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11|回复: 0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八十六】---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6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2-6 18:26 编辑

M3会十二处即藏性(分二)
N1总征 N2别破
今N1 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复次阿难:我再给你说一遍,阿难!你要注意听!
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什么叫“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呢?“处”,就是个处所,也就是有一个一定住在的地方。这“十二处”是什么呢?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六处;再加上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这又六处;合起来,叫“十二处”。也有的地方叫“十二入”,和前边那个六入一样的,不过这是六根和六尘合到一起,一共有十二处。 N2别破(分六)
O1眼色处 O2耳声处 O3鼻香处 O4舌味二处 O5身触二处 
O6意法二处 O1分四
P1标举二处 P2双以征起 P3分合难破 P4结妄归真
今P1 阿难!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 P2双以征起 于意云何?此等为是,色生眼见?眼生色相?
阿难!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阿难!你看一看战胜太子的树林子,和这些水泉、水池。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里边,你的见解怎么样子呢?佛征询阿难的意见。此等为是,色生眼见?眼生色相:你看这等等的景象,是色生出来的眼见呢?还是眼生出来的色相呢?你讲一讲这个道理,我听一听! 相信现在阿难又有一点头痛,佛又有问题了!我怎么知道阿难这时候头痛?他没有出声。既没有回答,佛就为他讲了! P3分文难破(分二)
Q1破眼见生色 Q2破色生眼见
今Q1 阿难!若复眼根生色相者,见空非色,色性应销;销则显发一切都无。色相既无,谁明空质?空亦如是。
阿难!若复眼根生色相者,见空非色,色性应销:假设你说,由眼根生出外边这种色尘、这种色相的话;那么你见着空,这虚空不是色相,色性就应该没有了。销则显发一切都无:色性销了,这不就显出来一切色相都没有了?
色相既无,谁明空质?空亦如是:色相既然没有了,又谁知道空的这种性质呢?空,也像这种道理是一样的。 Q2破色生眼见 若复色尘生眼见者,观空非色,见即销亡;亡则都无,谁明空色? 若复色尘生眼见者,观空非色,见即销亡:假设你说,这个见是色尘生出来的;这样,若没有色的时候,眼也就不能看见。可是你的眼睛看空的时候,空不是有形象的,那这个见也应该没有了!因为你说见是色生出来的,那么现在没有色了,也应该没有见了,所以说“见即销亡”。亡则都无,谁明空色:那么连见都没有了,什么也看不见了,又谁知道这是空、是色啊? P4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见与色空,俱无处所;即色与见,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见与色空,俱无处所:因为这个,所以阿难你应该知道,这个见和色、空,本来都无处所。即色与见,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就现在这个色和见,色也没有自性,见也没有自性,这两处都是虚妄的。所以这本来也不是因缘而有,也不是自然生成的,都是由如来藏妙真如性里边生出来这么多个妄见。 O2耳声处(分四)
P1标举二处 P2双以征起 P3分文难破 P4结妄归真
今P1 阿难!汝更听此,祇陀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 P2双以征起 于意云何?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 这是讲“耳声处”了,耳与声的处。
阿难!汝更听此,祇陀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阿难啊!现在你再听一听,在战胜太子这个园子里边,吃饭的时候就敲鼓──就是这个饭办好了,就敲敲鼓,大家吃饭了!要是大家想集会到一起,就要敲钟。 在丛林里头,现在吃饭不是敲鼓;敲什么呢?敲那个叫“梆”的。这个“梆”的样子,就像一条大鱼,是用木头造的。吃饭的时候,一敲那个大的鱼,就“梆、梆、梆”,出这么一个声,所以叫“开梆”。因为大丛林里头,僧人太多了,如果你没有个声音,人都不知道来吃饭。或者有的在自己寮房里睡觉也不一定。好像我有某一个徒弟欢喜睡觉,如果他睡着了,你没有个动静给他,他不醒,连饭也没有得吃了! 所以丛林里头,或者住几千、几百和尚,到吃饭时,就开梆──“梆、梆、梆”!打很多下,不是就这么打三下、两下的;打得很久,打得越响越好。怎么呢?好令人一听见梆声,赶快穿袍、搭衣,就跑去吃饭。出家人吃饭的时候,都要穿上袍、搭上衣,这样庄庄严严,威仪肃穆的。 到那儿吃饭的时候,都不讲话的!在禅堂里,有几千个法师在那儿吃饭,没有一个人说话,没有声音的,这叫“食不语”。这个意思是“持戒”,持什么戒呢?食不语的戒;吃饭的时候不讲话的。出家人吃饭的规矩,也不能吃吃就站起来,然后再坐下吃,都要一坐食──就是坐着不起身来,这叫“一坐食”。有那个行堂的师父走到你旁边,你需要什么东西,他就给你添什么;你欢喜多少,他就给你添多少。你欢喜一碗,他就给你添一碗;欢喜半碗,你用手指头或者筷子这么一画,画一个一半的样子,他就给你添一半。不讲话的! 以前有一个老修行,他受了戒,可是他把戒都犯了,就剩这个食不语的戒还没有犯。这个护戒的神跟着他,就希望他犯这个戒,戒神好就也走了,不保护着他。但是始终他也不犯,吃饭的时候,他总不讲话的。 以后,这个戒神就给他托梦,叫他说:“你吃饭应该讲话!你什么戒都犯了,为什么吃饭这个戒不犯呢?你快点犯哪!我也好离开你了!”这个老修行一想:“哦,我就守这一个食不语的戒,果然有戒神保护着我!”于是,以后他又找了一个有道德的法师,重受过戒;结果,他也修行成道了!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因缘,所以受戒在佛教里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吃饭的时候开梆,据说这梆原来是一个作恶的人,他死后变成一条鱼。这条鱼身上生了一棵树,它专门用这一棵很大的树,把船给拖翻了,它就吃船上的人。以后遇着一个阿罗汉,大约就把这条鱼超度了;于是用鱼身上这棵树,仿造鱼的样子,造了这么一个梆。所以一吃饭的时候,就打这个梆,表示把这条鱼的罪业都给消了,这鱼就也托生去做人了!这都是没有什么根据的传说,我也是姑妄言之,这么讲给你们听一听。
那么前边的经文说“食办击鼓,众集撞钟”,所以钟鼓音声,前后相续:在这儿又是钟声,又是鼓声,或者先敲钟,或者先敲鼓,这声音都是前后相续。于意云何:佛又问阿难说,这个钟鼓的声音响了,在阿难你的意思里,你有什么感想啊?
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此等钟鼓的声音,是声音走到你的耳朵旁边,叫你听见的呢?或者是你的耳朵到声音那个地方去了呢?佛这么问阿难,大约阿难也没有什么话回答。阿难现在不像以前那么样冒冒失失的,一问什么,即刻就回答了。现在他不出声了,就等着佛给解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9 04: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