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37|回复: 1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一0六】-------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6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2-26 10:20 编辑

G2如来次第以除二惑(分二)
H1令益许说 H2正为宣说
今H1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当尔之时,世尊就告诉富楼那和在会里头漏尽的、得到无学位、证到四果的这些阿罗汉。
如来今日,普为此会:这是佛自己说:我如来今天,普遍为这个会里头,
宣胜义中:宣说最殊胜的、最胜妙的义理。这个“胜”,也就是最妙的;最殊胜,就是最妙的。这种最妙的义理中的真胜义性:这是最妙之中,又是最真妙的道理。 释迦牟尼佛为富楼那和在会大众宣说这“胜义中,真胜义性”,就是说这个妙中之妙的胜义中的真胜义性;讲这个道理,为了令这一切的阿罗汉都得到无漏,得到无学的果位。什么叫“无漏”?无漏,就是把我们每一个人所有的习气毛病完全去尽,也就是没有一切的烦恼,没有根本的无明。烦恼从什么地方来的?就从“根本无明”这个地方来的。所以若把根本无明破了,烦恼也就没有了。我们人之所以有烦恼,就因为有这个根本的“无明”。这个烦恼无明有多少呢?没有数量那么多!烦恼和无明如果有形,尽虚空遍法界也充满了!就因为它是无形,所以虽然是多,也不觉得它多,也看不见。
令汝会中:令你们现在在会里头这些个人,
定性声闻:什么叫定性声闻?他得少为足,耽空滞寂──他得到空理,就不肯向前再追求了。他就认为:我在这个“什么都没有了”的境界上,这也不错!不想再多求了。他知足了,得少为足,所以佛骂这种的定性声闻,叫“焦芽败种”。他就是不肯再往前,没有进取心了,证到初果上或者二果上,他想:“我在初果上也不错了!”就不求进步了,在那个地方做一个消极的分子,这叫“定性声闻”。声闻,就是“罗汉”的一个别名。
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和所有没得到二空──人空、法空,回小向大的向上乘这些个阿罗汉。“等”,这些个大众。 现在佛想令一切的众生、一切的阿罗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什么叫“一乘”?就是中道了义,就是实相的理体,也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的大白牛车。 在《法华经》上所说,有一座很大的房子,这房子里头住着很多人,有很多的小孩子在这房子里头。有天大人都到外边去工作去了,这些个小孩子就在房子里头玩耍游戏。可是忽然间,这房子就起了火了,大人回来一看,这些小孩子在房子里边,还玩得那么快乐,也不知道出离这个火宅。所以这大人就对这些小孩子说:“你们快到门口来!我门口有羊车、鹿车,又有牛车!”这些小孩子一听说有车可以玩,于是就都跑出来了。跑到外边去,这房子烧得毁坏了,小孩子就没有烧死。家里这个主人一看小孩子都出来和他要羊车、鹿车、牛车这三车,这个主人于是就统统给他们大白牛车。 这表示:羊车和鹿车,就是二乘人所乘的车,它虽然也一样是车,但是不能运载多的物质。牛车,就是大乘菩萨法,能运载一切众生,从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而达到涅槃的彼岸。“皆获一乘”,这一乘,就是大白牛车,就是佛乘,也就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什么叫“寂灭场地”呢?寂灭,就是一个清净的地方。场,是道场。一个寂灭的道场。
