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02|回复: 6

[讲解文档]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3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二)  (第二卷)  香港九龙  档名:12-30-2

  请看讲义第一章,最后一段,第六段:

  【善财闻法,勤求爱乐,随逐文殊,瞻恋不舍,一心归向。】

  昨天我们讲到这个地方,接著看:

  【正是所谓上根随逐,同餐妙旨,独颖众流。重法随师,陈偈求度。】

  世尊在本经举善财童子,做为修学大乘的榜样,这一种教学的方法非常的圆满。所以《华严》有理论、有方法,理论跟方法都是达到究竟圆满,末后还让善财童子,让五十三位善知识,做出修学的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从这些地方去体会、去领悟、去学习,我们在一生当中一定也能够契入佛的境界,《华严》末后「入法界品」,希望我们每一位同修都能够证入。怎么证入?向善财看齐,我们就能证入。

  昨天跟大家介绍,『勤求爱乐,瞻恋不舍,一心归向』,是好学。修学的枢纽、关键,就在「一心归向」这一句;正是净宗法门常说,「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一心归向,一门深入,长时间的薰修。他给我们做的样子,经上说这『正是所谓上根随逐』。学生是上根,老师也是上根,老师是文殊菩萨,学生是善财童子,师资道合,这个因缘无比的希有。『同餐妙旨』,「妙旨」是什么?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是真理,这是真正的真理。我们在世间人常常听到真理,实在说是有名无实,什么是真理?各人自己说一套,说它是真理,所以那是不可靠。佛法里面讲的真理是「诸法实相」,《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同餐」,同契入,老师入这个境界,学生也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在《华严经》上称之为一真法界,称之为华藏世界;在四十卷经经题上,说的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把这三个名词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清楚了,一真法界,华藏世界,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於是才相信这是真理,这个是事实真相。

  『独颖众流』。「颖」是脱颖而出,超越了;「众流」是讲所有大小乘修学的人,他在修学的大众当中,出人头地,能够契入境界。这样的人,要用我们世间人的言语来形容,那是特殊天才,决不是一般普通人。这样的聪明智慧,这样的学习能力,他还是『重法随师』,亲近善知识,不离开善知识,这做给我们看。我们的智慧、德能不如他,我们遇到一个善知识,要不能发心跟随,我们的道业怎么能成就?世出世法没有例外的。古德常讲名师出高徒,学生一定要长时间追随老师才能有成就,时间短了,不可能。

  「重法随师」,亲近老师,一定要把自己的愿望向老师报告。这一段我们就省略了,我们因为时间的关系,经文都是节录的。善财童子向文殊菩萨报告,他自己修学的愿望,如果不将自己的愿望向老师表明,老师就没有办法指导你,必须自己要把愿望说明。善财的愿望我们都知道,因为后面五十三参,每遇一个善知识,一见面第一句话要把自己的志愿表白。他说,他已经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们在此地看到,在前面第五段看到,他发无上菩提心,志愿作佛。他来学佛,学佛为什么?为作佛。

  愿是有了,如何能将愿望落实?所以他亲近善知识,提出两个大问题:一个就是怎样修学菩萨行,怎样学习菩萨道,他说得很多,这两条是重点。我们也想知道,什么是菩萨道?道是存心,菩萨存的是什么心,我们要这样学习。菩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这叫菩萨行。换句话说,菩萨是怎样过日子,菩萨怎样从事他的工作,菩萨如何处事待人接物,这属於菩萨行。我们总结《大方广佛华严经》,总结世尊四十九年一代时教,所谓菩萨道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萨道。菩萨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菩萨行。我们总结拈出来了,可是这怎么样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读《华严经》就有了眉目,纲目先掌握住了,我们才能真正学到东西。老师看到学生有这个愿望,这愿望正确,跟诸佛如来同一个愿望,他怎么不欢喜?热心指教。我们看第七段:

  【由迷心性而造诸业,染自陵他,生於骄慢。长流生死,皆由著我。於我所外境,深生爱染,爱著不出,恋著不离。】

  这些是善财无限感慨的话,没有闻佛法之前,自己在六道轮回作生死凡夫,生生世世都不能够出离。人在世间一定要晓得有过去世、有未来世,绝对不是说人死了,死了就完了,死了完了就太好了,什么事都没有了,问题是死了就不得了,后面麻烦事情太大了。因此我们才需要学习,需要佛菩萨、需要善知识来教导。人生在世间时间短,几十年一下就过去了。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一转眼二十多年,二十多年就像昨天一样,当时我们在讲席当中的听众许多都过世,都不在了,也有一些离开香港,移民到其他国家地区,现在我们在道场遇到二十年前的老同修不多,我们见面特别亲切,感慨万千!二十多年,一转眼就过去了,人生苦短,我们要警觉到。

