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04|回复: 6

[其它]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上士道布施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上士道 布施波罗蜜
上士道 - 布施波罗蜜
p. 262 (-2)
※﹝第三学此次第分二:① 初于总行学习道理,② 特于后二波罗蜜多学习道理。﹞
正式开始学习六波罗蜜多,还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的说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对后面禅定、智慧特别的说明。因为整个的佛法总括起来,无不都是由止、观两样所获得。前面已经告诉我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这四度是后面两度的资粮,有了这个资粮,正式开始学的时候,对最后这二度──六度中最重要的内容,还要特别详细说明。这就是总学之后,特别对后面两个波罗蜜多要深细讲的原因。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大概就不会再犯以前的毛病,动不动就说要学定。不要说学定,即使最起码的皈依,都要慢慢地了解了才做得好。有一位同学接触佛法已很多年,学历很高,念最好的学校,上最完整的课程,透过这一次上的课──当然,他宿生有善根,加上又能够努力去做,他说:「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皈依,怎么去皈依。」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当你懂得了道理,再去皈依的话,就像经上告诉我们的,「皈依福有色,三界器犹狭。」皈依所得到的福,如果看得见的话,拿三界为容器,都没有办法衡量。如果能够经过这样次第、数量都圆满的学习,正确了解内容,并且照着去做,自然圆满的果报就可以得到,这是很清楚、明白的道理。
※﹝初中分二:① 学习六度熟自佛法,② 学习四摄熟他有情。初中分六:① 学习布施,② 持戒,③ 忍辱,④ 精进,⑤ 静虑,⑥ 般若道理。初中分四:① 布施度性,② 转趣发起布施方便,③ 布施差别,④ 此等略义。今初﹞
分自他二利两部分。先说求自利部分,这又分六部分学习,依次第一一来说明。第一先讲布施,又分四点:第一是讲布施波罗蜜的特质;第二是讲了解了布施度的特质之后,启发你去修的方法,方法了解了,然后照着这个方法去修;第三是说布施的时候,还有种种不同;最后是再把它纲要地说明一下。首先说布施波罗蜜的特质。
【《菩萨地》云:「云何施自性,谓诸菩萨不顾自身一切资具,所有无贪俱生之思,及此所发能舍施物身语二业。」谓善舍思,及此发起身语诸业。】
布施的自性、特质就是一切菩萨、学习大乘的行者,能够「不顾自身一切资具」,不但外面一切的财,乃至于自己的身体,所有内外一切的东西都不贪着。这是一种思心所,跟无贪相应的,对自己没有一点点顾恋,没有一点点是为自己。把自己的内身,乃至于滋养身体的一切财物等等,从思心所策发,透过身语而施舍给别人,这个才是布施的自性。以前我们是处处爱、取相应的行为,现在恰恰相反,是由于善法欲的策励而舍给别人,由于这样的思心所而发起的身业、语业。以前想尽办法,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现在想种种办法,把自己所有的送给别人,使人家得到好处,这种业,就是所谓的「施」。
【圆满布施波罗蜜多,不待于他舍所施物,捐除众生所有贫穷。若不尔者,现有众多贫乏众生,过去诸佛所行布施,当非究竟。是故身语非为主要,唯心为主。谓自所有身财根善,一切悭执皆悉破除至心施他。又非唯此,即诸舍报亦施有情。由修此心到极圆满,即满布施波罗蜜多故。】
所谓「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的意思,换句话说,究竟圆满的时候,能够从生死苦海中超越到彼岸──安乐之处。那什么是布施波罗蜜的圆满呢?并不是所有的众生都由于你的布施而不贫穷了,布施度才圆满,不是从这个上面看的。为什么呢?过去的每一尊佛都行布施,而且都已经圆满了,假定一定要等到众生都得到富乐了才算圆满的话,那么现在就应该没有不富乐的众生才对,所有的众生都应该是富裕的。但是现在还是有这么多贫乏的众生在,而佛陀的布施圆满了,这就说明了真正布施的圆满,不是从外面的境况来看的。所以,以身、语的行为来帮助别人不是最主要的,圆满的布施是指你的内心。不过,这个内心不是空话说:「我心好就好了」,绝对不是,它有一定的质、量,这个自己检查就非常清楚,骗得了别人,绝对骗不了自己,更骗不了因果,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因此布施度的圆满是以内心为主的,而内心是什么状态呢?对于自己所有的任何东西,包括外面一切财物,自己的身根,乃至于种种所修的善果,任何一样东西,没有一点点舍不得,没有一点点执着之心,一心一意至诚地统统送给别人。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不简单。像悲心是很不容易生起的,难得有些同学居然能够生起一些,他的确心心念念是为了帮别人,可是这个心念生起来以后,问题就来了,真正要送给别人的时候还是有困难的。为什么呢?因为你所执着的这些财物,虽然想送给别人,但心里总觉得有一点不是味道,乃至于身上都受不了一点苦恼,何况要舍头目脑髓,那是怎么也不行的。  
