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04|回复: 0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一九二】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断淫----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5-11 06:44 编辑

I2总举三学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佛告阿难:当在会大众都要唯然奉教这个时候,佛就告诉阿难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毗奈耶”,就是大、小乘的律藏。有大乘的律藏、小乘的律藏,总起来就叫“毗奈耶”;这毗奈耶,就是讲戒律的。你常常听见我讲戒律这个道理的时候,我宣说修行的道理,要依照三种决定不能改的义。这三种决定义是什么呢?就是“戒、定、慧”。
所谓摄心为戒:“摄”,就是摄持;这个摄字,就好像吸铁石把东西吸引来了。因为我们这个心,尤其是攀缘心,这个攀缘心,一天到晚尽打人家的主意,尽打人家的算盘。想个什么办法能和某一个有钱人接近,想个什么办法能和某一个贵人接近,一天到晚就用这个功夫,这就叫“攀缘心”,这就没有摄心。“摄心”,就是把攀缘心摄回来,不要叫它去攀缘,不要叫它东跑西跑。 可是我们这个心,你不叫它跑,它又跑了;你不叫它打妄想,没有一分钟,它又打起妄想来了。这个妄想停了,那个妄想又生出来了;所以说“前念灭,后念生;后念灭,后念又生”,这是念念不停地。这个攀缘心是这样,现在要把它摄持回来制到一处。我们所以不能成佛,不能开悟,不能了道,就因为没有制住我们这个心。如果你把你心制到一起了,就无事不办,什么事情都成功、成就了。所以现在首先“摄心为戒”,摄持这个心,这就是个戒,也就是个止恶防非的办法。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你首先有戒了,它就会生出定来;那么由这个定中,就生出一种真正你自己的智慧。就好像一坛浑水,它不摇动了,水就澄清了;水澄清了,就因为那一些个尘垢都沉底了,这叫“因戒生定”。这个“定”,就是不摇动。你若不摇动,就是“净极光通达”;你若净到极点了,你自然光通达了,你就开悟了。
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戒、定、慧这三种,就叫“三无漏学”。你若是守戒,由戒生定,由定就发慧,这就叫“三无漏学”。 I3别列三学(分二)
J1历明预先严戒 J2略示场中定慧 J1分二
K1正教持戒 K2助以咒力 K1分二
L1摄前征起 L2开释四重 L3总结远魔
今L1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怎么样?阿难哪!怎么样我给这个“摄心”起个名字叫“戒”呢?摄心为戒,这又是什么意思呢?现在我告诉你。 L2开释四重(分四)
M1断淫 M2断杀 M3断盗 M4断妄 M1分二
N1曲分损益之相 N2判决邪正之说 N1分三
O1首陈持犯利害 O2预辨魔佛教仪 O3确定菩提成否 O1分二
P1持则必出生死 P2犯则必落魔道
今P1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假设所有一切世界的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这六道众生;
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他若能没有淫欲的心,这生死流就会断了;不随生死接连不断了,这生死也就停止了。 P2犯则必落魔道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汝”,就是说的阿难。佛说,阿难你所修的这个定力,本来是为的超出尘劳,超出一切的生死。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可是你如果淫欲心不断的话,你想超出这个尘劳,是无有是处的。为什么?这个淫欲心就是一种尘劳。所以不要说你去做淫欲的行为,你就心里生一种淫欲的念头,有淫欲的心存在,这也就是尘劳没有超出去!所以说,你淫欲心要是不除的话,你想修道,再开悟成佛,那是没有这个道理的!一般最愚痴的人就说又要有淫欲心,又要开悟,这种思想简直是最愚痴的,这种人是最不可以教化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现在出世,也没有法子能令他得道证果。所以这种人是最笨,最愚痴的!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你纵然有智慧,你修行一打坐,就得到轻安的境界了,觉得非常的好,可以入禅定。“现前”,就是你的功夫有所成就。
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你有智慧不是吗?嗐,假设你这个淫欲心不断的话,就要堕落到魔道去!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上等的去做六欲天的魔王;中等的就去做魔的老百姓;下品的就做魔王那个女人,生得虽然漂亮,可是非常的卑鄙。所以有智慧的人,要小心一点哪!聪明的人,这个地方要注意,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以为自己:“哈,你不明白,我明白了!你不懂,我懂了!”这有一点智慧,叫小智小慧;这个小智小慧就要把自己的前途耽误了。你看,这种有一点小智小慧的人,他淫欲心不断,总讲这个爱欲;你爱我,我又爱你,这么爱来爱去,爱到都成了魔了!成了魔,你说怎么样啊?
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他那诸魔也有他的徒众,有他的徒弟,有他的护法,各各都说他自己证得无上道,他成佛了。那个魔他就自己不知惭愧,自己说:“我就是佛啊!我们这就是最高无上的了!”什么大,他就说他是什么;其实他本来就是魔,但是他不承认,却说他就是佛了。你说,佛也有“假佛”呢!世界上其他都有假的,他也想做个假佛;但是他还不承认他是假的,他认为他就是真的了,他也认为他“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了。

