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4|回复: 2

王立群:性灵文字 家国情怀——《心灵禅思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2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立群:性灵文字 家国情怀



**    中国古代禅师的生活是与山水田园联系在一起的。栖蟾和尚诗曰: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古代禅师的悟境也充满了自然生趣,法眼文益诗:“幽鸟语如簧,柳摇金糠长。云归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望,澄心万虑亡。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感受,也不是偶或一遇的心灵状态,而浸透着禅家对所谓真如自性的体证。


**    禅,集印度智慧与中华文化之至真至美至极者,古往今来的一盏心灯,今时今日, 如何使我们继续得以探其幽境,窥其堂奥呢?


**    不妨让我们打开本性禅师之新著——《心灵禅思录》, 通过清透若水的性灵文字, 来体味当代禅师屹屹如山的家国情怀。


**    禅师书中,有绵远悠长的人生感悟。面对纷繁忙碌,躁动不安的世间世事,他直言修行的最好方式是休闲,“只有我们该提起时提起,该拥有时拥有,需付出时付出,需放下时放下,拥有众妙不猖狂,失去所恋不忧伤,如此这般,我们才会活得自在,活得幸福,活得符合规律,活得安详。”对待平凡平淡的日常生活,要学会包容欣赏人与事“残缺的美”,惜福节俭, 适时后退, 因为“在这世间,本来就是没有什么可以放下的,也没有什么可以挑起的”。人生,需要结缘。结缘,就有分享。分享,就有获取,就该付出。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自忧。在禅师看来,人生最核心的是善,佛教最核心的也是善,因此常以“上善若水”、“为善最乐”、“止于至善”、“与人为善”等书赠于信众,“愿大家,做个善的人;愿人间,成个善的世界”。


**    禅师书中,有形而上的哲理思辨。佛教常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对普通人来说很难理解。禅师以事物之方圆来领悟之,阐释之。“这方,在佛教,我想,可用一词形容,即不变。 那圆,可用另一词形容,即随缘。 不变,是本体、本质。 随缘,是事相、现象。 因此,方,决定了事物的内在不变性;圆,体现事物的外在随缘性。 方是根本,圆是枝末。 方要坚守,圆可调适。 有句话,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此话是对方圆寓意的最好注释了。我谓之方圆哲学。”应用于人事“既要方正,又要圆融,既要灵活,又要原则,不能有灵活而没有原则,也不能只有原则而没有灵活”。


**    禅师书中,有似梦似真的美色美景。超脱于尘世的日常生活与禅修实践使禅师对自然与外境,有着超过常人的敏感与领悟,诉之于细腻的笔触与优美的文辞。听,“风,轻轻的,于墙外打个招呼,是否走过? 几缕阳光,刚睡醒,踱在禅舍一角。 或许是露,古老的青石板有些湿润。 天井的树上,有鸟儿跳跃,而不鸣”。此处,无需引经据典,离却人为雕饰,白描的手法,诗化的语言是传达禅意的最好方式。在禅师笔下,为人所熟知的鼓浪屿也有着另一番风景:“在那,我居之的清夜,风中有海的香味,有花的香味,有小夜曲的旋律,有梵音的旋律。 旋律无声,却在我的心间弥漫萦回。 一芒鞋、一佛珠、一袈裟,羸弱的路灯下,借着天上的星光、海上的水光、空中的云光、胸中的心光,我徐行于百年老树老屋之间,百年旧石旧尘之上人生,总是让人这么的充满期待又那么的无奈”。