平常我们为什么拜佛?为什么供养?往往是因为听说这样做会有福报。所以事实上内心深处还是为了有福报才拜佛、供养的。或者常听人家说某人很有修行,或者是对三宝,你才去供养,为什么对三宝和有修行的人才供养,对向你乞讨的穷人,我们不一定愿意给他呢?说穿了,因为这样做可以得到回报。现在这里讲的布施,连布施所得到的福报也不是我要的,也送给别人。既然这样,管他是谁,只要对人家有利,样样都送。佛固然要供养,即使是穷人,我也一样供养他。要对自己所有的身、财、善等一切东西,没有一点点舍不得的心,至心彻底地破除悭贪,从内心深处生起要送给人家的想法。而且连布施以后的功德也同样要布施,自己没有一点点贪着。当内心这样修持到圆满时,才是真正圆满布施波罗蜜多的时候。那个时候才真的叫三轮空,这个三轮空是达到布施圆满的时候的境相,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因为不了解这因果的必然性,往往刚开头下脚第一步,就说:「有相布施没有用,你要三轮空。」固然这是句最好的话,可是没有方便,不晓得因地上如何下手去努力,这句话就变成一句空话。所以在因地当中,必定要步步走对,才能够真正达到三轮空这个圆满的境相。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上士道布施波

续-《●[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上士道 布施波罗蜜》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悭、吝这两样,就是对自己所有的东西舍不得。你能够对自己的东西统统不在乎,这还不是布施波罗蜜,为什么?因为这个悭吝舍不得的心是贪烦恼所摄,不用说大乘,小乘的阿罗汉都能把这个贪的现行、种子都断除。所以,单单除掉悭吝心还不是布施波罗蜜多,还要至心发起愿意把所有的一切都送给别人,这个才是。所以,要先认得内心的行相才行。那么如何产生这样的力量呢?有个方便要先好好地学,就是去思惟摄持的过患和惠施的胜利。平常我们总是这个舍不得,那个也舍不得;自己有的舍不得,没有的还要去贪求,想办法得到它。现在大师告诉我们,拥有太多东西有种种的祸患,送给别人会有多大的利益。当你了解了这一点,心里确实生起有这个东西的害处,送给别人的好处时,才会肯努力去做。就像我们自己一向的经验,得到的好东西叫你舍,就是舍不得,看见别人的就羡慕;坏东西叫你留,你也不愿意留,谁都不愿意把脏东西摆在自己的房间里,哪怕是一点点你都忍不住,一定想尽办法把它清除出去,为什么?因为这种东西摆在这里有种种的过失,种种的麻烦,把它清除出去有大好处。摄持的过患和惠施的胜利也是这样,方便善巧的确是重要极了。  
要把这个过患与胜利经过仔细的思惟观察,之后才能做得到,否则尽管嘴巴上面讲,懂得了道理,可是心里面始终是无始的习气,就是做不到。不要说布施,以贪的对治而言,要学上去的话,刚开始要修小乘的五停心观,实际上这也是三乘的共基。为什么要修五停心观呢?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散乱恶习,心里边随烦恼转的行相非常粗猛,如果粗猛的烦恼不降伏的话,无法进入深细的。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根性,会现出不一样的行相,有很多人贪烦恼特别重,有很多人瞋特别重,所以如果贪、瞋、痴、慢、疑等等这些烦恼力量非常强,怎么办呢?  
贪重的众生修不净观。贪又有几种,对治法各不同,譬如对身体的执着怎么对治,对于男女、饮食的执着怎么对治,都有它一定的方法。对治男女、饮食的执着要修不净观,平常你看见这个东西好得不得了、美得不得了,修不净观以后,你一向欢喜的东西,就变得丑恶不堪。那不是个道理,它的确有一套完整的修法,等到你如理如量修起来以后,不管是男女上的,或者是饮食上的,当你一看见,就会觉得又臭又脏,不但是心理上会感受到,鼻子闻到都会反胃,想吐,这千真万确的事。所以大师告诉我们摄持的过患,这是要修的,不是空讲,要把它清除出去,清出去之后内心就清凉。在这里所说的胜利远超过小乘的,同样的过患也远来得大,如果对这个能够先修习的话,就会有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自然而然推动你去布施,那个时候,无始以来的悭贪等等习性就挡不住你了。所以在正修之前先告诉我们正确的方法。
【《月灯经》云:「此腐烂色身,命亦动无主,如梦如幻化。愚夫由贪此,造极重恶业,而随罪恶转,不智被死乘,当往那洛迦。」此说身不洁净,命常动摇如悬岩水,身命俱是随业自在,无我主宰,观其虚妄犹如梦幻灭除贪着。贪若未除则随贪转,造大恶行,而往恶趣。】
我们这个身体是非常脏的。生命更是无常迅速,剎那剎那在灭坏,如悬岩之水,奔流不止。我们根本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生命,我们总会执取我如何如何,完全错了,事实上完全被业所控制。如果了解了这个道理,深入地观察,就晓得它完全是虚妄的,就像梦一样地如幻如化;一切都只是业感的,无主的,根本没有一个我在,而这个身命又这么无常迅速,这么肮脏不清净,又会造种种的恶业,了解了以后,就能对它不再贪着了。如果不能把这个贪除掉的话,就一直跟着它转。前面说过,实际上我们自己也了解,贪心是永无满足之时,不但没有满足,而且越贪越厉害。我们都有这个经验,有很多嗜好,第一次并不觉得它好吃,譬如咖啡、酒等等,刚开始的时候,并不觉得非吃不可,可能只是随便吃吃而已,但慢慢地上了瘾,到后来越吃越厉害,如果它又没副作用,不会产生痛苦的话,那根本完全挡不住它了。这是贪的特征,不但永远不会满足,反而不断地加深,而加深的结果是造极大的恶行,眼前好像得到一点小好处,将来却要堕恶趣受绝大的苦。所以对这个道理要努力去了解,认真地修习,然后才谈得上对治。
