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36|回复: 0

[众善奉行] 一个小短片告诉你何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2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温馨提醒:建议在 wifi 环境下观看视频)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出自《易经》的一句话。

**
  意思是说,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视频讲述了一位电器店老板赠送一位不曾相识少年洗衣机的故事。少年年纪轻轻就外出工作赚取生活费,上街帮人擦皮鞋之余不忘手执书本,十分好学,为的是买下一台洗衣机,让他的母亲在寒冷的冬天里洗衣服的时候不用挨冻。

  电器店老板得知情况后被少年感动了,决定要送给了少年家一台洗衣机。好心老板帮助少年后,自己也收获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快乐和幸福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助人是人的天性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观察到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助人倾向。

  在帮助他人后,人会感到快乐,这种快乐是金钱换不来的,所以乐善好施的人都是非常幸福的。

  相反一个过于自私的人往往会过度抑制了人的天性,往往会造成抑郁,孤独,怨天尤人。

  帮助别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传统文化中核心的思想就是“仁爱”,不管是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是佛家的“普度众生”体现的都是仁爱的思想。

  为什么我们中华文明能够流传五千多年?华夏儿女的“仁爱价值观”功不可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应该在自己范围内,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需要你像慈善家一样捐赠许许多多的金钱,更不需要不会游泳的你去拯救一个落水的孩子。

  也许一件旧衣服,就能让贫困人家不再挨冻;也许一本旧书,就能成为山区孩子的精神食粮;也许一碗热粥,就能挽救一个生命。也许你给不了他人物质,但你可以予人方便。给老人让座,给陌生人一个微笑,给失败的人一句鼓励的话。

  帮助他人一定不能期待获得任何回报,往往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而助人的快乐则是自己给自己的。

  作为家长,从小教会孩子行善是相当重要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讲一些乐善好施的故事,教会他们要懂礼貌,学会谦让,尊老爱幼等等。等孩子大一点,可以让他们帮忙做家务,让他们学会分担,学会理解他人。

  只要这样,中华民族的“仁爱”之心,就能一代代延续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4 14: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