  正因为人生太短,我们要抓住机会修福、修慧,机会很难得。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是空的,唯有积德修善是真的,诸佛菩萨常常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我们要认真去思惟。古人说得好,「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带不去的都是假的,决定不要贪恋;带得去是真的,要认真去考虑。唯有业随身,你造的业能带得去,你造的善业带去,来生得好果报,你造的恶业带去,来生堕落三途。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为什么不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修善的机会要认识,要把它抓住。

  善法里面第一善法是什么?教学。儒家常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中国孔老夫子,一生从事於教学,平民;释迦牟尼佛虽然生为王子,出家了,甘心做一个平民,也是一生从事於教学;真的是千年万世,提起孔子、世尊,哪一个不尊敬?哪个不佩服?历代这些帝王将相,有几个人知道?有几个人景仰?於是我们明白,教学第一善。第一功德,第一善行,办教育;特别是佛法的教育,我们要认识清楚。所以你真的认识清楚了,机会抓到了,你这一生修的大善,积的大德。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二)  (第二卷)  香港九龙  档名:12-30-2》

摘自《净空法师善财童子参学报告》
  我们出家人是个教员,我一生没有道场,住别人的道场,一生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很自在,自己什么事都不要管,天天念书,一生念自己喜欢念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做的事很简单,讲经、教学,就这么两桩事情,其他什么事情不闻不问。过去在台湾,韩瑛居士抓到这个机会,她帮助我,我也帮助她,我们合作了三十年,建立「华藏图书馆」。她往生之后,我在新加坡讲经,被李木源居士给抓去了,留我在新加坡,提供讲堂给我,提供教学环境给我,我们在那里办了一个「培训班」。建一个念佛堂,建一个讲堂,有个培训班,我就很满意了。我一生作客,不作主,主人是他。佛教居士林他是林长,净宗学会他是会长,培训班他是主任,我当教员,所有行政业务我一概不理会,所以才轻松、才自在。我们配合得非常好,他去搞行政、去搞业务,我来帮助他教学讲经、领众念佛,我们分工,各人把自己各人的工作做好,给其他道场做个好样子,做个好榜样。这是讲到我们要抓住机会积功累德,机缘一纵即逝,很难再遇到。凡夫确实没有慧眼,所以往往遇到机会,因为不认识,错过了,这个原因这段经上讲过。

  『由迷心性而造诸业』,这一句是总说。这是讲六道凡夫迷失了自己的真心本性,起心动念都是造业。既然造业,说实在的话,造的善业少,恶业多。我们想想善财童子在此地所说的,我们有没有?『染自陵他』,「染」是污染,我们被自私自利污染了,被名闻利养污染了,被五欲六尘污染了;「陵他」是欺负别人,轻视别人,侮辱别人,甚至於陷害别人,我们干这个事情。『生於骄慢』,骄慢是严重的烦恼,自己不知道。奇怪了,现在这个社会还提倡,值得骄慢,你看糟糕不糟糕?自己稍微有一点点成就,值得骄傲,一骄傲就完了,就堕落了。我们看看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无论什么样的成就,他们都感觉得惭愧,哪里敢骄慢?晚近一代,中国大善知识印光大师,他老人家一生自称常惭愧僧。什么叫惭愧?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别人,我做得不够好,虽认真努力的做,我做得还不够圆满,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

  如果犯这个毛病,这个地方虽然是八个字,这八个字就很严重,「染自陵他,生於骄慢」,后头一句是果报,『长流生死』,你在六道里头,头出头没,永远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总结原因,『皆由著我』,「著我」是什么?自私自利。我常常劝勉同学,你要想真修行,真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你必须要放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你要把这个念头放弃掉,要把这个行为放弃掉。这种念头跟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烦恼,我们仔细观察,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几个月的小孩他就有占有的欲望,放一块糖在那里,两个小孩就争、就抢,你就能看得出来俱生的烦恼,没有人教他,他就有控制的欲望,有占有的欲望,你说这个多可怕!所以教育比什么都重要,我们现在懂得、明白了,佛把这些事情跟我们讲清楚,应当要放下,应当要舍弃。

