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38|回复: 1

[善导思想交流] 善导净土思想——大安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6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印光大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讲记2

大安法师2007年3月22日-——23日讲于温州遂应寺

  我们请看下面:〔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二位当以此自利,又当以此普利一切。〕

  这里提出善导和尚,是净土宗的第二代祖师,出生在隋末唐初之际。那是我们佛教发展最兴旺的一段时间,也是八宗的祖师辈出的时代。善导大师,按有关记录说他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所以当我们看到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的时候,就会想到这是阿弥陀佛应化在这个娑婆世界,在我们震旦国,跟我们震旦国的众生对机说法。他一生的示现有神通,有大神通。比如说,他念佛一句,口中就有一道光明出来,念十句就有十道光明。所以皇帝都称他为光明大师,称他住的寺院叫光明寺。有大神通,有大智慧。是他建立了中国净土宗的理论基础。他以楷定古今的气概为《观无量寿佛经》作了《四帖疏》。
  在这部书里面,对当时流行的种种错误观念,对用通途教理诠释净土的观点,给予了驳正。比如当时的别时意,那都是很流行的观点。认为念佛不能今生往生,是为未来往生作个远因,这叫“别时意”。善导大师批驳了这个观点,念佛是当生往生的,只要愿行具足。对三辈九品、对九品往生,也跟其他注经家有迥然不同的观点,是站在净土宗特别法门的根本理念立场上所诠释的。
  善导大师一生,对净土的弘化,法缘很盛。在长安一带,马路上行人见面都在念阿弥陀佛。在那初唐、盛唐之际,是中国各方面最好的时期。他弘扬净土,令众生产生厌离心,确实非常的有成效。所以在他那个时代,跟随他读净土经典,念阿弥陀佛,得念佛三昧的人数众多。他在弘扬净土念佛一法当中,不谈玄说妙,一生以专修专弘作为本份,而且用艺术性的方法来弘扬净土。种种善巧方便。比如净土变,西方净土变,就是从善导大师开始的。用这种绘画、艺术的形式来传扬净土宗。有时候他也用雕刻的形式来传达佛的慈悲,所以龙门的卢舍那佛,是善导大师监制的。这成了我们中国,乃至世界上石雕佛像的一个典范,非常精美。透显出佛的睿智、慈悲,很庄严。
  他实际上也是一个大通家了。然而他不谈玄说妙,只在真诚、恳切、平淡、切实这些地方,来教我们修念佛法门。尤其是特别谈出持名念佛,开显出净土三经,都是教我们持佛名号。为了令一切众生能够成办往生之净业,他提出专修和杂修的这个判言,提倡专修。他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有五种,依往生经来修行的就叫正行。那么专修里面,身业要礼拜,就礼拜阿弥陀佛;口业要称叹,就念阿弥陀佛名号;要读诵就读诵净土三经;要观想就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要供养就供养西方三圣。他把这个作为五种正行。五种正行里面又分为正定之业和助业,这五种里面专称佛名为正定之业、正业。礼拜、读诵、供养、观想属于助业,助成持名念佛成就的这个行持叫助业。那么无论是正业、助业,这两者都属于正行,修行净土的正行。除此之外,修行其他的法门的都叫杂行,又叫杂修。
  对这么一个判分,印祖在这里特别赞叹,这样开示的专修和杂修的利弊得失,利益未来众生,功德无量无边。这里对专修,身业专礼,印祖诠释得更广一点:身业专礼不仅仅就在那儿顶礼喽,包括围绕佛像的绕佛,以及在一切处不放逸的去顶礼、去绕念,这都属于身业专礼。口业专称,主要是指专称弥陀名号。但是你诵经、持咒,能够把经、咒至心回向西方极乐世界,也属于专称。这种解释就更宽泛一点,也是符合道理的。你不要念其他的经咒求其他的经咒的利益,你把一切经咒都至心作为往生的资粮,也属于专称的范围。如果这样专修的话,那么往生西方就万修万人去,一万个人里面都不会漏失一个。为什么呢?由于这“随顺佛愿故,心能专一故,心不旁骛故”。那杂修,杂修就是你念念佛,又兼修其他的种种法门,把修其他种种法门来回向往生,这属于杂修。这样杂修呢,因你修行过程当中心不专一,不是纯一的,所以很难得到净土的利益。这样一百个人杂修,难得一两个往生;一千个人里面,难得三、四个能成办往生。何以故?他“不顺佛愿故,心有间断故,心不专一故”。所以这就叫“疏杂之行”,很疏远,很杂。所以这样的话,这叫“金口诚言”,无异佛说啊!“千古不易之铁案”,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印祖在这里劝勉周孟由、周群铮二位居士,以专修来利益自己,又以专修的方法来普利一切众生。自利利他,才叫深报佛恩。
