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77|回复: 16

修禅着魔是怎么会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修禅着魔是怎么会事,如何避免着魔。
初学的人修禅要注意什么?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2-14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2-14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块学习,同学!同学!坐等。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 发表于 2016-2-14 10:44
你记住一句话就不会着魔,,,以声色求我人行邪道

有梦参法师的讲解,师兄帮看看,是不是和你一个意思
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梦参老和尚讲解《占察善恶业报经》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245.htm
绿色的字是原文,黑色的是讲解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这就说未来了,末法众 生想求度脱生老病死。就是没听过,没闻过佛法,现在闻到了,发什么心呢?有两种,一种是小乘心,很快脱离苦海;二种是从佛的教导,看我是苦,我受罪,看见 众生有苦我更苦呢!不是为自己,让大家都了脱,这叫发‘菩提心’。这要发大心。因此要了生死也好,想利益众生也好,必须得修。根据佛所教导的修定,或者修习无相法门。应当先观察过去所怍的恶业多少,做的恶业多而且重,不能修禅定,也不能学智慧,学什么呢?先修忏悔,这是方便法门。习定习慧先修一个前方便,先修忏悔。
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
为什么不能学禅,也不能学慧?学慧就是学经,学教理。参禅求明心见性的方法,就 是深入的大乘法九次第定。我们往往在大乘和小乘的名词上混淆不清。例如大家都知道三门。和尚庙门口就叫‘三门’。但有些个和尚不懂这意思,写成山了。遁了 空门,就是中间那个大门是空的,左边是无相,右边是无作叫三门。我们听空就引证到心经去了。不是的。佛在印度说法的时候,基本的就是空义。小乘法要修‘寂 灭’、‘空生死’,‘空烦恼’。不要作业了叫‘无作’。无相呢?就是证得了 二乘的涅盘了生死。但以大乘的意思来讲,空是般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乃至于无一切相。无作就是无作意,要怎样的无作意呢?应无所住而 生其心,这就是不作意。大乘的无相就是观苦空无常无我。因为观苦不作一切意,断集,因为惑而集,就是招感一切业,这些都如梦如幻。大小乘的意思都跟大家讲 一下,不论你修大乘、小乘都一样,一步一步入。要是有罪业,恶业不清,修不成的,要修忏悔法。大家信了佛之后,不宜好高骛远,甚至于还想即身成佛。受个灌顶不容易,三业没清净都是魔业。上次我给大家打个比方,有毒碗如果没洗干净,水再倒进去,喝下去一样中毒。要是身语意没清净,不是法器,把禅定智慧装进去,就是再深再妙也不是醍醐(甘露)。一定要憧得这个道理,必须学忏悔法。

这个人宿世的恶心猛利,现在一定要做恶,不会做善事,做善事他脸红心跳。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自己,就是不用什么方法,我们也知道过去是做什么的,今生做起来就知道了。大家不晓得有这种境相没有?走著路忽然感觉到这个地方我来过。有些个和尚知道自己前辈子是出家人,为什么呢?他到庙里好像极熟,不要人告诉他那个门,他都知道。这可能是出过家没修好,又堕落下来了,也有乘愿再来的。宿习恶重的人,必要犯重戒,假使犯重戒不忏悔,不令他清净,修戒定慧障碍很多,成就不大。
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

