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16|回复: 0

[善导大师] 一个图形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4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以上面的这个图作为模型,来说明一些问题,不一定很贴切,大家知道我想表达的意思就好了。

图中圆心代表佛性,也即是性德,也即是如来智慧德相,经中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也即是自性,六祖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也即是实相、真如,也可叫法身。一切众生的法身是一,故用一个圆心。

圆中的半径代表众生,也代表在座的每一位。我们当体一念心中是含摄一切的,所谓“一念三千”,或者说“一念具足十法界”。圆心代表觉,背离圆心代表我们颠倒的状态,我们颠倒的众生形形色色不同模样,我们有佛性却不能受用。佛性虽不能受用,但佛性终而不泯。像是杯子因为颠倒,倒扣着不能盛水,虽不能盛水,但不妨碍它是个杯子。

信佛以前箭头的方向是向外的,信佛后懂得扭转箭头的方向,往圆心的方向走。当然不同的人走的远近不同,这不是外化的可见的一条路,是无形的心路。不同人外表都一样,内心却不同,所以有的人半径长,有的人半径短。半径越短,越靠近佛性,越靠近真理,显示出悟境越高;反之,半径越长,越远离佛性、真理,越浅薄、越颠倒。

通过此图,我联想到几点启示:

1、不管我们如何背离佛性,佛性终而不泯。

半径总是与圆心相连。众生总是佛性常在,也就是因为这个,人人才能成佛,不然不可能成佛。

2、一切众生本是生命共同体。

法身是一,没有任何一个人和你真的毫无关联。佛是圆心,菩萨靠近圆心,越靠近圆心,越能够把一切众生当成自己。

佛经说:“二乘之悲,如割肌肤;菩萨悲心,如割脂肉;如来大悲,深彻骨髓。”古人云:“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我们偶尔处境遇缘生起恻隐之心,也是因为在内心深处的深处与对方是一体的,比如看对方疼,自己心也跟着疼。

3、越靠近圆心的人越接近佛性,越有高深的悟境。

所谓悟是一个层面,就像圆上的东西不只是一点,是代表一圈。内圆可以了解外圆,外圆不能了解内圆;外圆虽不能了解内圆,但内圆的东西也是其本身具足的。

当内圆上的人讲内圆之事,也会引发外圆人心中的共振共鸣。像师父讲法,为什么大家都由衷地觉得好?其实不是师父所讲的外来的内容好,而是它引发了我们内在佛性中的那部分东西。

4、讲法人越是靠近圆心,越能够引发更多人的共鸣。

越往圆心线条越密集,我们越靠近圆心,离众生越近。有的人讲法引不起几个人的共鸣,因为离圆心远。离圆心越远,离人心的距离越远。师父就是靠近圆心,跟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距离近,所以他的讲法能引起多数人的共鸣。善导大师,更不必说,其净土教法流传于一千余年的历史,跨越了中国,到了日本、东南亚,影响了不计其数的人。佛,更不用说了,一切时间,一切空间下,一切形态的众生都能引发其佛性,因为在圆心,是众生心的源头。

5不但是佛法,一切的宗教、文学、艺术、哲学,能够深入很多人的心中,一定是在思想的某个深处,引起了多数人的共鸣。像善导大师监造的卢舍那大佛,号称全世界最美的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都能异口同声地说道:“这尊佛是为我雕凿的。”因为他很深,半径很短,在那样一个深度下,所有人审美感都是相同的。越近圆心,人心越类似,极乐世界人为何相同?因为心同。

6、内圆了解外圆,外圆难以了解内圆。因为内圆人是从外圆走过来的(特别是心性上),高人需要高人了解,高人才能真正了解高人。有些人心量不够,眼光不够,看到的都是表象。不是师父,我们也不知上人高明在哪。我一位同学第一次见上人,就跟我说:“上人好像还不如师父。”高人见高人,少康大师赞善导大师说:“佛法东来,未有禅师之盛德矣。”也只有少康大师这样祖师级别的眼光才能发出如此的赞叹。

我看名人传记喜欢看本身是个名人写的其他人的传记。

7、为学曰益,为道曰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不为。

知见、知识越少越好,半径越短越好。佛在圆心什么都不知,因为无知,无所不知。昙鸾大师说:“有所知,则有所不知;无所知,则无所不知。”佛的大弟子中阿难最后一个证得阿罗汉果,他为佛做了二十几年的侍者,知道的却最多,“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有点灯下黑的感觉,《楞严经》中,阿难说:“我佛近侍,知法宝藏,漏尽道法,我不为失,以是事故,不大殷勤漏尽。”所以不是知道得越多越好。

8念佛法门中,我们尽量往圆心走,走到哪里没关系,因为念佛当下圆心处有一道保险钢丝(阿弥陀佛无量光明)钩住了我们,断气一刹那,阿弥陀佛在圆心处把我们一抽,就到极乐世界了。念佛是听来自圆心的声音,这声音可以拉我们往圆心走。

9、爱是一切的答案。圆心即是佛心,佛心即是圆心,圆融的心,圆满的心。佛心是什么呢?有人说是智慧,有人说是慈悲,但我觉得更接近本体的是慈悲。《观经》中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慈悲也就是爱,爱是一切的答案,一切众生一切一切地一切因缘下遇到的一切问题,最终,都是靠爱来解决,乃至一切众生生死一大事,不也是靠弥陀的爱来解决吗?

10、回到写文章,写文章贵在立意,立意也即作者写这篇文章,最初的一念心。在文章里面叫中心句,或者叫立意,这能看出你在半径上的哪一点了,越靠近圆心的立意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越能够引起多数人的共鸣。比如有些居士也写文章,但看过一遍不想看第二遍,立意不高的缘故。立意越高,文章的品质越高。对于弘愿寺投稿的文章,我在修改的时候,首先看立意,立意高的不惜千辛万苦也要改,立意不高,写得再优美,可能也不会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9 23: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