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28|回复: 3

[宣扬经论] [地藏菩萨专题文集]略述地藏法门的止持与作持(释见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9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地藏菩萨专题文集 ]略述地藏法门的止持与作持(释见隆)
略述地藏法门的止持与作持
编辑:释见隆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地藏菩萨修行的功德于无量劫前早与佛等齐,但为继承释迦佛的遗愿,在弥勒佛出世之前,现声闻相度化众生。以其“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受到僧俗普遍的尊重敬仰。地藏法门向来被人们视为提倡孝道、重视超度地狱众生的法门,却忽略了地藏法门的侧重点是在于引导众生如何才能不堕恶道。在地藏三经〔1〕中,本文着重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来探讨地藏法门的止持与作持二门。首先明十种无依行法,并说明此十种恶行是堕落地狱之因,必须远离;再明声闻乘与缘觉菩萨的十种有依行轮,并说明十善业是得解脱、趣向涅槃的根本,必须遵行。以此二门申明地藏法门对于僧俗的现实修学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不能将之单纯地视为提倡孝道、超度亡灵的法门。
  关键词:止持作持无依行有依行轮十善业道
  作者简介:释见隆,闽南佛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
  佛世时,众生根利,得道证悟者众多。佛灭后,众生根钝,顽愚难化,且造作种种恶业,沉溺生死苦海,不得出离。因悲愍末世众生,故地藏菩萨以大悲心,誓度一切有情。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以下简称《十轮经》)卷四载,地藏菩萨曾于佛前发愿:
  五浊恶世空无佛时,其中众生烦恼炽盛,习诸恶行,愚痴狠戾,难化可导,善根微少,无有信心,谄曲愚痴,怀聪明慢,不见不畏后世苦果,离善知识乃至趣向无间地狱。……如是等人,为财利故……共为非法朋党,皆定趣向无间地狱。若有是处,我当往彼,以佛世尊如来法王,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上微妙甘露法味,方便化导,令得受行拔济……令不趣向无间地狱。〔2〕
  由此可知地藏菩萨的愿力并不一定是要显神通,把堕落地狱的众生拉出来,而是开示正理,令其了解,使五浊恶世的众生不堕入恶道。
  末法时代,众生想要得到解脱,必须断除业障烦恼。只有修习禅定才能证得般若智慧,降伏内心的烦恼,而得到解脱。《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云:“若望断惑证真,则慧为胜,戒但止业,定唯摄散;若约修行次第,必戒为始,禅定智慧由之而生。”〔3〕因此修定的基础是戒律,而戒律不出止持与作持二门。为令众生明白何者应止、何者应作,地藏菩萨以大悲心宣说止持、作持二门,使众生在仰仗菩萨愿力的同时,能开发自身的善性,以免地狱之苦,得到救度。
  一、 地藏法门的止持门
  止持门即是止恶门,是有所不为。《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云:“言止持者,方便正念,护本所受,禁防身口,不造诸恶,目之为止。止而无违,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持由止成,号止持戒。”〔4〕即是制止身、口、意之作恶,而受持不杀、不盗等五戒、十戒等,总为制止恶行之戒法,是依止而达成持戒。若要制止恶行,首先必须明了哪些是恶法,所不应为。为此,《十轮经》中列出了十种无依行法,令众生明白何者应止。
  (一)何谓无依行
  无依就是没有善法的所依,行即是造作恶业。无依行就是不依善法而造作种种恶业的行为,能使众生堕入恶道。经中说无依行法有十种:
  “一者世有一类,虽欲修定而乏资缘,经求扰乱。”〔5〕第一种无依行即于修定时缺乏二种所依的资粮:一是寂静处与衣食住行,这是行道的资粮;二是修加行,先须忏悔以消除业障,这是法上的资粮。若缺少这二种资粮,就无法安心修定。