不能克服烦恼,精神分裂,出家人还有疯子吗?有!可不是像社会那个疯,出家人疯了就是静静的在那儿。修道修不成了,只在庙上扫扫地呀!忏悔吧! 因为在这个僧众之中有一种加持力,如果离开僧众就不行了。失心错乱的和尚,社会上的人见不到他,或者傻呵呵的,或者住山里头满山跑。这个失心连妄心也失掉 了。还有外邪入侵扰乱你。鬼藉机会就来附体,你就胡说八道起来了,画符念咒,这个增加罪业,完全堕入魔道。或者正法领著他,他不入,去领受邪法。听不正确 的法很感兴趣,这些我们都可以体验的到。现在离佛已经两千五百多年了,末法时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五百年早都过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大善根的人,对正法不得信入,一增长一接纳邪法,就形成恶见。在我们弟子当中,破戒可以救,忏悔完了救得,破见不可以救。破见就是邪知邪见,看问题的看法不同,转不过来。他说那个是成佛的,他不说那个是邪见,反过来说你是邪见。那些自称我是某某佛来的,都是落入邪见网了。
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离了诸障之后,也要修忏悔法。过去善根清净,罪不太重的,就能见清净轮相。这时候习定就能得入, 开智慧。我们刚才讲空、无相、无作。虽然佛门是空门,我们也经常讲空,但佛教是‘空’和‘有’同俱的。‘有’是缘起,‘空’是体性,叫‘缘起性空’,这是 佛教的基本定论。要能把缘起性空懂了,那显密都懂了。这个研究通了,真正理解了,马上就能离开一切障碍,光明照耀。知道一切法的有是缘起的、善恶业都是缘 起的,如梦幻泡影,就像黑云能遮太阳,白云照样能遮太阳,所以恶业能现前,善业也能够遮住你,这是真实的智慧。但是恶业现前的话,就往下坠的很深。善业一 遮住了,只是不开根本慧,但还不会坠落。虽然两个一样的遮,一样的不空,但性质不同。‘缘起’就是‘有’,在佛经上说叫‘妙有’。什么‘不空’呢?佛的一 切性功德不空,因为空才能成就有。大家想想看,如果这个地方不是空的,再想要盖房子,盖的成吗?如果脑子里思想尽是‘业’,成就不了!这个原理是一样的。我们忏悔,能够逐渐的达到这种境界,以下就说明忏法。上面这段文就是应该修忏法的原因,修忏法必须做个前方便。我们大多数照本拜三十五佛、拜八十八佛或者拜药师忏,不论拜什么忏不容易免难,为什么呢?前方便没作!既然是消业,讲事就有规格,不依规格,得不到成就。但磕头拜忏总是好的,消的没那么快就是了。第一个要道场清净,拜忏也是道场,现在我们讲经说法的法会也是道场,一般要洒个净。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2-14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虚云法师的
虚云俗姓萧,初名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原籍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初依福州鼓山涌 泉寺妙莲和尚受具足戒。曾遍参金山、高旻、天童、天宁诸禅刹,巡礼佛教四大名山。后从天台华 顶镜清法师习天台教义。1900年到北京,适值八国联军入侵,即随清朝帝后一行至西安。两年后 ,经终南山入川,转赴西藏,折至云南大理,重兴鸡足山迎祥禅寺。1920年重兴昆明西山华亭寺 ,并改名云栖寺。历任福建鼓山涌泉禅寺与广东南华禅寺、云门大觉禅寺等名山大刹主持。1953年 被推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同年,应请复兴江西云居山真如寺。虚云和尚一生“坐阅五帝四朝 ”,“受尽九磨十难”,其禅功和苦行为世人所推重,被公认为近代以来最有影响的禅宗祖师。   虚云和尚的地位及对现代佛教的影响无人企及,他一生复兴六大禅宗祖师道场,修复了大小寺 院八十余座。同时,虚云和尚还兼嗣临济、曹洞两宗法脉,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以一 身而系禅门五宗法脉,海内外最具影响的长老尊宿如本焕、佛源、宣化、圣一、净慧、传印、一诚 、圣严等均为虚云门下弟子,是当代中国佛教的中流砥柱。 编辑推荐 今年是虚云老和尚诞辰170周年、圆寂50周年。虚云俗姓萧,初名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原籍湖 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初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和尚受具足戒。曾遍参金山、高旻、天童、天宁 诸禅刹,巡礼佛教四大名山。后从天台华顶镜清法师习天台教义。1900年到北京,适值八国联军入 侵,即随清朝帝后一行至西安。两年后,经终南山入川,转赴西藏,折至云南大理,重兴鸡足山迎 祥禅寺。1920年重兴昆明西山华亭寺,并改名云栖寺。历任福建鼓山涌泉禅寺与广东南华禅寺、云 门大觉禅寺等名山大刹主持。1953年被推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同年,应请复兴江西云居山真 如寺。虚云和尚一生“坐阅五帝四朝”,“受尽九磨十难”,其禅功和苦行为世人所推重,被公认 为近代以来最有影响的禅宗祖师。   虚云和尚的地位及对现代佛教的影响无人企及,他一生复兴六大禅宗祖师道场,修复了大小寺 院八十余座。同时,虚云和尚还兼嗣临济、曹洞两宗法脉,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以一 身而系禅门五宗法脉,海内外最具影响的长老尊宿如本焕、佛源、宣化、圣一、净慧、传印、一诚 、圣严等均为虚云门下弟子,是当代中国佛教的中流砥柱。 本书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四部分:   方法篇   本篇所收禅修方法,是全书的精华,特别是《参禅的先决条件》和《参禅法要》两篇是禅修的 精髓所在,悉心领会,认真修习,对禅宗就会有个入处,从而深入堂奥,降伏身心,见性成佛。   参悟篇   本篇收录了虚云老和尚在上海玉佛寺和云居山禅堂的重要禅七开示,是对参禅者进行的当面提 点,依此修习,可以拨云见月,廓然开悟。   修学篇   本篇为佛法基础,阐释了戒定慧三学。其重点在三归五戒,学人严持戒律,方能由戒生定,由 定生慧,消除烦恼,佛果可期。   实践篇   虚云和尚是近千年来佛教界最伟大的禅师,其修行及开悟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种种神迹,令 人惊叹。   他一生历尽艰辛曲折,兴复了众多的禅宗道场,门下弟子众多,延续并光大了禅宗的法脉。   他的一生是实践佛法、传播佛法的一生,令人敬仰,也是我辈修行者的榜样。 