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71|回复: 1

[实修交流] 修道 的 契 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2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修道 的 契 机                          ——修行人需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善根

在这个扰扰红尘当中,作为一个学佛修行的人,咱不能让自己失去解脱的根本——那就是对于佛陀和佛法的信心,对于当前分别烦恼的厌离,对于圆满解脱的向往,以及对于一切事物的平等善念,还有对于无常如幻的观察,等等。
——这几者合起来,大约,就是咱修行人的善根。
——咱只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善根和善念,就可以把握住修道的契机。这也就是佛陀所常说的“善护念之”,或者说“如是降伏其心”。
哎,所谓善根,顾名思义,就是一切善法之根本;究其实质呢,无非是善心和善念。因为呀,心,是一切法的根本,是一切事物的根本;而心念,则是心的妙用。对此,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中说得明白:“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
除此之外呢,或许有人会说,修行的善因缘,也就是种种良好的外部条件,也非常重要。没错!不过,善因缘的形成,也都是由于过去的善心所累积,由于当前善心所发起的,也在善心的范畴之内。所以说,万法唯心造。种种事物,种种良好的外部条件,绝不会凭空从天上掉下来,而是呢?都只能经由咱大家的善心,所感召,所创造,所选择,所调整,所显现,等等。
每每听到有人说,法师呀,我太羡慕你了!能够无牵无挂地学佛修行,能够有福报出家,唉!我咋就没这缘分呢!
——嘿嘿,在十八年以前,我刚刚学佛,做居士的时候,学习了一些佛经以后,我可不是这么想的。
当时,我就想啊,好了!这辈子我就认准出家修行这条路了,谁要是胆敢反对,嘿嘿,谁就是俺的敌人——俺就让他们统统滚蛋。管他什么爹娘、兄弟,管他什么同事、朋友,管他什么领导、客户,等等,嘿嘿,只要是反对的,只要是胆敢成为阻碍的,统统请滚蛋!
为啥呢?因为呀,作为一个人,俺,首先得对自己负责,自己快乐了,自己充实了,自己有智慧了,自己有力量了,然后你才有可能利益社会,利益别人呀。我看明白了,最能够让我自己轻松安乐的生活之路,就是出家,做一个专门的修行者,不断地学习与行持,升华自己,将来,或许有能力可以帮助别人。这是我看到的唯一光明之路,为此,我在所不惜。为此,一切障碍者,统统请滚蛋。
——啊?您说要是他们都不肯滚蛋,该咋办?
——嘿嘿,不幸被您言中了!结果呢?他们都不肯滚蛋,都想指挥一下俺的个人前程,所以呀,俺就一个人,悄悄地滚蛋了。
——滚出了他们的视线之外,嘿嘿,山高皇帝远,遥不可及。
道理呢?很简单,作为一个人,一个成年人,连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都没有,连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勇气都没有,嘿嘿,那还叫人嘛!还谈啥修行和解脱呢。
——敬请赶快找个地缝,钻进去得了。
哎,古往今来,想要修行的人们,都是这么干的。
伟大的释迦牟尼,悉达多太子,贵为王子,是这么干的;传佛心印的达摩祖师,是这么干的;明代的莲池大师,虽然已婚,也是这么干的;大约一百年前,近代的倓虚大师,四十三岁的时候,家有贤妻,子女五人尚未成年,狠狠心,也是这么干的。哎,最心狠手辣的呢?要数印光大师和虚云大师了,嘿嘿,自从十八、九岁,悄然离家之后,这二位,就好似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不曾回过家门,够绝吧。
所以,出家修行呢,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只要看准了,就不必再犹豫。要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时不我待也。这,既是保护自己的善根,也是难可值遇的修道契机呀。
——因为,出家修行的心,解脱的信心,等等,是非常难以发起的。一旦自己发起了类似的修道之心,请您哪,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善护其心。否则呢?嘿嘿,早晚会后悔的。
相比较诸位大德来说,他们呀,都是俺的榜样。我自己呢,哎,就比较惭愧些,虽然出家以后,前六年不曾回去过,可是近些年呢,眼看着父母都老了,不忍心,还是有一点儿牵挂,于是呀,便每年都回去,陪父母过个年,尽一点儿心意吧。借机呢,也好劝他们学学佛,不要空过了这大好人身。
咱中国人向来讲究孝道,这是本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过,对于印度传来的佛教,尤其是出家人来说,孝养双亲,不容易做得到。但是呢?佛家自有回报父母的妙方,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出家修行呢,足堪全家受益啊。
尤其是对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自己有一分修行,父母自然就会有一份收益,那是他们应得的回报。平时,佛陀教导弟子们也是这样回向的,就是要把自己修行的所有善心和功德,都回报给自己的父母、师长、亲友等等,乃至于回报给一切众生,愿他们都能够得到健康、吉祥和安乐,愿他们都能够走向最终的圆满解脱——都能成佛。
如今的人呢,不要说学佛,连信佛都极为困难。我的父母也是如此,即便是从十几年以前,我就开始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到末了,父亲仍然是雷打不动,他信奉唯物主义,尤其是在亲眼目睹了唐山大地震以后,他忽然想开了:嗨,这人生在世,不就吃喝二字嘛!抓紧呀,晚了就来不及啦!