【《修无边门陀罗尼经》云:「诸有情斗诤,根本为摄持,故于境断爱,断爱得总持。」】
三界之内一切有情真正争斗的根本在哪里?就是对一切的贪着不舍。所以对于所贪爱的境界了解它的真实状态,知道拥有它的过患,断除它的殊胜利益,如法地照着修习,就能断除这个无明相应的贪爱,那个时候就可以得到总持了,总持就是持一切法。
【《集学论》云:「如是我身心,一一剎那灭,若以无常身,垢秽常流注,得常净菩提,岂非获无价。」】
平常因为我们对这个身心不了解,所以贪着难舍,现在正确地了解这个身心是一无可取,既是不净,是一切罪恶脏垢聚集之处,又是动摇无常,而且也作不了主,反而为了贪它而造种种恶业,一直在流转当中。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利用它修习佛法,没有它还不行。现在我们了解了,把这个以前一直颠倒认为好的身心,转过来修学佛法,则一切痛苦最主要的原因──愚痴、迷惑都可以获得解决,证得常净菩提。「苦、空、无常、无我」变成「常、乐、我、净」,岂不是获得无价之宝吗?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大大地认识,深刻地策励自己猛省回头。
【《本生论》云:「无我易坏无坚身,众苦无恩恒不净,此身若能饶利他,不生欢喜非聪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上士道布施波

续-《●[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上士道 布施波罗蜜》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本生论》告诉我们,这个我、这个身体,坏聚见(或者叫有身见、我身见、我见、我所见等等)的所缘境,它真的有吗?没有,这个是不坚实的,容易坏的,剎那剎那在消灭的;不但如此,而且是众苦的根本,众苦所依,又会造种种恶业,导致永远在苦海当中轮转,都是这个身体。这实在对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而且是这么脏。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贪着它呢?因为我们把它看错了。假定我现在正确地了解、觉悟了,能够利用它来帮忙别人的话,就可以自他俱利。把这样一无可取、虚假的东西,透过正确的方法可以去利益别人,结果是自他俱利,这是何等好的事情啊!所以,聪明有智慧的人,都非常高兴欢喜地做这个事情,反之,愚痴的人,对这个事情不了解,当然就不生欢喜,所以说「非聪睿」。
【虽勤守护无坚实身,然定须舍。若思施他能办众多自他义利。未能如是净修其心,当自思择我诚愚痴,故当发心施他身等。】
实际上,世间没有一个人例外的,一天到晚忙的就是这个身体。要积聚钱财无非为了它的衣食住行。我们讲究种种的饮食,种种的口味,衣、食、住、行的安乐,无非是为这个身体。但是不管你怎么努力,这个身体本身并不坚实,最后一定还要舍掉它。你为它忙了半天,到时候它不理你,反而把你送到地狱,真是划不来!假定你现在反过来不为自己忙,趁现在得到暇满人身的时候好好努力,如佛所说的,把一切布施给众生的话,那么你能得到殊胜的利益,别人也得到好处。而现在我们对于这个道理不懂,或者懂得了却不能好好地修习,没有产生清净的行相。什么叫清净的行相?就是经过这样修习以后,心里面再也找不到一点点是为自利的,一天到晚只为别人忙,那个时候利他之心就清净了。现在如果没有做到这样的话,想想看,我这个人真是愚痴极了。这个才是我们应该了解、应该策励的。就像一堆大粪一样,明明是这么脏、这么臭,应该拿出去的,你还宝贝得要命,把它放在你的房间里。所以内心当中应当策发要送给别人的心,有了这个心,然后慢慢去做,这样才是正确的。
【《入行论》云:「舍一切涅槃,我心修灭度,一切终顿舍,施诸有为胜。」】
《入行论》也说,这个「我」本来就无坚实,你怎么保护它都没有用,它终究会舍你而去。现在懂得了以后,把那些东西统统舍掉,然后安住在利他上面,这是何等好呀!「一切终顿舍」,心里面任何贪执都排开它,世间一切有为的都送出去,这个才是真正对的,真正殊胜的,这是告诉我们修学布施的殊胜利益。
【《摄波罗蜜多论》云:「资财无常现可见,若能任运起大悲,当知布施极顺理,犹如他物寄自舍。若施由此无恐怖,置于自家生怖畏,无足共他恒须护,若施无此诸过失,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诸未施财无常灭,由施反成有财库,饶利有情所惠施,诸财无坚亦有实。若能惠施智者赞,此诸愚夫乐集财,摄持终无不离散,由施恒感诸盛事。由舍不起染污执,悭非圣道生烦恼,若施即是道中尊,圣呵余者为恶道。」】