O2预辨魔佛教仪(分二)
P1贪淫化世即魔教 P2教人断淫即佛诲
今P1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你看,这多重要!释迦牟尼佛在没灭度以前就说了,我现在在世界上,这些个魔王都不敢出世的。等我灭度后,就是现在你我这个时候,这法到末梢上的时候,多此魔民炽盛世间:这种的魔民哪,那太多太多了!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像火柱似的,什么地方都有,就像火着得很旺。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他们到处讲淫欲,又欢喜淫欲,无论男的也欢喜淫欲,女的也欢喜淫欲。又想要成佛,又想要开悟。你说,为什么我认识这个魔呢?以前我见着一个人,他说自己是佛,我就说他是魔。他问我:“谁是魔?”我说:“你就是魔。”为什么我知道他呢?唉,他就是弄这一套嘛!专门讲情讲爱的,love, love, I love everybody !你说,真不知丑啊!真不知惭愧!他有什么资格来爱所有的人?这就是自己太不知惭愧了! 一般无知的人也就听他的:“欸,他讲得不错啊!他讲得很有道理的。”尤其一些个青年人,喔,正对他的味道了,正对他的机!所谓“臭味相投”,他臭、他也臭;所以大家你也说我好,我也说你好。如果那个味道不同,就不会这么互相赞叹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若是同道,思想相同了,这就大家以盲引盲,就是自己是个瞎子,没有眼睛,还要给人家带路。你说这是可怜不可怜!这不是骂人,就我以前所讲的: 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
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到地狱,这个师父问徒弟说:“你怎么也来了?”他说:“那你先来了嘛!我当然要跟着你了!”哈哈,所以两个人,师父也不知道他怎么去的,徒弟也不知道他怎么去的!你说可怜不可怜?就是这一类的人! 他们自己说自己是善知识:“喔,我到处讲经,我到处give lecture, I give lecture to everybody!”真是,把牙都可以笑掉了!
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令所有的一切众生,都堕落到爱这种淫欲心上了,都落到淫欲这一个坑里头,把菩提的道路失去了。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就跑到地狱那里去了。这个师父看着徒弟后头拱进来了,就说:“喔,干什么你也来了?这不是很好的地方。”徒弟说:“你先来了嘛,我当然也要跟着你来嘛!你是我的师父,跟着你跑嘛!”这个师父说:“哎呀,你不应该跟着我来啊!这是一个受苦的地方。”(有婴孩笑声)你看,连baby都明白了!(众笑)