目录 ◎方法篇 参禅法要  参禅的先决条件   一、参禅的目的   二、万缘放下     三、个个立地成佛   四、参禅与观心   五、参禅的难易   六、话头即是一心  参禅法要——禅堂开示  引言  一、办道的先决条件   1.深信因果   2.严持戒律   3.坚固信心   4.决定行门  二、参禅方法   1.坐禅须知   2.用功下手——认识宾主   3.话头与疑情   4.照顾话头与反闻闻自性  三、生死心切与发长远心  四、悟道与修道  五、用功两种难易   1.初用心的难易   2.老用心的难易  结论  参话头与发疑情  三关与见处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动静一如,事理圆融  参禅警语  静坐要领  修行宜辨正助  修与不修  成佛之道 ◎参悟篇 方便开示  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   照顾话头   初发心用功方法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修行用功,贵在一心   信心坚固,发长远心   开悟的难与易   精进用功,不空手而归   静坐了脱生死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认识客尘烦恼   种下成佛正因   万缘放下,立地成佛   内外加修,种植善因   佛陀慈悲能令众生出离苦海   修证一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解七法语  云居山方便开示   明因识果   明心见性,返本还原   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动中功夫,不随物转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看藏经要有真实受用   佛法行持,不离信解行证   老实修行   不起心动念即降伏其心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行解相应   处处是道场   不随时节境界转   六根清净,处处是道   衣食住皆不离道   道向己求,莫从他觅   讲道容易修道难   传戒、受戒、持戒   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念念无生,不被境转   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烦恼即菩提   一念无生,认识本来面目   半月诵戒,说到行到   以戒为师,谨慎守护   平常心与长远心   了生死的十件难事   一心不乱,行住坐卧皆有威仪   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勤学经律论,谨慎莫放逸   佛法是体,世法是用   《楞严经》是随身善知识   放下一切,专心向道   因果报应,丝毫不错   办道的难与易   四弘誓愿   外道与佛法   丛林规矩   人有二十难   贫穷布施的利益   业障有定数 ◎修学篇 佛法基础  佛法大义  归依三宝  六凡四圣  三归五戒  十善十恶  以戒为师  戒是修行的途径  戒律是佛法的根本   一、戒法、戒体、戒行、戒相   二、大小乘戒之同异   三、三归五戒   四、十戒、具戒、三聚戒  戒律散论  因果报应  返妄归真,方可成佛  佛法宗旨  楞严旨趣  念佛方法  参禅与念佛  禅宗与净土  禅净不二  参禅学教  禅与般若  法法平等,无有高下 ◎实践篇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后记 享受安详自在的人生 插图摘要 书摘插图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2-1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参禅的先决条件   一、参禅的目的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自 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著,就证得自 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   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 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得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 ”,一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 祖开示学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 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 ,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二、万缘放下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 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啰唆。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 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 性中,如海中的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 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 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 远放下,叫做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著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 ,全体显露,至是参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   三、个个立地成佛   日来常有禅人来问话,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了此一心本来是佛,直下无事,各 各现成。说修说证,都是魔话。