上面引经论多方面地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我们也多方面去听闻思惟,从跟你相应的地方深入,把它坚固起来,然后也从其它的多门中,以这个已经生起坚固行相的为主,一一紧跟着去思惟观察,进而产生有力的、如理的布施之心。我们周围很多东西都是无常的,难可保任的。这不用讲道理,事实很明白很清楚就摆在眼前,谁晓得会有什么变化?不要说三年五年以后不知道,今天突然之间一个小小的风暴,一下股票涨跌,昨天的百万富豪,明天就贫无立锥之地,欠了一身债,反过来也是如此,天下有的是这种情形啊!所以了解了这个道理,绝对不会想要去摄持财物,会照着如理的正法,趁得到这个暇满人身的时候好好努力。依着前面的次第,生起大菩提心以后,任运皆是以大悲帮助别人,「任运」就是自然而然,起心动念就是帮助别人。这时候就会晓得:这个布施太正确了,太对了,你不布施,忙了半天结果两脚一伸,身体不是你的,却造了送你下地狱去的业;现在你努力帮助别人,最后这个身本来就是要舍的,你却因布施而圆满了无上菩提,所以这实在太正确了。 
前面曾经提过饿鬼鞭尸、天人礼尸的公案。饿鬼去鞭打尸体,旁人说它已经死了,这个很臭很烂的死尸,你还打它干什么?饿鬼说:「这就是我的前身,我一天到晚为它忙,忙了半天把它养得胖胖肥肥的,现在却把我送到地狱里,我想到它就切齿咬牙,今天有空,宁愿不休息要来打它。」另外一个天人,生到天上美妙得不得了,却看见他绕着一个骨瘦如柴的骷髅在礼敬,人家说:「这个骨瘦如柴的骷髅你礼它干什么?」「它生前的时候一天到晚为别人忙所以弄得骨瘦如柴,结果我却靠了它而生天!」我们也讲过本师释迦世尊舍身的故事,所以多读经典就有这个好处。  
但我们会想,这件事情很难做吧?不要怕!不要说修大乘行者或小乘行者,即使像俞净意公,他是一个世间的凡夫,刚开始做的时候怎么也做不到,又从十几岁开始到四十几岁养成这么严重的恶习,经过一番警策以后,行之三年,结果能够「静则一念不起,动则万善相随」;心定下来,一念不起,能够不胡思乱想,只要一动念,万善相随,心里面任运而起都是善的。所以前面自他换的时候告诉我们,「困难不应退,皆由修力成」,没有一件事情例外,都是修行了以后才能够成功的。现在我们真正的毛病就在这里,还没有修,心里的障碍就陷在这里:「唉哟!我不行啊!」还没有做就打退堂鼓了,那还能做什么?所以我处处用前面这种概念来提醒大家,不管是无上的出世大法,乃至于世间的,没有一个例外,那个时候你布施就像本来就是别人的东西,暂时寄在我这里,现在他要来拿,正好还给他。别人寄在我这里,请问这个东西是我的吗?本来就不是我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都是业啊!这身体是自己的业加上父母的精血,本来没有一样东西是你的,我们不了解,忙了半天贪着不舍;现在我了解了,它本来就是别人的,只是寄在我家里,本来我还要代你保管,现在你拿去了,我就轻松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上士道布施波

续-《●[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上士道 布施波罗蜜》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平常世间人忙守护,忙争取,现在都不用了,摆在自己家里面反而生种种的恐怖。摄持的过患第一个是无足,贪着这东西永远不得满足。还有我们的财物是五家所共的:水、火、子孙、兵难等等。尽管有保险柜,一把火来了以后,保险柜打开来看看也是成了灰,水来了也没有用,盗贼,子孙都能够把你败得干干净净,所以是五家所共,然后还要一天到晚忙着守护!所以这种种过患,你送出去以后就没有了,而且眼前送一点小小的,他世得到大果报。现在我们眼前花了十万八万,赚个三千五千就觉得很高兴,你能够布施的话,布施一点点赚回来不晓得多少!不要说他世,眼前不施也会生苦,这很明白,因为你要去守护它,就算守护得再好,还是把握不住的,人间的财产像流星般是无定的,来去快速得不得了,所以绝对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够保得稳、能够不舍弃的,没有这样的事情。  
你若没送给人,这些财物也会因无常而销灭,或者东西坏掉,或者东西虽然不坏,你死掉了!不舍也要舍。反过来,你布施了以后,它反而变成你的库藏,藏在那里真坚固,所以真正的能够懂得道理,为了利益有情而布施众生的话,那时候,不坚实的财物倒真正变成坚实的了。  
此外布施是智者所称赞的。实际上真正有智慧才能够布施,同时智者也称赞,换句话说凡是有智慧的人都这样做的,只有愚痴的人乐集财物;因为不管怎么做,最后一定是离散。既然忙了半天还是离散,忙它干什么呢?这真是愚痴到极点。你布施了以后种种的好事便由此而来。由于布施的关系,心里不会染污,不会执着。而不布施的情况就是悭贪。这个不是圣者应走的正道,实际上悭执、贪着无非是烦恼,如果能够布施的话,是修行当中最殊胜、最珍贵的,而「执着」这个烦恼是圣者所呵斥的,就是因为这样的关系才会在恶道当中轮转。下面再详细说明执持的过患以及布施的殊胜利益。
【随修大小一切善根,至心回向成办有情,现前究竟广大利乐而行布施,则由依于一一有情得尔许福,速当圆满福德资粮。】
不但是前面所说的外面的种种资财、里面的身,连布施了以后所有的善根也回向给有情。因为你布施的时候一定先发菩提心,有了菩提心以后,了解布施的特质,然后修布施的方便,那时候布施的对象就是法界一切有情,所以能够这样做的话,很快地就把我们的福德资粮圆满了。而且「困难不应退,皆由修力成」,你只要去修,一点都不困难。我们也可以想一想以前一再说的吃辣椒的公案,第一次尝到辣得不得了,哭啊闹啊弄了半天,到后来非辣不可,没有辣就觉得没有味道了,事情就是这样。所以现在我们往往觉得这个好难啊!你不要一直想到难,要从另一个方向去看:「如果遇难即退,结果是什么呢?」这样一想的话,什么事情也难不倒你了,因为为了一点小难而退的结果是无穷的大苦等在后面,反过来你向前克服了困难以后,虽然眼前有一点小难小苦,无边的大利益就等在那地方,这个是他非常殊胜的善巧。
