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15|回复: 4

[佛教经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地难胜地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7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三十六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第五难胜地

菩萨闻此胜地行 于法解悟心欢喜

空中雨华讚叹言 善哉大士金刚藏

诸位大菩萨,听完了第四地的殊胜妙行以后,对于佛法更深切地了解,完全觉悟了,真是皆大欢喜。于是他们在空中散出各种宝华,同时同声发出讚叹的话:「善哉!金刚藏大菩萨!」

自在天王与天众 闻法踊跃住虚空

普放种种妙光云 供养如来喜充徧

大自在天的天王和天人,听完了金刚藏菩萨讲完的第四地的微妙法以后,欢喜得在虚空雀跃,普徧放出灿烂的光芒,供养释迦牟尼佛和诸大菩萨。这种欢喜的气氛充满了十方大千世界。

天诸婇女奏天乐 亦以言辞歌讚佛

悉以菩萨威神故 于彼声中发是言

这时天上的婇女——穿着非常鲜艳美丽的天女们,演奏出十分悦耳的天乐。她们听完了金刚藏菩萨所演说第四地的甚深微妙法,因而高兴得演奏起天乐,用言辞谱入歌曲,来称扬讚叹佛,以及称扬这无穷的法味。这都是菩萨修行的功德感应所致,以及诸佛的大威神力所加被,才现出这种种盛况。在她们唱颂的歌词声中,有以下的词句:

佛愿久远今乃满 佛道久远今乃得

释迦文佛至天宫 利天人者久乃见

释迦牟尼佛在很久以前所发的诸大愿,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时间的精进修行,而今才圆满,正式成佛。修行佛道,是一条非常艰难长远的路,而今释迦牟尼佛已证得佛果,圆满成佛了,来到天宫为大众说法。这位利益天人的佛,须要经过极长久的时间才见到他——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大家应该切实遵照佛的教化,精勤修行。

大海久远今始动 佛光久远今乃放

众生久远始安乐 大悲音声久乃闻

大海本来是不会动的,但经过久远的时间,现在也开始动起来了。佛也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时间,才能成佛。已经很久不曾看见佛的智慧光燄,现在才大放光明。众生们也已历经久远的时间未能得到安乐,现在释迦牟尼佛成道出世,众生也随即得到安乐。已经很久都没有听见佛的音声,现在我们又可以听到了!佛大悲的音声,对众生以八音说法,悉皆能明了。

功德彼岸皆已到 憍慢黑闇皆已灭

最极清净如虚空 不染世法犹莲华

佛已经圆满功德,到达菩提彼岸。人的习气毛病,贡高骄傲,黑暗无明,以及贪瞋痴等的烦恼习性,也都除灭断尽了。佛已证得丝毫不染的清净法身,因此犹如虚空能包含万有。佛的智慧超出诸世界,出离了三界,不杂一点世间的烟火气味。就像莲花虽生于污泥,而不为污泥所染。

大牟尼尊现于世 譬如须弥出巨海

供养能尽一切苦 供养必得诸佛智

「大牟尼尊」是释迦牟尼佛的尊称。佛现在出兴于世,就像大须弥山从大海中涌现一样。苦难的众生,谁能供养佛,谁就可以灭除一切痛苦。如果你懂得供养佛,你必定能得到诸佛的智慧。

此应供处供无等 是故欢心供养佛

如是无量诸天女 发此言辞称讚已

为什么要供养佛呢?因为佛具足了功德,福慧具足圆满,是人天的应供者,因为其功德是至高无上的。我们供养佛的时候,要用最虔诚的心,以及最殊胜的供养品,高高兴兴恭恭敬敬地供养佛。这些无量数的天女们,唱出以上美妙的歌词,来称扬讚叹诸佛菩萨。

一切恭敬喜充满 瞻仰如来默然住

是时大士解脱月 复请无畏金刚藏

第五地中诸行相 唯愿佛子为宣说

在法会中的诸天人,及诸大菩萨,一起以最恭敬的心,充满法喜的心,顶礼于佛,仰首注视着佛。佛面现出慈祥的光芒,默然坐在道场,如如不动。这时解脱月大菩萨,又请这位具足四无畏的金刚藏大菩萨,为大众继续演说第五地中修行的一切相状及进行的过程。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第四地所行道善圆满已。欲入第五难胜地。当以十种平等清净心趣入。

