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56|回复: 0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一0三】识大------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2-22 10:46 编辑

N7识大(分五)
O1标约根尘 O2就根尘辨 O3合会警悟 O4结显体用 O5双拂二计
今O1 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 前面所说的地、水、火、风、空、见,这是六大,加上现在这一个识,就是七大。什么叫“识”呢?识,就是认识、不认识。认识什么呢?不认识什么呢?认识的,什么也不是;不认识的,什么都是! “识”,就是以“了别”为义;了,就是明了;别,就是分别。怎么说什么都没有认识?你说你认识个什么?说:“我认识张三,我认识李四,我认识王五,我认识赵六!”你认识他,又怎么样子呢?说:“我认识,和他做朋友!”就因为你和他做朋友,所以就把你拉去了。你认假为真,认假朋友做你的真朋友,你的真朋友就忘了! 那么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就没有一个七,现在因为这“识”就是老七了。所以,前边所讲的那六种的大和这个七识,这等于七兄弟一样。可是你一到外边去认识朋友,把你自己的七兄弟都忘了!地也不认识了,水也不认识了,火也不认识了,风也不认识了,地、水、火、风,这四个不认识了;还空也不认识了,见也不认识了。啊,不单你不认识,连阿难他都不认识!所以,佛就不怕麻烦,把这七兄弟一个一个都给找出来。这是你真正的骨肉至亲,你真正的法门眷属,可是都不认识了。就挂着张三、李四、王五、赵六,这一些个狐朋狗友,把自己真正的亲兄弟都撇在家里了! 所以我说你认识的是什么?什么也没有认识!你没有认识的,那什么都是你的!这个如来藏里头本有的家珍,本地的风光,你都把它放弃了。你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跑到外边去和人拉拢社会关系去了!你说这是不是颠倒?为什么跑到外边去交狐朋狗友,把自己的骨肉至亲都不认识了?就因为认假作真,认贼做子──认这个土匪做儿子了,也是认土匪做朋友了。尽在外边用这个识心来用事! 说:“那么现在这也是个识心哪?”不错了,你真聪明!嘿,你比我都聪明!我现在讲经,都不知道它是识心。你现在这一讲,我就明白了! 我再讲多一点!怎么样呢?这个识心,在小乘的时候,你因为认假为真,用这个识心,就有害处。你现在明白什么是假的,什么是真的,你把自己的家里的亲兄弟找着了。哦,你假的这个识心,现在变了什么呢?变了如来藏性了!这是从如来藏里现出来的。你现在叫“回相归性”,以前你尽着相,现在你明白自性了。明白自性,你再不舍近求远,舍本逐末,认贼作子。啊,那你就是有办法了!你就是个财主了! 我讲要念〈楞严咒〉,你若会〈楞严咒〉,可以七世都做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你若是明白佛法了,现在你就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你明白这个法宝了,你把它装到你心里,谁能抢得去?不论是什么暴动,什么样子打劫的土匪,都抢不去的。你这个法宝在你自己自性里边,在你如来藏的宝库里存着呢!任何人没有办法到那儿去打劫、去抢的。你说这多么妙啊! 所以妙也就在这个地方,现在你若明白这个佛法了,你当下就是一个世界最有钱的一个人。但是你可暂时不能用,你不能说是把我这个财产动用,因为你还没有到继承的年龄呢!你等你什么时候成佛了,那这都属于你的了;现在不过在你的名下而已,你还没有到合法的年龄,所以暂时不能动用的。

阿难!识性无源:这个识,它没有来源的,换一句话说,就是它没有个根。说那是个什么呢?
因于六种根尘妄出:它藉着“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的根、尘,藉着六根和六尘的见分和相分而现出来的。有个相分,所以就有一个见分,就有个见。
汝今遍观:阿难!你现在普遍地观察观察。观察什么呢?
此会圣众:在这个楞严法会里头这些个圣众。“圣众”,就是有证圣果的。
用目循历:你用你的眼睛,一个挨着一个这么看一看,你很次第地去看。
其目周视:你用你的眼睛看遍了。
但如镜中,无别分析:你看来看去,也就像镜子里边现出来的影像一样的,有什么分析的呢?这就是讲“识的一个作用”。
汝识于中,次第标指:阿难哪!现在你看一看这个法会的大众,你一个挨一个地把他标指出来。怎么样呢?