  如果依旧是迷惑颠倒,必定犯下面的过失。『於我所外境』,「我所」是我所有的,我要控制,我要占有著;「外境」是身外之物。『深生爱染』,每个人喜欢东西不一样,有人喜欢财,有人喜欢色,有人喜欢名,有人喜欢地位,有人喜欢权利,很复杂。外面境界无量无边,只要你贪爱一样,你就完了。你们看小说,看《西游记》,孙悟空本事很大,被观世音菩萨控制了,他为什么会被观世音菩萨控制?喜欢戴高帽子,我们现在讲,孙悟空好名。他别的都放下,荣誉没有放下,喜欢戴高帽子,观世音菩萨给他一顶花帽子,好喜欢,一戴在头上,紧箍咒,就被观音菩萨控制住了。如果他能够荣誉放下,佛菩萨对他无可奈何,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要你有一个爱好,你就被阎罗王控制住了,你的小辫子就在阎罗王手上,永远不能超越。佛菩萨的能力本事就是他放下万缘,他於世出世间法什么都不贪著,不但阎罗王对他没有办法,帝释天、大自在天王、摩醯首罗天王对佛菩萨都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回过头来只有恭敬礼拜。

  佛教给我们,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念佛念的什么?一心念菩萨道、念菩萨行。念佛就是念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念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是真念佛。我们上联是佛心,下联是佛行为,我们认真努力学习,那你就是存菩萨道,修菩萨心。如其不然,那就跟善财所说的,你『爱著不出』,不管什么你只要爱一个,执著,「著」是执著,你就不能出六道轮回。『恋著不离』,你没法子离开,这个问题非常的严重。有这个毛病的人太多太多了,连出家人都不例外。我见过有一些出家人,喜欢读经读书,非常爱经书。我过去也是这个毛病,一生唯一嗜好喜欢书,以后遇到李老师,李老师有一次讲经说得好,过分爱书的人,将来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书会生蛀虫,他就投胎作蛀虫。为什么?「恋著不离」。我听了之后,胆颤心惊,去作书虫,所以书就丢掉了,不再爱它。

  有些人爱佛像,专门搜集佛像,恋著不舍,那他死了时候到哪里去?我有一年,在漆咸街那边有个小道场,煜明法师,我在那边讲经,我看到那边有几尊佛像,有一组西方三圣,造的像不错,佛像里面是空的,老鼠在里头作窝,我见到那个,我忽然就领悟到,大概恋著不舍佛像的人,死了以后在佛像里头作窝。佛像里面,那佛像是木雕的,蚂蚁可以作窝,蟑螂可以作窝,老鼠可以作窝,那好了,死了以后就投这个胎。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不可以恋著,你爱著、恋著,祸害无穷,不是别人害你,你自己害自己。

  世尊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教导我们,佛弟子可以为世间事,不可为世间意,这爱著、恋著是世间意,不能有。我明白这些事理之后,常常劝人,我们在世间只要使用权,不要所有权,要所有权就糟糕,我们使用自在就很好。像我们住旅馆多自在,哪一天走了,那是老板的事情,与我不相干,你说多自在!我们把世间当旅馆来看待,没有一样东西是我的,没有一样东西值得我们贪著,知道我们在此地住很短时间就要离开,毫无贪恋,彻底放下,你就得自在。这一段是讲六道众生迷惑颠倒,造业受报。再看底下这一段:

  【执我我所而生三过。】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二)

续-《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二)  (第二卷)  香港九龙  档名:12-30-2》

摘自《净空法师善财童子参学报告》
  菩萨跟我们讲三种过失,你执著我跟我所有的,世间人哪个人不犯这个毛病?执著身是我,我的财富,我的产业,我的眷属,我的事业,都是我的,我的就是我所有的。执著这两种,菩萨在此地告诉我们,你就生三种过失。第一:

  【於未得处而生谄诳。】

  这就是讲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希求,用尽心机想得到,现在人讲的追求,拼命追求。世间普遍追求财富,追求到死,他还没有满足,死了以后一样带不去,所追求的全部落空,他不知道。人在世间有福不知道享,天天为了财去拼命,听说有工作到半夜都不能睡觉,每天晚上吃安眠药,为什么?拼命求财。其实他那个财,三辈子都享受不完,他还要求,你说这个人可不可怜!我过去讲经曾经劝过同修,你们真正觉悟了,好好的赚钱,赚钱积蓄,如果够一年生活费用,休假一年,玩一年,用完了,再去找工作,你说这个多自在!这会享受,不要去做钱财的奴隶。可是执迷不悟的人太多太多了,他都不懂得他到这个世间来是干什么的。这样的人我们看得很清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一看他是什么人?他是钱财的奴隶,他不是人,不懂得过人的生活,这是举一个例子说。第二个过失:

  【於不可得处便生嫉忌。】

  他想想得不到,看到别人得到,别人或者是得到名,或者是得到利,他得不到,他也没办法得到,生起嫉妒瞋恨,想方设法诬陷破坏,造这个罪业;不懂得修随喜功德,不懂得成人之美,想方法去破坏。特别是佛法,佛法是利益众生的,我们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读到,经文一开端佛就讲一个公案,说个故事给我们听。他说有两个比丘讲经说法,得到许许多多听众的拥护,像我们现在状况一样,听众多了,供养多了,皈依的人多了,别的法师看到嫉妒,造谣言,生事端,破坏这个讲经的法师,让听众对法师丧失信心,破坏这个道场,这叫破和合僧。造这样的罪业,堕落在地狱,在地狱多久?佛在经上讲,我们人间的时间一万八千多年。人间的时间,跟地狱、跟饿鬼、跟畜生有时差,现在讲时差大家好懂,地狱里头,所谓是度日如年,实际在地狱里面感受是无量劫,人间已经是千百万年。这是一念之差,造这么大的罪。造业容易,很简单,几个小时的时间,几天的时间,但是将来受果报可就苦了。这什么原因?由於执著我跟我所,这是病根。

  假如他觉悟了,他能够修功德,赞叹法师,帮助这个法师,成就法师,功德殊胜不可思议,他这个功德决定不在讲经法师之下。世间有没有这个人?有,我们看《六祖坛经》,印宗法师就是。当年印宗法师在闽南一带,是受人尊敬的大法师,他的道场就是现在广州光孝寺。他讲《涅盘经》,外面旗杆风吹著幡在那里动,听众有几个不老实,有人看到风动,那个人跟他抬杠,不是风动,幡动,两个人风动、幡动就打起架来了。争论不休,正好六祖惠能大师也在场,他在当中插了一句话,「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大家一听,服了。印宗听听,这个法师也很了不起,讲完经之后向他请教,知道他是忍和尚的传人,给他剃度,剃度完了之后,拜他作老师,这了不起。他没有嫉妒、毁谤,他把他一生弘法利生的成就完全奉献出来,供养惠能大师,惠能大师在这个基础上,将佛法发扬光大起来。惠能大师的成就就是印宗的成就,印宗跟惠能大师是平等的,无二无别。一念之差,一念善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一念不善堕到阿鼻地狱,受无量劫的罪业,就在一念之差,何必造这个业?这第二种过失。第三种过失:

  【於已得处便生悭吝。】

  已经得到了,吝啬,不肯布施,不肯放下。已得的财,纵然遇到别人有大难,也一毛不拔,不肯伸出援手。得到的权位,遇到真正有高人,不肯让位。像我们看到印宗法师,看到惠能确实比他高,马上把位子让给他,如果有执著我、我所的人办不到。印宗法师心目当中只有佛法、只有众生,谁能做得比我更好赶快让他,惠能大师才接著办。没有人比我做得好,那没有法子,当仁不让。我们自己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遇到比我好的马上要让位,时时刻刻准备让位,欢喜让位。有财,赶紧布施,到处供养。都在一念之间,那个念的根是我执,《金刚经》上世尊劝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真正觉悟人。

  佛菩萨教导我们,一个真正觉悟的人,念念为的是众生,念念为的是佛法。什么叫佛法?帮助众生觉悟的法,就叫做佛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讲的是什么?我们从《华严经》上,将它归纳可以结为三种:第一教给我们做人的方法,为我们说明人与人的关系;第二教我们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点重要,由於人不懂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以任意的破坏自然环境,现在有很多人说地球病了,地球怎么病的?人为破坏自然环境,让地球上自然生态失去平衡,我们现在遭难,许许多多天然灾害是这样来的,不知道跟自然环境怎么相处,佛在经上教我们;第三佛教给我们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与天地鬼神如何相处。这是佛经教里面的内容,所以佛教育,世出世间所有教育当中最完善,跟我们的关系最密切不过了。

