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98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5-10-13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走邪。这里头当然最重要的是德行,老师一定会很用心的来指引。你能传他的法,你能传他的学、传他的道,古时候称为入室弟子,在佛门里面讲传法的弟子,本身要具备这个条件。
不管怎么说,专心听,听的遍数愈多愈好。在从前不容易,老师讲经讲一遍,没有录音,你听第二遍到哪里去听?没地方听。难,真难!如果没有好的记忆力,没有好的悟性,真的不容易成就。现在得力于科学技术,可以说中等根性的人都能成就;在过去中等根性的人是不能成就的。你想想看,几个人有那么好的记忆力,听老师讲一遍都能记得住。至少能记百分之九十,不要用笔记,这个学生不容易找。而且还要有悟性,单单有记性没有悟性不行,有悟性没有记性也不行,不容易!一千个人一万个人当中,难得有那么几个。现在方便了,现在一遍记不住,十遍;十遍记不住,百遍。只要你有耐心。
往年我在洛杉矶,有一位赵立本居士听我讲《金刚经》、讲《六祖坛经》,他非常欢喜,他把这一套带子要回去天天听。过了一段时期,我再到洛杉矶去,大概一年之后,他告诉我他已经听了二十六遍。我说怎么样?他说愈听愈欢喜。来跟我说:法师,我就学这两部经可不可以,其他的我都不学,我也不听了,我念佛求生净土。好!我说二十六遍不够,至少要听一百遍。他听劝,他真干。我现在听说他在美国到处讲《金刚经》、讲《六祖坛经》,很受欢迎,这是靠得住的!遍数听多了就变成自己的了,熟能生巧,一门深入,这是定。他专在这一门上,他就得三昧、得定,他就有悟处。我相信他听也好,他讲也好,一定有悟处;有悟处他就有法味,他得法喜,法喜充满。这一种修学如法。
所以『是中修行经劫海』,人家有这么长的耐心,我们听一部经,听个一百遍、两百遍、三百遍,这个耐心都没有,你怎么会成就?再告诉诸位,这一部经通了,你有悟处了,你领悟了,部部经拿到面前都没有问题,你都能理解,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难就难在你一部经都不通,你还搞好多,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贪而无厌。中国古时候谚语常说「贪多嚼不烂」。你搞的功课太多了,门门都懂得一点,没有一样精通,一部都不通。
所以初学,「舍得」两个字很重要。你要能舍,统统都舍掉,我这一样就能得到。你样样都不能舍,你一样都得不到。世出世间学东西的秘诀就在此地,至少一样真的学的可以了,才可以学第二样。古人的标准严格,古人的标准不开悟不能学第二样。李老师给我们的标准,实在讲,那是放得很宽很宽了,他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学讲经,学这一部经,上台去讲,他听得很满意,说可以了,你可以另外选一部经来学,这个标准太宽了。李老师也是知道现代人的根基,你不让他学第二门,他兴趣没有了,他就不学了。现代人没有耐心,能够把经文讲通了,没有讲错就算不错了。这个不是古人的标准,可是这是老师教初学,真的是针对现前众生的根性,不得已的措施,我们要能理解。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非常重要。早年我在台中学讲经,我跟我们同学们常常说,这一部经上台讲过一遍,是不是就行了?不行,至少要讲十遍。我是这么一个标准,学一部,这一部讲过十遍,再选一部。十遍印象深,这有一点底子了。一遍不行!一遍两遍三遍转眼就忘掉了。遍数多了,你就有悟处,小悟有悟处,有悟处你就能落实,你会把经教变成自己现实的生活,那就得受用了。解行相应,解在行中,行在解中。这个样子你愈悟愈深,愈悟愈广,你在修学里面得法喜充满,你真正尝到法味。
古人讲法味浓于世味,你对于世间那种五欲六尘的享受自自然然远离了,不欢喜了,法味浓了。到这个境界,可以说你学习的功夫得力了。但是要到这个阶段,必须要下一番死功夫。这个功夫究竟要多长?因人而异,每个人不相同,务必要锲而不舍,有恒心,有毅力,勇猛精进。到有悟入的时候,你就有善巧方便了。没有悟入的时候,要遵守老师的教诫。为什么?怕讲错,不敢发挥。自己真的有悟处,真的契入了,你可以自由发挥。这个时候标准在哪里?你已经住三昧了,这是个标准。
像我们现在修念佛法门,你没有契入念佛三昧。我们学《华严》,你没有入华严三昧。我们不能像菩萨入得那么深,能入一分、两分就不错了,这就是小悟了。菩萨那是彻悟,那个功德深,那个三昧智慧能破无明。我们今天很浅,一分两分的三昧不能破无明,也不能断烦恼,但是能伏烦恼,这就不错了,就很难得了。虽有烦恼,不起现行。烦恼真的没有断,但是烦恼不起作用,也不必勉强去伏它,自自然然伏住了,贪瞋痴慢都不起作用,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自然淡薄了,日常生活可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这是功夫刚刚得力的样子!第三句:
『广大神变靡不兴』。前面也跟诸位提过,这就是善巧方便,现在的术语叫灵活的运用,它不是死呆板的,巧妙灵活又不违背原则,这在佛法称为善巧方便,现在有人称为高度艺术。
『法界之中悉周遍』,这一句话就是我们常讲你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运用自在,手段方法虽然很多,目标只有一个,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转凡成圣。再看底下这一首:
【法界国土一一尘,诸大剎海住其中,佛云平等悉弥覆,于一切处咸充满。】
诸位总是要记住,这四首偈都是讲「微细国土」,是在微尘、是在毛端毛孔里面现的境界。这个境界确确实实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九法界里面的圣贤,菩萨、声闻、缘觉都见不到。佛给我们说阿罗汉的天眼能见到微尘,但是见不到微尘里面的境界。像现在科学的工具,高倍的显微镜,利用这些高科技的仪器能够观察到分子、原子、电子、粒子,就仿佛阿罗汉的天眼一样。但是粒子里面,原子、电子里面,它有世界看不到,那里头有一切诸佛剎土,看不到!
第一句讲『法界国土一一尘,诸大剎海住其中』。那个「诸」是多,多到我们没有办法想象,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剎土,都在一尘之中,一粒微尘里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