【如《宝鬘论》云:「如所说福德,假说有色相,尽殑伽沙数,世界难容纳。此是世尊说,正因亦现成,有情界无量,欲利亦复然。」】
《宝鬘论》告诉我们说:前面所说的布施的福德,假定有形相可以看得见、可以衡量的话,尽恒河沙数的世界都容不下。前面说皈依的福报是三千大千世界都容不下,现在尽恒河沙数的世界都容不下,那是无法想像的大,有这么大的殊胜利益!这是世尊亲口说的。这就是成就一切利乐,自利利他的正因。
【又能障碍舍心增长,增长悭贪能令舍心未生不生,已生退失,所有眷属及诸资财,先已有者不应摄持,若他施与亦不应受。】
上面所说的那些道理是从正面来说,另外一方面我们现在要修的是舍心,万一有一些事情会障碍舍心增长,反过来增长悭贪,使你的舍心生不起来,或一生起就退失,譬如眼前放不下的这些东西,那要赶快把它送掉,摆在身边反而增长你的悭贪。你已经有的都不可以留着,如果说别人来送你的更不应受。理论了解了,事实上也策励我们,处处地方应当先把布施的心策发起来。
【《摄波罗蜜多论》云:「由何增长悭吝过,或能不令舍心增,虚诳摄持为障碍,菩萨应当尽断除。若诸能障惠施心,及障真正菩提道,如是财宝或王位,皆非菩萨所应取。」】
布施的根本障碍是悭吝,舍不得自己拥有的东西。现在既然你要布施,对样样东西不但没有一点舍不得,还要至心舍给别人。所以凡是任何会增长悭吝心的东西,都要去破除对它的贪执,这个东西消极的是损害我的舍心,积极的是不能增长我的布施心。由于我们不了解它的真相,为无明所覆,所以明明是虚假欺诳的,而我们却由于这种虚诳的概念,牢牢地把它摄持着,修学菩萨行的人一定要彻底断除这种障碍。这一点平常有太多的机会可以体验。我欢喜的东西会把它藏起来,人家来要的时候,你立刻就可以感受到心里的行相就是舍不得,这是对外财而言。另外一种就是我们的内身,这个是更难舍。其实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见解,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知见作为衡量的标准,难舍财物是无始以来的习气,而根本还是在见上面,你用正知见从根本拔除,下面就可以做得到,这顺便一提。像这种事情我们修学菩萨的人要破除,怎么破除?第一个重要的是要认得,必定要把以前遮盖我们的这个错误的无明拿掉,拿掉了以后才晓得这是虚假的、欺诳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上士道布施波

续-《●[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上士道 布施波罗蜜》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任何能够障碍我们布施心、障碍我们的菩提道的财宝地位名誉等等,都不是修学菩萨道的人所应该求的。修学菩萨道一定要走增上生,对增上生而言,这些东西都是需要的,不但是自己要有种种暇满的人身,跟它相应的财位眷属等等没有一样东西少得了。但是要那些东西的目的是求无上菩提,现在你被它障碍你的菩提道,那就错了!所以在任何地方我们必定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就是正知见,有了正知见就对。否则我们往往在这个地方又要产生种种争论,比如有人会说这些都不该要的。如果是修学小乘只求解脱的话,赶快解决问题,增上生的财位眷属是可以不要;大乘行者不但需要,少了还不行。但是要这些绝对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这时候要彻底地了解「我」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们无始以来第一生死大冤家就是这个「我」,所以绝对不是为了我而要这些,对这点要有彻底的了解、认识,这叫──觉;而这个觉不仅仅是在小范围之内,要大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要求这样的一个果位,所以在因地当中要行这样的布施;要这样去做的话,一定要有这些圆满的财宝、王位等,所以这里辨别得很清楚。我们必须要了解,要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要成就佛果,如果你得到了以后,却障碍你的布施心,那万万不可以,这就是菩萨戒的根本所在。所以小乘戒是绝对不可以碰钱财的,在大乘戒当中说得很清楚,你要接受供养,可是接受的时候要注意内心的意乐,这是菩萨戒真正难持的地方。形相上骗人、骗自己都容易,但是业一点都不会错。
【如是行时,若由悭心贪着资具,应念能仁舍一切有而证菩提,我亦誓愿随佛学习。我将身财一切善根,于有情所先已惠施,若我今者仍贪资财而受用者,如同诸象为日所逼,入水洗沐至干岸已,于地滚倒,见土沾身仍下水洗次复如前,如是思已当修无贪。】
当我们照前面这样去布施的时候,如果说生起了悭贪之心,对自己有的资具舍不得,也放不下,心里面生起这样的障碍来,那时候我们应该努力提起正念,想想佛陀他怎么做的?他外舍财,内舍身心,把舍的果报也舍掉,一点都不剩,这个才能证圆满的果位。现在我既然了解了,而且立誓守菩萨戒,学菩萨行,怎么可以悭贪呢?我现在应该怎么样呢?应该想:我既然是早已发了这个誓愿,也就是菩萨戒,我一定要学菩萨,要将一切自己的内身、外财、以及布施所得的善根,没有一点余遗地都施舍给一切有情,而我现在竟然仍旧贪着这些东西,那不是颠倒了吗?就像大象在夏天被太阳晒得热恼得不得了,幸运地找到一个清凉甘露之池,跑下去把身上的泥巴脏垢洗得干干净净(我们无始以来被贪染等种种烦恼的脏垢黏得不得了,现在了解了以后去修学佛法,靠着三宝的威德得到了这个戒,就是解除了所有的脏垢。)洗干净以后再爬出来,到了干净的地方,结果又滚在地上沾了一身脏,然后再下去洗。如果这样的话,你一直在那儿滚,滚来滚去仍旧跳不出轮回,白费气力。所以要有这样的认识和了解,然后根据这个了解思惟观察,策励自己,生起真实的对治,如理去行持,那个时候自然而然就可以舍掉悭贪。所以万一我们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这就是我们应该修的。