  佛教育可以达到三个目标:第一个社会安定,第二个世界和平,第三个人民幸福,非常实际。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都是这么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愿望。在《华严经》尤其明显,不分族类,不分界限,不分宗教信仰,一律平等的教化。佛教育的功德是对於虚空法界,佛经里面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他来一个和平统一,妙不可言!和平,大家和睦相处,平等相待,佛法不坏世间法。譬如宗教,我们在新加坡,新加坡有九个宗教,我们用和平统一,每一个宗教我们和睦相处,平等相待,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维护社会安定和平。我们统一在哪里?统一在一个正确的思想理念,就是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我跟大家接触都欢喜,我说佛第一,耶稣第一,上帝第一,阿拉第一,各个都第一,第一就和睦了,问题就解决。我佛第一,你基督第二,非打架不可,会闹翻天;都是第一,就没有话说了。佛经第一,《圣经》也第一,《古兰经》也第一,每一个宗教经典都第一,平安无事了,这叫平等,这叫和睦。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二)

续-《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二)  (第二卷)  香港九龙  档名:12-30-2》

摘自《净空法师善财童子参学报告》
  一切众生随著他自己的爱好,随著他自己的乐欲,他喜欢信哪个教,我们都赞叹、都鼓掌,好!绝不拉信徒,绝不说是我这个好,他那个不好,不可以这样说,所以我们跟每个宗教相处得那么好,问题就解决了。宗教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族群也能用这个方法解决,国家与国家还是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彼此互不侵犯,彼此互相合作,共存共荣,这叫和平统一。佛法的教学就是教我们这一套本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我们契入这个境界,把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落实!《华严经》教我们这些。

  所以我们得到的要能舍,要肯布施,欢喜帮助别人,决定不能够悭吝,悭吝就坏了。世间人认为得来好不容易,丢掉了很可惜,不肯舍,这是个错误的观念,不知道愈舍愈多。佛教给我们「舍得」,舍是因,得是果报,这句话里头意思很长,这是第一个因果,舍是因,得是果。第二个意思,舍得,你把你所得到的再要舍掉,不可以吝啬,愈舍愈多,愈多愈舍,永远不可以悭吝,永远不可以把它储存下来,尽量去施舍,你的福报无量无边,生生世世永远享受不尽。佛给我们说明这些大道理,我们认真去学习,从学习当中证明。

  团体亦如是,新加坡居士林,我们就遵守佛的教导,真干!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非常认真努力在修布施,决没有一丝毫吝啬,所以道场财源滚滚而来。这几年,大家都晓得东南亚经济萧条,不景气,无论是私人、是团体,公司行号,收入都大幅度的下降,佛教道场也不例外。唯独居士林,不但不下降,月月增长,人家觉得奇怪。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依照佛的教诲布施,愈施愈多。居士林每天吃饭平均一千多人,一分钱不收,不管你学佛不学佛,只要你去吃饭,决定是笑脸相迎,欢欢喜喜供养你,一年到头一天不缺;不但一天不缺,二十四小时不缺。每天供养三餐,两道点心,晚上有咖啡、有牛奶、有茶,有点心,日夜不间断。为什么?那边有不少人在念佛,念佛堂是二十四小时开放,日夜没有间断的念佛,所以茶点供应要日夜都不能间断。

  去年我在新加坡过年,很难得,我们举行一个温馨晚会。我们想到有很多没有人照顾的养老院的老人,没有人照顾的儿童,孤儿院跟养老院,我们请客,请他们一起来过年,我们请了三千八百人,举办一个温馨晚会,办得很成功。今年过年又快到了,再二十几天,今年我们办一个更大型的温馨晚会,我们今年预定请五千人在一起过年。我们请了新加坡九个宗教,请每个宗教派人,我们祈祷世界和平。祈祷的时间,从三十一号晚上八点钟开始,到元旦早晨八点钟,十二个小时不间断,九个宗教在一起祈祷。我们佛教,我跟大会建议,希望我们佛教出席一千人,这十二个小时念「观世音菩萨」;遵守印光大师的教诫,我们这十二个小时不为自己,为全世界苦难众生,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念十二个小时不间断。我们用这个方法祈祷很有意义,过年大家在一起欢欢喜喜过年,不要一个人搞,一个人太孤单了,太寂寞了。