这时金刚藏菩萨便告诉解脱月菩萨说:「诸位佛的大弟子们!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在燄慧地上修行菩萨道,其所做的诸善业,皆已圆满。要是想继续进入第五地——难胜地的果位,就必须从第四地至第五地的过程中,修证十种平等而清净的智慧心,才能进入。」

何等为十。所谓于过去佛法平等清净心。未来佛法平等清净心。现在佛法平等清净心。戒平等清净心。心平等清净心。除见疑悔平等清净心。道非道智平等清净心。修行智见平等清净心。于一切菩提分法上上观察平等清净心。教化一切众生平等清净心。

那十种呢?就是:①对于过去诸佛所说的法,应以平等而无分别,且没有染污的心来修持。②对未来诸佛所说的法,也应以平等而无分别的智慧以及清净而无染污的心来学习。③对于现在诸佛所说的法,也应该以平等而无分别及清净而不染污的心来学习修行。对于三世诸佛所说的法,同样以平等而无分别的心来修学。④持戒平等,就是自己愿代一切没有持戒的众生,持清净的戒。把持戒的功德,平等迴向给所有众生,不生分别亲疏爱恶的心。⑤菩萨对众生的心,是一视同仁的。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喜欢的,从不给别人,自己所爱好的,儘量布施给别人。他的心能够包含太虚空中一切万物,宽厚、广大而无量无边,徧住于恆沙世界,没有一点偏差。⑥见惑是一种业障,可以障道,因之修道的人儘管有很多,而成道的人很少,就是受了见惑的障碍所致。如果能除去这种邪见的遮障,以及怀疑懊悔的心,用平等清净的心修行善业,一定可以成道。假使有人,布施之后又后悔,觉得布施给别人,自己就吃亏了,这是错误的想法。因为布施于人,就等于布施自己,功德是不会落空的。⑦修行人要明白甚么是正道,甚么是邪道。要崇奉正道而修行,远离邪道。要有择法的智慧心,依法不依人。要用平等而清净无染的心学习修行。⑧菩萨应培养博学多闻,仔细思惟,得到智慧后,有了正知正见,便依教奉行,用平等清净的心去修行。⑨对于一切觉道的圣法——即是菩提分法,用最上的智慧,仔细观察,用平等清净的心去深入探讨。⑩教化所有的众生,也要用无分别的平等心和清净无染的智慧。诸位听法的善信,你们也应该用这十种心来听法,来学修出世的法门,才能证得果位。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摩诃萨以此十种平等清净心。得入菩萨第五地。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五地已。以善修菩提分法故。善净深心故。复转求上胜道故。随顺真如故。愿力所持故。于一切众生慈愍不捨故。积集福智助道故。精勤修习不息故。出生善巧方便故。观察照明上上地故。受如来护念故。念智力所持故。得不退转心。

菩萨中的大菩萨,用以上十种的平等清净心,修行进入第五地的果位——难胜地。这位大菩萨,当他进入第五地以后,因为①他善能知道修学菩提觉分的方法的缘故。②能知道清净自己菩提心的缘故。③更知道继续追求最上殊胜佛道的缘故。④也能知道随顺真心(真如)理体,用平等清净的心修行。这是依往昔所发的愿力支持的缘故。⑤对于任何众生,知道平等的用慈悲喜捨四无量心,慈愍他们的缘故。⑥知道积集福德智慧来帮助修道的缘故。⑦又知道必须勤勉精进,修学佛道,一刻也不休息的缘故。⑧知道修行菩萨道,才能得到善巧方便的法门。⑨又知道须详细观察照明,能明白五地以上诸地的修行法门和果位。⑩又知道真正地如法修行,能得到诸佛常护念。⑪知道运用智慧力量的支持,恆常精进修行而不生疲厌。因为此菩萨知道以上这些因素,所以他勇猛精进,不退转、不懒惰、不失心,专注一意去修行。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如实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集圣谛。此是苦灭圣谛。此是苦灭道圣谛。善知俗谛。善知第一义谛。善知相谛。善知差别谛。善知成立谛。善知事谛。善知生谛。善知尽无生谛。善知入道智谛。善知一切菩萨地次第成就谛。乃至善知如来智成就谛。

