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09|回复: 0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一八七】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6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5-7 18:28 编辑

O3常真实 音声性动静 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 非实闻无性
声无即无灭 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 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 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音声性动静:音声有动、有静,有有声音的时候、没有声音的时候。有声音的时候,这是有动了;没有声音,这是静了。
闻中为有无:这个“闻”,闻这个声音静、闻那个声音动;闻这个有声音、那个无声音。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无声”虽然说是名号叫“无闻”,但是这个“闻性”也没有生、也没有灭,并不是生灭的;所以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这个“闻”没有一个闻性了。
声无即无灭,声有亦非生:这个声没有了,闻性没有灭;声有了,闻性也没有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生、灭这两种都没有了,都圆融而离开这个生灭性了,所以这就是无生灭性而常住不变的一种“闻”的真实。 不论声有、声无、声生、声灭,闻性不断,一般人已经明白了。可是这个闻性,就在梦中也是常在的,也不会断灭的,所以才说,
纵令在梦想:纵然就在梦里边。好像有一个人睡觉睡得很实,很重睡的,有人捶石和舂米,他这儿听着,说是打鼓和撞钟,他说:“这个钟、鼓,好像木石声一样。”这证明,在梦中这个闻性也都存在的。
不为不思无:它不是像意念,不想,它就没有了;不思,它就没有意念了。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这种闻性的觉观超出思惟,这身、心比不上耳根这个闻性。
N4显行当根(分二)
O1举此方教体 O2明病在循声
今O1 今此娑婆国 声论得宣明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现在在这个娑婆世界众生,都靠声音明白这种的法;这种的论义现在是得到说明白了。 O2明病在循声 众生迷本闻 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 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 旋流获无妄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众生把本有的闻性迷昧了,他没能反闻闻自性,都是向外驰求,向外去闻了。“循声”,就是顺着声。因为你这个耳根顺着声音去跑,没有能反闻闻自性,所以就受流转了。这个“流转”,也就是生死,也就是那个“结”。之所以就受生死了,之所以就有了结,为什么?因为你跟着声尘跑,没有能返回来。
阿难纵强记:阿难纵然就是能博闻强记。这个阿难,三藏十二部经典都背得出,所以这叫“纵然强记”。
不免落邪思:纵然他有强记的这功夫,可是他也免不了摩登伽女〈先梵天咒〉这种难。不免落邪思,就落旁门外道这种邪法的里边了。
岂非随所沦:这个岂不是就因为随着声尘所转而沦落的吗?
旋流获无妄:如果你能旋流──这个“旋流”也就是“反闻”,你若能反闻闻自性,自然就无妄,就没有错误了──就没有被摩登伽女所陷、所引诱的这种错误,没有这个妄了!为什么他受了妄?就因为阿难尽往外跑。喔,学这个东西、学那个东西,这个经典、那个经典,他都会了!他没有回光返照,没有反闻闻自性,始终他没有想一想:他自己要怎么样子?就学了,都向外驰求;学这个、学那个,学得太多了,把自己本身忘了。 讲到这个地方,我又想起来孔子有一句话。有人去请问孔子说:“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孔子就问:“什么样人呢?”他说:“这个人搬家,把什么东西都搬去了,家庭的眷属──人也都搬去了,却把他的太太忘了没有搬。搬家没有搬太太去,有没有这样人呢?”你猜孔子怎么样答覆他,孔子会说把他太太“忘了搬”呢?还是“不忘了搬”呢?孔子这样说的:“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不单忘了太太,还把他自己的身体都忘了。“忘其身”,不知道他身体将来还会死的,忘了他身体将来还会老、还会有病、还会死的。 那么阿难也就是专门学习外面的东西,光就学学问,而把自己的定力就忽略了。为什么他忽略?他就没明白“反闻闻自性”这种的功夫,尽跟着声尘跑了;没有叫声尘跟着他自己自性跑,所以就受流转了,受了摩登伽女的难。 M2详示修巧(分四)
N1出名教以反闻 N2法说次第超越 N3举喻以合前法 N4结示因果究竟
今N1 阿难汝谛听
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 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 文殊菩萨说到这个地方,叫了一声“阿难”。因为文殊菩萨是法王之子,这资格是很老的,所谓“老资格”了,就是老前辈了;阿难还是个后生,是比文殊菩萨较年纪轻的人。所以这个地方,文殊菩萨是替释迦牟尼佛来说法的,就说,
阿难汝谛听:你注意听!你要特别地注意听!“谛听”,就要你详详细细的,不要马马虎虎的!不要我说这个偈颂,你好像要睡着了那个样子。
我承佛威力:我现在给你说这个偈颂来选圆通,这不是我自己的意思,是佛给我的权力、佛给我的暗示、佛给我的意思。佛把这种权力给我,叫我选择圆通的法说给你听的,你知道吗?你不要以为我文殊菩萨来讲给你听的,这是佛讲给你听的,你知道吗?