P2教人断淫即佛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所以说,教人这个爱的是魔王,这和菩萨相差就一点点;就是一反一正,不差得太多。相差哪一点呢?菩萨也是爱人的,他是有一种慈悲来爱护一切众生,而没有淫欲心的。这个魔王他爱一切众生,他专门讲淫欲,专门注重淫欲;甚至于他说:“喔,这个淫欲心越重,开悟也开得果位越高!”这么样子,就以邪说来害人。而菩萨爱人是没有淫欲心的,对一切众生都不分彼此。 有淫欲心就是魔!菩萨没有淫欲心,他单单讲爱护一切;这是菩萨的境界、佛的境界。魔爱人,是有所企图,有所贪欲的;菩萨爱人,是没有贪欲的,也就是没有淫欲。所以佛教讲“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佛教和世间一切魔王的教不同,也就在这一点。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你应该教一切世间人修这个定力,先要把心淫断了。
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这就是如来和以前所有的佛所教化的道理,这是第一种决定的清净而明白的教化。“诲”,教诲一切的人,一定要断淫的。这是第一个先决条件,这一点一定不能改变的,这是决定义,而不是不定义;不是说这个没一定,你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唯独这个淫心一定要没有的;若有淫欲心,那就是落魔。你若是想由淫欲心来开悟,那就一定要落魔王的眷属里头去了! O3确定菩提成否(分二)
P1喻不断无成 P2劝深断方成 
今P1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你看,又举出来个比喻。你若不相信,我就讲一个道理给你看。
是故阿难:因为这个,所以阿难哪!
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假设你不断淫欲心,也还天天打坐修行,那你一边修行一边漏,一边修行一边漏,都跑了!你修一点,就漏了十点;你修一分,就漏十分;修十分,就漏百分。你打坐,想要开悟;又离不开淫欲,想要寻求这一种颠倒的快乐。怎么样啊?
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像什么?就像蒸沙和石,你想将这个石头和沙做成饭一样啊!像这样,你就算经过百千劫,只叫一个“热沙子”,没有旁的用。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什么道理呢?因为它不是米,不是饭的根本,你所蒸的是沙石。就是你想要不断淫心又开悟,这就像是蒸沙石,想要把沙石变成饭一个样的道理啊! 那么这个地方,又有得讲了。你要是能断了淫心,你就天天男和女在一起,也没有问题了!为什么?没有淫欲心。没有淫欲心,也没有男女相了,也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那么有些个不知道惭愧的人就说:“我就是这样子!”你说你是这样子的?那就靠不住啰!那没有什么凭据的。你怎么会知道你是这样子呢?你若是这样子,根本就不知道是这样子;你就不会有“我没有淫欲心了”这一个见解。没有就是没有了,不会各处去卖广告,登报纸的;不会对人说:“喔,我就是这样子!”你这一卖广告,已经不是了。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 若是你真能没有淫欲心了,“眼观形色内无有”,眼睛看见什么形形色色,内里都没有的;“耳听尘事心不知”,你耳朵听见什么好声音,心里不知道。那就是有点火候了!你再能就甚至于男女在一起,就同行、同坐、同卧,也没有事情。没有淫欲心,可要真没有才算的;不是说心里还动动弹弹的,还跃跃欲试;完了,口里就讲硬话,说:“我可以守得住了!”那不算的!要连心里都不动念了,淫念根本都没有了,那才是真的。你有的时候,还知道女人是怎么样子,那就靠不住了! 有一个人开悟了,他到他师父那儿请开示,说他开悟。他师父就问:“你开的什么悟啊?”他说:“以前我都不懂,现在我知道师姑是女人。”哈,他知道这个师姑──比丘尼是女人了!那么他师父用佛眼一看,喔,他是开悟了!所以就给他印证说:“你可以了!”哈,你说这谁不知道呢?但是你若不开悟,你就不会说这一句话;因为他开悟了,他会说这句话。并且,这也不能骗得了人的,因为他师父有佛眼,用佛眼一观察,他是证初果了,所以才给他印证说:“是这样子!”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佛告诉阿难,你欢喜这个摩登伽女,这不单有淫心,而且淫身也存在的。你以这种的淫身来想得到佛的果位,你纵然得到这种微妙的道理,这还是你那个淫根没有除。
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你那根本就是成了一种淫欲心,将来一定堕落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去;你或者转畜生,或者转饿鬼,或者堕地狱,你一定不能出三恶道去的。如来涅槃,何路修证:佛这个涅槃的果位,你凭哪一条路能证得呢?

P2劝深断方成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机”,就是微细微细、最少最少的那一念;“淫机”,就是无明。你必定要把无明断了,你身的淫机也断了,心的淫机也断了,你就连知道断的性也没有了。
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在佛这个觉道上,你才可以有希望。

N2判决邪正之说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像我这样讲,就是佛所说的法。如果不合乎我这个道理,就是魔王所说的法。


常来听经,一定是都要有眼睛的,瞎子不能来听经,聋子不能来听经,哑巴也不能来听经;到这儿来听经的,都是越听越聪明,不会越听越愚痴的。所以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应该把你那个真正的智慧眼睁开,真正的那个耳根要反闻闻自性,不要向外去照。这是我今天告诉大家的几句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8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