  “二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犯尸罗,行诸恶行。”〔6〕尸罗是梵语,译为戒,意思是防非止恶、修习善事,是生善的根本。戒虽有五戒、十戒、比丘戒等等的不同,但皆以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等为根本重戒。第二种无依行是指犯尸罗,也就是犯戒,造作种种恶行。
  “三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颠倒见,妄执吉凶,身心刚强。”〔7〕第三种无依行是颠倒见,即是不相信善恶因果,对因果颠倒,妄执风水好坏、吉凶祸福、医人星相一类。由于有颠倒见,身心很刚强,不能接受正知见。
  “四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心掉动,不顺贤圣,诸根轻躁。”〔8〕第四种无依行是掉举,即于修定时妄念纷飞,没有收摄六根,无法专注一境,没有按贤圣的教导去做,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轻浮躁动。
  “五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离间语,破乱彼此。”〔9〕第五种无依行是离间语,就是心怀恶念,说一些挑拨离间的话,破坏他人之间的关系。
  “六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粗恶语,毁骂贤圣。”〔10〕第六种无依行是粗恶语,即所说的言语粗恶污秽,或是谤佛、谤法、谤僧,乃至谤贤人、道友。
  “七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杂秽语及虚诳语。”〔11〕杂秽是不净义。杂秽语是指绮语,说一些没有益利的话,即一般所说的散心杂话。虚是虚假义;诳是欺骗他人的言语;虚诳语即妄语。
  “八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贪嫉,于他所得利养恭敬心不欢悦。”〔12〕第八种无依行是悭贪嫉妒,看到他人得到好名声、受人恭敬、受供养,自己贪求不到,不但不生恭敬随喜心,反而生起嫉妒之心。
  “九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嗔忿,于诸有情心常愤恚。”〔13〕第九种无依行是嗔恨,是对其他的有情;由于心怀贪嫉,故而看到他人的言行举止,总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心常生嗔恨。
  “十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邪见,拨无因果。”〔14〕心怀邪见就是第十种无依行愚痴,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拨无因果;不能了解缘起性空之理,更不会依四谛、十二因缘法去修行。
  以上十种不依善法而造作种种的恶业行,是名十种无依行法。
  (二)无依行是堕落地狱之因
  十种无依行法皆是恶业法,这十种不善业是由身口意三业所造作。无论僧俗,随作其中一行皆会增长自身恶业,断灭善根,堕落恶道,乃至入无间地狱,受无量诸苦,何况十行皆具。《十轮经》卷三云:“诸修定者若乏资缘,即便发起一切恶心心所有法,不能成就诸三摩地,乃至堕于无间地狱,受无量种种难忍大苦。”〔1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地藏菩萨专题文集 ]略述地藏法门的止持与作持(释见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不管是修定者,或是世俗人,当他们缺少资身的资粮与法的资粮时,是无法安心办道或生活的。为了满足对衣食、环境的贪求,就会四处攀缘追求。若能如愿还好,若得不到就会心生恶念。恶念是心心所有法,心所有法与心相应,同时生起。心生起一个恶念,与心相应的忿随烦恼也同时发起。由于追求受用,以心识为缘去追求,而造众多过错。为此或遭人呵责,或被捶打,导致身残病重,长时受苦;甚至因此命终,命终后随其一生所作所为之恶业牵引而堕恶道,乃至生到无间地狱。