  那么从这里来看,我们很多净业行人要注意了,我们自己做没做到专修?很多居士你不能说他没有信心,不能说他没有勇猛精进的精神,但他确实修得很杂。他认为:“噢,我修多一点法门,更保险一点”。他不知道念佛一法,含摄一切法。名号具足一切功德。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愿,就成就了无量无边的菩萨大愿。得念佛三昧,就得一切三昧中之王,就得到了整个的大海。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西方净土是法界藏土,念一佛就等于念无量无边的佛,往生西方就等于往生无量无边的佛的刹土。所以大家一定要一门深入,专修,不要搞得那么杂。有很多居士一天到晚定的功课也是很杂,又念这个经,又念那个经,又念那个咒,忙了三个小时都没有念完,没有念完他就很后悔,又一天到晚很紧张,修行很紧张。其实你能够专念六字大经王就一切具足了,其他的随分随力持念一下。没有时间也没有关系,你专门念佛就好了。所以在家居士的早晚定课越简单越好,不要搞得那么复杂,还是奉行善导大师的专修的理念。
  这个专修的理念实际上在净土祖师里面,很多祖师都是这样示现的。除了善导大师之外,比如说莲池大师,虽然他早年也参禅有悟,然而以后他就一门导归净土。别人有人请问如何修学佛法,你是怎么修行的?他就回答:“我平生所悟,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我一生就是这六个字啊,有这六个字就够了。蕅益大师也是“不谈玄不说妙,一句名号真风调”,专门念佛。彻悟大师也是这个样子。印光大师一生的示现更是如此。他21岁出家,在湖北莲花寺做照客的时候,他帮助晒经,晒经正好看到了一本《龙舒净土文》,还是一本残本,不完整的。他看了之后马上对净土法门产生信心。然后他就宗门教下都没有涉猎,直接从念佛下手。由于念佛马上使他的眼病得以痊愈,他对念佛法门更深信不疑。所以从他出家到他往生,六十年他就专门念一句名号,念一句名号成就了一代祖师啊。没有搞得很复杂啊。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对这个专修,这个信心问题,又有很多比喻。如果有世间的法师、善知识乃至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圣人,乃至于登地菩萨,以及他方诸佛,都来现前,说你这个念佛往生一法是权法,我有更殊胜的法门给你,这时候你都不要去接纳。就是佛现前,都得向佛顶礼:我已经接受过您老人家给我讲的净土法门,发誓尽形寿修持这个法门,即便现在您老人家有更好的法门,我都不敢改变初衷。诸佛现前都不改变自己的净土信仰,更何况其他的外道邪魔呢?印祖也是有这样的信心,他谦虚说自己虽然在宗门教下,慧眼未开,但对于净土的信心却是诸佛现前也不会更改的。我们一定要获得这样的信心。就不会一听到:哎呀,修点禅定怎么怎么样,持点咒会怎么怎么样,内心就摇动起来。善导大师早就看到了,众生都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毛病,都有希奇好怪的毛病,所以用这些话来截断我们的妄心,让我们死尽偷心,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如果能做到这个“莫换题目,死心念佛”,这就是你的大善根、大福德、大智慧,就是解决生死大事因缘成熟。不是在那里谈玄说妙的。
  大家死尽偷心、老实念佛,真把一句佛号念下去可是不简单呐。大家昨天也尝试过一下,念十六个小时,也是觉得很辛苦啊,妄想很多呀,很想做逃兵。是不是啊?这还是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呢。如果你在家里呢,没人监督呢?那早就拉倒了。所以不是很好念的啊。我们的业障太重了。所以还是要借助共修,依众靠众,大家你盯着我,我瞪着你,不好意思偷懒。这样的咬紧牙关念,念,念,念。念上路了,等你生到法喜了,这时候就好办了。在没有生起法喜之前,这句佛号念的太枯燥了、太没有意思了。甚至你好不容易精进一下,他就升起一种念头:哎呀,人家都在那里搓麻将啊、看电视啊,活得那么滋润,我在这里受苦干嘛呀,为什么啊?算了吧。信心不够的人,他往往还会想:哎呀,你看,(他常常在这两者间徘徊,)你让我又吃素,又念佛求往生,标在这里是不是真的呀?如果真的受骗了,又没有这些东西,又得不到这些利益,我世间的五欲六尘又没有得到享受,那我可不吃了大亏吗?两边都得不到。他心里有很多这样的担心呢。所以我们要生死心切,方法找到之后就专修,一门深入,“咬定青山不放松”。
  善导大师不仅在《观经四帖疏》,在其它的文章里面也谈这个问题,苦口婆心,让我们专修。大家要依教奉行。
发表于 2015-11-16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2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