉藏大师所说,甚合经旨。
那么我们便知道,《法华经》在明诸法实相,则十六菩萨沙弥,方便为四众分别显示实相法名示;于四众教实相法名教;令得实相利益名利,得实相利益者,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既发无上菩提心,当发大欢喜,是名曰喜。
「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从三昧起。往诣法座安详而坐。普告大众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于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令入其中。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若声闻辟支佛及诸菩萨。能信是十六菩萨所说经法。受持不毁者。是人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之慧。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百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
大通智胜如来,出定后登座说法,先赞十六菩萨沙弥,继劝众随修。闻十六菩萨沙弥说《法华经》之众生,世世所生皆与菩萨俱,闻其说法悉能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百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者,是释迦牟尼佛语,谓于释迦牟尼佛世,犹不尽也。
「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六菩萨沙弥,已于十方成佛,成佛名号如文,不另作解。第十六王子,即释迦牟尼佛,于娑婆世界成佛。其实世尊早已成佛,来此娑婆世界不过化佛而已。《梵网经》云,我来此娑婆世界八千返。
「诸比丘。我等为沙弥时。各各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等众生。从我闻法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诸众生。于今有住声闻地者。我常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人等。应以是法渐入佛道。所以者何。如来智慧难信难解。」
此诸众生有住声闻地者,即谓舍利弗等人。此等诸人,当渐入佛道,以如来智慧难信难解故。
「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及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
彼诸所化无量无边恒河沙众生住声闻地者,即汝等诸比丘,及未来世中诸声闻弟子是。
「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
我灭度后,是说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也。若有弟子不闻是《法华经》,生入有余涅槃想者,我于其他国土作佛,更有其他名号,为说是经。当知唯有一佛乘得灭度,更无余乘。除佛方便说法,说有二乘三乘也。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一佛乘得灭度耳。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知其志乐小法深着五欲。为是等故说于涅槃。是人若闻则便信受。」
如我今者,自知化缘将满涅槃时到,且众又清净信解坚固,故为汝等说是《法华经》。当知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也。
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知众生之根性欲,知其乐着小法,深着五欲,为此等众生说于涅槃。此人信受,执着实有涅槃,不知涅槃如化,竟执为实有。
竺法护法师据以上经义,立〈往古品〉名。罗什大师据以下经文,立〈化城品〉名。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


 楼主| 发表于 2016-5-6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


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注疏家解释不一,多是猜佛意旨。今简单解释于下。一百为欲界,二百为色界,三百为无色界。过三百由旬有化城,故四百应为二乘有余涅槃。过五百可至宝所,宝所者佛地,故知五百者应为菩萨实报国土。


险难恶道,五住烦恼为因险难,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为果险难。旷绝无人,言生死可畏也。


导师譬佛。欲过此道,谓佛欲度众生出三界火宅也。善知险道通塞之相,譬佛善知知苦、断集、修道、证灭之法。


众人中路懈退,畏佛道久远,故佛方便设化城。


「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


佛大慈悲,为免二乘人退失大利,故方便说有余解脱。二乘智劣,竟执方便为实,生已度想,生安隐想。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惓。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


导师知人众无复疲倦,即灭化城,譬佛观机成熟,直显一乘。


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二涅槃者,二乘人生死因已尽,自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然现身果报犹存,名有余涅槃;若果缚已解,灰身灭智,名无余涅槃。


「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若众生住于二地,二地者即有余、无余二涅槃也。如来尔时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不过已过三百由旬,近于佛慧而已。汝等所得涅槃,非为真实,如来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而已。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大通智胜佛 十劫坐道场 佛法不现前 不得成佛道 诸天神龙王 阿修罗众等 常雨于天华 以供养彼佛 诸天击天鼓 并作众伎乐 香风吹萎华 更雨新好者 过十小劫已 乃得成佛道 诸天及世人 心皆怀踊跃 彼佛十六子 皆与其眷属 千万亿围绕 俱行至佛所 头面礼佛足 而请转*轮 圣师子法雨 充我及一切 世尊甚难值 久远时一现 为觉悟群生 震动于一切」