【即前论云:「应念诸佛殊胜行,当自立誓思随学,为除贪着摄持故,以善分别观察心。我身已施诸众生,施身果法我亦舍;我若反贪诸外物,如象洗垢非我理。」】
那个时候我们应该忆念十方一切诸佛之所以成佛的原因,他就有这种殊胜的功德和殊胜的行持。想想他之所以这么好,因为他是这样做,所以我也发誓要跟他学,把所有为贪着而摄持的种种财物等统统舍掉。现在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懂得了道理以后,把这种道理非常善巧地融会贯通,各方面都了解得非常透彻,质、量、次第,整个内容根本何在、如何圆满,都把握住了,不断地去深入思惟,把这个道理拿来运用在自己内心上面去观察,好的则劝勉增上;坏的马上把它净除,这样子步步提升。就像前面的比喻,我自己的身体,我所有的东西,以及布施以后感得的果报,统统已经舍掉了,既然这样我还反而贪着外面这些东西的话,那真是颠倒极了。
【如是多思能舍胜利,若能引发广大欢喜;及多思惟摄持过患,若能引发极大怖畏,则能任运生惠施心。】
下面就是把怎么样策发我们布施,最善巧最殊胜的方法总结起来。这里讲的胜利不是普通打仗的胜利,它的殊胜也不是普通的殊胜喔!那简直是无可比拟的。昨天晚上有位同学来问我:《华严经》上面提到普贤菩萨赞叹诸佛的功德,说假使十方无量无边的佛,赞叹不可说不可说的时间,对于佛的功德还是说不完,他就无法想像佛的功德真有这样大吗?千真万确!不要说我们凡夫不可能,佛这么了不起,要来赞叹佛的功德都赞说不尽。因为我们在任何情况之下,都是限在一个量当中,再怎么想都没有办法超脱一定的范围,所以无量无限的法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我们无法想像,你能够想多大,它总归比你想得还大,还不晓得大多少,这个利益是这样的殊胜。  
我们要经常思惟观察,否则眼前一点点小小的好处,就把你沾住了,那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那个好处扩大加深放远,千万不要被眼前这个小的地方沾住了。并不是叫我们放弃利益,相反的正因为要得到利益,所以要认得利益的真假。眼前那些利益是假的,一点点小利却害了你;应当求大的、深远的利益,而且这个利益是无量无边的,这才是真正殊胜的利益。然后根据这个认识多思惟观察,否则宿世的业力,随时随地会现起来掩盖着你,你跟着这个老习气就又跑掉了。能够多思惟观察的话,本来你对眼前一点小的事情都这么喜好贪着,现在有这么大的殊胜利益,当然更会启发我们的大欢喜;有这样的大欢喜,做起事情来就起劲了。眼前为一点点的小好处忙得不得了,人家给了我们一点障碍,就要跟人家吵架乃至于拼命,现在能得到这么大的利益,在任何情况之下,你都会去拼命,这时要发精进就很容易了,这是第一个道理。反过来,你不舍而去摄持它,结果眼前就有绝大的害处,而且后患无穷。所以不管眼前、将来,都会产生大恐怖,两者一比较之后,不要人家来劝你,自然而然你一定会生起这个心,乃至于人家劝你不要布施,你也绝对做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上士道布施波

续-《●[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上士道 布施波罗蜜》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佛经上面有很多典型的公案,佛陀在因地当中是舍头目脑髓的,有一生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国王,有人要来侵略,结果他就把国家送给别人了!乃至于有人来要他的头、眼睛。施千头王的那个公案,就是有人来要头,他就要把头送给人家。很多人都以种种的理由劝阻他,而他说:「我多生多劫得到过很多人身,却一直为了自己忙,拼命保护这个东西,结果它偏偏把我送下地狱去,现在我了解了绝对不再做这种事,决心把它送给别人。你们千万不要只为自己打算,我已经努力这么多生了,现在这个时候,岂可以停止?我这一生的目的,就是这样!」然后不管人家怎么劝,怎么阻碍,后来还是把头送给别人。当然我们刚开始第一步做不到,也不应该这样做,后面会说得很清楚,现在应该做的是多思惟观察布施度(注意这个度字)殊胜的利益,以及不布施贪着摄持的祸害,对这个道理确定有了认识以后,布施的心自然就任运生起来了。  
有位同修最近很用功,我看了非常欢喜赞叹,他说:「好的时候的确很好,但是坏的时候,就很难抵挡。」他也就这样熬住了,努力地冲,结果实在感觉很辛苦。我想在座很多同修都有这个经验,高兴的时候固然很好,低潮的时候,你要想突破,尽管在这个环境中,上面有师长带领着,周围是同学,再加上头剃得光光的,也没办法跑出去放肆一下,逼在那里觉得很辛苦。其实这个地方非常地善巧,它真正重要的就是外面的形相可以帮助我们。譬如说在这个环境当中,你要想放纵一点,上面有师长、周围有同学,乃至于你跑出去,马路上的人一看,你头剃得光光的穿着和尚衣服,怎么跑到这个地方来了!所以外在环境是有帮助我们的力量,而且对我们非常重要,尤其是初机修学,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你内心的正知见,正知见太重要了。  