从此,烟和酒,成为了父亲的知己,只有当坐在饭桌旁,小酌二两高度老白干之后,才会看到父亲的脸上泛起了笑意,一个小干部,一个老知识分子,微醉在吞云吐雾之间,作为一家之主,呼喝两声,那就是老人家的顶级享受了。
在记忆里,从小,我最讨厌的气味,就是香烟的呛臭。以至于,上了中学以后,有的同学从家里偷出来什么牡丹、凤凰之类的当时所谓好烟,非常仗义地和我分享,却总是被我抽了两口,就丢掉了——啥东西么,又呛又臭,难闻无比。
后来,对于我学佛,乃至于屡次扬言要出家,父亲大怒而不解,甚至叫喊着什么“打断你的腿”之类的话,不过,我很清楚,嘿嘿,那只不过是一个空虚的心灵,附着在一个虚弱的身体上,而发出的无力叫嚣罢了。
——在烟酒的浸泡下,父亲正在迅速衰老。
——嘿嘿,你是老子,俺管不了你,不过,俺可以不学你呀!哎,子不肖父,好像伟大的汉武帝曾经如此感慨过,那是武帝的一块心病。俺呢,俺是子不学父,俺走自己的路,在我的心里,佛陀,才是我真正的父亲,一位伟大而慈悲的智者,一位芸芸众生的精神之父,相逢恨晚哪。
——于是我就自己滚了,滚到了乡下的小庙里,那就是我一鼓作气的修道契机。在旁人的眼里,嘿嘿,我差不多就是一个神经病吧,或者半个傻子。而我自己却很知足,哪怕刚开始,只是劈柴、烧火和做饭,哪怕只有不多的时间,来静坐念经,或者背诵楞严咒,等等,毕竟,相对简单的出家生活,可以比较专心修行的生活,即将逐步展开。
——这,都承蒙佛陀和历代三宝的恩赐,在茫茫生死苦海当中,为我们慈悲地创造了如此的修行空间。有缘置身于其中的人们,请一定珍惜呀。
——出家生活,赋予了我宁静的修学契机,开启了我放舍的慧心,长养着我的善根和慈悲之念,也释放着我的执着与烦恼,最终,帮助我呈现出了本性的光明。不得不说,这些,都是伟大佛陀和历代祖师们的恩德余禄。
出家六年以后,当我再次看到父母的时候,确实有些伤感,因为,父亲明显老了,人也显得有些木讷和迟钝,除了发脾气的时候还比较有精神头之外,平时,完全是寡言少语,几乎不和别人交流,甚至,也包括我母亲在内。然而,在生活上呢,父亲却越来越依赖母亲,乃至于,片刻难离。这,就是烟酒加唯物主义,所塑造出的别样人生。
母亲则不然,她是勤劳的,好学的典范。作为一位曾经的优秀人民教师,母亲一辈子都比父亲工资高,退休后也是如此。但是在家务方面,除了极少的体力活以外,父亲几乎不参与劳动,只负责做主。虽然花钱是商量着办的,不过,用母亲的原话来说,我父亲的生活内容大体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一双自己的袜子,都没有洗过”——父亲对此相当自豪,相当满意,在我们那个北方乡下的老家,乡里乡亲们看来,这就是一个男人的成功,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享福”。
——父亲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好妻子,一个工作出色,家务全包的好妻子。
如果说,中年时期,母亲还有些牢骚满腹的话,到了晚年,在我的影响下,母亲开始学佛以后,嘿嘿,就变得越来越任劳任怨了。为啥呢?因为母亲非常有善根,充分理解了因果业力的道理,理解了啥叫自作自受,理解了责任和义务,理解了自己的缘分,理应由自己承当。
母亲把握住了自己学佛修行的契机,退休后,一面读念学习佛经,开启自己内心的智慧,一面一如既往地照料家务,照顾父亲的生活。反观自己的大半生,母亲充分体会到了人生的苦、空、无常,好几次对我说:“唉,这人生实在没啥意义,苦多乐少,我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了,我想往生极乐世界,我相信佛经所说的,相信那是真的。”
渐渐地,随着对于多部佛经学习的深入,这几年,母亲似乎啥都不再牵挂了,谁都不再记挂了。只是在默默地尽着自己的责任,在佛法的光明里,欣然而充实地生活着。
以往对生活的抱怨,渐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怜悯和同情,同情我的父亲,怜悯他的衰弱不堪。母亲充分领会了我好几年前所说的话,当时,我告诉母亲:“照顾人的人,只是有些辛苦而已,而被照顾的人呢,才真正可怜呀。”
——“您应该发愿,通过修学佛法,通过为周围的人尽义务,消除自己的业障,将来,争取做一个不需要别人照顾的人,一个自在往生净土的人。我自己,也是这样发愿的。”
母亲很了不起,一旦认识到,就能够做到,她真地这样发愿,真地这样去实践。不仅如此,在《地藏经》和《药师经》等等经典启发下,母亲还学会了为父亲回向,她时常在佛前如此祈祷,愿意通过念经修行,帮助我的父亲消除宿世罪业,期望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让父亲在有生之年,不会遭受卧床的病苦,将来,能够安然离世,并投生到好的地方。