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说,这个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就是妙吉祥菩萨;这个是富楼那,是满慈子──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就是满慈子;这个就是目犍连──就是采菽氏;这个又是须菩提──就是空生;这个是舍利弗! “须菩提”,你们记得他怎么叫“空生”吗?因为他生的时候,仓库里所有的珠宝就都空了,没有了。这并不是被贼给偷去了,这个库房窗门都封得严严的,锁也锁得坚坚固固,里边的宝贝却都没有了,所以这就叫“空生”。过了七天,这所有的财宝又都现出来了,所以又叫“善现”。那么他的父亲到算卦的地方去给算一算,得到的卦是“既善且吉”,所以又叫“善吉”。他名字有这么三个意思。 你们应该记得一点!或者不知道讲到什么地方,我还要问的。再问,那就是第二次!这是第一次,不及格不要紧,第二次都要考合格的。再不合格,就赶出门外去,不准听了!你不注意,我讲的东西都忘了,这怎么可以的?你小心一点! “舍利弗”,你知道他是谁呢?他在母亲肚子里边,就帮着他母亲和他舅舅辩论。他舅舅输了,所以就生了一种恐惧心:“哦,将来这个外甥一出世,我做舅舅的被外甥一辩论,如果不能胜过外甥,这多丢脸哪!”于是乎就跑到印度周游列国,去学种种的智经,回来想和外甥来辩论。但是回来时,他的外甥已经跟佛出家了,他想去给再抢回来,凭着他这三寸不烂之舌,到那个地方和佛斗法去。殊不知,一个回合也没有打成,就败了,把脑袋就输了!帮着母亲辩论的就是这个舍利弗!
O2就根尘辨 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虚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
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见性尚无,从何发识?
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彼相尚无,识从何发?
若生于空,非相非见。非见无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灭缘,见闻觉知,无处安立。处此二非,空则同无,有非同物;纵发汝识,欲何分别?
若无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别识明月?
汝更细详,微细详审,见托汝睛,相推前境;可状成有,不相成无。如是识缘,因何所出?识动见澄,非和非合;闻听觉知,亦复如是。不应识缘,无从自出。

此识了知:这个识,是有个了知性,能了知分别一切的相。可是识的本身是由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呢?这个识的母亲又是谁呢?
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虚空:这个能看见的见,是识的母亲?或是这个有形相的东西,是识的母亲呢?还是虚空是识的母亲呢?
为无所因,突然而出:还是它没有母亲,突然间就生出来了?世界上有没有母亲,就突然间生出来的东西吗?究竟这个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阿难!假若你识的体性,它的来源,是在见里头生出来的,见就是它的母亲。可是我们现在再研究研究它这个母亲的问题。
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假如没有明、暗这两种的色相,与有形质可见的东西和这个虚空,这四种的因缘都没有,根本你也就没有个“见”。
见性尚无,从何发识:那么你见性都没有──你的母亲都没有了,这个儿子从什么地方可以生出来呢?生儿子要有妈妈,它连个妈妈都没有,你说这个儿子从什么地方来的?所以这个识,不是从“见”中生出来的。
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你若说,你这个识性,是从有个形相里头生出来的,不是从见生出来的。好,就算你说“识是从相生出来的”!
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彼相尚无,识从何发:既然也看不见这个明的,也看不见暗的,明、暗都看不见,也就是没有一个形色,也没有一个空。那个形相都没有──这个相的妈妈也没有,这个识儿子,从什么地方生出来?你说!
若生于空,非相非见:你若说“识也不生于相,也不生于见,就生于空”了。好,就算你说“识的妈妈就是空”,也不是相,也不是见!
非见无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辨”,是辨别。没有见,就没有什么可辨别的。没有辨别,根本就不知道明、暗,和是色、是空。
非相灭缘,见闻觉知,无处安立:没有相,这个缘也灭了,什么都没有了,见、闻、觉、知都没有地方给它安立上。那么既然没有见、闻、觉、知,你这个识又在什么地方来?也是没有母亲,根本就没有儿子可以生出来!
处此二非:你从“相”上生的也不对,从“见”上生的也不对;在“空”上生的也不对。色相,你能看见的,也没有识生出来。空,你看不见的,既然什么都看不见,分别都没有,怎么会有识呢?