我自己苦了一二十年,现在才多多少少体会到一点,这个味道真美,可以说尝到了甜头,一旦尝到这个甜头,别的什么东西你都不要了。我现在的情况,你们也看得出来,我这个身体,实在是有气无力,如果早课用一点力的话,上课就没气。肠胃也不好,少吃了到傍晚就冷得要命,气力也没有了,多吃了,肚子又胀、又难过,经常都处在这种情况下;背脊骨又受了伤,一直在酸、痛。如果在以前的话,我自己晓得,一定是挺不起来,躺在床上哼啊哈啊,到处找医生,求药方;现在就不一样了。好处从哪里来的呢?佛陀!的的确确现在愈是碰到这种情况,精进的心愈强,马上感觉到这个是业感缘起,我多生多劫以来就为这个身体忙,忙了半天不但没有保护我,没有一点好处,反而让我造了很多恶业。结果到了这一生,我已经懂得了佛法,还是要感得这个业报,这个东西多可怕,它现在又来了,这是个善知识喔!要赶快精进。但是现在肚子一下胀、一下饱,气也没有,头也痛,我的确是莫奈何你。我今天谈不到学菩萨,但我认得了你,我的心就不屈服,不再为你做奴隶,不再忙你的事情,你也莫奈何我。宿生造了这个恶业,今天感得这样的果报,什么时候要走,那是莫可奈何的事情,就是如此因感如此果啊!趁这口气还没有断的时候,我要尽量地利用它。今天多拜一拜佛,多跟同学讲一点,至少下一世我可以少一点这种痛苦吧!佛陀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这个知见本身太重要了,平常支撑我的就是这个。所以我想到这里真欢喜啊,过了一下头不痛了,气也来了,当然,实际上因为身体虚,讲完了以后等一下又会痛,不过痛也没有关系,我就是躺在那里也要去想它。所以尽管身上是苦的,心里却是快乐的。对身体的苦,你了解得很清楚的话,那个苦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当然这是小苦,大苦老实说我也还挡不住,但如果能够真的这样努力不断地去做的话,生生增上,那个大苦就会慢慢减轻了,这是第一个。第二,我想这个经验大家都有的,本来一点小小的不如意,如果心里面一直想,会越想越难过,越想越气,想到后来,把你自己缠在这里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其实想开了实在没有什么事情啊!  
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真正重要的,就在知见。如果真的能够了解了这个法的殊胜利益,一碰见任何情况,就随时能够善巧地利用。这样会有一种特别的好处,刚才说同样布施,世间的人布施了以后结果是三世怨,现在你能够了解这种偏差而更进一层依正知见去做的话,没病的时候固然开心,有病更开心。所以最近为什么我们这里有明显的改善,我以前经过那么多地方,很少看到几十个人在一起,大家都以全部精神努力这样去做,为什么?因为他心理上了解,我这样去忙,才是真正为了我自己。要不然像以前的话好像我多扫了一下地,多做一点事情,然后看见别人在那儿偷懒,心里面就是放不下,这种心情自然而然就减少,乃至于消失掉了。乃至于你多做了反而会觉得是多赚了一些资粮,所以你越做是越欢喜,还会有烦恼吗?没有啦!佛法真是巧妙啊!你不是要度众生吗?不是要救自己吗?乃至于说我们要求往生,要积功德,俯拾皆是啊!我们想要念到一心不乱,可是偏偏心里乱糟糟的,不能集中起来,原因就是要忙这么多事情。现在你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去忙这些事情是随时增长功德,再拿这个功德来回向往生,品位还不低喔,这不是很简单吗?就算不回向往生,在这个生死当中行菩萨道更好,到净土修一百年不如这里修一天。所以整个的关键不在形相或方法上面,而在你的知见上,如何运用正知见去转过来,能够转则善法任运而生。现在这个地方讲的是惠施心,也同样自然而然就会生起;否则如果对这个概念不认识的话,尽管苦苦地去弄,就算有一点效果,但是不大。  
正知见和环境的保护两方面要双管齐下,不要以为懂得道理就好了,其它的形相不管了,我们是初机刚开始,这些大话说起来没有用。坐在这里讲可以,不要说你们如何,就是我,讲得头头是道,好的时候还好,如果在坏的环境当中,还是把善法忘得干干净净,何况是诸位!诸位当中有好的固然好,但是一般的同学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听的时候很来劲,眼睛瞪得大大的,耳朵竖得直直的,书本一合,还是跟着无始以来的习性流转,那就要靠环境的保护,所以说一定是双管齐下,这是我们要了解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上士道布施波

续-《●[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上士道 布施波罗蜜》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如是修习慈悲之心,及善思惟诸佛菩萨传记等后,亦当引发能舍之心。发起道理者,如《入行论》云:「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为利诸有情,故当无惜施。」谓身受用善根三法,为所缘境,思惟惠施一切有情。】
如果照着前面这么一步一步来的话,必定会引发能舍心。发起的心情,就是把身体以及所受用的一切的财物,以及自己所积聚的一切善根、好处,为了利有情,所以把这些好的东西,统统毫无顾惜地布施出去。以这三样为所缘境,作意把这三样都送给别人。