诸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萨中的大菩萨,他是真真实实的明白了,明白四圣谛,就是佛所说的四种真实道理。第一,他知道「苦」的道理。想要不受苦,便应该断除一切烦恼,追求寂灭的真乐。修道先要「知苦」,再要「断集」,次而「慕灭」烦恼,就须「修道」,这是修行四圣谛的四个步骤。人生的苦,有无量无边那样多。概括的说,有三苦、八苦及无量苦。

三苦是:(a)苦苦:无衣、无食、无住,贫穷困苦,这是诸苦之中最苦的。(b)坏苦:譬如这人本来是富贵的,丰衣足食,高枕无忧,声色犬马,极尽享乐。但忽然遭遇意外,或倾家荡产,或亲属离散,存亡不知。贫穷是苦苦,富贵是坏苦。(c)行苦:这种苦大多数人都免不了。虽然没有贫穷的苦苦,也没有富贵的坏苦,可是人自幼到老,念念迁流,念念不息,受尽了奔波劳碌之苦。

八苦就是:(a)生苦:人一旦出母腹,就哭个不停,为什么?因为他已知道人生一世都是苦。另一个原因就是人刚出母腹,身体受到外面冷空气的刺激,皮肉痛得好像活龟剥壳。(b)老苦:人年老了,五官四肢都退化失灵,诸事不便,再加百病丛生,精神无依寂寞潦倒。瞻前,日薄西山;顾后,往事如烟。故终日困坐愁城中。(c)病苦:病魔侵扰不分老少、贫富、男女。四肢百骸,常有各种奇怪毛病,有的经过短时间的痛苦,恢复健康。有的终生为疾病所缠,药石罔效,痛苦而死。疾病的痛苦,不可言喻。(d)死苦:人有生必有死,死也有各种不同,死和病是最平等的。贵为帝王,贫无立锥,都难逃一死。死别的痛苦,悽惨到极点。而人之将死,其肉体的痛苦,如活牛剥皮。(e)爱别离苦:人都捨不得离开自己所爱的人和物,一旦必须分离的时候,其心情之痛苦,也是很难受的。(f)怨憎会苦:这种情形与爱别离苦相反,你不喜欢这种人,就偏偏到处遇着这种人,其语言之乏味,面目之可憎,令人啼笑皆非。(g)求不得苦:就是你所想要的,喜欢的,没有一样能如愿,这种情形,常常遭遇到,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h)五阴炽盛苦: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阴把人支配得颠颠倒倒,时哭时笑,忽恼忽喜,不清净,不平安。这就是被五阴支配得如烈火所烧的苦处。以上这些都是痛苦的实情,以及众生遭遇受痛苦的道理。

「苦集」圣谛:就是一切的苦因聚集在一起,成为无限的烦恼。因为苦,所以应求谋灭苦的方法。但必须先明白苦的原因,继而求解救的方法——就是「修道」,只有修道才是灭苦的最胜道理。

同时,这菩萨不但也应知世间一切世俗的道理,也应该知道世间第一等的道理——就是「出世法」。应该明白一切事物相状的道理。应该知道种种事物差别不同的道理。并应该了解一切事物生起的道理。更应该懂得一切万物死灭的道理。应该觉悟运用智慧修学佛道的道理。应该了知修学十地菩萨道的菩萨所修行的过程,是怎样循序渐进,而成就果位的。更应知道必须有如佛的智慧,才能成就如佛果位的道理。

此菩萨随众生心乐令欢喜故。知俗谛。通达一实相故。知第一义谛。觉法自相共相故。知相谛。了诸法分位差别故。知差别谛。善分别蕴界处故。知成立谛。觉身心苦恼故。知事谛。觉诸趣生相续故。知生谛。一切热恼毕竟灭故。知尽无生智谛。出生无二故。知入道智谛。正觉一切行相故。善知一切菩萨地。次第相续成就。乃至如来智成就谛。以信解智力知。非以究竟智力知。

