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28|回复: 0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八十三】耳入,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3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2-3 20:46 编辑

P3无所从来 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何以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
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
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 如是阿难:像前边所说这个情形,阿难!
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你应该知道,这种的闻性,不是从动生出来的,也不是从静生出来的,也不是从耳根里生出来的,也不是从空间里边生出来的。 何以故:为什么?这还是像前边的意思差不多,不过我们人不要嫌麻烦。这个道理,是要详细说;佛把六根的境界,详详细细地显示出来。 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闻性是从静中来的,那动的时候,闻性就应该随着没有了,就应该听不见动的声音。
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如果闻性是从动中来的,静的时候,闻性就应该也随着没有了,也就不应该知道有静的相。那么既然在静的时候有闻性,在动的时候也有闻性;所以闻性不是从动、静这两种的尘相生出来的。
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从耳根生出来的,这动、静两种的尘,也就没有了;好像前边所说,这个闻本来没有自己的体性。为什么?它若是有体的时候,就应该有一个体性;而现在这个闻性,你也找不着它的体性。
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要是闻性从空间里边发生出来的,空若有一种闻性的话,就不叫“虚空”了!空是个没有知觉、无知无识的,这才叫“空”,所以这不是从虚空来的。
又空自闻,何关汝入:就算它是从虚空自己生出来的闻性,这与你耳入又有什么关连?这与你这个人没有关系,风马牛不相及的。 P4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因为这个,你应该要知道,耳入这种闻性也是一种虚妄的;本来也不是因缘所生的,也不是自然所生的。它的来处,是从如来藏里边生出来的。 O3鼻入(分四)
P1举例显妄 P2辨妄无体 P3无所从来 P4结妄归真
今P1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前边把“眼、耳”这两种“入”解释已竟,现在讲“鼻入”。
阿难!譬如有人:比方有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人干什么呢?他没有事干,自己和自己来开玩笑。怎么样开玩笑呢?就是急畜其鼻:怎么叫畜鼻呢?就这样(上人示范“吸鼻”)往里抽气,往里缩气。这鼻子,若有事情才这么闻一闻;但是这个“急畜其鼻”,他不但急,而且还时间久。
畜久成劳:你别看向里抽气没什么,你抽得时间久了,这鼻子也疲倦了。疲倦了,就有了一种的妄想,这鼻子也生出妄想了!生什么妄想呢?它大约也想休息休息了。可是这个人不叫它休息,于是乎它就有了感触了。有了什么感触呢?
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就在鼻中,它觉得这个气凉了、冻了,非常寒冷的。
因触分别,通塞虚实:在这个气的寒冷之中,有这么一种气到鼻孔里边的触觉,因这种触觉就生出一种分别心来。分别什么呢?分别“通、塞”:“我这鼻孔通不通气呢?”通,就是虚;塞,就是实。他觉得:“我现在鼻孔是不是伤风不通气了?或者左鼻孔通气,右鼻孔不通气?或者右鼻孔通气,左鼻孔不通气?”他就分别上来了。你说没有事情,他就找事情来干,生出来这么多的分别心。
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像这样子的,以至于各种嗅气──就是臭气。怎么叫个“臭”呢?自大加一点。自己看着自己很大的,这就念个“臭”字。所以说“自大是个臭”。 有的人或者不懂,不知道什么叫臭,什么叫香?香,他也不知道;臭,他也不知道。我告诉你,你把鱼放到一个地方不理它,时间久了,它就臭了。臭的时候就生虫了!一般人觉得这鱼本来是好吃的东西,生了虫之后,再给你吃,你也不愿意吃了。你一想它那个味道,不要说吃,一想就要作呕了。这也好像一说“酸梅”,口里就生水了一样;或你一想到站在万丈悬崖上边,喔,脚心就酸了,发软了!这是同一个道理。你若想臭的东西,就要作呕,就要吐,吃的什么东西,都要吐出来了! 很奇怪的,上海人专门欢喜吃臭的,欢喜吃臭豆腐。我认识很多上海人,那个臭豆腐,臭得就和厕所的屎味道一样一样的;喔,他欢喜吃那个东西!你说奇怪不奇怪呢?真的,我不是骂上海人,真是这样子! 还有我到普陀山,那里的法雨寺和普济寺专门吃什么呢?就吃臭的甘蔗。做糖的甘蔗,他把它不知怎么样弄的,弄得味道臭得不得了。我到那个地方,本来我不选择食的,我什么东西好的、不好的一样吃,我在吃东西上,分别心的识还不用它,但是那个甘蔗臭得也很不容易吃的!但是那个地方的人,他一定要吃那个臭东西不可。这就是各有所好,他好那个东西,你想不给他吃,他认为你虐待他。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的东西,不同的人欢喜吃不同种类的味道,所以每一个地方人的性质不同。 总而言之,你不要自大,自己看着自己很大,那就是臭了。那比臭鱼、臭屎都臭的,就没有人敢近你了。你那么大嘛!谁也不敢接近你。为什么不敢接近你?不是说你大,因为你变成臭了。
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兼着鼻入和劳,这都是真性菩提的表现,这是真性菩提的瞪发劳相现出来这种的境界。鼻入的道理就这样子。 P2辨妄无体 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 这一段文,是说鼻入没有体性的。
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它依着通和塞这两种妄想所现出来的尘;这种不清净的东西,这其间就发生一种闻性。这不是耳朵闻的听闻,这个是一种嗅闻性,就是用鼻子这么闻。
吸此尘象,名嗅闻性:因为它能吸收通和塞这两种的尘相,这就是叫“嗅闻性”。这个嗅闻性,也不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那个“闻性”。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闻自己的自性,得到耳根圆通;而这里“闻性”,就是能嗅闻的性,不是自己的性。
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这个闻性离开通、塞这两种的尘境的话,它自己根本就没有一个体性。 P3无所从来 当知是闻,非通塞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何以故?若从通来,塞则闻灭,云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则无闻,云何发明香臭等触?
若从根生,必无通塞;如是闻机,本无自性。
若从空出,是闻自当回嗅汝鼻;空自有闻,何关汝入? 这还和前边的道理是一样的。
当知是闻,非通塞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你应该知道,阿难!这种嗅闻性,不是从通、塞而有的,也不是从你鼻根生出的,也不是从虚空里生出来的。那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呢?我也不知道!
何以故:什么道理我说它不是从通、塞、鼻根,或者虚空来的呢?我给你讲一讲,你听一听。
若从通来,塞则闻灭,云何知塞:假设闻性是从通来的话,通和塞正是相反的,那么塞就不会有闻性;既然塞的闻性没有了,你怎么又会知道有塞呢? 如因塞有,通则无闻,云何发明香臭等触:假设闻性是因为塞而有的,这个通就不会闻到了。怎么通也可以闻,塞也可以闻?所以这种闻性也不是从通来的,也不是从塞来的。这你应该明白了?既然通和塞都不是,那怎么又发明香和臭的触觉呢?
若从根生,必无通塞:若闻性是从鼻根生出来的,也必然与这个通、塞没有关系了。
如是闻机,本无自性:像这种闻的机能,讲来讲去,它也是没有自性的。
若从空出,是闻自当回嗅汝鼻:你若说这种闻性是从虚空里出来的话,那么在虚空出来的这个闻性,它应该又可以返回来,闻你自己的鼻子。
空自有闻,何关汝入:又者,有一个说法,就算空它自己有闻,与你的鼻入又有什么关系呢?你想一想看,有没有这个道理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8 23: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