宣说金刚王:我代表佛宣说“金刚王”的这种的法门。
如幻不思议:这种法门就是不修而修、修而无修、无修而修,就好像作戏似的,但是还又是真的。妙的地方,就在这个地方!不可思议,你想像不出来这种的微妙法门哪!这个妙得你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啊!说也说不出来,想也想不到的。妙得这个样子是什么呢?
佛母真三昧:这个三昧就是佛母的三昧,就是所有的佛都是从这个三昧生出来的。这个三昧,就是一个佛母的定、佛的母体。所以你要注意的!你想不想成佛啊?你想成佛,就要留心注意,要实行这个功夫的!不要尽在皮毛上用功夫了,要在内容用一点功了! 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 欲漏不先除 蓄闻成过误
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 文殊菩萨又说了,阿难!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你听微尘佛所说的佛法,所说的一切秘密门。秘密的门,以前讲过很多了,就是“为此说,而彼不知;为彼说,而此不知”,为这个人说,那个人不知道;为那个人说,这个人不知道;彼此互不相知,这叫“秘密门”。佛为什么要有秘密门?就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各有各人的根性,各有各人的所好;尤其在过去生中,各人有各人修行的道路。所以佛是观机,看你以前修行哪一个法门,现在就教你修哪一个法门,这叫“观机逗教,因人说法”。观看这个机缘来教化你何种的功夫;你若不是这个机缘,就不能教你这种的法门,所以佛有秘密的法门。
欲漏不先除:虽然佛有种种秘密的法门,可是你的欲漏若不先除;这个“欲”是最厉害的,你有欲就有漏了。什么欲啊?这个欲最重的,就是色欲。人哪,很多人都断不了这个色欲;要是能断这个色欲,那就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了,那就是一个非常的人了!在佛法里头学佛,如果你不断色欲的话,漏就不能除,就得不到无漏。 我以前讲过很多次这个“无漏”,证到四果阿罗汉就是无漏了。初果阿罗汉,这叫“见道位”,看见这个道了,这要灭八十八品的见惑。这个“位”,就是“地位、位置”。二果、三果,这叫“修道位”,这要修行、要修道。而四果阿罗汉,这叫“证道位”;证了四果阿罗汉,这才是无漏的。在初果、二果、三果还都没得到无漏;这个“无漏”是最要紧的,为什么阿难没有得到无漏呢?告诉你,就是欲漏他没有除呢!他还有所欲。这个欲──色欲、贪欲、什么欲,他还没清净呢!“欲漏不先除”,你修行,若不先把这个贪欲、色欲的心除去,那就对佛法不会相应的。
蓄闻成过误:你单单修习这个“多闻”的法门,所以就成了你的过错和失误了!因此就有摩登伽女的难!就因为你不除欲漏的关系;你若除欲漏,什么难都没有了。我们看见阿难这样子聪明的人,都有这一种的毛病,都断不了这个欲漏。而我们现在的人,不单不除欲漏,根本就想跟这个欲漏去跑,根本就不想除去;所以,你说这个过误是不是更大了呢?讲到这个地方,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欲漏有没有?除了没除?若是没除,想不想除?若是不想除,那就没有话讲了;若想除的话,那就赶快修“反闻闻自性”的功夫,学观世音菩萨这个“耳根圆通”的法门。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这是讲的什么?怎么这么多“佛”、这么多“闻”?这两句话就有三个“闻”、两个“佛”。两个佛又给放到一起了,究竟是哪一个佛?我也不知道!哈,你笑,大约你知道了!
“将闻持佛佛”,你将你这个闻根──就是耳根,来修持佛所说的佛法。上边这个“佛”,就是佛;下边那个“佛”字,就是佛所说的法。就是你用这种功,来修持佛法、学习佛法。这说谁啊?不是说你、不是说我,也不是说他,说的阿难哪!说你将受持佛所说的佛法这个功夫,“何不自闻闻”,你何不自己反闻闻自性,修这个“反闻”的功夫呢?你何不反求诸己,在你自己的闻性上,用一用“反闻”的功夫呢?这两句就是这样讲,知道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8 07: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