【如是若于一切所有破我所爱,数数修习施他之心,是名菩萨。如《摄波罗蜜多论》云:「此等一切是汝物,于此我无我所慢,数数观察此希有,随行正遍觉功德,谁有此德名菩萨,难思胜士佛所说。」】
这样去做,对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再顾惜执着,不断地去修习布施利他,这个就是菩萨。「数数」两个字不是说一下做、一下不做,而是要一直做,不停地做,这是最重要的。形相上面可能不同,但是布施的心一直保持不断。有东西的时候,用施心相应的身口来送;没有东西的时候,尽管没有身口的行动,心还是缘念在这个上头。就算它不现行,例如在睡觉的时候,这个种子还在。「种子」是唯识上特别的名词,另外一个说法叫习性,这个强烈的习性会一直潜伏在那里,如果说是受了菩萨戒,那就是菩萨戒的戒体,得了菩萨戒的戒体,只要不破毁,回向要求往生,一定是上品,至少上品下生,这么有力哦!所以要了解真正佛法的玄妙精彩、殊胜,实在是我们无法想像的好。  
就像《摄波罗蜜多论》所说的:现在这些东西统统送给你们,都是你们的了,再也没有一样东西是我的,所以也就没有跟我所相应的慢。不断地去观察,这个法真是希有难得啊!前面的听闻轨理告诉我们要具六想,然后要以五想思惟闻法的胜利,五想当中有个珍宝想,就是觉得这个法稀有罕见,珍贵无比,而又难得可贵,一旦得到了以后,再也不肯放掉,没有一样事情比这个更重要,乃至于根本不能相比。由于这样的思惟,有了正确的认识,培养成我们的习性──或者说种子或戒体,然后跟着这个体起随行,随行就是后续相应的行为。实际上受了戒以后要随行的就是这个,这个才是相应于法体行相的行,有了这个行持以后,这个行相威仪自然就表露在外头。将来的果就是正遍觉的功德,我们随时随地依照着这个集佛果的因,增长功德,能在这上面去真实行持的叫做菩萨,这是不可思议的殊胜大事,是佛告诉我们的。这种道理固然了不起,那我们如何去正行持呢?我们会想:佛陀这么了不起,那我也要去送人家头,也这样送眼睛。不是这样的,正式开始行的时候,有它的方便善巧。
【现在力弱胜解未熟,意乐将身已施有情,不当真实施彼肉等。然于身命,若不净修能舍意乐,由未修故后亦不能惠施身命。《集学论》中作如是说,故从现在当修意乐。】
这一点很重要,道理是这么讲的,然后根据这个道理数数去观察,善巧分别,思惟修习,但并没有叫你马上去舍,因为现在我们力量还弱,布施的习性还没有养成,乃至于这个正确的知见都没有建立,所以先不忙着去舍。要一步一步来,第一个建立正确的知见,然后不断地去思惟观察,养成这个习性,使得它非常坚固而强有力,那才可以。现在力量不够,这个殊胜的见解还没有成熟,意乐要照前面这样想,我要把这个身体送给别人。意乐就是心意所好乐的,我所愿望的。平常我们心意所好乐的,一天到晚忙着执取这个我,好的总归我,坏的送出去;现在不然,坏的我来替代人家,好的送给别人,所以心里面要这样想,但是不必,也不应该真的就把自己的肉舍给别人。现在我们真的要修的是这一步,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不要说「既然现在不要舍,那么算了!忙别的吧!」不是这样的!我们还是要努力修心,可是实际上的行动还不要去做,修心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假定不照着前面所说的,在自己的观念、意乐当中如理去净化修习的话,无始以来的习性知见一直在,碰到任何情况,都是随着以前的无明知见、老习气而转,如此永远不可能做到。所以《集学论》中告诉我们从现在就要修意乐。我们应该先建立正确的认识,等到不但有了认识,量也生起了,并且坚固了,才慢慢地开始行持,这个是必定的次第。
【《集学论》说,如是至心于有情所,已舍衣食及房舍等,若受用时当作是念:为利他故受用此等。】
论上面又说,我们既然「至心」(就是心里的的确确不说空话,一心一意)地把所有的东西送给别人,「利他故受用此等」,现在这个东西已经是别人的,我却去受用它,所以受用它的时候,就想:我为什么受用啊?为利他故。同样地,虽然我这个身体送给别人了,可是为了要帮忙别人,希望这个身体能产生最大的功效去利益他人,因此不妨把身体养得非常健壮,不但不妨,而且也需要这样做。前面说过,不圆满的身体是不可能行利他事的,我们要做最伟大的利他事业,没有一样东西少得了这个身体的,这个是我们应该了解的。本论一再提醒我们,先不要在枝叶上转,只要根本因把握住,你怎么做都对,就是这个道理。  
就舍而言,世间上哪一个人所做的能够比得上佛陀?现在有人说:「我死了以后,要把眼睛送给别人。」而佛陀是在生的时候,就把眼睛送给别人,头也送给别人,没有一样东西不送给别人。以我们现在的次第来说,不要说活的时候不应该送,以我来说,我死了也不送,这是老实话。为什么?就是自己的次第要弄得很清楚。假定我今天知道自己能舍的心已经确实生起了,我会写遗嘱,在死的时候送;如果身心里面的力量更强了,眼前巴不得就送出去。这个一定要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本论真正的好处,就是如是理、如是量、如是次第,每一个地方都是这么明确,而这种道理都要摆在我们自己内心上,只要如理观察,就会像在天平上秤出来一样,一一能看得清楚、明白。
【若忘此心,爱着自利而受用者,是染违犯。若无爱着,或忘安住缘利一切有情之想,或贪利益余一有情,非染违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9 0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