  今年过年,我们请九大宗教的领袖作主席,由他们来出面。我们全心全力来筹画,请他们出面领导,显示宗教的和睦,宗教的合作,我们做出个好样子,让世界上其他地区国家看看。所以我们邀请每一个国家驻在新加坡的大使,请他们作贵宾,参加我们的新年晚会;我们请新加坡总统做我们的贵宾,总统非常欢喜答应了。盛会,所以要大方慷慨布施!这一会,温馨晚会,需要多少钱?前几天我看到他们的报告,概略估计,大概要新加坡的钱二十万到二十五万,值得!这叫什么?这叫打千僧斋,无遮大会,这是真正的布施供养,真正的好事情。末后两句是总结:

  【由三毒造业,岂有出期。】

  「三毒」是贪、瞋、痴,世间人因为执著我、我所,起贪瞋痴。贪瞋痴造业,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不但不能出离六道,不能出离三途,你说多可怜!善财童子觉悟了,明白了。再看底下这一段,第九段:

  【一切佛法,皆依大悲。行愿相扶,方能致远。深信佛法,坚忍不动。】

  这是善财童子在老师面前表态,他觉悟了,他回头了,真正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头?从上面这一段回头,上面我们讲的第七段、第八段,从这里回过头来。放下迷惑,放下执著,放下贪瞋痴慢,放下自私自利,从今而后一切依佛法,依靠佛菩萨的教诲。佛法所依,大慈大悲,佛门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佛法依的是慈悲。慈悲是什么?慈悲就是爱心。为什么佛不说爱,说慈悲?世间人爱是感情的,感情就会有麻烦发生,慈悲是理性的,以智慧的爱叫慈悲,以感情的叫爱。感情不稳定,千变万化,你看现在的社会男女相爱,早晨相爱结婚,晚上闹翻了离婚,成什么话!

  所以我们要认识清楚,世间人讲爱,说得怎么好,我们听了笑一笑,假的,不是真的,虚情假意,可别当真,当真你就上当了,假的。佛菩萨对众生的爱是真的,永远不会变的,叫慈悲。世间人讲爱是假的,讲恨也是假的,都不可以当真,因为他从来不用真心,他用的是妄心,妄心怎么能当真?明白了,清楚了,若无其事,跟世间人交往就好相处,不要当真。一认真就不好相处,当中就会有误会,有猜忌,有矛盾,有斗争。知道全是假的,虚情假意,绝不放在心上,若无其事,这就好相处。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二)

续-《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二)  (第二卷)  香港九龙  档名:12-30-2》

摘自《净空法师善财童子参学报告》
  佛法依大慈大悲,『行愿相辅,方能致远』。佛菩萨的愿望以及教我们发愿,总的来说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告诉我们佛教学三个目标,第一个人与人如何相处,这一点做到了,其余两个不难做到,以这个为重。众生无量无边,度是什么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为他们服务,度是服务的意思,是帮助的意思。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要发心去帮助他,为他们服务。要真正用真诚心,热爱一切众生,他需要什么帮助,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到,希望都能做得圆满。但是要晓得所有一切协助之中,是以协助他破迷开悟为第一个重点,因为他迷是凡夫,悟了他就成佛、成菩萨,帮助他破迷开悟。绝对不改变他身分,不改变他生活方式,譬如他是个基督教徒,绝对不是说把他拉来当佛教徒,那你错了,你完全错了。他还是个基督教徒,但是他是菩萨,他是佛,我们帮助他成佛,帮助他成菩萨,不改变他的身分,这是佛法。什么叫菩萨?什么叫佛?我们这对联上两幅他做到,他就是菩萨,他就是佛。

