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进------------- 《瑜伽师地论》:云何无间殷重加行。谓常所作。委悉所作。勤精进住。当知即依止观加行。又勤精进应知五种。一被甲精进。二加行精进。三不下精进。四无动精进。五无喜足精进。此中最初当知发起猛利乐欲。次随所欲发起坚固勇悍方便。次为证得所受诸法。不自轻蔑亦无怯惧。次能堪忍寒热等苦。后于下劣不生喜足。欣求后后转胜转妙诸功德住。彼由如是勤精进住入谛现观。证得诸圣出世间慧。 《瑜伽师地论》:依止正见及正思惟正语业命勤修行者。所有一切欲勤精进出离勇猛势力发起策励其心。相续无间名正精进。 《大方广佛华严经》:正精进,勤修一切菩萨苦行,修佛十力无所挂碍; 《大宝积经》: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正精进。舍利子。是诸菩萨。若于圣者所不开许。贪瞋痴等烦恼随眠及诸邪行。于是法中发勤精进者。菩萨不乐行于精进。若诸正勤为圣谛摄。趣入圣道。能至涅槃。引发正行。如是精进。为诸菩萨所乐修学。即以此法名正精进。 《大方等大集经》:正精进者。勤作方便求诸善法。欲心不息无有厌悔。是名精进。推求诸法平等之性。亦不观法等与不等。不作非不作。了知于如法性实性。名正精进。宣说正法令诸众生离邪精进。亦知众生所修行行。是名正精进。 《菩萨璎珞本业经》:佛子。五为化一切众生故。所谓八正道。从师生慧名正知见。得法生思名正思惟。策励不倦名正精进。出家受道得三道分。名正语正业正命。入法性空名正定正慧。于无生无二观一合相故。 《佛说决定义经》:何名正精进。谓离邪勤。于真实法。而起正勤。是名正精进。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云何正精进。谓能勇猛。破烦恼魔。常修善行。无有懈怠。是名正精进。 ----------------正精进需要攀缘---------- 《大方等大集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八圣道分亦不可尽。何等为八。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云何正见。......云何正进。若进向邪非圣所赞。所谓贪淫瞋恚愚痴烦恼。是不正精进终不为之。若法能入正谛圣道寂灭涅槃攀缘正路。是正精进修集勤行。是名正进。......是八圣道悉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之道。是菩萨觉了已演说开示。分别显现成就佛道。舍利弗。是名菩萨八圣道分亦不可尽。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道。何等为十?所谓:一道是菩萨道,不舍独一菩提心故。二道是菩萨道,出生智慧及方便故。三道是菩萨道,行空、无相、无愿,不着三界故。四行是菩萨道,忏除罪障,随喜福德,恭敬尊重劝请如来,善巧回向无休息故。五根是菩萨道,安住净信坚固不动,起大精进所作究竟,一向正念无异攀缘,巧知三昧入出方便,善能分别智慧境界故。六通是菩萨道。 ----------------中道包含正精进,中道离于苦乐二边------------ 《方广大庄严经》:何谓中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如是八法名为中道。’” 《中阿含经》:(一六九)中阿含根本分别品拘楼瘦无诤经第八(第四分别诵) 佛言:“莫求欲乐、极下贱业,为凡夫行。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离此二边,则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觉、趣于涅槃。 《中阿含经》:(二○四)晡利多品罗摩经第三(第五后诵) “我于尔时即告彼曰:‘五比丘!当知有二边行,诸为道者所不当学:一曰着欲乐下贱业,凡人所行;二曰自烦自苦,非贤圣求法,无义相应。五比丘!舍此二边,有取中道,成明成智,成就于定,而得自在,趣智趣觉,趣于涅槃,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谓为八。 《四分律》:比丘出家者。不得亲近二边。乐习爱欲。或自苦行。非贤圣法。劳疲形神不能有所办。比丘除此二边已。更有中道。眼明智明永寂休息。成神通得等觉。成沙门涅槃行。 《清净道论》:禅修者应该保持专注,不可分神或散乱。他不应太过精进或是太过松散。如果太过松散,他会变得麻木与迟钝;如果太过精进,他会变得烦躁不安。 ---------------攀缘或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诸佛子!苦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罪,或名:逼迫,或名:变异,或名:攀缘,或名:聚,或名:刺,或名:依根,或名:虚诳,或名:痈疮处,或名:愚夫行。 《金刚经》: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刚经》: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由前面所引的佛经可知,中道离于苦乐二边,中道包含正精进,正精进需要攀缘,攀缘会生苦。所以正精进所生的苦应该限制在不自轻蔑亦无怯惧、能堪忍的程度之内。 若不执著着相,随缘或攀缘,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 如来也并不是绝对随缘的, 《大方等大集经》:复次善男子。如来意业随智慧行。何以故。如来了知一切众生心意识等。亦不随意随缘随贪随恚随痴。远离诳惑及我我所无明闇翳。平等清净无有边际犹如虚空。是故如来所修意业随智慧行。是名如来二十九业。
南无阿弥佗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