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1|回复: 0

[善导大师] 《观经疏》大愿业力与《大经》三誓偈(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7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各位同修、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今天和大家研讨的讲题是“《观经疏》大愿业力与《大经》三誓偈”,主要是会通善导大师《观经疏》开宗明义所讲的: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是所有往生者的增上缘,只要靠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则不论圣凡善恶,任何众生都能够往生弥陀报土,没有一个遗漏。反之,如果没有靠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为增上缘,即使等觉菩萨都无法进入报土,何况我们博地凡夫?如果能懂得这个道理,不论对修行人来讲,还是对愿生极乐的念佛人来讲,都是莫大的法喜与安慰。

**修行人的目的,是为了解脱自他的生死轮回,念佛人的目的,则是往生极乐世界。但怎样才能把握往生、确定往生,而不会有丝毫差错?那就得先了解这个关键的道理。

**“确定往生”的教理,固然三经一论都有解说,但如果能进一步经由纯正净土法脉的传承祖师来阐释,那就能够更加明确地掌握到纯正的法义而获得往生的安心。

**首先解释标题——《观经疏》大愿业力与《大经》三誓偈。

**《观经疏》是善导大师批注《观无量寿经》的一部论注,也叫作《观经四帖疏》。《观经疏》也称为《楷定疏》,意思就是善导大师写这部《观经疏》的目的,是要纠正在他那个时代之前,以及在他那个时代,所有对《观经》的误解。

**“大愿业力”就是“大愿、大业、大力”。《大经》就是《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在发四十八大愿之后,再度以愿偈的形式发愿,四句一行,总共有十一行,叫作“重誓偈”。“三誓偈”是最前面的三行,涵盖十一行“重誓偈”的内容;因为有三种誓愿,所以叫作“三誓偈”。

**法藏菩萨在发四十八愿之后再度发这三誓偈,当然有祂的用意,这个后面会提到。

**《观经疏》言: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这里所讲的“弘愿”,是与“要门”相对的。

**《观经四帖疏》一开始开宗明义就举出《观无量寿经》的核心,也就是“要门”与这里所讲的“弘愿”。

**《观无量寿经》的内容有三点:一是“定善”,二是“散善”,三是“弘愿”。

**“定善”就是十三种定观,“散善”就是三福九品,此二者皆属于“要门”。所谓“要门”,就是重要之门,以定善或散善为门而往生极乐世界,或者说以定善或散善为门而进入阿弥陀佛的弘愿。

**不过,不管定善也好,散善也好,或者完全没有定善、散善,凡夫众生之所以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其实不是靠自己本身。也就是说,如果他本身没有定善、散善可凭靠的话,当然就无所靠;即使自己有定善,有散善,他的往生也不是靠他定善或散善的功德,完全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愿力,善导大师在这里讲“弘愿”,意思是说,阿弥陀佛的愿力所要救度的众生,是没有一个众生不被救度,也没有一个众生不能救度的。定善、散善的根机,阿弥陀佛固然能够救度他,即使没有定善、散善,阿弥陀佛照样要救度他,照样能够救度他。这样的悲愿,弘广普遍,能够救度十方世界任何众生,没有一个被遗漏,所以善导大师赞称为“弘愿”。衡诸事实,阿弥陀佛确实是要使所有众生都能够到祂的报土,也深愿所有的众生——不管是等觉菩萨,还是声闻、缘觉,乃至天、人,甚至三恶道的众生,阿弥陀佛都要他们往生极乐世界,而且是平等往生。

**等觉菩萨能够进入极乐世界报土,下品的罪恶凡夫、地狱的众生也同等地往生极乐世界报土,善导大师称作“五乘齐入”。“五乘”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同称佛号,平等往生极乐世界,因相同,果也相同,所以善导大师说“莫不皆乘”。

**所以,净土法门是“他力救度”的法门。这个“他”是指阿弥陀佛,“力”就是大愿业力。因此,阿弥陀佛的增上缘,也可以说是完全他力、绝对他力,没有自力可言。如同过海,从此岸到彼岸完全是靠船;如果不靠船,世界游泳冠军也不可能到达彼岸。要从娑婆的此岸到极乐的彼岸,没有不须靠阿弥陀佛大愿船而能到达的。

**我们凡夫,尽管有散善的功德,甚或有定善的功夫,可是往生不是靠这些。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的救度,没有阿弥陀佛的迎接,我们再怎么功夫高、功德多,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反之,即使没有定善的功夫,即使没有散善的福德,只要乘靠大愿船,也照样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净土法门是绝对他力、完全他力,是阿弥陀佛他力回向给我们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精进念佛,累积功德回向往生,这不是自力吗?尽管有阿弥陀佛的来迎,有阿弥陀佛的救度,如果我们不发愿往生,如果我们不念佛,不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也不能往生,阿弥陀佛也救不到我们。所以,我们的发愿,我们的念佛,这不就是属于我们的力——自力吗?”

**其实不是这样。如果没有阿弥陀佛成就大愿业力,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要去哪里?有什么“力”可言?我们既然无“力”,如今能往生极乐,不就是全凭弥陀的大愿业力吗?

**阿弥陀佛呼唤我们要“欲生我国”,我们就随顺阿弥陀佛“愿生彼国”;阿弥陀佛要我们“乃至十念”,我们就专一念佛,与佛感应道交:只是这样而已。

**这样讲,并不是说就不用行善持戒,不是的。行善积德,那是我们为人的本分,如《观经》“三福”所讲,我们处事为人本来就要“孝顺父母,奉事师长”;学佛的人更要“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如果是出家众的话,则要“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而大乘法门,自信教人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都是本分。

**所谓“发菩提心”,我们专修净土,因此我们的菩提心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之心。因为只要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就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能圆满菩提心。而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人当然也是相信因果,晓得善恶报应,晓得六道轮回,所以才发愿舍离娑婆而往生极乐世界。

**“读诵大乘”,可读诵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三部经是大乘中之大乘,因为净土法门是圆顿之教。所谓“圆”,只要念佛,就能圆满成佛的功德,只要念佛,就可快速成佛,这岂不就是圆顿?

**“劝进行者”,自信教人信,我们以念佛来劝导,岂不是最好的劝进行者?真正的大慈大悲,是使对方能脱离轮回,快速成佛;否则再怎样精进修行,不能了生脱死,那都不算大慈大悲。因为只要还在轮回之中,投胎转世,逢缘遇境,就有可能再作恶。我们念佛而了生脱死,也劝导他人念佛,使他人亦能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对他人的大慈大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8 2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