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04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7-2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5-9-23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认为,学佛就学佛,为什么要制订那么多的自我约束呢?太不自由了!其实,这是不明了戒律精神而带来的误解。不要说是作为学佛人要有戒法的约束,世间哪个国家能没有法律的约束呢?社会是一个无数人共同生活的大集体,既然是共同生活的集体,无规矩不成方圆,就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规、典章制度,做为维系社会秩序的纽带。有了法律法规,即便非学佛人也要受一定约束,有些事情能做,有些则不能做。
所以大家在学佛的过程当中,面对戒律不要诧异,不要惊奇,也不要恼悔。按道理,越学佛,人的心地越善良,越学生命越柔和,越学层次越高,应该戒律越来越少才对。为什么学佛时间越长,增加给我的戒律越多呢?为什么境界越高,给我的束缚越大呢?
这是因为,学佛是一种生命品质的自我升华的过程。你想比一般人清静智慧,自然要比他们所受的限制多一些;你想生命有更大层次的提升,必然比在社会上受到的约束相对要多一点。就像宇宙卫船,飞得越远,技术要求越高,材料限制越多。再比如,学生在上小学时,每天上午下午各上两节课;到读中学时,就变成上三节课,而且还增加了晚自习;等到上了大学,不仅有课堂的理论课,还增加了社会实践的内容。这就是层次越高,限制越多,要求越严,目的不外乎使你进步更大。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惧怕戒律,也不要害怕在学佛的过程中戒律的不断增加。
佛陀对戒律的重视是贯穿始终的。就像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儒家思想“一以贯之”的是忠、恕的精神,而佛法“一以贯之”的根本精神则是戒律。佛陀说法四十九年,每一法都是建立在戒律的前提下。所以,他在临入涅槃之前还教诫他的弟子们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这是出自《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中的几句话,意思是说,你们这些比丘弟子啊,我的色身入灭之后,你们应当特别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就是戒。如果你们能够以戒为师从的规范,就像在黑夜中遇到了明灯,就像贫穷的人得到宝贝。戒律就是你们的老师,见到戒律就像见到我一样。从佛陀临寂灭的谆谆教导中可以看出,戒律真的是很重要。
戒律是佛法住世的根本,戒律是我们居士与僧团清静和合的保证。戒律也是我们得到定力、智慧、解脱的基础。卫星失去了轨道,就不能够在天上正常的运行,也就不能发挥它的一切作用。如果没有戒律,就不能收摄我们身口意三业;不能收摄三业,就不能进入到甚深的定力当中;进入不了定力,如何开发自己的心性,如何启发自己的智慧呢?没有智慧,谈何清静、谈何自在、谈何解脱呢?一切无从谈起,所以戒律是一切善法的基础,是学佛路上正确方向的保证。
……
不杀生戒
不杀生,就是不要故意杀害世间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懂得苦乐、疼痛、有感觉的所有有情生命都不要去杀害它。
人的手上划破了一个小口,就会感觉很疼,就会大声喊叫,因为痛苦难受。想想,当你拿起刀、枪等各种工具去杀戮众生的时候,它们疼不疼呢?一样的疼呀。走在路上,无缘无故,你拿石头砸前面一个人,那人不回头揍你才怪,因为你无端地招惹他。同样,无缘无故,端掉一个鸟窝,折断一条虫腿,踩死一只蚂蚁,诸如此类的伤杀无辜众生,它们不恨你才怪。
你伤害了它,虽然它现在没有能力来报复你,但它会在你不注意或者有能力胜过你的时候报复你。古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它们又不是学佛人,嗔恨心极强,记仇的本领可大了,可以几年几十年,甚至用几生几世的时间等待报复你对它的伤害。俗话说“一命偿一命”,《三世因果经》中说“怨怨相报何时了”,一旦结下仇恨,想解开真是不容易的,不要说学佛人,即便平常人,也不可以随便杀生。所以,从宽泛的伦理意义来说,不杀生其实并非只是佛教徒应有的行为规范,它应当是全世界公民共同遵循的法则。
受持了五戒的居士们,守持不杀生戒最主要是把握住它的精神,单单不杀生只是消极层面的守持,护生救生才是积极意义的“不杀生”守持法。
在持戒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要减少乃至避免杀生的因缘。有益的与无害的畜生、鸟雀、昆虫类固然不要去杀害;吃肉食类食物时也不要买活物,最好是三净肉——当然,成年人如果能少吃肉还是少吃肉,这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就是有害的虫类也尽量使用非死亡的方法除去,而且最好是提前预防,不给他们成长的环境,这样你就避免了持戒与生活的冲突。比如蟑螂,它一般生于垃圾堆之类的环境,如果你家里又乱又脏,肯定它也会来寄生;而你勤于打扫,时常消毒,它就不可能到你家来了,也就不用为它烦恼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