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69|回复: 0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九十一】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0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2-11 17:18 编辑

Q3破和合生
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
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假设你说这个识也变、也不变,亦变亦恒,这个识是眼根对着色尘,由两种一起生出来的。
合则中离:可是两种共同生出这个识,你两个合到一起的话,中间一定得要有一个缝,因为它不是一个整个的。你是眼睛也生识,色尘也生识;那么眼根生出来是有知觉的,色尘生出来是无知觉的。像这样:一个有知觉,一个无知觉,合到一起的时候,因为它不是两个都有知觉,也不是两个都没有知觉。中间一定要有个缝子。
离则两合:如果是眼根与色尘离开而生,这一半根,一半尘;一半是有知觉的,一半是没有知觉的。有知觉的合于眼根,无知觉的合于色尘,这半根和半根相合,半尘和半尘相合,这又变成两合了。
体性杂乱,云何成界:这一种讲法,体性就乱了,就不会有一个系统了!那么它自己本身界限都分别不清楚,怎么会再有一个识的界存在呢?这个界限也不能成立的!
P4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因为这个,所以阿难你应该知道,这眼根对着色尘,互相为缘,互相来借重,中间就生出一个“眼识”的界来;你详细追究这个道理,眼根、眼识和色尘这三个地方,都没有一定的处所!
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所以眼根、色尘和眼识这三种,本来不是因缘所生的,也不是自然所生出来的,这是如来藏妙真如性的表现而已。 那么眼、色和识的界限,就是眼根、色尘、眼识这三种,有三个界限:眼根是眼根的界限,眼识是眼识的界限,色尘是色尘的界限。这个“及色界三”,是文法上的关系;就是这么样加上一个“色”字,使它还是四个字、四个字一句的;这个地方不太重要的!
O2耳声识界(分四)
P1标举三界 P2双以征起 P3分合难破 P4结妄归真
今P1 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
P2双以征起 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
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你平常也知道的:耳根和声尘互相为缘──由这个耳根,听见那个声尘,互相发生一种因缘。这种因缘发生了之后,由耳就生出耳识,生出一种分别性了!
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你说这个耳识,它可是因为耳朵生出来的,以耳来做它的界限呢?还是因声所生出来的,以声尘做它的界限呢?这是征问阿难,看他的意思怎么样。可是阿难也没有话讲,因为对这个道理,越讲他越觉得不明白,所以也就不敢讲话了! P3分合难破(分三)
Q1破因耳生 Q2破因声生 Q3破和合生
今Q1 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则耳识界,复从谁立?
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阿难,假设你说耳识是因为耳生出来的,则要有或者动的声音、或者静的声音这两种相貌,才能听见。可是当动、静二相没有现前的时候,单单耳朵它没有对象,就没有知觉,它不知道的。
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因为动、静二相既然没有了,也就没有声了。没有声了,那么这耳朵,一定不能知道有这种声尘。那么这个知都不能成,你这个识在什么地方来呢?识又是个什么样子呢?这识也是没有的。
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假设你说这个耳识,不是因为耳生出来的;是因为耳朵有闻性,所以这个识在闻性里生出来的。那这个耳闻,要是没有动声、静声的时候,你也听不见什么。既然听不见什么,“闻”这个名目也不能成立的。
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如果说肉耳能生识,那这个肉耳掺杂色尘,属于身根之色相,身根的对象是触尘;那你怎么可以说耳朵这肉形,和尘界接触时,这算一个“耳识界”?这是没有的!
则耳识界,复从谁立:你这样讲,那么这个耳识界倒是从哪一边立出来的呢?是从耳这边立出来的?还是从声尘那边立出来的呢?因为它一定要有一个从哪一边立出来的。
Q2破因声生 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不闻非界,闻则同声;识已被闻,谁知闻识?若无知者,终如草木。
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你若说耳识是从声音生出来的,是因为声才有耳识界;那就与耳闻无关。
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若是闻性都没有了,也听不到声了,你这个声相也就没有了!为什么没有闻呢?就因为没有声。没有声,你又怎么会生出个识,又会有个闻性呢?
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你若说这个识是从声音生出来的,我可以这样说,说这个声音就因为闻性而有的,就生出这一种的声相。可是若这样子,闻性也应该听到自己的识是个什么声音。因为你说你的识是从声生出来的嘛!有声才可以有识,你现在因为你闻到声,也应该闻到识!
不闻非界,闻则同声:你若不能闻见这个识,它就没有一个界限;如果你能听着,它也就是声,就不能叫“识”。
识已被闻,谁知闻识:识才能知道这个闻识,那么这个闻识已经被旁人听去了,又谁知道这个识是谁的呢?说:“现在我闻到这个识了!”这又是谁知道呢?