真阿练若:什么叫“真阿练若”呢?还有“假阿练若”吗?这个真阿练若,就是无喧杂处,就是没有人讲话,没有人一天到晚 talk, talk, talk, talk, talk. Too much talking. 没有人 talk too much. 有很多人在这一个房子里头,像没有人似的,连蚊子喘气那么点的声音都没有,这叫“真阿练若”。你们想要学佛法的,我先告诉你们一个要诀,要怎么样呢?不要讲话讲太多了!Don't make too much talking. Talking, talking! Make other people cannot get samadhi. 正修行处:我们现在就是正修行处!我们现在这个地方,也就是真阿练若,也就是正修行处。你说,我们一早从五点钟就起身了。起身、洗面、漱口,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应该做的是什么事情呢?这是人人都应该做的,没有一个人不应该做的。什么事情呢?go to toilet(上厕所)。哈哈,这是谁都必办的一种公事!所以这应办的事情办完了,一早起六点钟就打坐,就是 meditation。七点钟就开始吃早餐,到八点钟又打坐,坐到九点钟,这是正式要talking了,大家练习讲法,这是叫你 talking(讲话)的。 不叫你讲话的时候,你要讲话;叫你讲话的时候,你又不讲话。你说你这是听话,是不听话呢?你自己讲了!不讲话的时候要讲话,讲话的时候不讲话,这不是一个好学生。叫你讲话,你就讲话;不叫你讲话,你就 close your mouth(闭上嘴),这就是一个好学生。你做一个好学生,就是一个好佛教徒;做一个好佛教徒,将来就成一个好佛。那么佛还有不好的吗?不错了!佛没有不好的,佛都是好的。可是你若不好,就不会成佛的,一定要你先好了才算呢! 我们这儿由九点到十点,学生 lecture finish(讲完法)了。十点到十一点,又是打坐(meditation)。十一点钟,这个时候就要帮助自己的肚皮了;如果不帮助它,它也不帮助你,就不叫你好好打坐。它说:“哎,我饿了,你应该叫我吃饭啰!”所以十一点钟,就给它饭吃。给它饭吃,就像哄小孩子,把这个小孩子弄得不哭了,你再用功。所以十二点钟又开始打坐到一点钟。一点钟到一点半这个时候,又是问答。由一点半到两点半,又是打坐。由两点半到四点半,就是lecture,我就讲经了,这时候我上班了。 你们都要好好学,如果你们不好好学的话,我就要罢工了。现在我告诉你,这部经讲到一半,正讲到要紧的地方,如果你不好好学,我就罢工,我停止讲演了!美国什么都讲罢工的,我讲经,你不好好听,我一样罢工的;如果我不好好讲,你们也可以罢工的。呵呵,都可以罢工的! 由四点半到五点半,又是打坐。由五点半到六点半这个时候,是吃晚饭。七点钟,晚间的讲经又开始了,直到九点。我们这一天,你说,真是喘多一口气的时间都没有,用功用得这么忙迫!所以你说,这若不是真正的阿练若,不是“正修行处”,那就再没有“正修行处”了! 我们现在这佛教讲堂,就是真阿练若,就是正修行处!所以从今天开始,谁愿意讲话的人,要少讲一点话;不愿意讲话的人,可以多讲一点。这就是合乎中道了!不要不平均──愿意讲话的,一天到晚都讲;不愿意讲话的,一天到晚都不讲,这不平均!现在要平均。美国讲平等,我们说话要平等一点,欢喜说话的说少一点,留一点时间,给那个不欢喜说话的人说。你都听得懂我讲话?哈哈,果前真是有点前进了!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你好好听!我现在给你们说法。这是叫谁好好听啊?就是叫你们,叫你们每一个人都好好听,不是单单叫富楼那和阿难。现在我讲经,就是叫你们好好听。
富楼那等:就是富楼那和阿难他们在会的大众等,钦佛法音:“钦”,就是很钦敬。很恭敬地听着佛说法的音声。
默然承听:不单我叫你们不要讲话,富楼那和阿难都要默然承听。“默然”,就是不讲话,就是把口闭上了。Close your mouth,(闭上你们的嘴)listen to my lecture,(听我讲经) listen to what I say. (听听我说什么)You don't talk before I talk this time, OK?(这次在我讲之前,你们不要讲话,可以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很欢喜的,我欢喜什么呢?我有两个弟子从非洲飞来美洲这儿,特地在百忙之中来听经,这足见他们两个人是很尊重佛法的。这位李家景,他的法名叫果敬,现在在非洲那边开个纱厂,他的曾祖父,就是中国清朝当过宰相的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

