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10|回复: 0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一四七】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4-3 10:56 编辑

M2伽陀开后(分二)
N1正以开后 N2别彰胜义
今N1 解结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 入流成正觉 解结因次第:解开结,需要按照次第来解。次第怎么样解法呢?它原来又怎么样结到一起的呢?最初就是如来藏本来是不生灭的,可是因为迷晦,晦昧为空,在这时候就生出来一种无明。如来藏性是不生灭的,因为依真起妄,生出来生灭的心了,就生出来这个“识”。不生灭的如来藏和生灭的无明,变成第六意识、第七识、第八识。
这第八识,它原来就是谁呢?就是那个如来藏性,也就是那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因为依真起妄了,在第八识这个如来藏上边,就变成阿赖耶识了。阿赖耶识,就是这第八识,又叫“含藏识”。 有这个含藏识(第八识)了,又生出来五阴。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一开始,是从第八识上开始;识阴再往上增加,就是行阴了。行阴就是第七识,第七识是“末那识”,又叫“传送识”;它是传达报告的,它将第六识这个意识,传到第八识里边去,这就是行阴。行阴上边就是想阴,想阴就是第六意识。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识,都属于受阴。色阴,就是五根六尘。受、想、行、识那四阴,每一阴算一个结。第五阴──这个色阴算两个结,因为它比较粗。所以“六结”就由第八识那儿开始,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然后到第五识这个受阴,乃至色阴。 因为有这“五阴”,所以就生出“五浊”。这五浊和六根混合到一起,所以就生出来种种的障碍了。现在要想解,先要不跟着色阴跑,把色阴这两个结解开了;然后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样六结都解开了,这叫“解结因次第”。因次第,因为色阴是属于一种粗的结,其余受、想、行、识,就都很微细的。 为什么先从里边往外边来,从第八识上开始呢?因为我们一受生,就先有识,所以先有第八识。从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因为色、受、想、行、识这五阴和八识结成生死的结,一开始是从第八识开始;要解,就要从色阴上先解。好像什么呢?就好像脱衣服。在外边脱去一件,里边又露出一件,再脱一件;一气脱到里边,把衣服都脱光了,这个人把结也就解开了。讲是这样讲,实际上你一根解了,那五根之结也就都会没有的。所以说六解一亦亡:六解──这六种的尘(六种的结)都解开了,“一”也没有了。这在后边还会有详细的解释。
根选择圆通:在修行入手的法门,由什么地方修呢?也在六根门头来修。六根门头,就是眼不随色转、耳不随声转、鼻不随香转、舌不随味转、身不随触转、意不随法转,把六根门头的境界都变回来。要回光返照、不向外去照去,收摄身心、反求诸己。这六根,修行要选择一个圆通的根,前边不讲六根各有一千二百功德吗?你看看哪一个根是圆满的?好像耳根就是圆满的、舌根也是圆满的、意根也是圆满的,眼根、鼻根、身根这三根就都不圆满。所以你现在修行,要选择一个圆满的根而用功修行。这个地方,也就释迦牟尼佛暗中表示:就是耳根圆通。不过佛没有明讲,就是叫阿难自己去选择,自己去认识。所以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入圣人的流了,然后可以成正觉。正觉就是佛,就是成佛了。“入流”,是入圣人的法性流,逆凡夫六尘流。 N2别彰胜义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这个法,释迦牟尼佛好少讲的,“我常不开演”,我平常都不演说这个法。你想一想,释迦牟尼佛对着那些个大阿罗汉、大菩萨、大比丘,这种法,都很少讲的。我们现在,你说多便宜,在这儿,就这么随随便便,就闻见释迦牟尼佛所说这样的妙法。
陀那微细识:“陀那”是一种微细的识,比八识又细一层,它又叫“净识”,又叫“白净识”,就是一个净的种子。这个净识,它是非常微细微细的。
习气成暴流:我们的生死,都是由这地方来的。在这微细识,依真起妄,就生了一念的无明──习气就是无明;这个无明一生出来,就好像暴流似的。什么叫“暴流”呢?水流得太急了,什么也挡不住,这叫暴流。那什么又叫暴流呢?就是我们这个“生死”,我们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又做人、又做畜生,又生天、又堕地狱,转来转去的,没有停止的时候,就好像暴流的水一样的,所以这叫“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真”,这个真法;为什么我不说这个真正微妙的法呢?我为什么不赶快把它说出来呢?“恐迷”,我就恐怕人认真作妄,将妄又认作真了。好像那个“觉”上,他一定要加个“明”,弄得就迷上加迷,做一个迷中辈人。
所以我常不开演:我时时都不讲“真”这种的妙法。我给你们小乘人只讲小乘的道理,真正大乘的妙法我从来就不讲的。为什么不讲?就因为你们这一班的小乘人,还都不够程度,没有回小向大呢!所以我向来都不讲的。
自心取自心:怎么叫自心取自心呢?众生不明白见分和相分都是唯心所现。“三界为识,万法唯心”,他不明白万法唯心的这个道理,就着住到见、相二分。见分,就是自己能见的这个见,是八识里头的。相分,是外边这种尘所生出来的一种相。这个相分和见分本来都是虚妄的,都是由自心生出来的。那么一般人不晓得回光返照,而向外驰求,着住在这些尘的境界上,这叫“迷真逐妄”,把真的迷了,跟着妄的跑。你要是知道万法唯心,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明白这见相二分都是由自心生出来的。你若明白自己这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就不会向外跑,就回来了。若“自心取自心”就非幻成幻法:因为众生迷真逐妄,本来不是虚幻的,而生了一种迷惑,变成虚幻了。
不取无非幻:你若能以“不取”,不取什么呢?不取虚妄的相。这个“不取”,很要紧的。我们一般人为什么被六根、六尘所迷呢?就因为取见、相二分,执着到这上头,认为我所见的这“见分”和外边那“相分”都是实有的;而不知道这是虚妄的,应该不取。你若不取,就没有幻了;连非幻都没有了。
非幻尚不生:这种虚幻不实在的(非幻),尚且根本就没有地方生了;没有地方生,幻法云何立:怎么会又有这虚妄的幻法呢?就没有了! 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门 是名妙莲华:这有个名字,叫什么呢?叫“妙莲华”。“妙”,就是微妙。莲华是出污泥而不染,虽然在淤泥里生出来,可是它清净没有污染;它又华果同时,所以“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金刚是一种最坚最硬的,这就表示我们人的智慧;这个“智慧”,是真正的智慧,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破的。“王”,就是以“自在”为义,他很自在的。什么叫“宝觉”呢?就是我们的真心。这个名字,也叫“金刚王宝觉”。就前边,你若能以不取见、相二分,返本还原,回到如来藏性上,转识成智──这个识一转过来,就变成智慧。所以现在转过来了,变成妙莲华,也变成金刚王宝觉。
这又有一个名字,叫如幻三摩提:这“三摩提”,也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等持”。等,是平等;持,是执持;言其他平等执持这个定力和慧力。有智慧才能解这六结,有定力才能不生这六结;所以“如幻三摩提”,叫“如幻的等持”。弹指超无学:怎么叫“弹指”呢?你看见了没有?(上人弹指)。一弹指顷,是一弹指的时间,言其很快的。在这一弹指的时间,就超过有学位,而到无学位。什么叫“无学位”呢?就是四果阿罗汉。初果、二果、三果,这都叫“有学位”。这是说在弹指这么短的时间,就超过到无学的果位上,证四果阿罗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9 12: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