  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就说得好,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基督身而得度者,即现基督身而为说法,这是一个意思。他那个是应以基督身分得度的,所以他就在基督里面作佛、作菩萨,这叫做「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不是说强迫你离开你的基督教,你来学佛作佛教徒,你这叫坏世间法,你错了,这不是帮助众生,这是陷害众生。你对外国人来说,你不要作美国人,你要归化中国作中国人,你不是破坏人家国家,破坏人家宗教,破坏人家伦理吗?大错特错!你对人家不尊重。人与人不分界限,不分国家民族,不分宗教信仰,我们对人要尊重。佛度众生跟世间人确实不一样,世间人拉信徒,佛不拉信徒,佛尊重你的自由,尊重你的爱好,尊重你所尊重的。佛能够恒顺众生,没有一尊佛菩萨叫众生恒顺自己,没有,佛恒顺众生,绝不要求众生恒顺自己。佛没有自己,佛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没有我、没有我所,所以无需要别人顺自己,只有我顺一切众生。佛的心量大,我们常常听到佛寺当中念的疏文,「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从这里来认识佛法。

  行跟愿相辅相成,「方能致远」,这个致远超越三途,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到这里是一段,把佛法教学殊胜的功德利益、目标方向说出来。后两句是学生修学的态度,『深信佛法,坚忍不动』。你不认识清楚,你对於佛法怎么会生起信心?你认识愈清楚,你的信心愈坚定,你的信心愈真实。善财认识得很清楚,所以「坚忍不动」,坚固能忍,决不会受任何境界所动摇。再看下面第十段:

  【净戒严洁,三昧适神,法音警物。具此三法,称为大乘。】

  这是说到行门,前面是愿,这是行,以行实现他的大愿。前面这三句是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生慧,智慧开了,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净戒严洁』,要严守戒律。现在人学佛的人很多,研究经教的人很有兴趣,听说戒律害怕,马上就退步了。戒律为什么那么可怕?实在是大家对於戒律错解了,没有认识清楚。你要认识清楚了,你就会很喜欢,你一定会认真努力学习。这个地方讲的戒律是广义,不是狭义,不是说五戒、十戒,普通你们听到菩萨戒、比丘戒,那是狭义的。此地这个戒是广义的,广义是什么?佛陀对我们的教诫。我们如果一心遵守,那就叫「净戒」。

  换句话说,我们是凡夫,没有开悟,没有见性,我们今天明了唯有行为随顺自性,那是最快乐、最完美,是佛华严的生活。诸佛菩萨过的生活是佛华严,生活行为完全跟自性相应,什么人能做到?法身大士;在中国禅宗里面,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们能做到。我们没有大彻大悟,没有明心见性,怎么办?我们想过佛菩萨的生活,不是不能过,能。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佛菩萨的教诫,就行了。就像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教导我们,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就老老实实做,佛教我们不许做的,我们就决定不要违犯,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

  这个意思不难体会,好像我们大人是个觉悟的人,过的是非常幸福美满的生活;儿童不知道,小孩不晓得,不懂事,跟著大人听话,教你怎么做,乖乖听话,你也过大人很幸福的生活;你不听话,那你就要遭难,你要受到惩罚;你很听话的话,你也过大人一样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今天跟佛菩萨比就是小朋友,不懂事的小孩,唯一的方式放弃自己妄想分别执著,完全听话,听从佛菩萨的教诲。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净,这个净字就有了;听从佛菩萨的教诲,戒有了;净戒两个字是这个意思。「严」,庄严,具足净戒的人庄严,庄严是美好;「洁」是身心清净。

  由此可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交际应酬之中,这就是讲处事待人接物,现在讲交际应酬,只要放下自己妄想分别执著,一切遵从佛菩萨经论里面的教诲,我们就具足净戒。如果听从佛菩萨教诲,没有放弃自己妄想分别执著,虽持戒,不清净,这个戒不叫净戒。每一个字的意思我们都要搞清楚,含糊不得,稍稍有一点含糊,我们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不知道怎样落实,这里头的殊胜功德利益、严洁,我们就得不到。洁是身心清净;严,我们用很通俗的话来说,身心健康,光彩殊胜,那是严。你有好风度、有好光彩,人家跟你接触生欢喜心,能够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怀念你。由此可知,持戒利益太大太大了,戒律有什么可怕,好处太多了。大家现在看到戒律好怕,什么原因?没有人讲解,你对它太陌生、太生疏,所以听到戒律都感到很畏惧,原因在此地。你跟它缺少往来,缺少沟通,常常往来,才晓得这是好朋友,不是一个坏人,并不可怕。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二)

续-《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二)  (第二卷)  香港九龙  档名:12-30-2》