**    禅师书中,有冷暖自知的禅修体验。禅,超越一般感官感受,是生命的极致体验,生动活泼却又难以言说,因此古人常常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来形容禅修体验的不共性。在本性禅师的书中,多次谈到自己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禅修体验。“通过察知与感受,我觉受呼吸之流连动着意识之流、五蕴之流、生命之流。这时,我感受到了身心的变化,出现了内在的光点、光线、光流、光面。 好像,清清静水中,有小鱼在游,可以透视心的活动与身的运动。 似乎,星星、月亮、太阳、山岳、河海,就在身心中闪动。 这使身与心、与天、与地,似乎,难于分出了彼此。 此时,我似乎觉得,呼吸流停止了,意识、五蕴、生命,忽然定格了,止息了生灭。 禅悦,由此产生,几乎喷发”。这是常人无法到达的精神世界,禅的神秘性由此可见一斑。


**    禅师书中,有振兴佛法的壮志凌云。禅师深信,佛法,是教人生活的智慧,是生活的佛法,其真正宗旨,应体现在教人如何过的自由自在、欢喜欢乐、无忧无虑、无畏无惧、无烦无恼、幸运幸福、超脱解脱上。佛法,是力量源泉、生命源泉、觉悟源泉和喜悦的源泉。佛教中,有立大愿发大誓的修法,因此禅师立愿,“去彰显真理,去为真理奉献,甚至牺牲。 我们彰显真理,真理就给我们道路,将我们拯救”。禅师驻锡之福州开元寺是一座有着久远历史的皇家寺院,曾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而开元寺的未来,在禅师的心中也十分清晰:梦想中的福州开元寺,将有座高高的宝塔,那是古代著名开元塔的重建,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在新世纪节节上升、欣欣向荣的象征;有尊庄严的特大型铜佛,与现有的古代特大型铁佛交相辉映,为海滨之城增添文化的厚重和社会的安详;有座大型的综合性佛教医院,发扬佛教医药事业;有个高水平的佛教翻译局,把中文的佛教著作译成外文,推动中国佛教的对外交流;有座具规模的展示馆,浓缩佛教历史,聚焦佛教艺术,使之成为真之殿堂善之殿堂,更是美之殿堂。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幅幅美好的画卷将在历史的天空逐一成为现实。


**    禅师书中,有返璞归真的真情真性。禅师的文字以情趣入,以情感人,往往在跌宕起伏之际,复归于平淡平和,其中滋味禅师谓之“有禅心一滴,便四海禅境”。其深知作为禅者的生命,“应行万里路,应读万卷书,肉体得到坚强的磨砺;心灵,则往禅悦法喜的幸福之邦迁徙;灵魂,也需要内在外在的跋涉,经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甚至,经缤纷霞彩,清甜甘露,这样,才会纯净,才会透明,才会蕴含吐纳岁月的光明与芬芳”。在禅师笔下,让人感到惬意的时光,是与文字无声的交流,“古老的小方块,当你清心地游走其间,与之为伍,也与之为友,你会发现,它很乐意与你沟通,无论是情,无论是魂。 当我与之打成一片时,往往是宠辱皆忘,身心俱失,如入禅定,唯喜洋洋者矣”。 宠辱皆忘,身心俱失,对现代人来说恐怕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一种心境了。然而禅师的意趣并非仅限于此,最为让他崇仰的,是这则古代禅僧的故事:曾经,有僧迷路偶遇大梅禅师结庵深山而居,就问:您在这待多久啦?大梅答:只见山,青了黄,黄了青。僧又问:出山的路在哪?大梅答:随流去。大梅,因结庵的居所已被人知,便迁居大山更深处。大梅禅师示寂前,留偈八个字:来莫可抑,往莫可追。


**    我与本性禅师虽素未谋面,然神交已久,闻禅师文集出版,欣然为之作序,唯愿他日“五老峰前相遇时,两无言语只扬眉”。


发表于 2015-8-12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师的灵性文字描绘了禅师是一个古代的清高的文人。他的禅思境界清高得没有人间烟火味,把我们带入了仙境。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2 16:12
 楼主| 发表于 2015-8-12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毛中 发表于 2015-8-12 15:11
禅师的灵性文字描绘了禅师是一个古代的清高的文人。他的禅思境界清高得没有人间烟火味,把我们带入了仙境。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19: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