  若要求得解脱,唯有严护净戒,戒是引发正定的保障,了脱生死的根本。《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序》说: “尸罗言冷,无破戒热故,及三恶道热;……亦名为习,由善习戒法故;亦名为定,若住戒者,心易定故。”〔16〕
  由此尸罗的种种异名可见戒的种种功用,皆能令众生引发善根,脱离三恶道。而今欲求解脱反而犯戒,不仅得不到正定,现世的名声也不好,未来还要招感无穷的地狱果报。如《中阿含经》说:犯戒有五衰:1.求财不遂;2.设得衰耗;3.众不敬爱;4.恶名流布;5.死入地狱。〔17〕因此犯戒的过患不能不惧。
  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与虚诳语是口四恶业,也是破戒的行为。说离间语者无有慈心,心存恶念;无论真实与否,或是公开,或是在暗中,随自己的意乐而说挑拨离间的话语,而令他人之间相互背离。说粗恶语者以实语或不实语,或依对方种姓之过,或依身相之过,或依职业之过,或依犯戒之过,或依现行等过失,刻意说一些伤害对方的话语;乃至谤三宝、谤贤人、谤道友。说杂秽语者以无利无义之语,增长他人的无明,无益自他,唯增放逸,增长罪业。说妄语者以欺骗他人之心而说,或见言不见,或不见言见等;乃至妄说善法无有功德、恶业无有罪过;更甚者说己得上人法,没有神通说有神通等。如是口四恶业皆亡失一切诸善根本,得无量罪,苦报无穷。如《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云:
  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争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18〕
  可见此口四恶业能令众生堕三恶道,无论是身恶业,或是口恶业,皆是受贪、嗔、痴三不善根的驱使。此三不善根通常被称为三意业。此意三业能引发一切罪业,故又被称为三毒。
  痴是引发贪嗔的根本,在三毒中以痴毒的果报最为深重,颠倒见与邪见都是愚痴的表现。每个人一切的生命活动、意识思想、言谈举止都是依随着知见而转。如果生起邪见,无法了解诸法缘起性空之理,就无法真实了知万物的真相,从而不相信善恶因果,甚至认为没有因果报应的存在,或是产生常见,或落入断见。如此,即使行恶也认为是理所当然,肆无忌惮,陷入恶法中,不知回转。具颠倒邪见者纵有善根,由于受邪见的染污,所做的一切精进努力皆成恶法,则会使以前的一切善根都不生起,而且已断的善根也不能再生,将来必受苦报。而且如果直接否定因果定律的存在,便否定了依因果定律建立的一切行为法则,不知有多少人会受此影响而认为行善无益,造恶无罪,因而肆意为恶,造无量恶业,致使善根断绝,在长劫中沉沦生死苦海,无有解脱的机会。所以颠倒邪见对自他的危害最为深重,以邪见的业力会使众生直接堕入三恶趣中。如《大智度论》云:
  邪见罪重,故虽持戒等身口业好,皆随邪见恶心。如佛自说,譬如种苦种,虽复四大所成,皆作苦味,邪见人亦复如是,虽持戒精进皆成恶法,不如不执,少行惠施,无执易化,有执难度,非直自坏,亦损他人。〔19〕
  邪见的危害如此之大,因此《成实论》亦劝勉说:“宁止不行,勿行邪道,身坏命终,堕于恶道。”〔20〕贪心是三毒之一,是众生流转生死、感受痛苦的根本。贪心的生起会引发种种烦恼,造作恶业。如有贪财之心者,一方面特别贪著自己的财物,心里总是渴欲财物辗转增长,乐于积累;另一方面对于他人拥有的资财深生羡慕,垂涎不已,甚而起谋略之心贪取他人财物,若稍有阻碍,便起嗔心,而起谋财害命之念,贪色等心亦是如此。此外,掉举也是贪心的一部分。掉举是由于对外境贪著,使心不能安住于境,随着外在的五欲尘及其他法转,散乱于外。贪心的力量如此强大,可导致种种恶业滋生,仅依贪心的意业力就可以使人犯下重罪,堕入恶道。
  嗔毒也是地狱之因。佛言:“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旦生起嗔心,就会对其他有情生起憎恶心,心里无法忍受对方,进而认为对方对自己不好,想报复对方。由于愤恨心的驱使,起谋略心,或是想捶打对方,甚而起杀害对方的恶念。而且在嗔心生起的当下,对自己的心念不觉羞耻,不知过患,更不知远离。以此嗔心的力量能使众生造下恶业,堕入恶道。
  恶业必感苦果,由贪、嗔、痴三毒所引发的杀、盗、淫等十恶业行必招感无边的苦报,如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告诫说:
  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21〕