这位菩萨随着众生的心,乐于令众生都生欢喜。因为他懂得俗世凡夫的心理,知道世间法的运用。他明白实相的道理,可以与世间法通达无碍。就是处身世间法中,同样可以修出世间法。六祖曾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这个道理。菩萨又知道最胜第一义「空」的道理,能觉悟法的「自相」是俗,和「共相」是真的道理。又知道修诸法而证得的果位,有差别不同的道理。又能明白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之所以成立,都是依缘而成,没有自性的道理。又觉悟身心之所以苦恼,是因为不明白一切事的道理,而颠倒从事。又觉悟一切诸趣,何以相续不断的原因,因而知道生的道理。又知道一切烦恼本来是空的,以修行得的智慧,能了然无生无灭的道理。既已知生是集的因,无生就是灭的实证,便要超脱生死,不生二行。菩萨知道了「集」是「苦」因,便深入修「道」,求证「灭」的道理。又了知一切修行的形相,又知道修菩萨行的次第和步骤,相续成就觉果。乃至知道如来的智慧,是如何成就的道理。这一地菩萨的智慧,是以信心和理解力所修得后得智,而不是靠(根本智)真正本然的智慧知道的。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得如是诸谛智已。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妄诈伪。诳惑愚夫。

1 ...9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3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位菩萨中的大菩萨,得知这些最上的道理以后,成就无上的大智慧,真正了解一切有为法,都是虚妄不实,只能迷惑那些没有智慧的愚痴众生们。

**菩萨尔时。于诸众生转增大悲。生大慈光明。

**第五地的菩萨,修行的功夫,比前数地都进步了。对于救度众生,知道运用善巧方便智慧,其大悲心更增强,慈愍心也与诸佛同样。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得如是智力。不捨一切众生。常求佛智。如实观一切有为行前际后际。知从前际无明。有。爱故生。生死流转。于诸蕴宅。不能动出。增长苦聚。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位修第五地的大菩萨,得到前面所说的种种智慧的力量,而不忍捨弃受苦的众生。他努力精进上求佛智,下化所有的众生。他仔细观察,思惟世间上一切的有为法,为什么它总是前际(过去)和后际(未来)相续不断,它的因素是什么?菩萨得到了答案:知道乃是从前际的无明、有、爱的种子,而生出来的一切苦痛。这些种子,令众生在六道中生死流转,生生世世在五蕴的牢狱中,动弹不得,出离不了。炽然苦恼,日夜增长,众苦煎熬,聚于身心。

**无我。无寿者。无养育者。无更数取后趣身者。离我我所。如前际。后际亦如是。皆无所有。虚妄贪着。断尽出离。若有若无。皆如实知。

**菩萨在观察思惟之后,知道根本没有一个我,也没有寿者,没有个养育者,更不会相续不断的在六道中反覆回转,生生不息。唯有离弃这个我的主观,和我所有的执着,才可以了生脱死的苦果。过去际是这样,未来际也是这样,都是空的,都是假的。但人总是贪这个空的假的,虚妄不实在的东西。如果你能把这一切虚妄的烦恼尽了,就是证到「灭」,也就是出离三界之生死痛苦,证得「道」。对于这种若有若无的虚妄境界,凡夫执迷不悟,所以不知不觉。菩萨他已觉了,所以他是实实在在明白这个道理的。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此诸凡夫愚痴无智。甚为可愍。有无数身。已灭今灭当灭。如是尽灭。不能于身而生厌想。转更增长机关苦事。随生死流。不能还返。于诸蕴宅。不求出离。

**佛子!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位修种种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菩萨,他又这样想:凡夫既愚痴不明一切空理,又没有智慧,不知道厌苦,真是可怜!他们经过无量数次的生死幻灭——过去世灭了,现在世也要灭,将来世还要灭。像这样生了死,死了生,深苦不知,重苦不晓,如是流转,终归灭尽。可是他们面对这种生死,加之于身心的痛苦,不懂得厌倦而生这种思想。一生比一生更增加无明,就好像木头人,靠机关来牵动,不牵就不能动,盲目地、被动地,造出恶业,种下苦因,随顺生死的业流奔波,不能返本还原。被囚在五蕴所成的房子里,不知道出离火宅。