若无知者,终如草木:如果说是没有人知道──再没有另外一个识,知道闻识的这种的情形,你闻到识的这个闻,也等于草木无知一样了嘛!所以这个道理也都不成立的。
Q3破和合生 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
不应声闻,杂成中界:可是你不应该这个声又可以闻声,这么杂乱无章的,把两者之间的界限也搞得不清楚了!没有一个目标了。
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这个界限没有一个中立的位置,那么内相、外相又从哪里定出来的呢?没有内相、外相,也没有个中间相,那么这个识的界限,到底又从什么地方成立的呢?没有地方成立的,所以这个识没有界限的!
P4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因为这个,所以你阿难应该知道,耳和声是互相生出这种因缘,又生出一种耳识的界限来。耳识界、耳根界和声尘的界,三个都没有一定的处所。
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那么这个耳根的界限,与声尘的界限,还有声音这种识的界限,这三种的界限,本来也不属于因缘法,也不属于外道那个自然性,这也是如来藏妙真如性的表现而已!
O3鼻香识界(分四)
P1标举三界 P2双以征起 P3分合难破 P4结妄归真
今P1 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
P2双以征起 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
阿难!又汝所明:阿难!你以前听过这种权乘的教法,权乘教里边讲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那么这个道理你都明白了。可是那时讲这十八界是度二乘人和外道所说的方便法门。现在我再给你详细来讲解这种道理,你不要着住到这种的法尘上。
鼻香为缘,生于鼻识:讲到这鼻和香,互相发生一种因缘;由鼻闻香,由香又到鼻根上,这互相就有一种因缘。因为互相有这种的因缘,就生出鼻识来了。这鼻识生出来了,究竟你说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到底有没有这个识呢?
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你说这种鼻识,是因为鼻根生出来的,以鼻根作为它的界限呢?还是因为香尘所生,以香尘作为它的界限呢?什么地方是鼻识的界限?
P3分合难破(分三)
Q1破因鼻生 Q2破因香生 Q3破和合生
今Q1 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
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
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
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阿难!若是因为由鼻根和香尘中间,生出这种的鼻识;如果这样子,那么在你的心里边,你以什么是你的鼻子呢?你说,在这个地方,本来这就是个鼻子,佛还问以什么为鼻子。大约佛的意思,是叫阿难说以眼睛为鼻子,或者以耳朵为鼻子。那么阿难对于这个道理没有了解,所以现在佛问他以什么为鼻子,他也不敢回答。
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是取这个肉质,好像有两个爪在脸这个地方之相为鼻呢?还是你取能嗅,有一种嗅觉,这就有了动、静之性;以这个“性”做鼻子呢?
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假设你以这个肉形做鼻识的话,这些个有肉的东西,都是人的身体;身所能觉知的,这就叫“触”。
名身非鼻:这个触叫“身”,它的名字不叫鼻子。
名触即尘:这个肉质的是身,有所触的,这就是一种触尘,根本就没有一个鼻子的名义。
鼻尚无名,云何立界:它连个“鼻子”的名都没有,你怎么能给它立个界限呢? 佛就是不讲道理!谁都知道他自己有个鼻子,现在他把这阿难的鼻子给弄没有了!佛没有问阿难:“你的鼻孔究竟是冲下、是冲上啊?”没有问!那么我现在问问你们听《楞严经》这些人,你说每一个人的鼻孔是冲下、是冲上?你若答得出来这个问题的话,这也当一个月的总考合格了;你若答不出的时候,还像那个“舍卫国、室罗筏城”一个样。所以,这个人的鼻孔究竟冲下、冲上呢?
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你若取嗅觉这种的知觉性为你的鼻识;在你的心里头,以什么算一个知呢?
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你如果以这个肉作你嗅香的知,那么肉所知道的这个,本来名叫“触”,不叫“鼻子”这名字。
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这个虚空,是讲接近鼻孔的虚空。譬如你说,在鼻孔和空气相接近这儿,就是鼻识。可是你如果以虚空为知,虚空它自己知道它的空,你的肉就不应该有所知觉。
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像这样子,那应该虚空就是你阿难的身体,而你的身体就应该没有知觉。如果是这样子,你这个阿难,根本就不应该有你存在的地方!为什么?你是虚空嘛!你的识在虚空里头,虚空知道它虚空本身,如果你自己不知道这个识,和识也没有什么关系了。如果你知道,认为这是一种分别的识,那你的身体就应该也是虚空了! 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若香臭气,必生汝鼻,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栴檀木;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臭则非香,香应非臭。若香臭二俱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谁为汝体?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
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如果你说识是由香生出来的,以香尘说是你的鼻识;那么这个识也就属于香,而不属于你,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与你没有关系啊!




















































类别:楞严类||编辑|删除   |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i贴吧|浏览(0)|评论 (0)
上一篇:印光大师关于禅净的开示【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8 23: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