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94|回复: 0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八十】受阴,想阴-----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1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O2受阴(分三)
P1举喻合法 P2就喻详辨 P3结妄归真
今P1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比方有这么一个人,他没有什么事情做,觉得很舒服的。“宴安”,就是没有什么事情做。人整个的身体,叫“百骸”。“调适”,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觉得很自然的。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忽然间,他好像把他自己的身和生命都忘了;他这种的性,没有“违顺”,“违”是苦的境界,“顺”是乐的境界,也就是没有一种苦乐的境界了。 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这个人,也是无缘无故的,用两个手掌在空中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涩”就是粗,“滑”就是细。这种触觉,有的觉得好粗,有的觉得好滑腻,好像有一种油腻的油气。有的人手很粗,有的人手很绵软,绵软就是滑腻。“冷”,或者搓的时候觉得手有一种冷相;有的时候,又觉有一种“热”相,我们搓时间久了它就热了。这个,都是属于一种受阴,受阴就是在你心里边有一种感觉。那么这个“妄生”,就是虚妄生出这种的涩滑和冷热这些个情形。受阴当知,亦复如是:这个受阴,你应该知道,它也是这样子。 P2就喻详辨 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
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 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阿难!这些个虚妄不实在的触觉,不是从空里边生出来的,也不是从掌里边出来的。 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这个触觉要是从空里边来的话,既然这个“受”能和这个掌相接触了,为什么它不和身相接触呢?不应虚空选择来触:虚空本来是没有知觉的,它不应该有一种知觉,而选择就是来触这个掌,不来触身,它不应该有这种的思想的。所以这个触觉也不是从空里来的,也不是从掌里生出来的。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这种滑、涩、冷、热的感觉,若从这个掌生出来的,应该不必等两个掌合到一起,它才有感觉。 又掌出故,合则掌知:又有一个道理,触觉如果是从掌里出来的话;你合掌的时候,这个掌就会知道。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那么不合掌时,这个触觉就应该回来;它经过手、胳臂、手腕子和骨髓,自己应该也有所感觉,知道它是从什么地方经过的。怎么它回到身体里边,也不知道这种踪迹是什么?也不知道是滑、是涩,也不知道冷和热了呢?为什么不知道了呢?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若一定在心里知道──这一种的触觉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回来,那自然应该有一个“物”在身中,或者往、或者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怎么要等到合起掌来,才知道有触觉,而在这个时候才给它起名叫“触”呢? P3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所以你应当知道:这个受阴也是个虚妄的,本来不是因缘,本来也不是一种自然生出来的。 O3想阴(分三)
P1举喻合法 P2就喻详辨 P3结妄归真
今P1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我现在再给你讲这个想阴,想阴的来源也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好像有一个人,你一讲酸梅这个滋味的时候,口里头就会有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就这么想自己站到悬崖边,两个脚心就会发软、发酸的,觉得好不舒服那个样子。“蹋”,也就是“踏”。“悬崖”,就是很高的山,它一边不连山坡,好像悬在空中似的,底下很深很深的。你不要说设身处地到那个悬崖上面去,你就现在这么一想,脚心里边就会发生这种酸涩的感觉。这由什么生出来呢?就由这个想阴生出来。 本来你没有吃酸梅,一讲起酸梅,说:“啊,这酸梅好酸的!”这口里就有水出了。中国有这么几句话,说:“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画这么一个饼,不能充饥的;但是望梅,可就能止渴。你人要是口非常渴,你就想:喔,前边有很多酸梅的树!一想这酸梅的树,即刻就不会渴了。那么望梅为什么止渴呢?就因为这是想阴生出来的这种感觉。 曹操是中国三国时代和关公同时的人,他是最奸的。他带着百万大兵出征,偏偏迷路了,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了。军队没有水喝,也没有饭吃,人都好像有病,不能走路,都要渴死了。那时,曹操就下命令说:“我们大家不要休息!前边有一片梅树林,我们到那个地方,大家去吃一点梅子去!”他这一讲“梅”的时候,这些个将士口里就都生出水来,统统都不渴了。于是乎又往前赶路,就找这个梅林,结果也没有梅林。他不过一讲这个梅,大家就都不渴了,口里都生出水来了。 讲这个“画饼不能充饥”,我想起来中国人的一段故事。什么故事呢?不单中国人,我相信每一个国家都有这种人,这叫“孤寒种”──就言其这个人,无论什么东西,都舍不得。 那么舍不得,这个人想给人送礼,就说:“什么时候是你的生日啊?我给你送个礼物。送多少钱呢?一块钱!”那个人也是个孤寒种,说:“喔,那我谢谢你了!等你生日的时候,我也送礼物给你,我要还礼!”“你送什么东西给我啊?”“我送一个饼给你!”于是拿起笔来,就在纸上画一个饼,说:“我就送你这个礼物!”另外一个孤寒种就说:“欸,你这还是麻烦!如果你生日的时候,我给你送一个大饼,多大的?有这么大!我现在这么一比,已经算送给你了!我也不必画了!” 你看!第一个人孤寒,就舍一块钱;第二个人更孤寒,一块钱也舍不得,就画个饼;最后那个孤寒种,还认为第二个不够孤寒,说我这么一比,就算是送给你生日饼了。方才我说“画饼不能充饥”,就想起这三个孤寒人互相竞争,看看究竟谁孤寒?结果这一比,最后这个考第一名。 想阴当知,亦复如是:这个想阴,你应当知道,也是像这个样子! P2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
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
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思蹋悬崖,与说相类。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酢说”,就是说酸梅的那个味道。阿难!你要知道,这种一说酸的味道,口里就有水出;这不是从梅生出来的,也不是从口里生出来的,而是因为有一种想阴的作用。 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像前边我所说这样的情形,阿难!假设这个水是由梅生出来的,这个梅应该它自己会说,何必还要等待人来说,口里才有口水出呢?可是这个梅自己没有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说口水是因为口,而有这口水;那么,应该由这个口来听见人说梅,何必要等待着耳朵去听,才有口水呢?口它听就得了嘛!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假设这个闻性单单耳朵有,耳朵和口没有连带关系的话,这个水为什么不从耳朵出来啊?它是耳朵听见人讲这酸梅的啊!你听听,有没有这个道理呢? 思蹋悬崖,与说相类:那么你想像自己站到万丈悬崖上边,你那个腿就软了,脚心就发酸了。林叔明医生!你说有没有这个情形?(答:“有!”)你是做医生的,你应该知道,他怎么这样子脚就会发酸了呢?你不要说设身处地,站在悬崖那儿去,你就这么样一想:“啊,我现在站在万丈悬崖这个地方,一不小心,就会跌下去!”这时候,这个脚心就发酸软了,腿也软了;你说这是一种什么道理呢?这一般人叫敏感,怎么他就会有了敏感呢?这敏感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若追究它那个来源,这想足蹋悬崖,和那个说酸梅口就有水出,道理是一样的,都是由想阴而成的。 P3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因为这个,所以你应该知道,阿难!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想”这种阴是虚妄的,虚妄而生,虚妄而灭。那么这个虚妄而生,又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呢?这是从如来藏妙真如性里边生出来的;由真起妄,才有这些个虚妄。好像你只讲一讲梅,口里就有水出;你只是想一想“站在万丈悬崖的上边”,脚心就酸软了。这个道理,怎么来的呢?这从虚妄那儿来的。虚妄又从什么地方来?就从如来藏妙真如性那儿来。所以这也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8 11: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