  以上种种恶行皆是众罪的根本,地狱的苦因。若要希求解脱,必须远离此十种无依行法,禁防身口意三业不造诸恶。
  二、地藏法门的作持门
  作持门即是修善门,是有所应为。《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云:“二明作持……策勤三业,修习戒行,有善起护,名之为作。持如前解。”〔22〕又云:“作持云此对修习善法为宗是也。”〔23〕作持即策励身口意三业造作诸善业。若行善,必然感召人天善趣,乃至解脱佛果。若作恶,定招三途苦报,善恶果报皆是由我们的行为业力循环所致。前已明十种不善业,今以《十轮经》中的有依行轮来说明何者应作。
  (一)何谓有依行轮
  有依行与无依行相反,是依正法而修十善业;轮,碾破、运载义。即依正法所行之善业能碾破众生的烦恼惑业,运载众生达到解脱的彼岸。《十轮经》中将有依行轮分为二大类:一是声闻乘的十种有依行轮;二是缘觉乘菩萨的十种有依行轮。首先明声闻乘的十种有依行轮,经云: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藏菩萨专题文集]略述地藏法门的止持与作持(释见隆)

续-《●[地藏菩萨专题文集 ]略述地藏法门的止持与作持(释见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善男子……成就十种有依行轮。于现身中速能种植声闻乘种令不退失,或于现身成声闻乘诸圣法器,非独觉乘大乘圣器。何等为十?一者具足净信,信有一切善恶业果;二者具足惭愧,远离一切恶友恶见;三者安住律仪,远离杀生乃至饮酒;四者安住慈心,远离一切嗔恚忿恼;五者安住悲心,救拔一切羸弱有情;六者安住喜心,远离一切语四恶业;七者安住舍心,远离一切悭贪嫉妒;八者具正皈依,远离一切妄执吉凶,终不皈依邪神外道;九者具足精进,坚固勇猛修诸善法;十者常乐寂静,思求法义欢悦无倦。……善男子,如是十种有依行轮,一切声闻独觉菩萨诸佛如来皆同共有。〔24〕
  第一种有依行是具足净信,即相信善恶因果,对于因果定律没有颠倒邪见;第二种有依行是具有惭愧心,对于自身在闻思修上的不足深感惭愧,并且远离一切恶友、恶见;第三种有依行即远离杀、盗,乃至饮酒,至少安住于三归五戒,不违背律仪;第四种有依行是具有慈心,愿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愿代众生受苦;第五种有依行是具有大悲心,愿救拔羸弱的有情;第六种有依行是远离口四恶业,不打妄语,不以恶言伤人,不说绮语,不两舌;第七种有依行是有舍离世间心,远离一切悭贪嫉妒;第八种有依行是皈依佛、法、僧三宝,远离一切妄执吉凶、邪皈依,终不皈依邪神外道;第九种有依行是精进修十善业,即使只修一行,也要终生精进行持,乃至无量生坚持一行;第十种有依行是心常乐寂静,思维法义无有厌倦。
  以上所说是声闻乘的十种有依行轮,此有依行轮缘觉菩萨如来亦皆具足;次明缘觉乘菩萨的十种有依行轮,此有依行轮不共声闻,偏重缘觉与菩萨,经云:
  善男子,复有十种有依行轮不共声闻,唯与独觉菩萨如来皆同共有。……何等为十?一者修行清净身语意业;二者具足惭愧厌患自身;三者于五取蕴深生怖畏;四者见生死河极为难渡;五者常乐寂静离诸愦闹;六者乐阿练若不讥他失;七者守护诸根心常寂定;八者善观缘起审察因果;九者常乐勤修等持静虑;十者于集起法能善除灭。〔25〕
  第一种有依行是身不造杀盗淫等恶业,口不说妄语、绮语、两舌、恶言等语业,意不起贪、嗔、痴三毒;第二种有依行是惭愧自身烦恼业障深重,三业不净,厌患自己的身心,不贪著资身的资粮;第三种有依行对于色受想行识五取蕴深生怖畏;第四种有依行观察众生沉沦生死苦海,难以得渡;第五种有依行希求寂静,心离愦闹;第六种有依行乐处阿兰若(即寂静处),不讥讽、毁谤别人的过失;第七种有依行守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令心常在寂然定中,不散乱,也不昏沉掉举;第八种有依行善于观察诸法缘起,审察善恶因果报应;第九种有依行平等任持诸静虑(定),对于七觉支、八正道、五根、五力、四正勤、四如意足皆能勤修不懈;第十种有依行于修道时,对于身心中所生起的恶因能令其消除,所生之善因能使其增长。如是十种善行是缘觉菩萨的有依行轮。
  以上所明二种有依行轮,一切声闻缘觉依之而行,皆能证得涅槃之道。
  (二)十善业道是趣向解脱