空则同无:你若说从“空”生出,空就是没有嘛!你怎么又会跑出一个识来呢?有非同物:你说若从“有”生出来,但虚空的有,又不是像物那样子,你看不见的。那么你说这是个什么?
纵发汝识,欲何分别:纵然在这个里头,你发生你的识,你将怎么样来分别呢?你怎么样想法子、怎么分别?你讲啊!
若无所因,突然而出:你说:“喔,这个识啊,它是突然出来的!”若什么因缘也没有,它突然间就出生了,
何不日中,别识明月:你怎么不在白天里头,你再看见一个明月呢?在太阳正中的时候,你看见明月吗?那明月怎么不会突然出来呢?明月既然不会突然出来,你这个识也不会在日间就看见明月。那你说它突然间会出来,这也是错误的,也不对的。佛立这个理由来问阿难,把阿难也搞得不知道怎么样好了。
汝更细详,微细详审:阿难哪!你现在再详细在那个极微、极细的地方,你再详细来审察审察,看一看,找一找!
见托汝睛,相推前境,可状成有,不相成无。如是识缘,因何所出:你的见寄托在你眼根上,在你眼睛前边,有形相的,这是一种尘境;可以说得出形状的就叫“有”,没有形相的就叫“没有”。像这样,这个识的因缘,从什么地方来的?
识动见澄,非和非合:这个“识”,它是有分别的,它的体性是个动的。“见”,只是“看见”,而它的性是澄清的,是不动的。所以你若说是它能和合,这也是不可以的。
闻听觉知,亦复如是:这种闻性、听觉和觉知性,也都是像前边所说的这个道理,不是和合的。
不应识缘,无从自出:识精既然没有人和它和合;可是,这种识缘也不应该没有所来的地方,它自己就生出来。也就是它没有一个母亲,怎么就会生出这个小孩子来呢?也是这个道理。
O3合会警悟 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阿难!汝心粗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异?为非空有?

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假设这个了别的识心,它根本就没有所从来的地方。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你应该要知道:这一种了别的心,和见觉、闻觉、嗅觉、知觉,都是圆满湛然,很清净的,它的本性都不是有所从来,也不到什么地方去。
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这个识,再兼着虚空和地、水、火、风,和见,这是七种的“大”。这种性具的真性,是圆融不变的,它是从如来藏那儿生出来的,本就不生不灭。
阿难!汝心粗浮:佛又责怪阿难了,说:“阿难哪!你的心哪,太粗了!太浮了!”“粗”,就是不细,是对细而言粗。就是他不仔细考虑一下,也不仔细来看一看,来研究研究,很粗心大意的。“粗心大意”的意思,就是做事情太荒唐了;荒唐,就是慌慌张张的、马马虎虎的。“浮”,就是浅浮,就是“往上浮”,就是不深;浮心,就不是深心。阿难不是说“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那么现在他浮心,就不是深心了;就言其什么事情都不太注意。
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你不明白这个见、闻、嗅、尝、觉、知的性能,也不明白所讲的地、水、火、风、空、见这种种的道理,又不明白这个有发明而了知功用的识,本来都是如来藏里的作用。
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你阿难哪!现在你应当看一看,这六种的识心,
为同为异: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为空为有:是空的呢?还是有的呢?
为非同异:不是同样的?又不是不同样的?为非空有:又不是空?又不是有?你说这六种的识,是个什么样子? O4结显体用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阿难!你本来不知道,在如来藏里边,性具的识,是光明而觉悟的。这种觉悟而又光明的真正的识,是不可思议的这种觉体,它是清净而湛然的,又遍周法界的。这个“湛然”,和前边“清净本然”的意思,都是相同的。这个识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含”,是包含;“吐”,就是流露。包含而流露到十方的虚空,里边都有这个识。那么,它岂能有一定的方向和所在地呢?
O5双拂二计 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循业发现:这随顺着众生这个业感,而发现这种种的报。那么世间无知的人,就是外道、权乘的小乘人和凡夫,这一些个无知的人、没有智慧的人,惑为因缘及自然性:他认不清楚,就以为这种的道理是因缘,和自然外道所讲的自然性。
皆是识心分别计度:这个完全是一种识心,在分别和计度的作用。“识”,是分别的心。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但凡有所言说的,这种因缘、自然的道理,都没有实在的意思,没有实在的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9 12: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