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14|回复: 0

[其它话题] 孟子仁爱思想之“亲亲”:孝为德之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孟子仁爱思想之“亲亲”:孝为德之本
孟子的“仁爱”思想分三个层次和三种境界:“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亲亲”,为第一层次和境界,以孝为本,意即首先要爱自己的亲人;“仁民”,为第二层次和境界,即像爱自己的亲人那样去爱所有的人;“爱物”,为第三层次和境界,即像爱人那样去爱万物。

  三个层次三种境界,依次渐进,由亲到民,由民到物。其中,由亲到民,是爱人;由亲、民到物,是爱物。 三个层次,三种境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伦、人文和生态生存系统。 爱贯穿其中,仁才能实现。 而“亲亲”,是“仁爱”的内核;孝,又是“亲亲”之本。所以,“仁爱”先由孝始。

  何谓孝?今天的超女酷男知之者恐怕不多。但不知不等于不需和不行。现代家庭中,往往缺少的不是金钱和现代化的家电,而是孝道。有的家庭讲民主,父母与孩子为朋友关系。当孩子进门直呼父亲:“哥儿们,把拖鞋给我提过来!”对母亲大喊:“老姐儿们,你为何还不给我打洗脚水?”不知置身这样的民主氛围之中,父母有何感想?有的孩子过年向父母索要巨额压岁钱,未得到,便煞有介事地向法院提出诉讼;有的孩子视父母如奴仆,只知一味地索取,不思一点回报……“子不教,父之过。”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不讲一些孝道,行吗?

  孝道,并非全是过去不加选择所批判的封建糟粕,其中还蕴含着我们民族精神文化中很多精华,岂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在社-会文化思想转型的当代,继承孝道中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很有必要。

  《孝经》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孝为根本,全凭教育培养。 孟子更是把孝提高到仁的高度,“仁之实,事亲是也。”孝敬父母就是做到了仁。并认为一贯推崇备至的“尧舜之道,孝悌而己矣。”由此可见,孟子认为孝道为做人的根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3 07: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