  之正道无论是声闻乘的有依行轮,还是缘觉菩萨的有依行轮,皆不出十善业法的范畴。十善戒法是由身口意三业所构成的体系,其中身业有三项:不杀、不盗、不淫;口业有四项: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有三项:不贪、不嗔、不痴。这十善业法是一切众善的根本,总摄一切善法。
  以声闻乘的十种有依行轮来说,皆含摄于十善业法中。其中第三种有依行是要远离杀盗淫,至少要严护五戒,而十善戒本是五戒的延伸。五戒的前三戒:不杀、不盗、不淫,即是十善戒法的身三业;又将五戒中的不妄语细分为口四业;而身口二业的造作皆是由意业所驱使,故又加意三业合为十善戒法。至于饮酒本身不是恶业,只是饮酒后可能会失去正念,导致造身三、口四七业,并会招感愚痴的果报,故于十善戒中虽未列入不饮酒,但实际上已包含在意业不痴之中。第六种有依行要远离口四恶业,正是十善戒的口四业。至于第二、四、五、七、八、十种,这六种有依行皆含摄于十善戒的意三业中。因为思维法义能引发正见,只有具足正见才能正信因果,具大惭愧,远离愚痴邪见;并且不起贪嗔二毒,不贪著五欲尘境,能以大慈悲心救济众生。第九种有依行则要尽形寿,乃至尽未来际勤修身口意三业诸善法。故说声闻乘的有依行轮是十善戒法的体现。
  次明缘觉菩萨的有依行轮同样不出十善戒法的范畴。第一种有依行要严持净戒,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仅此一戒即已包含十善戒法的身三、口四、意三等十项。第六种有依行不讥谤他人的过失,即是正确的语业,此与十善戒的口业一致。此外,第二、三、四、五、七、八、九、十种,这八种有依行皆含摄于十善戒的意三业之中。由于缘觉菩萨心能远离愦闹,于正定中谛观诸法缘起,审察因果定律,能正确认知宇宙人生的真相,没有颠倒邪见,此与十善戒的不痴相符合;又对四大假合的五蕴身心,以及器世间不生贪著,深生厌离,为求解脱,勤修诸静虑,此即十善戒的不贪;同时见众生轮回生死苦海,能以大慈悲心济度众生,利益有情,此即十善戒的不嗔。如此,于修道时精勤不懈,已生恶能令断除,已生善能令增长,远离贪嗔痴三毒,使意业清净。
  由此故说声闻乘的有依行轮与缘觉菩萨的有依行轮皆含藏于十善戒法中,故《十轮经》卷八云:“此十轮者,非余法也,当知即是十善业道。”〔26〕又《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云: “言十善者,则为一切众善根本,能摄一切诸余善法。”〔27〕
  十善戒法虽然仅有身三、口四、意三等十条,但其内容涵盖了大小乘法,是修行的正道、解脱的根本。受持十善戒法能舍恶行而行善业,转堕恶道而生善趣,由受罪报转为感受人天福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藏菩萨专题文集]略述地藏法门的止持与作持(释见隆)

续-《●[地藏菩萨专题文集 ]略述地藏法门的止持与作持(释见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以身三善业而言:若离杀生,尽此一生不杀害众生,乃至不教人杀、意业不杀,就是布施一切众生无有惊恐怖畏。由此善根能使过去生中因杀生而造身口意诸烦恼障碍皆得消除;若离偷盗,尽形寿不偷,也愿一切众生不偷,并且以自己所得的如法财利布施众生,使其无惊无怖,心不热恼,不受扰动。由此善根能迅速消除过去生中因偷盗而造身口意诸烦恼障碍;若离淫欲,不贪求非法的色欲,就是布施给所有沉溺欲流,贪著淫欲的众生,使其不惊恐,无有妒忌恼害,心不热恼。由此善根能摧灭过去生中因淫欲而造身口意诸烦恼障碍。行此身三善业于现身中能得人天敬爱,身心安乐;临命终时不会被忧苦逼切,阎魔王使不会现前;命终之后不堕地狱,还生人中,或生天上。
  次明口四善业:若离虚诳语,则所说皆是真实、合乎法性之语;若离离间语,与他人相处时能互相尊重,所发皆为和顺之词;若离粗恶语,能使心情调善,语言柔和,以爱语劝导对方;若离杂秽语,所说言辞皆能利益一切有情。如是种种善行,能令一切众生皆共爱敬,对其所说言语无有猜疑,乐于亲近。以此善根能消除过去生中或因妄语,或因两舌,或因恶口,或因绮语而造身口意诸烦恼障碍,不受果报。于现身中能得人天亲爱,身心安乐;临命终时无有忧苦逼迫,阎魔王使不会现前;命终之后不堕地狱,还生人中,或生天上。
  后明意三善业:若离贪欲,则对五欲尘境及五蕴身心无有贪恋,不被束缚;若离嗔恚,则心性柔和,视一切众生如母有情,常怀悲心;若离邪见,于思虑中不起邪见,则能依着正见,依四谛法理勤修不懈。以此三善业能使身心安乐,其心清静,离诸染浊,一切众生常所爱重。由此善根能辗坏过去生中或因贪欲、或因嗔恚、或因愚痴而造身口意诸烦恼障碍。于现身中能得人天敬爱,临命终时不会被忧苦逼切,阎魔王使不会现前;命终之后不堕地狱,还生人中,或生天上。