昨天果地说这位李家景:“喔,大约果松教果敬佛法,令他明白佛法!”我也很相信是有这一点的关系。在李果敬没有皈依以前,也就像 Paul Hansen(浦翰逊)似的──Paul Hansen没有皈依我,到这儿就给我跪下叩头。他叩头不像中国人叩头那么不把头磕响了,Paul Hansen叩头的时候,把头磕的“梆!梆!梆!”很响的。在没有皈依以前,他就向我叩头。

这位李家景也是没有皈依以前就被我这个徒弟果松化导的,也知道见着我就叩头了。皈依之后,更是很恭敬的,所以我给他起个名字叫“果敬”;因为他没皈依就对我就很恭敬。他由非洲到这儿来,今天本来他很没有时间的,但是他也来这儿听经。所以,我现在也好像火箭到月球那么地快,讲几段经给他听,这也是听过师父讲经了。不然的话,皈依师父,人家问:“你听过师父讲经没有?”“没有啊!”你说,那太抱歉了!我再告诉你们一个,我唯一的嗜好,就是欢喜人听我讲经。谁一来听我讲经,那就比你供养我多少钱都高兴的!所以他今天来听经,我是特别的高兴!

H2正为宣说(分二)
I1正答满慈 I2兼示阿难 I1分二
J1先说不空藏以示生续之由 J2说空不空藏以示圆融之故 J1分二
K1正答初问 K2兼释转难 K1分五
L1牒定所疑 L2举真勘问 L3审得其惑 L4正明生续 L5双关结答
今L1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L2举真勘问

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
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我告诉你们,你们今天赶到这儿来听经,这个地方最要紧的;在《楞严经》里头,这个地方很重要的。就是说,人为什么做了人?为什么在这个清净本然的如来藏中,就生出山河大地来?这个地方很要紧的!

佛言:富楼那:佛对富楼那说,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好像你所说的道理:在清净本然的如来藏里头,为什么就生出山河大地?富楼那以前是这样问的:“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佛现在就答他这个问题。

汝常不闻如来宣说:佛说,富楼那!你没常常听见世尊宣说?“如来”,就是世尊。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如来,也就是“佛”。一般人说“如来佛”,这个“如来”,并不是单单说“如来佛”是一位佛,每一位佛的名字都叫“如来”,佛佛都有十个同号。那么如来宣说──世尊常常宣说,宣说什么呢?

性觉妙明:“性觉”,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自性的真觉。自性的真觉“妙明”,妙明就是“寂而常照”。妙,就是一种清净的表现。性觉,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真理体。怎么叫“一真理体”呢?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本具的佛性。这个一真理体,就叫“性觉”。“妙”,就是“寂”;“寂而常照”,这叫“妙明”;而“明妙”,就是“照而常寂”。寂而常照,虽然它是寂静,但是这种性能可是能遍照法界的,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的。这个性觉就是一真理体,这一真理体是寂而常照的。

本觉明妙:什么叫“本觉”呢?就是每一个人天然原具的理性。这种的本觉“明妙”,它是“照而常寂”的。这个道理,也就是“性觉妙明”;性觉,也就是一本散为万殊那个“一本”。“本觉明妙”这个本觉,就是天然原具的那种理体,是每一个人本来就有的,也不增也不减,也不生也不灭,也不垢也不净,本来就有那种觉悟。那么无明在什么地方来的?无明就是依真起妄,依着本觉的体而起一种随缘的用。佛说,富楼那!我常常讲“性觉妙明,本觉明妙”这种道理。

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富楼那就说了,是的!Yes!世尊!我常常听佛讲这个道理。“唯”,就是答应,就是Yes;“然”,就是这样子。

L3审得其惑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佛言:佛对富楼那说了,汝称觉明:你所说的这个“觉明”,也就是那个“性觉妙明,本觉明妙”;这两个“觉”字,都具足两个意思。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你可是说这个觉性是“性觉本明、性觉必明”?这个“性”,必定就具足“明”,所以叫一个“觉”呢?为觉不明,称为明觉:还是说这个“觉”本来不明,而要加上一个“明”,才算一个“觉”?才叫“明觉”吗?佛这么问富楼那。

富楼那言:富楼那这回也就像阿难似的,即刻就答覆释迦牟尼佛了,说什么呢?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假设这个“觉”,不加上一个“明”,你就给它起个名字叫“觉”的话,就没有所明了!他的意思,就一定要在“觉”上,加上一个“明”。这个地方就弄错了!为什么?觉,本来它就是明的。既然觉就是明,不必再加上一个“明”;你再加上一个“明”,就不是真正的明了。

这有个比喻,就好像摩尼珠。摩尼珠的明,在摩尼珠本身就有的,并不是说摩尼珠和“明”分开了,要在摩尼珠再加上一种“明”,它才有光明。摩尼珠本来就是明的,是夜明珠,若加上明,就好像怎样呢?好像电灯要有开关似的──你若不开开关,它就不明;你一定开开关,它才明亮。这就是他认为在觉上,还要加个“明”,才是“觉明”。根本“觉”的本体,就是明的。富楼那在这个地方弄错了,所以差的地方,就在这儿!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假设你说不再加上这个“明”,这个“觉”就没有明了。有所非觉,无所非明:但是,你若加上个“明”,那就不是个“觉”了。这样,你若没有加上一个“明”,你又说这个“觉”不是一个“明”了。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无明”,就是根本无明。可是这个“无明”,可就不是觉湛明性,不是那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觉”。那个“觉”湛然,湛然,就像水那么澄清,那么洁净的明性。所以你在这个“觉”上加一个“明”,这是个错误。这个意思也就是,在本觉上,你若加上个“明”,这就生出一种妄了;你若不加“明”,那它就在真上,也没有妄。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性觉”,就是自性本具的觉。富楼那!你如果说在性觉这个“觉”上,必定要再加上一个“明”,你这就是一种妄,妄给觉加上一个“明”,那就不是真觉了,是妄想所现出来的一个“觉”,并不是本来的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8 09: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