达摩东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众生都 是佛,直下认得此清净自性,随顺无染,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都无异,就是现成的佛。不需用 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为,不劳纤毫言说思惟,所以说,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 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众生,如果不甘长劫轮转于四生六道、永沉苦海,而愿成佛,常乐我 净,谛信佛祖诫言,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个个可以立地成佛。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发愿度 尽一切众生,不是无凭无据,空发大愿、空讲大话的。   上来所说,法尔如此,且经佛祖反复阐明,叮咛嘱咐,真语实语,并无丝毫虚诳。无奈大地一 切众生,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苦海,头出头没,轮转不已,迷惑颠倒,背觉合尘,犹如精金投入 粪坑,不唯不得受用,而且染污不堪。佛以大慈悲,不得已,说出八万四千法门,俾各色各样根器 不同的众生,用来对治贪嗔痴爱等八万四千习气毛病,犹如金染上了各种污垢,乃教你用铲、用刷 、用水、用布等来洗刷琢抹一样。所以佛说的法,门门都是妙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只有当 机不当机的问题,不必强分法门的高下。流传中国最普通的法门为宗教律净密,这五种法门,随各 人的根性和兴趣,任行一门都可以。总在一门深入,历久不变,就可以成就。   四、参禅与观心   宗门主参禅,参禅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明悟自心,彻见本性”。 这个法门,自佛拈花起,至达摩祖师传来东土以后,下手功夫,屡有变迁。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 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师徒间的传授,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什么实法。平日参问酬答,也不 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已。宋代以后,人们的根器陋劣了,讲了做不到,譬如说“放下一切,善 恶莫思”,但总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恶。到了这个时候,祖师们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 办法,教学人参公案。初是看话头,甚至于要咬定一个死话头,教你咬得紧紧,刹那不要放松,与 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一处,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制万念。这实在是不得已的办法,如恶毒 在身,非开刀疗治,难以生效。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后来专讲看话头,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谁 ”?有的看“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晚近诸方多用看“念佛是谁”这一话头。其实 都是一样,都很平常,并无奇特。如果你要说,看念经的是谁?看持咒的是谁?看拜佛的是谁?看 吃饭的是谁?看穿衣的是谁?看走路的是谁?看睡觉的是谁?都是一个样子。“谁”字下的答案 ,就是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生,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 ,即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知道,看话头就是观心 ,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观心。性即是心,“反闻闻 自性”,即是反观观自心。“圆照清净觉相”,清净觉相即是心,照即观也。心即是佛,念佛即是 观佛,观佛即是观心。所以说“看话头”,或者是说“看念佛是谁”?就是观心,即是观照自心清 净觉体,即是观照自性佛。   心即性、即觉、即佛,无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不出不入,无往无来 ,就是本来现成的清净法身佛。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一话头,看到离念的 清净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无一事。从此昼夜六 时,行住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深,见性成佛,苦厄度尽。昔高峰祖师云:“学者能看个话头 ,如投一片瓦块在万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开悟,当截取老僧头去。”同参们!这是过来 人的话,是真语、实语,不是骗人的诳语啊! 然而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是由于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 ,亦由学者对  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结果闹到老 ,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明白,不知什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一生总是执著言句名相,在话尾 上用心。看念佛是谁呀,照顾话头呀,看来看去,参来参去,与话头东西背驰,哪里会悟此本然的 无为大道呢?如何到得这一切不受的王位上去呢?金屑放在眼里,眼只有瞎,哪里会放大光明呀 ?可怜啊,可怜啊!好好的儿女,离家学道,志愿非凡,结果空劳一场,殊可悲悯。   五、参禅的难易   古人云:“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修行悟道,易亦难,难亦易,如开电灯一样,会 则弹指之间,大放光明,万年之黑暗顿除;不会则机坏灯毁,烦恼转增。