重颂大通智胜如来得道,十六王子请法。


「东方诸世界 五百万亿国 梵宫殿光曜 昔所未曾有 诸梵见此相 寻来至佛所 散花以供养 并奉上宫殿 请佛转*轮 以偈而赞叹 佛知时未至 受请默然坐 三方及四维 上下亦复尔 散花奉宫殿 请佛转*轮 世尊甚难值 愿以大慈悲 广开甘露门 转无上*轮」


重颂十方梵天王请佛说法。


「无量慧世尊 受彼众人请 为宣种种法 四谛十二缘 无明至老死 皆从生缘有 如是众过患 汝等应当知 宣畅是法时 六百万亿姟 得尽诸苦际 皆成阿罗汉 第二说法时 千万恒沙众 于诸法不受 亦得阿罗汉 从是后得道 其数无有量 万亿劫算数 不能得其边」


重颂佛方便说四谛、十二因缘法。六百万亿姟,「姟」音该,即那由他也。


「时十六王子 出家作沙弥 皆共请彼佛 演说大乘法 我等及营从 皆当成佛道 愿得如世尊 慧眼第一净 佛知童子心 宿世之所行 以无量因缘 种种诸譬喻 说六波罗蜜 及诸神通事 分别真实法 菩萨所行道 说是法华经 如恒河沙偈」


重颂十六王子请佛说大乘法。说是《法华经》,如恒河沙偈。可见具足本《法华经》,不同今本。


「彼佛说经已 静室入禅定 一心一处坐 八万四千劫 是诸沙弥等 知佛禅未出 为无量亿众 说佛无上慧 各各坐法座 说是大乘经 于佛宴寂后 宣扬助法化 一一沙弥等 所度诸众生 有六百万亿 恒河沙等众 彼佛灭度后 是诸闻法者 在在诸佛土 常与师俱生 是十六沙弥 具足行佛道 今现在十方 各得成正觉 尔时闻法者 各在诸佛所 其有住声闻 渐教以佛道 我在十六数 曾亦为汝说 是故以方便 引汝趣佛慧 以是本因缘 今说法华经 令汝入佛道 慎勿怀惊惧」


释如长行,不另。


「譬如险恶道 迥绝多毒兽 又复无水草 人所怖畏处 无数千万众 欲过此险道 其路甚旷远 经三百由旬 时有一导师 强识有智慧 明了心决定 在险济众难 众人皆疲惓 而白导师言 我等今顿乏 于此欲退还 导师作是念 此辈甚可愍 如何欲退还 而失大珍宝 寻时思方便 当设神通力 化作大城郭 庄严诸舍宅 周匝有园林 渠流及浴池 重门高楼阁 男女皆充满 即作是化已 慰众言勿惧 汝等入此城 各可随所乐 诸人既入城 心皆大欢喜 皆生安隐想 自谓已得度」


以上重颂化城喻。


「导师知息已 集众而告言 汝等当前进 此是化城耳 我见汝疲极 中路欲退还 故以方便力 权化作此城 汝等勤精进 当共至宝所 我亦复如是 为一切导师 见诸求道者 中路而懈废 不能度生死 烦恼诸险道 故以方便力 为息说涅槃 言汝等苦灭 所作皆已办 既知到涅槃 皆得阿罗汉 尔乃集大众 为说真实法 诸佛方便力 分别说三乘 唯有一佛乘 息处故说二 今为汝说实 汝所得非灭 为佛一切智 当发大精进 汝证一切智 十力等佛法 具三十二相 乃是真实灭 诸佛之导师 为息说涅槃 既知是息已 引入于佛慧」


结示弟子,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



--------------------------------------------------------------------------------


 **

发表于 2018-1-19 08: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11-21 18: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3-25 16: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3-25 16: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6-1 15: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9-16 09:5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12 23: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 15: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