**不知忧畏四大毒蛇。不能拔出诸慢见箭。不能息灭贪恚痴火。不能破坏无明黑暗。不能乾竭爱欲大海。不求十力大圣导师。入魔意稠林。于生死海中。为觉观波涛之所漂溺。

**四大——地、水、火、风有如毒蛇一般的恶毒,但凡夫也不知道忧愁、畏惧,更不会想方法脱离。一切的邪知邪见,贡高我慢,都好像毒箭,一刻不停地射入身心。既不能把毒箭拔掉,也没有智慧息灭贪瞋痴的毒火,而得到清凉。也没有方法把无明的黑暗破除,重覩光明。他更无能力使爱欲的大海乾涸,他不知道唯有仰求觉行圆满,福慧具足的人天导师,才能得到解脱。诸如此类的烦恼结使,生死痛苦,都是魔的知见。凡夫在这种魔的知见中所行所为,有如进入不见天日的大丛林,颠倒流转,无出离之日。在生死的大海里,被「觉观波涛之所漂溺」,意思是邪知邪见引起的苦因,有如大海里的波涛,把人漂流翻捲直到淹死也无法拯救。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此诸众生受如是苦。孤穷困迫。无救无依。无洲无捨。无导无目。无明覆翳。黑闇缠裹。我今为彼一切众生。修行福智助道之法。独一发心。不求伴侣。以是功德。令诸众生毕竟清净。乃至获得如来十力无碍智慧。

**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萨道,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又这样想:这些众生,遭受到如上所说的诸般烦恼痛苦,好像没有父亲的孩子,孤独无依。又像四处流浪的人,投宿无门。又像挑着重担走远路,渴望有个人来替换一下都不可能。终身受病老的缠绕威胁,业惑的矛盾扰攘不宁,希望有个善人来搭救也找不到。想找个可依附的地方,也找不着,没有安全的地方。既没有一所可资避风雨的房子,也没有一位明眼的善知识来领导他,就如盲者,毫无目的地到处乱撞。无明激使,烦恼重重,四住客尘扰乱,邪念纷起,就像眼生了翳,遮盖着甚么也看不见。闻不到正法,等于关在黑暗的地方,被烦恼所裹,动弹不得。菩萨又想:我应为这些众生,修积福德,求殊胜智慧,以及求帮助修道的法门。我就独自发心,不求人説明,也不另找伴侣同修。用这些功德,使众生获得菩提涅槃之乐。更令他们获得如佛一样的十力,就是佛和菩萨所具有的十种智力及功用,和四无碍的智慧。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如是智慧观察所修善根。皆为救护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哀愍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解脱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令一切众生普得清净。令一切众生悉皆调伏。令一切众生入般涅槃。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菩萨行,积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他以前面所说的种种智慧,观察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根,用以救护一切的众生。原本当初发心修行,其目的都是为救拔众生,而来修善的。既然如此,他现在应该做到:①救护在苦海中的众生,令他们能出离生死的轮迴。②令一切住于不善的众生,得到善法的利益。③令已得善法利益的众生,得到安乐,完成善业善果。④对于贫乏的众生,説明他从正业,兴资生具,培植慈悲哀愍的心。⑤见到修行多障的众生,助他成就修行的善根。⑥看见在世间受烦恼困惑的众生,引导他得到正见,培养善根成熟而得解脱。⑦对于邪知邪见的众生,用善巧摄受他们,教化他们,令其得到正信。⑧令那些愚昧无知的众生,指导他们离开无利的勤苦,从事正当的精进。⑨看见顽劣的众生,对真理反生疑惑,应该毫无疲厌反覆教导,普令他们解疑除惑,得到究竟的认识。⑩对于桀骜不驯,刚愎自用,难调难伏的众生,就须耐心善导、感化他、摄伏他,令他心悦诚服,做个柔和善良的有智之人。菩萨慈愍众生,普令众生受到佛的教益,修学菩提,入大般若涅槃,了生脱死。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五难胜地。名为念者。不忘诸法故。名为智者。能善决了故。名为有趣者。知经意趣。次第连合故。名为慙愧者。自护护他故。名为坚固者。不捨戒行故。名为觉者。能观是处非处故。名为随智者。不随于他故。名为随慧者。善知义非义句差别故。名为神通者。善修禅定故。名为方便善巧者。能随世行故。名为无厌足者。善集福德故。名为不休息者。常求智慧故。名为不疲倦者。集大慈悲故。名为为他勤修者。欲令一切众生入涅槃故。名为勤求不懈者。求如来力无畏不共法故。名为发意能行者。成就庄严佛土故。名为勤修种种善业者。能具足相好故。名为常勤修习者。求庄严佛身语意故。名为大尊重恭敬法者。于一切菩萨法师处。如教而行故。名为心无障碍者。以大方便。常行世间故。名为日夜远离余心者。常乐教化一切众生故。