有些参禅看话头的人,着 魔发狂,吐血罹病,无明火大,人我见深,不是很显著的例子吗?所以用功的人又要善于调和身心 ,务须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参禅这一法,本来无可分别,但做起功夫来,初参有初参的难易,老参有老参的难易。   初参的难处在什么地方呢?身心不纯熟,门路找不清,功夫用不上,不是心中着急,就是打盹 度日,结果成为“头年初参,二年老参,三年不参”。   易的地方是什么呢?只要具足一个信心、长永心和无心。所谓信心者,第一信我此心,本来是 佛,与十方三世诸佛众生无异;第二信释迦牟尼佛说的法,法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所谓长永 心者,就是选定一法,终生行之,乃至来生又来生,都如此行持,参禅的总是如此参去,念佛的总 是如此念去,持咒的总是如此持去,学教的总是从闻思修行去——任修何种法门,总以戒为根本 ——果能如是做去,将来没有不成的。沩山老人说:“若有人能行此法,三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 可期。”又永嘉老人说:“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所谓无心者,就是放下一切,如 死人一般,终日随众起倒,不再起一点分别执著,成为一个无心道人。   初发心人,具足了这三心,若是参禅看话头,就看“念佛是谁”。你自己默念几声“阿弥陀佛 ”,看这念佛的是谁?这一念是从何处起的?当知这一念不是从我口中起的,也不是从我肉身起的 。若是从我身或口起的,我若死了,我的身口犹在,何以不能念了呢?当知此一念是从我心起的 ,即从心念起处,一觑觑定,蓦直看去,如猫捕鼠,全副精神集中于此,没有二念,但要缓急适度 ,不可操之太急,发生病障。行住坐卧,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缘时至,触着碰着 ,忽然大悟。此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直至无疑之地,如十字街头见亲爷,得大安乐。   老参的难易如何呢?所谓老参,是指亲近过善知识,用功多年,经过了一番锻炼,身心纯熟 ,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老参上座的难处,就是在此。自在明白当中,停住了,中止化 城,不到宝所,能静不能动,不能得真实受用。甚至触境生情,取舍如故,欣厌宛然,粗细妄想 ,依然牢固。所用功夫,如冷水泡石头,不起作用,久之也就疲懈下去,终于不能得果起用。老参 上座,知道了这个困难,立即提起本参话头,抖擞精神,于百尺竿头,再行迈进,直到高高峰顶立 ,深深海底行,撒手纵横去,与佛祖觌体相见。困难安在?不亦易乎!   六、话头即是一心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内外,如虚空的不动而遍一切处,所 以话头不要向上提,也不要向下压。提上则引起掉举,压下则落于昏沉。违本心性,皆非中道。   大家怕妄想,以降伏妄想为极难,我告诉诸位,不要怕妄想,亦不要费力去降伏它,你只要认 得妄想,不执著他,不随逐他,也不要排遣他,只不相续,则妄想自离。所谓“妄起即觉,觉即妄 离”。若能利用妄想做功夫,看此妄想从何处起,妄想无性,当体立空,即复我本无的心性,自性 清净法身佛,即此现前。究实言之,真妄一体,生佛不二,生死涅槃,菩提烦恼,都是本心本性 ,不必分别,不必欣厌,不必取舍,此心清净,本来是佛,不需一法,哪里有许多啰唆?——参!
发表于 2016-2-14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末学只修默照禅,没敢参话头(以前时时起疑情,近来却基本不起疑情了,就更加不想参话头了。)修默照禅的时候,也是慢慢的,尽量少时间修,不敢太勤,太多,每天最多1-2次,每次1小时左右,既使休长假期间也是如此;而且不管出现什么,尽量立即放下不管,以免出现问题。末学多数时间用在学基础知识和法师解说的论上,零散时间随时随地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2-14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2-14 11: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 发表于 2016-2-14 11:24
你要这样子理解,,,禅不是用什么去修出来的了,,,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

南无阿弥陀佛    也许是这样吧,谢谢师兄。末学还没入门,还不懂禅究竟是什么,不敢太快,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了。
来自: 微社区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2-14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2-14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2-15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学之前,宜尽量多修忏悔及清净福业。这是因为:如果业障较重,的确不宜马上修学禅定。

如《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教法: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供参考。
发表于 2016-2-15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有有证悟的具德上师指导

补充内容 (2016-2-15 11:38):
首先要打好基础,要生起出离心,具有正见
发表于 2016-2-15 13: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user20 发表于 2016-2-15 09:55
修学之前,宜尽量多修忏悔及清净福业。这是因为:如果业障较重,的确不宜马上修学禅定。

如《占察善恶业 ...


来自: 微社区
发表于 2016-2-18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善知识指引。六祖坛经法宝。供奉六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06: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