  受持此十善业得生人中,诸根圆满,并且能值遇大善知识,得闻善法,常得亲近三宝,培植善根,殊胜智慧福德皆得增长;亦能得一切诸三昧定,成就一切殊胜善法,能得一切大乘法义;渐而能发大菩提心,行菩萨行,趣入深广智海,直至成佛。故《十轮经》卷九云:“ 我说十善业,能趣胜菩提。生长诸等持,陀罗尼忍地。此轮大威德,能摧诸恶趣。破坏诸恶障,速证大菩提。”〔28〕
  由此可知十善业道是得生人天的依处,也是获得声闻有学、无学诸果位的依处,是获得独觉菩提的依处,是菩萨的一切妙行、一切佛陀功德法的依处。如《十轮经》云:
  若男若女,成此十种有依行轮,于现身中,速能种植声闻乘种,令不退失,或于现身证声闻乘所有圣法,成声闻乘诸圣法器。……于现身中,速能种植缘觉乘种,令不退失,或于现身证独觉乘所有圣法,成独觉乘诸圣法器。”“成就如是十种轮故,得名菩萨摩诃萨也。于一切恶皆能解脱;于一切善随意成就;速能成满大涅槃海;以大善巧方便智光,成熟一切众生之类,皆令获得利益 。〔29〕
  又云:
  要由修行十善业道,世间方有诸刹帝利、婆罗门等大高贵族、四大王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或声闻乘,或独觉乘,乃至无上正等菩提。〔30〕
  十种有依行轮就是十善业道。因此说十善法不仅是人天善法,还是解脱的根本,趣向涅槃的正道,是世出世间殊胜功德果报的根本。若欲求得解脱,免受轮回之苦,应勤修十善业道,慎勿放逸。
  总之,以上所明地藏法门之止持与作持二门,皆为令众生止恶行善,以免堕入地狱受无量苦报。此二门是每一位想要了脱生死,求得解脱的行者都必须遵行的。只有依止净戒,才能引发正定,由定而能发慧,依慧方能断除妄惑,脱离苦海。由此可知地藏法门不仅是提倡孝道、超度亡灵的法门,更是闭恶兴善的宝鉴,顿脱生死的捷径,速到涅槃的津梁,是不可忽视的实修法门。
  参考书目:
  1.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解》,五台山普寿寺女众佛学院整理。
  2.梦参法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3.圣严法师:《地藏菩萨的大愿法门》。
  4.印顺导师:《佛法是救世之光》,正闻出版社1992年版。
  5.陈利权、伍玲玲释译:《地藏本愿经外二部》,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
  6.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财团法人慈光图书馆2002年版。
  7.圣严法师:《戒律学纲要》。
  8.梦参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9.厚观法师:《深观广行的菩萨道》。
  〔1〕地藏三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2〕《大正藏》第13册,第740页。
  〔3〕《大正藏》第40册,第160页下。
  〔4〕《大正藏》第40册,第92页上。
  〔5〕《大正藏》第13册,第735页中。
  〔6〕同上。
  〔7〕同上。
  〔8〕同上。
  〔9〕同上。
  〔10〕同上。
  〔11〕同上。
  〔12〕同上。
  〔13〕同上。
  〔14〕同上。
  〔15〕 同上。
  〔16〕《大正藏》第40册,第5页上。
  〔17〕同上,第6页上。
  〔18〕《大正藏》第13册,第781页下。
  〔19〕《大藏经》第25册,第506页中。
  〔20〕《大正藏》第32册,第319页中。
  〔21〕《大正藏》第13册,第781页下。
  〔22〕《大正藏》第40册,第91页上。
  〔23〕同上,第332页中。
  〔24〕《大正藏》第13册,第753页。
  〔25〕同上,第753~754页上。
  〔26〕同上,第763页上。
  〔27〕《大藏经》第17册,第902页下。
  〔28〕《大正藏》第13册,第768页下。
  〔29〕同上,第763页上。
  〔30〕同上,第768页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12: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