**诸位佛的大弟子!这些修行菩萨道,具足种种善根的大菩萨,住在第五难胜地时,有许多名号,都是根据他所修的卓绝之行而得的。名叫念者是因为此菩萨不曾一时不忘掉忆念诸佛所说的一切法。名叫智者是因为他具有般若大智,对于诸事,有精确的认识,任何困难他都能立刻判断解决,不会像一般人优柔寡断,犹疑不决。名有趣者乃是因为他很有理解力,诸大经典,一经读诵,了然宗趣意旨,前后次第,都能融会贯通。名惭愧者是由于这位菩萨是位能忍辱而心性柔和的人。他常怀惭愧,不欺鬼神。自护七支——身三、口四之恶业,不招非议,宁捨生命无亏戒行。同时也能影响他人,守持清净戒行。名坚固者是因为他能守持清净戒行,不受外境的诱惑,有坚定的意志。名觉者是因为他是位有先知先觉及智慧的人,明辨是非,行事不颠倒,深能了知什么是合理,什么是非理。名随智者是因为他有正知正见,不会随着邪说人云亦云,而动摇自己的见解。名随慧者是因为他有很高的理解力,经典上的义理是否正确?辞句是否恰当?皆能鉴别。不会因文字散乱,而生疑惑心。名神通者是因为他深得禅定三昧,有真实的禅定功夫,从禅定中可显现神通智慧的功用。名方便善巧者是因为菩萨化度众生,用调伏摄受的方便法门,善巧运用,随顺世间法,而不违背出世法。名无厌足者是因为他善能积聚福德,增长善根,勤修不息,不厌足聚集五度福德。名不休息者是因为他昼夜匪懈,精进修学,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增长自己的智慧。名不疲倦者是因为菩萨修菩萨行时,总是满心欢喜,精神充沛,从不感到疲倦辛苦,而希望停顿休息。因为他积聚大慈大悲的柔和心,爱护众生,拯救众生。名为他勤修者,菩萨一切所为,无不是为众生。他勤修不怠,夙夜精进,其目的祇是希望众生能入大涅槃,得真正的寂灭之乐。名勤求不懈者,因为菩萨勤求不懈的原因,是希望能得到如佛一样的十力大智慧、四无碍智、无畏智,和十八种不共二乘的大法门。名发意能行者是因为菩萨发大愿,修万行,又能脚踏实地地做到。功德圆满成就,以此庄严十方诸佛的国土。名勤修种种善业者是因为菩萨勤勉修集种种善业,就是十善。善业圆满了,便具足三十二种相好,八十种随形好。名常勤修习者,大凡修学佛法的行者,都应该勤勉精进,而此菩萨二六时中不稍懈怠,使身语意三业清净,以此修学功德来庄严佛土而得到这个称号。名大尊重恭敬法者是因为菩萨以无上的诚心,恭敬尊重所有的菩萨和法师,在他们的道场听闻佛法,无不切实依教奉行。名心无障碍者,菩萨深入世间,以无量无边的慈心和智慧,善巧方便,教化众生,令一切众生普徧得到利益,发出世的大愿心,处处方便无碍。名日夜远离余心者,因为菩萨不曾一刻生染污思想,他总是乐于教化一切的众生,远远抛却了妄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05: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