摘自《净空法师善财童子参学报告》
  第二句『三昧适神』。「三昧」是定,这两个字梵语音译的,我们把它翻作禅定,三昧就是禅定。三昧也翻作正受,受是享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叫三昧。佛告诉我们,六道众生的享受不正常。佛将六道众生的享受归纳为五大类,身体有两种享受:苦、乐,心情有两种享受:忧、喜,还有一种身没有苦乐,心也没有忧喜,这个时候叫做舍受。舍受好,但是不长久,暂时的,不能够保住;如果常常保住,那就叫三昧。由此可知,正常享受,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这正常;堕落在苦乐忧喜里面,这个享受不正常。

  六道里面高级凡夫,苦乐忧喜舍掉了,放下了,哪些人?色界天人,无色界天人,他们得到正受,佛法里面称他们四禅八定,他们得到禅定。但是这个禅定叫世间禅定,不能称作三昧,世间禅定。三昧这个名称最低级的是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他才成就三昧,他得了正受。为什么?他不会退转。四禅天人,寿命到了会堕落,他会退转。无色界天人,佛讲到最高了,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时间长,佛在经上说,一个大劫,星球一次成住坏空,一个大劫;八万大劫,换句话说,我们太阳系生灭八万次,这么长的时间,这是非想非非想处天人的寿命。虽然长,他总有到的时候,八万大劫到了,他还退转,他又堕落下来,所以他不是究竟。

  世间的四禅八定是相似三昧,不是真实的三昧。真实的三昧,在《楞严经》上称为「九次第定」,禅定第九个等级,超过六道轮回,阿罗汉、辟支佛所证得的,这叫三昧。他不会再退转,不会再失掉,这个时候「适神」,他才得到真正的乐。这个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两边离开,忧喜两边离开了,佛在经上跟我们形容,漏尽比丘之乐。漏尽是烦恼断尽,见思烦恼完全断掉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见惑是错误的见解,思惑是错误的思想,六道轮回里面所有错误的想法看法,他统统都没有,这叫漏尽。这个身心愉快,那种快乐,我们没有法子形容。阿罗汉、辟支佛亲自给我们讲,我们也没办法体会,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从来没有得到过。天上神仙的快乐,我们都没有办法想像,何况阿罗汉?他们超过天界太多太多了。佛在经上给我们形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佛所给我们形容的,是我们世间人能够体会到的那些部分,佛说出来,世间人没有办法体会佛就不说,说了也没用处,说了也是白说。必须自己契入这个境界,你才能体会得到,你才能够明了。

  三昧之乐,我们再用浅显的言词给诸位报告,就是真诚心之乐,清净心之乐,平等心之乐。这个说法大家容易懂,可是这里头的乐你体会不到,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用过真诚心,你没有用过清净心,你也没有用过平等心,这个乐你体会不到。这个话说得很具体,我们来学习,学习当中就体会到了。我用真诚心待人接物,决定没有虚妄,决定不欺骗自己,不欺骗一切众生,你能做到几分你就能体会到几分,你做到一分体会到一分的乐趣,你做到两分体会两分的正受,你没有去做,你完全不懂,你体会不到。

  我们用清净心生活,处事待人,什么叫清净心?决定不被五欲六尘污染,决定不被贪瞋痴慢污染,你的心就清净。内断贪瞋痴慢,外不著五欲六尘,《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也就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是清净,清净心现前。清净之乐,不可思议!平等之乐,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平等的看待,这里面决定没有骄慢,平等的尊重,平等的关怀,平等的热爱,你要不去做,这个乐你得不到。你要真干,法味你才会尝到。我们在此地讲经说法就好比什么?好比说餐馆的菜,一道一道给你们说,说到你们流口水,一点也没有尝到,你没有尝到味道。讲经说法是说菜谱,依教奉行是尝到味道。我们的确要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佛法的味道你就尝到了。

  你尝到之后,你也没办法说给别人听,你说出来,他也不懂。虽然不懂,但是细心的人能看得出来,为什么?你生活得很快乐、很自在,确实跟别人不一样,细心人能看得出来。世间人生活多么痛苦,你为什么生活那么自在、那么快活?你尝到法味,你有法味的滋养。我们今天讲养生、养命,养分,什么是最好的营养?法味是最好的营养。也就是真诚、清净、平等、觉是最好的营养,养心、养生,身心健康,自在快乐。所以我们不能够真干,不能依教奉行,永远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受用。底下一句是慧,戒、定、慧三学。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发表于 2015-9-4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9: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