——不谋而合,这也是我的愿望。一方面,我时常回向,希望父亲能够得到如此的良好归宿,不要遭受病苦;另一方面,我还希望母亲不要太过辛苦,不要被拖累,不要耽误了她自己的修行。
修行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修行人的美好愿望,终将达成。事实,一步步地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直到临终,父亲,几乎不曾有过明显的病苦,最多是乏力,或者稍感不适而已。最后的那一天,去年十二月里的一天,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午睡起来,父亲照例要求到户外散步。于是,母亲推出了刚买不久的轮椅,父亲扶着楼梯扶手,缓缓地走出单元门,慢慢地坐到轮椅上,舒了一口气,似乎很享受地踏上了最后一趟小区漫步之旅。
 楼主| 发表于 2012-2-12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约半个小时以后,母亲推回了父亲,天气比较寒冷,户外时间不宜过久。回到了自家门口,恰好邻家的一位老人家开门出来,碰了个对面,因为平时邻里关系很好,邻家老人主动上前来,帮助父亲起身,并扶着父亲走进了家门。
父亲一进门,似乎双腿就变得乏力了,直接坐在了最靠近门口的沙发上,据母亲说,当时,父亲似乎轻轻地嘀咕了一声,好像是说“不行了”。然后,就开始喘气,稍有些急促,但并不沉重。
于是,母亲和邻家老人一起,把父亲搀扶进了卧室,倚着叠好的被子,半躺半坐在床上,父亲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喘着气,比平时急促些。邻家老人提醒母亲去打120,以防万一,她在旁边帮助照看父亲。
打好了急救电话,母亲在床边守着父亲。后来,母亲告诉我,只有几分钟的时间,连十分钟都不到,就看到父亲头一歪,没气了。
母亲丝毫也不曾慌乱,更没有悲伤,甚至于,在办理后事的所有过程当中,母亲从来不曾掉过一滴眼泪。事后,母亲亲口告诉我,因为,她心里一点儿都不难过,所以,根本就不会有眼泪。
——母亲觉得很欣慰,自己尽到了作为妻子的所有义务和责任,把父亲轻轻松松地送走了,没有病苦,完完全全的善终。其它,还有啥可奢求的呢。
等到120急救车到达的时候,父亲的双脚和腿已经冰冷了,只是上半身和头部尚有余温。在佛法来说,这是往生善道的征象。
母亲早有准备,在第五天的追悼会一结束,就拿出了一笔钱,几万元,然后又到银行取了几万元,让我一起拿去替父亲做功德,供养三宝。她说,她看到《地藏经》里说的,应该这样做,再说,这些钱,本来就是父亲的,希望帮助父亲投生到吉祥安乐的地方。
——我从来没有教过母亲这样做,本来,我是打算自己这样做的。是佛经,是佛陀,如此地教导母亲。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随处都是老师,更何况面对的是伟大的佛经呢。
我把母亲给的钱,经过联系,第二天,全部供养给了终南山下的一个寺院,一个道风很好的寺院,不大,十几位僧人,正在建设和修行当中。他们因此而发心,替我父亲做一场四十九天的法会,帮助他往生善道和吉祥之处。
按照两年前,母亲和父亲商量好了的方案,父亲的骨灰盒,由我弟弟送回老家,与爷爷奶奶合葬在一起。父亲是一个恋家的人,也是一个留恋家乡的人,最后,用我弟弟从老家的坟头上,发给我短信里的话说:爸,终于入土为安了。
——留恋家乡的父亲,终于入土为安了。
我则大不相同,差不多,我是一个没有家乡观念的人。这个娑婆世界,在我心目当中,不是我的家乡,更不要说某某国家,或者某某省份了。
对于娑婆世界来说,我更像是一位游客,一个什么都不曾带来,将来,也什么都不会带走的旅行者。
或许,从旅行者的视角看来,这个世界可谓风光无限。不过呢,我是一个拥有出离心的旅行者,我是佛陀的弟子。佛陀告诉我,这个看似美好的世界,并不美妙,并不真实,也并不长久。
——我谨记这一点,我随时接受佛陀的教导,接受佛经的教导,这,就是我的善根。
读万卷经,行万里路,但愿做如此一位别样的旅行者,但愿一切经历如幻,但愿一切留恋消亡,但愿一切有情早登正觉彼岸。
我将如此保护自己的善根,如此超然于娑婆世界,这,就是我的修道契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2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